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吻合,从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效能。从分析常熟市区域内最新产业布局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入手,反观当前区域内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和不足,在产业引导职业学校办学定位、专业优化、内涵建设等方面给出建议,为区域职业教育新一轮规划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基金项目: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区域性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协同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CZ30)
  作者简介:王春,男,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12-0051-07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1]。2018年4月,常熟市政府出台的《常熟市关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常政办发〔2018〕59号)明确提出,三所职业学校(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常熟高新园中专校、常熟滨江职业学校)应依据所在开发区企业发展需求,结合常熟市三大千亿级产业发展状况,做到专业错位发展,做强做优重点专业。在此背景下,面对常熟主导产业升级转型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为进一步增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效能,本研究开展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接度的调查,以期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始终与区域经济产业同步发展、协调并进。
  常熟市地处江苏省南部地区,是长江经济带一个重要的县域级城市。目前,全市三个较大规模的千亿级产业已经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并且紧扣建设自主可控的制造业体系这一目标力图实现新一轮产业的升级再造。为了快速响应并满足常熟市三个开发区经济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自2005年起,常熟市政府按照专业“错位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步伐,已经形成“三区三校”的基本格局,做到职业学校对接开发区产业经济的智力需求,有效推动本区域职教资源整合后的优质发展。随着本市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崛起,这些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对岗位从业人员的文化基础、能力素质、技术技能又提出了更高标准。
  一、常熟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2019年,常熟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 470亿元,同比增长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2亿元,同比增长15.9%;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 67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率为22%;完成工业投资209亿元,同比增长18.5%;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47.1%,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另外,常熟市政府制定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新动能产业扶持政策,啟动了氢能源汽车产业园、数字科技新城、人工智能产业园、昆承湖金融科技岛等高水平载体建设,落地重塑、臻迪、每日优鲜等新动能产业项目94个,力求实现以优质增量引领经济转型。总体而言,常熟市经济发展规模正在逐步扩大,新动能、创新型企业有所增加,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日臻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欣欣向荣。
  目前,常熟市的大部分企业都归口于三个开发区,尤其是沿江经济开发区和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化工物流等企业工况发展前景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文化创意、服务型企业日渐增多。当前,三个开发区正处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之时,区域内的职业学校需要适时快速作出反应,加快调整专业结构已然迫在眉睫。
  二、区域产业规划与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常熟市政府对“十四五”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新的定位和布局要求,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负责开展全市各专业调研工作,并设立加工制造类七个专业大类调研组。2019年9月,按照七大类专业对应企业,各调研组在全市三大开发区和乡镇板块,就本市人力资源、企业需求、专业分布、人才结构等方面开展调查;同时,课题组对常熟市人社局就业指导中心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数据进行分析比照。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产业分布与人力资源需求
  由于第一季度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与全年整体的关联度最大,具有较高参考价值,本文以2020年第一季度常熟市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结构、层次抽样情况为例,厘清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掌握产业分布与人力资源需求的关系,以便于研判专业与产业对接程度,从而有利于职业学校专业的优化整合。
  1.不同产业与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常熟市共有1 365家主导企业和新兴企业,第一季度用工需求总数达29 079人,占人力资源全年需求的36.29%。其中,五大新兴产业需求人数为11 661人,三大主导产业需求人数为6 955人,新兴产业是主导产业的近2倍,可见新兴产业对人才需求尤为迫切。
  2.主导产业与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常熟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已逐步成为全国著名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如波司登等知名品牌享誉国内外,纺织服装产业成为带动全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调查显示,在主导产业中用工需求最多的首先是纺织服装类企业,总需求人数达3 366人,占比48%;其次是汽车及零部件类企业,总需求人数达1 978人,占比29%;再次是装备制造类企业,总需求人数达1 610人,占比23%。
