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要发展农村中学体育,就必须正确看待农村中学生态系统内文化形式的多样性,真正找到体育学科的生态位,坚持开放性的体育教学观,主动进行体育教学的适应性改革,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学科交流,始终体现并强化体育的学科功能和特色。
一、湘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生态位分析
1.湘西农村中学的生态位
一方面,中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传统的农本意识、落后的经济条件等因素决定了相当比例的农村小孩只能接受农村中学教育。另一方面,农村中学是基础教育的主体,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教育环节,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战场之一。因此,农村中学不仅具有普通意义上中学阶段的教学、升学功能,更承担着基本完成学生社会化转变甚至是终身教育兴趣培养的艰巨任务。
2.湘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生态位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与载体,是全民体育的基础。而在我国这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农村学校体育的状况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条件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而中学时期是人体发育的黄金时期,是各种思想观念、兴趣、爱好及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是终身体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湘西农村中学体育学科发展的生态现状分析
1.农村中学体育学科发展的生态现状
(1)体育学科明显被边缘化,地位下降。一个合理的中学教育体系是由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类学科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的,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类学科各尽其责、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培育人才的综合效能,为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这个理论上说,湘西农村中学体育学科发展环境极度恶化。
①学科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这主要是相对语文、数学等科目来说的,表现在学校领导对体育实际重视不够,体育场地器材缺乏,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师资数量和质量以及专业结构状况不容乐观;体育教学实施不充分,正常体育教学时间被其他学科挤占;课余体育活动开展不够;教育健康课开课率较低等各个方面。
②体育课程开课单一,重体育“政绩工程”而轻综合体育教育现象普遍存在。即学校“以少数人为本”、“以政绩为本”,对纳入学生升学成绩的科目和上级机关组织的评比项目重视有余,而对其他基础性体育项目则很少关注。
③学生体育兴趣下降,体育课程现实地位下降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体育课学生到课率低,学生对体育课程、体育老师的学科评价排序后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和人数下降等方面。
(2)体育学科自身发展错位、缺位情况严重。具体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缺位。
①教育内容缺位。其一,教学内容竞技化,忽视人文基础教育。在中学体育教育中进行人文思想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体育本身具有并应该体现的学科价值。但是,只注重技能训练而缺失人文教育,只注重体能培养而缺失品德与健康教育的情形在农村中学中广泛存在。其二,教学方法简单化,忽视教学手段更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往往只根据已具有的设施条件和师资条件来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相对原始,基本停留在“一个口哨、一点示范讲解、一次分开锻炼”的阶段。其三,教学理念陈旧化,忽视社会适应教育。农村中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即进入社会,因而极需要充分发挥中学体育教学在学生社会化转变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体育的交流、经济、教育、娱乐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和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真正丰富学生与学校的文化生活,为学生实现社会化转变开路。
②教育方式错位。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组织体系,它是唯一从小学到大学连续设置的课程,因而更具有教学的连续性和实践的层次性。但是,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课程开设几乎与小学雷同,没有考虑或很难考虑到学生的阶段性体育需求。
2.农村中学体育现状形成的生态学分析
(1)农村中学的生态位错位与缺位。
①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办学条件,实际造成学校功能性缺失与缺位,导致没有运动场或运动场很不规范而难以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与训练。
②现行的“以物为本”、“以政绩为本”的评估体系,导致学校更愿意去关注应试科目而忽视体育教学。
③失学、厌学情况严重,导致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降低、体育逃课现象普遍。因升学比例偏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现实情况,造成了新的读书无用思想流行于学生和家长之中,加之网吧、辍学打工等的实际影响,学生厌学情绪越来越浓。
(2)体育教师自身迷失。受制于现阶段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偏低、文化心理积淀的不足、区域内农村学校普遍对体育重视不够。农村中学体育老师产生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听天由命”思想,不愿、不想也无力进行专门的体育教学改革。
三、湘西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的对策
1.树立教育生态观,加强政策扶持和加大投入是发展农村中学体育的重要前提
(1)加强政策导向宣传,加大教育投入,彻底克服当前农村中学教育领域存在的“生态位错乱”,发展比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关注学科结构调整、优化学科结构。
(2)提高各级行政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改变传统“重智轻体”的思想观念,增加体育经费,改善体育活动场馆条件,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师资培养,优化体育师资结构。
2.体育教师自发图强、积极进取是发展农村中学体育的关键所在
