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活动游戏化,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幼儿美术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游戏化美术教学活动实践,重点阐述了游戏化美术活动的内涵、重要性及通过游戏化美术活动提升幼儿美术能力的一般策略。
关键词:幼儿美术;游戏化美术活动;审美能力;艺术天性;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美术是指3-5岁的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1]。在美术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的感官能力、类比联想及发散思维能力,开发幼儿智力,引导幼儿学会创新,提高兴趣成就品质。但近年来,由于受传统美术活动的影响,要么教师一味地教幼儿跟着学,导致绘画作品千篇一律,限制了幼儿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么采取放羊式的管理,只给幼儿提供美术材料任其自由创作,由于缺乏正确引导,致使幼儿美术作品缺乏美感、画面内容单一空洞,压抑了幼儿的天性,致使幼儿从小就对美术创作失去了兴趣。那究竟如何让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兴趣,提升幼儿美术能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下提升幼儿美术能力的一般策略。
一、游戏化美术活动的内涵及重要性
所谓幼儿游戏化美术活动是指以游戏化观念为指导,立足于幼儿生活,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而进行的一种美术活动[2]。《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贯穿于幼儿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在游戏中学习美术,幼儿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其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幼儿的创新能力能得到极大的鼓舞。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曾说过:“游戏可应用于儿童的一切活动中,艺术可视为游戏的一种形式,儿童在艺术特别是绘画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内在需要得到真正的满足。”由些可见,游戏化美术活动作为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美术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游戏化美术活动教学策略
(一)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已慢慢地取代了报刊、漫画等这些传统媒介,幼儿渐渐地以观看动画片为主要的娱乐方式,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妨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围绕幼儿喜爱动画片故事人物开展一系列的美术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如小班大多幼儿最喜欢观看《猫和老鼠》,为此,笔者在一张A4纸上画出了猫和老鼠的身体,然后给幼儿们下发了猫和老鼠其他部位的带胶卡片,每五至六人一组,让他们通过记忆,完成猫和老鼠的拼图。接着,用自己的彩笔,给完成后的拼图涂上自己认为最理想的颜色。最后,让各个小组把自己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小朋友们看,同时评选出大家最喜爱的作品,把它们张贴在教室里。又如组织开展“我知道的猫的颜色”的小游戏,让幼儿们说一说在生活中都见到了哪些颜色的猫,游戏中有些幼儿为了表现自己,说到了绿色和红色的猫,当时就受了大多幼儿的反驳,实际生活中还真没有见过这种特殊颜色的猫的,教师顺势引导,要求幼儿们一定要细心观察,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化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影响,让幼儿学会观察,使他们具备基础的美术表现能力与准确的色彩辨认能力。
(二)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进行有效创作,激发幼儿的艺术天性。
传统幼儿美术活动中,作为教师始终认为幼儿还不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因此没有必要对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指导。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往往是教师画什么幼儿就跟着画什么,同时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对幼儿另类的画法不但不提出表扬,反而还会给予指责,甚至嘲笑。这种错误的认识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我们都知道,美术不是简单的临摹和照搬,美术创作来自于灵感,而这种灵感的培养并不是说等到长大了才会有的,而是在幼儿时期懵懂无知中通过大胆的想象而逐步形成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想象力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下降,美术的创作也因此而变得难能可贵。因此,幼儿美术活动应着力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天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化的美术活动,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美术创作,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促使幼儿美术能力的提升。如笔者根据幼儿爱吹泡泡的特点,开展了从泡泡中找美景的游戏。在晴朗的户外,每五人为一组,课前教师给每组下发一个泡泡管,一个吹其他四个看,依次轮换,完了让幼儿们通过想象,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美景。
(三)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进行美术實践,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大多教师看来,幼儿由于年龄及身心特点,美术活动仅仅局限于绘画,只要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能,就达到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幼儿美术活动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3]。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手工制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手工制作,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幼儿智力。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组织了“看谁的纸飞机飞得最高”的游戏活动,活动前,给幼儿们下发了各种不同厚度的长方形纸,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折纸技巧,折出不同形状的飞机,在折飞机的过程中,笔者对不会折的幼儿进行指导。之后,让孩子们拿上自己心爱的飞机到户外进行比赛,看谁折的飞机飞的高、飞的远。作为一项最基本的手工制作活动,折飞机简单易操作,因为大多幼儿在家里已基本掌握,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避免了因为操作太难而失去信心和兴趣的弊端。同时,把自己制作的纸飞机带到户外放飞,孩子们都很有成就感,加上游戏本身具有的竞争性,幼儿们的兴趣都被激发了出来,通过手工制作,在游戏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四)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学会巧妙构思,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大自然就是活教材,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挖掘一些身边的资源,组织一些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巧妙构思,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如笔者让幼儿们利用周末,在父母的陪伴下,到河边捡一些奇特的石头,然后拿到教室里来。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石头的外形、颜色等,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刻、描、贴、画的形式,让自己的石头成为一个美术作品。运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通过巧妙构思,创作出更多更美的美术作品,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总之,如何将游戏融入到美术活动中提升幼儿的美术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学会总结,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幼儿美术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莉萍. 浅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美术活动[C]// 2014.
[2]李加敏. 让幼儿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中找寻童趣[J]. 好家长, 2015, 000(049):P.36-37.
[3] 孙晓燕. 和家长谈谈幼儿美术教育[J]. 早期教育:教师版, 1997(11):17-17.