  3.新兴产业与人力资源需求情况。调研显示,在新兴产业中需求最大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力资源需求达9 376人,占总数的80.4%,如表1所示。此类企业主要分布在城北高新技术产业园,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园所需电子信息类专业技能人才数量颇多,位于高新园区内的职业学校应充分关注这些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从而保障园区经济稳步发展。   (二)各类人员需求与分布情况
  第一,主要工种人员需求情况,如表2所示。表中数据是指三大主导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人员需求情况,其中,需求最大的是电子操作工,其次是机械加工,最后是服装缝纫工。从工种性质看,均为一线技能型人员,这给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信号”,表明常熟市的服装、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第二,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当前,常熟市三大主导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比较迫切。调查显示,两类产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总数为9 112人,其中,最大需求为技能型人才,需求人数为5 507人,占比61%;其次是高校毕业生,需求人数为3 137人,占比34%;再次是中高级人才,需求人数为468人,占比5%。
  第三,学历需求情况。同样采集来自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数据,其中,企业对大专(高职)及高中、中职学历需求量最高,共计12 081人,占比64.90%;对初中及以下学历需求量居中,共計5 676人,占比30.49%;对本科及以上学历需求量最少,共计2 135人,占比11.47%。这些都证明本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职业学校协同行业企业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专业设置与人力资源匹配情况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本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调研不同专业人才在产业中的需求情况非常有必要。调研结果表明,电子信息等11个专业类别需求量占大多数,具体如表3所示。
  第一季度各专业需求总人数为19 186人,其中,电子信息类、机械工程类和轻工纺织类需求人数分别占总需求人数的12.48%、11.29%和8.64%。主导产业中对人才需求较多的专业主要为机械工程类和轻工纺织类,分别为1 452人和1 080人,机电控制类需求人数为461人;新兴产业中人才需求最大的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为1 789人,其次为化学医药生物类、机械工程类、机电控制类专业。
  调研发现,2020年一季度人才需求比去年同期增长16.22%。普通操作工是常熟市企业最主要的工种,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然而,机械操作工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占50%以上,需要一定的技能水平。同时,五大新兴企业对中高级人才、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总量为1 912人,占需求总数9 112人的20.98%,所占比重同比上升了1.3%,技能人才需求同比增加到57.70%。在学历方面,三大主导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对大专(高职)、中职需求人数接近总数的2/3。
  三、常熟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现状
  常熟市职业教育按照“专业错位”发展思路,构建成“三区三校”职教模式,使常熟中专与常熟高新园中专、常熟滨江职校各自拥有面向所在开发区的特色专业(群)。常熟中专是本地区综合性龙头学校,是一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迅猛发展相匹配,培养了一大批数控加工、电气控制、媒体艺术、现代商贸类等专业紧缺型人才;滨江职校坐落于沿江开发区,该校重点打造机械机电、化工物流等专业,与该开发区产业相匹配;高新技术产业园拥有电子信息、服装艺术等企业,高新园中专紧扣园区产业,是首批江苏省优质特色学校,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服装艺术类特色专业。
  (一)各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情况
  截至2019年底,常熟市三所职业学校涵盖加工制造等10个专业大类,共设置32个专业,其中,共有的专业大类是加工制造类(机)、加工制造类(电)、财经商贸类。各专业大类历年的招生规模也有差异,以2019年12月份三所校在校生情况为例(未统计单招和“3+4”中本衔接项目班学生如图1所示),三所职业学校各专业大类的招生规模不尽相同,体现出“专业错位、定向服务”的特点。各校共同开设的专业是机械加工、数控技术、机电技术、会计、电子商务等,其中加工制造类专业人数最多,这与常熟市现代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人才紧缺的现状相吻合。各学校根据区域内不同企业和全市整体用工需求情况开设了相关专业,如高新园中专设置“红木雕刻”专业,对接区域内诸多“苏作红木”企业用工需求和技术升级,不仅提升了学校专业群的建设能力,也为传承地方非遗文化、繁荣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结构与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对接度不强。目前,三所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常熟市的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两大主导产业对接度较高,如与捷豹路虎集团公司开启现代学徒制项目,为公司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余名,同时带动了工业机器人等新专业的开发建设。然而,常熟地区职业教育服装专业招生规模偏小,究其原因是家长和学生认为服装操作工作枯燥、劳动强度较大、薪资待遇不高,该专业社会认同度不高,家长和学生接受意愿偏低。此外,服装专业建设面向比较狭窄,与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关联度低,没有围绕服装产业链进行一体化设置,专业群建设不到位,没有与服装服饰设计、陈列展示、服装电商等相关专业进行衔接。
  2.专业规模与需求度不匹配。从表3中的专业类别用工需求也可以看出,需求量排前4位的分别为电子信息类、机电控制类、机械工程类、轻工纺织类。当前这些专业的在校生规模和年招生数明显不足,很难做到与产业需求吻合。而全市财务统计类人才需求中技能型人才仅为72人,但三所职业学校均设置会计专业,各校近几年的招生量明显过剩。
  3.专业特色和内涵建设不够。随着技术进步和自动化、智能化先进设备不断涌现,装备制造业正在向高端精密制造发展。对此,常熟职业学校加快专业升级,投入和引进一批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单元、增材技术等智能化、高精度设备设施,但课程体系建设跟不上设备更新的速度,学生受益面不宽。但有的学校没有加工制造类专业,缺乏精密加工、机器人技术等智能制造设备,专业建设总体水平偏低。此外,云计算、5G应用技术等对信息技术类专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校计算机技术专业设置均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   4.新专业开发滞后。常熟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迅速,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是其新五大新兴产业,同时,常熟将引进一批影视、动漫、游戏、网络文学、数字音乐等方面内容创作及制作技术研发企业,当前各校在这些领域还未有匹配的上下游专业开发。此外,各校在文化艺术类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对接上也存在一定滞后,在文创市场不能起到引领作用。
