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中职教育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499586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近几年的中职教育改革步伐越来越大,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密切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效沟通,打造了中国特色的现代中职教育体系。但现阶段,中职教育与市场、社会和受教育对象并没有在供需平衡的天平上,还需进行更深层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河源理工学校师资结构调整、专业布局设置、课程体系改革与就业结构调整四个方面,探讨河源中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供给方法与对策。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河源理工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156-02
   我国近几年的中职教育改革步伐越来越大,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密切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效沟通,打造了中国特色的现代中职教育体系。但现阶段,中职教育与市场、社会和受教育對象并没有在供需平衡的天平上,还需进行更深层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河源中职教育的龙头学校,河源理工学校在河源中职教育的发展中,始终紧跟全国中职教育的改革步伐,在师资结构调整、专业布局设置、课程体系改革以及就业结构调整等各方面进行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尝试。
   一、师资结构调整
   河源理工学校是2008年河源市委市政府采用新建河源理工学校与市工业学校(创建于1998年)迁建合二为一的方式,整合市区中职教育资源,打造河源市中职教育的龙头学校。学校自2009年招生以来,每年都以3000以上的新生源进行中职教育的扩充(2009年招生3123人、2010年招生3622人),2011年至今,每年全校学生均超过10000人。根据万人学生队伍的规模,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师资结构也在不断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尝试。2010年,学校共有教师219名,专任教师167人。本科以上学历达72.5%,无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2名,无兼职教师,高级职称教师7名,“双师型”教师82人。根据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的实情,学校搭建“教师成长通道”,努力打造校级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四维”师资队伍,坚持“请进派出全员提高,教学教研双轮驱动,理论技能内外兼修”的原则,加强培训,建设“敬业、精业”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河源理工学校物流专业自2009年开设以来,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邀请专家举办讲座,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从原来专职教师不足3人,增至2019年的12人,其中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7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9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6人,高级物流师3人,物流师4人,叉车教练证4人,叉车证5人。经过10年的成长及改革,2020年该专业将成为我校1+X试点专业之一。物流专业师资结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该专业的招生和就业近几年有了质与量的提升。
   各专业的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河源理工学校已经形成了以高级教师为龙头、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干、以青年教师为基础的师资结构队伍。2019年,学校共有教师331名,专任教师315人。本科以上学历达98.5%,研究生学历10名,硕士学位57名,兼职教师20名,高级职称教师33名,“双师型”教师285人。与2010年相比,在学生总量基本稳定不变的情况下,专任教师所占比重增加了18.9%,本科学历所占比重增加了38.4%,研究生学历所占比重增加了3.02%,硕士学位所占比重增加了16.3%,兼职教师所占比重增加了6.04%,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重增加了6.77%,“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增加了48.7%。师资结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项目,河源理工学校2名学生分别荣获国家三等奖。
   二、专业布局设置
   随着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大,一大批重大项目先后抢滩河源,移动通信、物流服务、加工制造、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升级改造为河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河源已经形成了“三区六园”的发展格局,在人力资源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正在逐渐改善人力资源的供给结构,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河源理工学校始终紧贴河源的发展格局及珠三角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09年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和物流等专业,其中既有长线专业,如数控技术等专业,又有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如新能源(光伏能源)等专业。从中职普通班到企业专班,打造了一批对接地方产业和骨干企业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专业。为了确保专业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学校建立并落实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几年,学校更加关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主动适应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装备制造、清洁能源、轨道交通、健康养老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建设。2019年,学校再次推进专业结构内部改革调整,以电子商务专业群为主攻方向,坚持“立足产业链建设专业链”的思路,创设“市场营销(线下)+电子商务(线上)+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商物流)”的大电商专业。
   学校按照专业群“核心引领,辐射带动,共建共享,凸显特色”的建设思路,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类专业和“创新服务”类专业,发展和扶持新兴专业和合作共建型综合性专业,做到文、理、工、商各方向协调发展,已经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四种层次的专业或专业群,构建“理工科专业为核心,商科、艺术专业为优势”的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截至2019年,学校已建成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和汽车运用与维修3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技术应用2个省级重点专业,物联网技术与汽车运用与维修2个双精准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物流2个试点1+X专业,2020年还将增加机器人运用与维护、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和机电技术应用4个1+X试点专业。    紧跟中职高职密切衔接的改革趋势,学校也开始尝试以中职教育为主体,发展高职专业教育,2019年已经开设了学前教育、物流管理、应用电子、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術、软件技术、旅游管理、服装设计、会计、模具设计与制造等9个高职专业。高职专业的开设必将推动中职专业进行更深层次、更系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课程改革则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河源理工学校从2013年开始以校级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课程改革,突破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首先在数控、电子、汽车3个重点专业实施“1+1+X(学校+行业+多家企业)”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与企业合作成立课改团队,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其他专业也紧跟其后,在进行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实行“宽基础、强技能”,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优化课程结构,编订专业核心文本,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编写校本教材,让课程改革真正做到学校和企业“同设一门课,同编一本书”。2013年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2014年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2015年学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对部分课程进行删减、整合;2017年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课进行课程结构改革;2018年整合河源市职业学校数控、模具专业后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2019年对新整合的电商专业基于共建师资、共建实训场室、共建专业课程、共同开发教学资源的技术路线,进行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互融互通的课程体系,凝练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模型,指导核心课程的教学情境(项目)设计,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为课程改革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课改信息。