(1)改变态度,端正观念。充分认识到体育学科理论地位高、实际地位低下是特定条件限制的结果,更与体育教师自身放任自流、不思进取,体育教学理念陈旧、方式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需求等密切相关。
(2)正视现实,创造条件来实施教学改革。深刻认识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缺位与错位的现实状况,认识到抓住当前机遇、进行课程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认真学习并领会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与思路,积极参与到农村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中来,在教学目标上,要认识到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已经从过去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转变为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发展。
3.种群竞争、和谐共生是发展农村中学体育的主要途径
(1)在教学研究上,坚持开放性的体育教学观,打破学科本位,探讨体育教学与语文、数学等具体学科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构建学科交互作用、融合发展的教学体系,通过与优势学科的融合,产生体育教学的新领域、新机遇,扩大体育学科的生存空间,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实践中,主动进行体育教学的适应性改革,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单一模式,形成学科间相互借鉴、共同融合的模式,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舞蹈、影视甚至是有当地特色的群众性体育项目等元素引入体育课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去培养学生,充分发挥学科融合的优势,充实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增强体育教学的活力,把学生从厌学情绪中、从网络游戏里拉回课堂。
4.强化地区适应能力是发展农村中学体育的基本原则
(1)顺应学生社会化转型的需要,加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质锻炼的同时,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团体意识以及生存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本土体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把其中为青少年所喜爱的民俗体育项目纳入教学过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旅游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据调查,当地相当比例的学生毕业后即在当地从事导游、宾馆、土家舞蹈表演等工作。所以,如果把土家舞蹈、土家山歌、土家气功、土家传统体育等内容纳入湘西农村中学教育,为学生寻找工作提供便利。
(2)利用当地环境资源,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拉动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湘西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环境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时机,发挥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优势,走出校园,组织当地百姓和学生,开发适合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经常性的传统体育表演与培训,彰显体育魅力,扩大体育影响,激发当地百姓和学生的体育热情、增强人民体质的同时,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和体育教师的收入。
(责任编辑陈国庆)
一、湘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生态位分析
1.湘西农村中学的生态位
一方面,中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传统的农本意识、落后的经济条件等因素决定了相当比例的农村小孩只能接受农村中学教育。另一方面,农村中学是基础教育的主体,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教育环节,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战场之一。因此,农村中学不仅具有普通意义上中学阶段的教学、升学功能,更承担着基本完成学生社会化转变甚至是终身教育兴趣培养的艰巨任务。
2.湘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生态位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与载体,是全民体育的基础。而在我国这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农村学校体育的状况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条件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而中学时期是人体发育的黄金时期,是各种思想观念、兴趣、爱好及个性形成的关键阶段,是终身体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湘西农村中学体育学科发展的生态现状分析
1.农村中学体育学科发展的生态现状
(1)体育学科明显被边缘化,地位下降。一个合理的中学教育体系是由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类学科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的,处于不同生态位的各类学科各尽其责、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培育人才的综合效能,为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这个理论上说,湘西农村中学体育学科发展环境极度恶化。
①学科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这主要是相对语文、数学等科目来说的,表现在学校领导对体育实际重视不够,体育场地器材缺乏,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师资数量和质量以及专业结构状况不容乐观;体育教学实施不充分,正常体育教学时间被其他学科挤占;课余体育活动开展不够;教育健康课开课率较低等各个方面。
②体育课程开课单一,重体育“政绩工程”而轻综合体育教育现象普遍存在。即学校“以少数人为本”、“以政绩为本”,对纳入学生升学成绩的科目和上级机关组织的评比项目重视有余,而对其他基础性体育项目则很少关注。
③学生体育兴趣下降,体育课程现实地位下降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体育课学生到课率低,学生对体育课程、体育老师的学科评价排序后移,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和人数下降等方面。
(2)体育学科自身发展错位、缺位情况严重。具体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缺位。
