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网页制作课程的应用案例为切入点,结合近年来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简述该课程的实施策略以及实施过程,分析并总结该模式的特点以及优势,由此证明混合式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网页制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134-02
网页制作是职业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实操性强,涉及的知识较广,无论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均有一定的难度。传统教学模式由于缺乏方法措施,无法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跟踪,在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教师很难把握教学进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基于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线上与线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教学能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最大的延伸,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促进教学工作的和谐开展。本文以“互联网+”教育为研究背景,以网页制作课程为案例进行研究,引入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并评估其效果,从而为该课程的实施提供新的思路。
一、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估实验
该实验选取本校18级信息技术科某班50名学生作为样本对象,采用分组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作为参考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一组则为混合式教学实验组,采用课堂面授+移动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经检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二、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教师可根据个体学习能力、兴趣偏向以及对前置知识掌握程度等差异,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定制符合其个性需求的教学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原则
线下面授是当前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但其时间和空间具有限定性,无法覆盖教学的每个环节,只有与线上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持续性。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可使知识再现进而对其巩固,混合式教学丰富了实践课的实现形式,依托线上各类仿真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缺乏上机条件下对实践操作的需求。
(四)自主性原则
教师可在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的施教过程中根据课纲和学生认知状况筛选、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并通过教学平台推送至学生,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导权,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
三、施教策略
(一)基于学生认知规律以及课程的教学特点,将各教学单元的知识进行模块化分组和重构
模块化分组应着重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归类和化简,提炼问题的共性与关联,利用模块间的共性,引导出新的知识点。重构则是将各零碎化的教学模块以教纲为主线进行连贯整合,从而使知识在整体上实现“散而不乱”。本文提出的分组和重构,主要思路如图1所示,先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模块并配十分钟以内的教学视频,然后通过平台推送给学生。
(二)科学设计和管理混合式教学的时间分配
具体而言可以先把教学过程所需的总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并将教学内容分配其中,然后再根据教学时段、教学环境、学生心理承受力等因子统筹安排实施顺序。例如某班级课程在上午最后一节,此时的学生身心早已疲惫,若继续学习新知识只会适得其反,这时教师不妨调整教学实施的时间段顺序,将较为轻松的内容提前实施。
(三)依托信息化,创新式运用移动教学,将协作、互动、统计反馈等要素集成于整个教学过程
移动教学平台的使用不仅可使教师及时感知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在平台内聚的大数据分析引擎帮助下获取教学效果的实时数据。
四、基于“互联网+”混合式教学过程的实施案例
本案例是对网页制作课程中《页面配色与修饰》章节的实施过程作简要讲述,采用的移动教学平台为速课网微信小程序。
(一)课前预习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选取或制作合适的课前资源并经由教学平台推送至学生,使其能通过手机或电脑预先熟悉课程内容。课前资源要精简且具适用性,对抽象的内容要进行“化简”操作,例如该案例中关于使用红色场景的描述可配上效果图和3分钟内的教学视频。对操作性要求较高的实践知识则可利用各类仿真软件进行模拟预操作,进而提升其正式上机的效率。与此同时,教师需及时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预习和预操作情况,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
(二)课中施教
基于预先定制的教案,本案例在教学手法上采用分组讨论+教师点评总结的方式进行。通过以平台获知的课前预习情况和前置知识掌握度作为分组依据优化小组的成员构成,布置分工任务,限定完成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向各小组分发学习任务清单和课程资源,各小组成员利用手机或其他信息化软件对清单内容进行互动学习,最终任务的完成以小组协作总结的形式来表现,其个人的知识考核与奉献情况则通过小组汇总的方式提交,最后教师再结合课纲和学生汇总情况进行点评式的讲授。
(三)课后线上跟踪
一方面可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课后登录平台浏览相关资源并记录其操作行为习惯和兴趣偏向,以便后续定制符合其个性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可在线执行作业发送、收集、批改、互动答疑等常规教学活动操作,借助平台的统计功能了解本教学班级成员的复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复习任务的学生及时跟踪了解。如图2所示,是本案例学生课后作业发布和复习统计数据。
五、混合式教学的评价设计
(一)教学评价设计
建立常态化的课前、课中、课后三元独立评价体系,设置评价的有效时间,避免反馈时间的滞后。此评价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在平台上对教师的评价,设置综合效果满意度,教学手法适用情况,教学资源丰富程度,讲义难易程度等评价指标,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电子调查问卷为主;第二部分是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评价,可从教学设计、师生交互、课堂纪律、授课完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非量化的自评。评测的数据在平台上实时收集汇总,提炼并总结出有用信息,及时调整后续教学方案。
(二)学生评价设计
基于多维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设置参与度、活跃度、预习复习完成率、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等若干关键指标,合理设置各权重。本课程采用的权重计算方法为主观赋权法,通过多名开展混合式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对上述指标进行权重设置,具体参考如下表:
六、结语
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有效整合和利用,突破傳统教学的瓶颈,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实践证明,依托信息化将混合式教学运用到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中,有效衔接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和动手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志芳,牛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求解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2020,41(1):106-109.
[2]郑恺.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19(24):77.
[3]高雪,闫苗苗,潘效红.高校混合教学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及问题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4):35-37.
[4]张艳春.互联网+思政课:基于MOOC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拓展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47-48.