  5.校企深度合作不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基于校企深度合作,做到融合发展、协同育人。当前现代学徒制项目发展不均衡,有些项目缺少系统的培养计划和针对性、个性化课程,企业育人主体地位不强,校企合作不深入,造成专业发展具有局限性。此外职业学校还面临专业升级后实训基地空间不够、设备投入资金不足、缺少先进设备设施、教师实操水平偏低等问题。
  四、区域产业引领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以产业新定位推动专业结构再优化
  專业设置的基础在于区域产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是由市场决定的[2]。常熟市的三大主导产业和五个新兴产业,重点在于发展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经济,三所职业学校应加快专业调整,依据优势产业新趋势,实现专业结构再优化。一是突出产业优势,打造专业品牌。各校应进一步做强、做实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与加工制造、汽车服务产业高密度融合,深挖专业特色;在文化创意、旅游服务、能源化工、智能互联等专业方向做宽做精、办出特色。二是拓宽特色专业建设道路,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将专业群对接岗位群,重视新专业设置及时匹配新兴产业,使专业建设与主导产业间实现动态吻合[3]。三是加快调整各校专业规模或专门化方向。如:将加工制造类专业提升到高端精密制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技术层面;计算机应用专业应转型到大数据技术、云运维、云计算技术、5G应用技术、VR虚拟仿真、人工智能机器人、智慧生活、物联网技术等;服装专业向服装设计、服装表演、网店营销方向拓展;等等。四是特色专业应重新定位。对有广阔就业前景的专业,如现代农业、养老、家政服务等,政府部门要给与特殊政策,支持职业学校合理设置新的专业,实现政校企三方合作,从而加快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步伐。
  (二)以企业新岗位引领专业建设新内涵
  1.对接岗位需求,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各校应根据职业岗位变化和新技术标准,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对专门化方向的课程内容要及时更新,以适应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学校要加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积极主动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项目课程,开发1+X证书制度试点课程体系,依托现代化实训基地和行业学院、产业学院认证中心,及时调整实践内容、实践组织形式和技能评价方式。
  2.着力建设实训基地。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是夯实专业的重要环节[4]。针对常熟市各大产业结构,特别是三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各校要立足区位优势和专业特色,建设功能完备、设施齐全、满足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需求的现代化实训基地。三所职业学校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依据专业(群)建设标准,针对相关产业群(链),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拓展校外实训(学徒)中心建设,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3.建设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一是构建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和评价制度,充分挖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教师不断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二是定期开展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工作,这有利于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双师”能力[5]。三是加大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或社会能工巧匠来校兼职或兼课的力度,构建专兼结合、比例适当、知技互补的“双师结构”专业团队,确保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一致。四是定期邀请行业或职教专家来校研讨和开设讲座,及时发布产业新动态、新知识,拓宽教师专业视野,保障各校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能适应当前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
  (三)以产业新需求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职业学校就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多深入企业调研,及时掌握区域内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产品类型,在专业群拓展、专业提档升级、新专业开发上与其紧密契合。二是要加强与企业联盟、企业管理层、技术层的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岗位类型、岗位知识技能标准,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更新、课程实施上与其紧密吻合[6]。三是要与企业加强人员互派互用和设施设备资源、产品生产数据资源共享,在培养过程上实现校企融合。四是要看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调研表明,企业对一线操作工需求量很大,尤其三大主导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更为突出。职业学校应承担起社会培训职能,发挥学校师资设备课程优势,配合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破解企业用工紧缺的难题。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职业学校办学方向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志,科学设置专业、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诉求。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崛起,倒逼职业教育必须加快转型以适应时代需求。职业教育只有在专业布局、规模、质量等结构性发展要素上与社会发展需求结构吻合并保持动态适应,才能提高服务效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7]。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2]周建松.落实《实施方案》 系统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52-57.
