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因为习作“无米下炊”而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究其原因,是写作素材的匮乏。教学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内容入手, 丰富学生的生活,教会学生捕捉写作素材,让其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
一、 指导学生观察,搜集写作材料
许多写作题材取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不学会实际观察、不掌握观察的方法,就难以做到言之有物。我经常带领学生到实际环境中去观察事物,在方法上予以指导,锻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为写好习作积累素材。
去年秋天的一天,我刚一踏进校园,晨风中就闻见一股淡淡的芳香,只见一株月季已悄然开放。我灵机一动,这不就是很好的观察素材吗?我给学生定下了观察写作的目标:1.能有顺序的对月季进行观察描写;2.要抓住其特点;3.要写出你对月季的喜爱之情。随后把学生带出课堂,组织他们集体观察校园里的月季花,指导列出观察提纲:远看(整体)——近看(局部),具体看枝、叶、花,再突出观察花的色、味、形。同时,又指导动态、静态方面的观察,从而使学生发现月季美的特点。观察之后回到教室,我组织同学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结果,同学不仅发言踊跃,习作也是一气呵成。
二、 安排学生活动,创造写作材料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让学生多参加生活实践,多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写作材料,为进行写作准备厚实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或组织参加一些文体竞赛活动、参观活动、节日活动、口语交际活动、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等。凡此种种,我都提前布置,要求学生留心活动过程,注意活动者与周围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各个过程,并用心体验,同时也乐于把自己的所得告诉老师或与同学交流,在这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参与活动的内容及感受通过习作的形式写下来。这些内容的积累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说空话、假话。每一次活动,学生兴趣高,有话说了,写习作也就顺利了。例如组织学生在调查家乡环境之后写出的《我望着小河笑了》,母亲节我为妈妈尽孝心《这个鸡蛋,给妈妈吃》,参观学校消防演习活动之后写出的《记一次消防演习》等习作,大多数学生写得生动,言之有物,而且饱含真情实感。
三、 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阅读,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去感知、感悟和积累,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小练笔,由吸收到倾吐,学生写作自然轻松多了。学习《师恩难忘》一文后,我就有意识地安排这样的练笔:写你在小学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习作指导时,我先引导学生讨论:“田老师什么事使我难忘?作者是怎样记叙这件事的?”然后启发学生写最难忘老师的一两件事。由于抓住了读写的切合点,一下子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阀门,写的材料从实际出发,又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就感到可写的内容很多,思维活跃,结果全班写出了不同的材料,无一雷同。练笔后,我拓展开去,延伸到写家人、亲戚、同学,学生一下子觉得自己的思路开阔了许多。
我还利用好“补充阅读材料”,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介绍一些好文章,培养学生一有空就翻书的好习惯。我让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专门摘记好词、好句、好段,并作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分类整理,在班内定期交流、评比。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汇、句式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在习作中就能不断运用。此外,我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推荐最好的文章给大家欣赏,并进行评价,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好。通过欣赏评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捕捉素材,才能解决写作材料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淮安市张集中心小学)
一、 指导学生观察,搜集写作材料
许多写作题材取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不学会实际观察、不掌握观察的方法,就难以做到言之有物。我经常带领学生到实际环境中去观察事物,在方法上予以指导,锻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为写好习作积累素材。
去年秋天的一天,我刚一踏进校园,晨风中就闻见一股淡淡的芳香,只见一株月季已悄然开放。我灵机一动,这不就是很好的观察素材吗?我给学生定下了观察写作的目标:1.能有顺序的对月季进行观察描写;2.要抓住其特点;3.要写出你对月季的喜爱之情。随后把学生带出课堂,组织他们集体观察校园里的月季花,指导列出观察提纲:远看(整体)——近看(局部),具体看枝、叶、花,再突出观察花的色、味、形。同时,又指导动态、静态方面的观察,从而使学生发现月季美的特点。观察之后回到教室,我组织同学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结果,同学不仅发言踊跃,习作也是一气呵成。
二、 安排学生活动,创造写作材料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让学生多参加生活实践,多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写作材料,为进行写作准备厚实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或组织参加一些文体竞赛活动、参观活动、节日活动、口语交际活动、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等。凡此种种,我都提前布置,要求学生留心活动过程,注意活动者与周围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各个过程,并用心体验,同时也乐于把自己的所得告诉老师或与同学交流,在这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参与活动的内容及感受通过习作的形式写下来。这些内容的积累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说空话、假话。每一次活动,学生兴趣高,有话说了,写习作也就顺利了。例如组织学生在调查家乡环境之后写出的《我望着小河笑了》,母亲节我为妈妈尽孝心《这个鸡蛋,给妈妈吃》,参观学校消防演习活动之后写出的《记一次消防演习》等习作,大多数学生写得生动,言之有物,而且饱含真情实感。
三、 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阅读,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去感知、感悟和积累,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小练笔,由吸收到倾吐,学生写作自然轻松多了。学习《师恩难忘》一文后,我就有意识地安排这样的练笔:写你在小学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习作指导时,我先引导学生讨论:“田老师什么事使我难忘?作者是怎样记叙这件事的?”然后启发学生写最难忘老师的一两件事。由于抓住了读写的切合点,一下子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阀门,写的材料从实际出发,又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就感到可写的内容很多,思维活跃,结果全班写出了不同的材料,无一雷同。练笔后,我拓展开去,延伸到写家人、亲戚、同学,学生一下子觉得自己的思路开阔了许多。
我还利用好“补充阅读材料”,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介绍一些好文章,培养学生一有空就翻书的好习惯。我让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专门摘记好词、好句、好段,并作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分类整理,在班内定期交流、评比。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汇、句式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在习作中就能不断运用。此外,我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推荐最好的文章给大家欣赏,并进行评价,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好。通过欣赏评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捕捉素材,才能解决写作材料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淮安市张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