[5]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8-132.
◎编辑 王海文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网页制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134-02
网页制作是职业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实操性强,涉及的知识较广,无论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均有一定的难度。传统教学模式由于缺乏方法措施,无法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跟踪,在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教师很难把握教学进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基于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线上与线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教学能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最大的延伸,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促进教学工作的和谐开展。本文以“互联网+”教育为研究背景,以网页制作课程为案例进行研究,引入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并评估其效果,从而为该课程的实施提供新的思路。
一、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估实验
该实验选取本校18级信息技术科某班50名学生作为样本对象,采用分组的形式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作为参考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另一组则为混合式教学实验组,采用课堂面授+移动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经检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二、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教师可根据个体学习能力、兴趣偏向以及对前置知识掌握程度等差异,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定制符合其个性需求的教学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原则
线下面授是当前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但其时间和空间具有限定性,无法覆盖教学的每个环节,只有与线上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持续性。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可使知识再现进而对其巩固,混合式教学丰富了实践课的实现形式,依托线上各类仿真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缺乏上机条件下对实践操作的需求。
(四)自主性原则
教师可在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的施教过程中根据课纲和学生认知状况筛选、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并通过教学平台推送至学生,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导权,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
三、施教策略
(一)基于学生认知规律以及课程的教学特点,将各教学单元的知识进行模块化分组和重构
模块化分组应着重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归类和化简,提炼问题的共性与关联,利用模块间的共性,引导出新的知识点。重构则是将各零碎化的教学模块以教纲为主线进行连贯整合,从而使知识在整体上实现“散而不乱”。本文提出的分组和重构,主要思路如图1所示,先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模块并配十分钟以内的教学视频,然后通过平台推送给学生。
(二)科学设计和管理混合式教学的时间分配
具体而言可以先把教学过程所需的总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段并将教学内容分配其中,然后再根据教学时段、教学环境、学生心理承受力等因子统筹安排实施顺序。例如某班级课程在上午最后一节,此时的学生身心早已疲惫,若继续学习新知识只会适得其反,这时教师不妨调整教学实施的时间段顺序,将较为轻松的内容提前实施。
(三)依托信息化,创新式运用移动教学,将协作、互动、统计反馈等要素集成于整个教学过程
移动教学平台的使用不仅可使教师及时感知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在平台内聚的大数据分析引擎帮助下获取教学效果的实时数据。
四、基于“互联网+”混合式教学过程的实施案例
本案例是对网页制作课程中《页面配色与修饰》章节的实施过程作简要讲述,采用的移动教学平台为速课网微信小程序。
(一)课前预习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选取或制作合适的课前资源并经由教学平台推送至学生,使其能通过手机或电脑预先熟悉课程内容。课前资源要精简且具适用性,对抽象的内容要进行“化简”操作,例如该案例中关于使用红色场景的描述可配上效果图和3分钟内的教学视频。对操作性要求较高的实践知识则可利用各类仿真软件进行模拟预操作,进而提升其正式上机的效率。与此同时,教师需及时通过平台了解学生的预习和预操作情况,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
(二)课中施教
基于预先定制的教案,本案例在教学手法上采用分组讨论+教师点评总结的方式进行。通过以平台获知的课前预习情况和前置知识掌握度作为分组依据优化小组的成员构成,布置分工任务,限定完成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向各小组分发学习任务清单和课程资源,各小组成员利用手机或其他信息化软件对清单内容进行互动学习,最终任务的完成以小组协作总结的形式来表现,其个人的知识考核与奉献情况则通过小组汇总的方式提交,最后教师再结合课纲和学生汇总情况进行点评式的讲授。
(三)课后线上跟踪
一方面可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课后登录平台浏览相关资源并记录其操作行为习惯和兴趣偏向,以便后续定制符合其个性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可在线执行作业发送、收集、批改、互动答疑等常规教学活动操作,借助平台的统计功能了解本教学班级成员的复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复习任务的学生及时跟踪了解。如图2所示,是本案例学生课后作业发布和复习统计数据。
五、混合式教学的评价设计
(一)教学评价设计
建立常态化的课前、课中、课后三元独立评价体系,设置评价的有效时间,避免反馈时间的滞后。此评价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在平台上对教师的评价,设置综合效果满意度,教学手法适用情况,教学资源丰富程度,讲义难易程度等评价指标,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电子调查问卷为主;第二部分是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评价,可从教学设计、师生交互、课堂纪律、授课完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非量化的自评。评测的数据在平台上实时收集汇总,提炼并总结出有用信息,及时调整后续教学方案。
(二)学生评价设计
基于多维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设置参与度、活跃度、预习复习完成率、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等若干关键指标,合理设置各权重。本课程采用的权重计算方法为主观赋权法,通过多名开展混合式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对上述指标进行权重设置,具体参考如下表:
六、结语
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有效整合和利用,突破傳统教学的瓶颈,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权,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实践证明,依托信息化将混合式教学运用到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中,有效衔接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和动手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志芳,牛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求解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2020,41(1):106-109.
[2]郑恺.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19(24):77.
[3]高雪,闫苗苗,潘效红.高校混合教学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及问题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4):35-37.
[4]张艳春.互联网+思政课:基于MOOC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拓展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47-48.
[5]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8-132.
◎编辑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