关键词:幼儿美术;游戏化美术活动;审美能力;艺术天性;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美术是指3-5岁的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1]。在美术活动中,着重培养幼儿的感官能力、类比联想及发散思维能力,开发幼儿智力,引导幼儿学会创新,提高兴趣成就品质。但近年来,由于受传统美术活动的影响,要么教师一味地教幼儿跟着学,导致绘画作品千篇一律,限制了幼儿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么采取放羊式的管理,只给幼儿提供美术材料任其自由创作,由于缺乏正确引导,致使幼儿美术作品缺乏美感、画面内容单一空洞,压抑了幼儿的天性,致使幼儿从小就对美术创作失去了兴趣。那究竟如何让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兴趣,提升幼儿美术能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下提升幼儿美术能力的一般策略。
一、游戏化美术活动的内涵及重要性
所谓幼儿游戏化美术活动是指以游戏化观念为指导,立足于幼儿生活,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拓展绘画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而进行的一种美术活动[2]。《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贯穿于幼儿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在游戏中学习美术,幼儿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其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幼儿的创新能力能得到极大的鼓舞。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曾说过:“游戏可应用于儿童的一切活动中,艺术可视为游戏的一种形式,儿童在艺术特别是绘画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内在需要得到真正的满足。”由些可见,游戏化美术活动作为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美术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游戏化美术活动教学策略
(一)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已慢慢地取代了报刊、漫画等这些传统媒介,幼儿渐渐地以观看动画片为主要的娱乐方式,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不妨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围绕幼儿喜爱动画片故事人物开展一系列的美术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如小班大多幼儿最喜欢观看《猫和老鼠》,为此,笔者在一张A4纸上画出了猫和老鼠的身体,然后给幼儿们下发了猫和老鼠其他部位的带胶卡片,每五至六人一组,让他们通过记忆,完成猫和老鼠的拼图。接着,用自己的彩笔,给完成后的拼图涂上自己认为最理想的颜色。最后,让各个小组把自己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小朋友们看,同时评选出大家最喜爱的作品,把它们张贴在教室里。又如组织开展“我知道的猫的颜色”的小游戏,让幼儿们说一说在生活中都见到了哪些颜色的猫,游戏中有些幼儿为了表现自己,说到了绿色和红色的猫,当时就受了大多幼儿的反驳,实际生活中还真没有见过这种特殊颜色的猫的,教师顺势引导,要求幼儿们一定要细心观察,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通过这一系列的游戏化美术活动,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影响,让幼儿学会观察,使他们具备基础的美术表现能力与准确的色彩辨认能力。
(二)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进行有效创作,激发幼儿的艺术天性。
传统幼儿美术活动中,作为教师始终认为幼儿还不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因此没有必要对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指导。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往往是教师画什么幼儿就跟着画什么,同时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对幼儿另类的画法不但不提出表扬,反而还会给予指责,甚至嘲笑。这种错误的认识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我们都知道,美术不是简单的临摹和照搬,美术创作来自于灵感,而这种灵感的培养并不是说等到长大了才会有的,而是在幼儿时期懵懂无知中通过大胆的想象而逐步形成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想象力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下降,美术的创作也因此而变得难能可贵。因此,幼儿美术活动应着力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天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化的美术活动,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美术创作,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促使幼儿美术能力的提升。如笔者根据幼儿爱吹泡泡的特点,开展了从泡泡中找美景的游戏。在晴朗的户外,每五人为一组,课前教师给每组下发一个泡泡管,一个吹其他四个看,依次轮换,完了让幼儿们通过想象,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美景。
(三)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进行美术實践,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大多教师看来,幼儿由于年龄及身心特点,美术活动仅仅局限于绘画,只要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能,就达到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幼儿美术活动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3]。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手工制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手工制作,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幼儿智力。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组织了“看谁的纸飞机飞得最高”的游戏活动,活动前,给幼儿们下发了各种不同厚度的长方形纸,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折纸技巧,折出不同形状的飞机,在折飞机的过程中,笔者对不会折的幼儿进行指导。之后,让孩子们拿上自己心爱的飞机到户外进行比赛,看谁折的飞机飞的高、飞的远。作为一项最基本的手工制作活动,折飞机简单易操作,因为大多幼儿在家里已基本掌握,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避免了因为操作太难而失去信心和兴趣的弊端。同时,把自己制作的纸飞机带到户外放飞,孩子们都很有成就感,加上游戏本身具有的竞争性,幼儿们的兴趣都被激发了出来,通过手工制作,在游戏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四)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学会巧妙构思,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大自然就是活教材,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挖掘一些身边的资源,组织一些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巧妙构思,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如笔者让幼儿们利用周末,在父母的陪伴下,到河边捡一些奇特的石头,然后拿到教室里来。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石头的外形、颜色等,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刻、描、贴、画的形式,让自己的石头成为一个美术作品。运用身边的资源,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通过巧妙构思,创作出更多更美的美术作品,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总之,如何将游戏融入到美术活动中提升幼儿的美术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学会总结,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使幼儿美术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莉萍. 浅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美术活动[C]// 2014.
[2]李加敏. 让幼儿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中找寻童趣[J]. 好家长, 2015, 000(049):P.36-37.
[3] 孙晓燕. 和家长谈谈幼儿美术教育[J]. 早期教育:教师版, 1997(11):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