   针对公共基础课,学校也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探索。在教学内容上,以服务学生生活实际、服务专业知识学习、服务学生的发展为准则,增加实际应用知识,删减偏离生活的概念性知识。在教学形式上,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介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实效性:英语课以积累日常生活单词、专业知识单词,学习日常生活会话为目标;语文课以名文欣赏、常用应用文习作和日常语言交流为目标;数学课,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将数学教学同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德育课,将《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读本引入课堂,利用晚读课进行集体吟诵,邀请河源市道德模范来校开展德育讲堂活动,利用校本制作的统一课件在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课,通过校本教材和心理咨询室,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与健康课,自创分教学部、分项目教学。
   学校在注重课改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不仅强化学生的硬实力,还强化学生职业理念、职业情感、职业品格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基本的岗位变化适应能力。
   四、就业结构调整
   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状况一直是社会包括中职学校非常关注的问题。2010年,河源理工学校毕业生1581人,专业对口毕业生257人,专业对口率为16.3%,河源市内就业人数为270人,河源市外就业人数为1286人。面对严峻的就业状况,学校逐步完善与学生就业有关的各方面工作,提高就业质量和调整就业结构,其中包括进行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对各学科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渗透、去企业参观实习与指导、邀请优秀毕业生进行座谈会和报告会、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等措施。2019年,河源理工学校毕业生2607人,专业对口毕业生2270人,专业对口率为87.1%,河源市内就业人数为1568人,河源市外就业人数为1039人。与2010年相比,专业对口就业率提高了70.8%,河源市内的就业人数已经远超于河源市外的就业人数。
   河源理工学校作为河源市中职教育的龙头学校,它的改革和发展代表了河源市中职教育的发展。同时,河源理工学校也会一如既往地紧跟时代改革步伐,在师资结构、专业布局设置、课程体系及就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河源及广东中职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逐步成为职业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也对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将工匠精神渗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培养综合型匠心人才,已经成为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就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做了探究,旨在为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保教人员职前培养中占据半壁江山。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真正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职业要求的合格专业人才,归根到底要做好学生走出校门的把关工作。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方案的建设研究,形成全面、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方案,对有效提高中职学前教有专业的人才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保教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关
期刊
[摘 要] 产教深度融合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标准与普通的课程标准有着显著的区别,它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代替了一般性的知识传授,它是基于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整合在一起,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串行体系。  [关 键 词] 产教深度融合;课程标准;实施情况;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 根据聋生依靠视觉获取信息的認知规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聋生学习内容制作成“课件+手语+字幕”的可视化、一体化的“三视融合”聋生微课资源,借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智慧设备,将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语音内容同步反映投射在教学屏幕上,形成“教学内容窗口+师生互动窗口+语音转换文字窗口”“三窗同屏”,能有效突破聋生的学习障碍,提高聋生的学习效果,让聋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关
期刊
[摘 要] 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对中高职的有效衔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例,结合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究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力求通过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教材标准一体化建设等方式,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高效衔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建筑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建筑工程;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近些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以往陈旧的计算机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大量需求,所以计算机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已经刻不容缓。中职与普通中学相比更侧重于技术性与职业性,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技术实操能力与职业素养,教师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教学设计方面采用趣味性更高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对计算机知识进
期刊
[摘 要] 以《哲学与人生》为例,将学生在德育学业水平考试中容易犯错的题目分为四种类型,同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 键 词] 德育;学业水平考试;易错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068-02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是评价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
期刊
[摘 要] 经典古诗文欣赏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文中蕴含厚重的历史文化知识与人文价值。当前古诗文教学将重点停留在字词解释与文本欣赏之上,对古诗文文化传承、当代意义等解读涉及较少,因此,古诗文教学拓展是必要的。针对中职经典古诗文拓展课的教学现状,以《六国论》综合活动拓展系列课为例,具体探讨“演绎—探究—迁移”课模的构建。  [关 键 词] 经典古诗文;拓展课;课模  [
期刊
[摘 要] 将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由“课程思政”在中职美术教育教学中实践探究的重要性导入,以中职《公共艺术(美术篇)》为例,挖掘美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契合点,探寻“课程思政”的有效教育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美术知识技能与思政认识,参与学校环境营造,共同创建富有思政元素的、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宣传氛围。在当前多元化、复杂化的国际环境下,“课程思
期刊
[摘 要] 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网页制作课程的应用案例为切入点,结合近年来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简述该课程的实施策略以及实施过程,分析并总结该模式的特点以及优势,由此证明混合式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网页制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