①教育内容缺位。其一,教学内容竞技化,忽视人文基础教育。在中学体育教育中进行人文思想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体育本身具有并应该体现的学科价值。但是,只注重技能训练而缺失人文教育,只注重体能培养而缺失品德与健康教育的情形在农村中学中广泛存在。其二,教学方法简单化,忽视教学手段更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往往只根据已具有的设施条件和师资条件来进行教学,教学方法相对原始,基本停留在“一个口哨、一点示范讲解、一次分开锻炼”的阶段。其三,教学理念陈旧化,忽视社会适应教育。农村中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即进入社会,因而极需要充分发挥中学体育教学在学生社会化转变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体育的交流、经济、教育、娱乐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和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真正丰富学生与学校的文化生活,为学生实现社会化转变开路。
②教育方式错位。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组织体系,它是唯一从小学到大学连续设置的课程,因而更具有教学的连续性和实践的层次性。但是,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课程开设几乎与小学雷同,没有考虑或很难考虑到学生的阶段性体育需求。
2.农村中学体育现状形成的生态学分析
(1)农村中学的生态位错位与缺位。
①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办学条件,实际造成学校功能性缺失与缺位,导致没有运动场或运动场很不规范而难以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与训练。
②现行的“以物为本”、“以政绩为本”的评估体系,导致学校更愿意去关注应试科目而忽视体育教学。
③失学、厌学情况严重,导致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降低、体育逃课现象普遍。因升学比例偏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现实情况,造成了新的读书无用思想流行于学生和家长之中,加之网吧、辍学打工等的实际影响,学生厌学情绪越来越浓。
(2)体育教师自身迷失。受制于现阶段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偏低、文化心理积淀的不足、区域内农村学校普遍对体育重视不够。农村中学体育老师产生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听天由命”思想,不愿、不想也无力进行专门的体育教学改革。
三、湘西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的对策
1.树立教育生态观,加强政策扶持和加大投入是发展农村中学体育的重要前提
(1)加强政策导向宣传,加大教育投入,彻底克服当前农村中学教育领域存在的“生态位错乱”,发展比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关注学科结构调整、优化学科结构。
(2)提高各级行政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改变传统“重智轻体”的思想观念,增加体育经费,改善体育活动场馆条件,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师资培养,优化体育师资结构。
2.体育教师自发图强、积极进取是发展农村中学体育的关键所在
(1)改变态度,端正观念。充分认识到体育学科理论地位高、实际地位低下是特定条件限制的结果,更与体育教师自身放任自流、不思进取,体育教学理念陈旧、方式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需求等密切相关。
(2)正视现实,创造条件来实施教学改革。深刻认识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缺位与错位的现实状况,认识到抓住当前机遇、进行课程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认真学习并领会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与思路,积极参与到农村中学体育新课程改革中来,在教学目标上,要认识到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已经从过去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转变为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发展。
3.种群竞争、和谐共生是发展农村中学体育的主要途径
(1)在教学研究上,坚持开放性的体育教学观,打破学科本位,探讨体育教学与语文、数学等具体学科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构建学科交互作用、融合发展的教学体系,通过与优势学科的融合,产生体育教学的新领域、新机遇,扩大体育学科的生存空间,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实践中,主动进行体育教学的适应性改革,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单一模式,形成学科间相互借鉴、共同融合的模式,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舞蹈、影视甚至是有当地特色的群众性体育项目等元素引入体育课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去培养学生,充分发挥学科融合的优势,充实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增强体育教学的活力,把学生从厌学情绪中、从网络游戏里拉回课堂。
4.强化地区适应能力是发展农村中学体育的基本原则
(1)顺应学生社会化转型的需要,加强学生社会适应性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质锻炼的同时,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团体意识以及生存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本土体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把其中为青少年所喜爱的民俗体育项目纳入教学过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旅游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据调查,当地相当比例的学生毕业后即在当地从事导游、宾馆、土家舞蹈表演等工作。所以,如果把土家舞蹈、土家山歌、土家气功、土家传统体育等内容纳入湘西农村中学教育,为学生寻找工作提供便利。
(2)利用当地环境资源,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拉动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湘西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环境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时机,发挥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优势,走出校园,组织当地百姓和学生,开发适合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经常性的传统体育表演与培训,彰显体育魅力,扩大体育影响,激发当地百姓和学生的体育热情、增强人民体质的同时,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和体育教师的收入。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