  [3]雍照章.增强县域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8-9.   [4]林輝,崔晶.基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143-145.
  [5]张忆雯.中等职业学校“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87-90.
  [6] 李北伟,贾新华.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策略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9(8):43-46.
  [7]马建富.专业与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以江苏省职业教育为例[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7(4):30-34.
  [责任编辑    秦   涛]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pecialty Setting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Taking Changshu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Chun
  Abstract: The specialty setting of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so a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 industry.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n the latest industrial layout of Changshu Cit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specialty setting of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region, and gives suggestions on the orientation, specialty optimization and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schools guided by industry, 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basis for a new round of planning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specialty setting; reginal economy; industrial structure
其他文献
摘 要:借鉴美国ABET专业评价标准,结合我国职业院校的特点,构建了“管办评分离”过程中第三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职业院校第三方评价的实现路径。这将对加快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法制化步伐,建立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准入制度和运行模式,保障第三方评价的过程管理和长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第三方职业教育评价;评价指标体系;ABET评价  作者简介:严志华,男,无锡旅游商贸高
期刊
摘 要: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焕发新生命力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开展“三教”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基于“传承+发展”的改革思路,针对民族传统体育课在“三教”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基于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中职体育课“三教”改革方案,包括组建基于“双师、双能、双馨”的中职体育课“三双型”教师队伍,建构基于“分类、分项、分层、分段”的中职体育课教材改革“四分模式”,形成基于“
期刊
一位女护士在离婚后,重新寻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但因为种种原因,对方却一直不能和她结成连理,那种心总被悬着的滋味很不好受。恰好这时,旧情难忘的前夫又找上了门,希望破镜重圆。思量再三,她决定与前夫“试复婚”,即双方不办理复婚手续,只是暂时以夫妻名义居住在一起。然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近乎荒唐的举动,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相识三月前卫“闪婚”  缺乏基础导致分手  2013年8月26日这天下午
期刊
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一审审理了一起继承纠纷案,判决五兄弟均分母亲留下的房屋。  被继承人叶某(女)原有房屋一处,其与丈夫王某二人生前育有儿子6人——王某甲、王某乙、王某丙、王某丁、王某戊、王某己。王某于80年代去世。王某己于2002年去世,生前未婚。叶某(乙方)于1992年与西湖区房屋拆迁代办服务处(甲方)签订《拆迁安置协议书》,约定甲方拆除其所有房屋,并将另一住房分配给乙方。叶某于2014年去世
期刊
未经员工确认的考勤不能作为单位扣发奖金的依据  吴律师:  我是一家公司的职工。因我看不惯车间主任的家长式作风,曾数次与其顶撞,致使彼此关系不融洽,其甚至多次扬言让我“等着瞧”。近日,我用工资卡查阅上月工资,发现比以往少了200元,遂找公司询问,却被告知是因为我在上月有过两次迟到、两次早退记录,公司按照规章制度,扣除了我的全勤奖。因我清楚记得自己根本没有相应行为,遂要求公司出具我迟到、早退的证据。
期刊
摘 要:培训迁移是评估培训是否成功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现代学徒制培训应重视培训迁移。培训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者个人特征、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内容、工作环境特征是影响培训迁移水平的三个重要类别。基于学徒制的学习过程理论和培训迁移理论的研究发现,企业导师的指导质量、培训氛围与上级支持、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学习者自身特征被认为是影响现代学徒制培训迁移的重要因素。因此,校企双方应深化合作水平,致力于提高企业导师的
期刊
怎样处理突发性疾病  寒冷冬季,是各种疾病突发的季节,下面就来谈谈如何紧急处理晚上易发的6种疾病。  1.尿滞留  尿滞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  老年人常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在寒冷气候的刺激下,前列腺易引起膀胱出口梗阻,突然发生不能排尿。或是夜间憋尿,使膀胱逼尿肌张力减弱,排尿发生困难,诱发急性尿滞留。  急性尿滞留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盐包热敷小腹,情况危急时应送医急诊。  2.心绞痛 
期刊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57年,1984年改办职教,1988年改名为江苏省盐城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盐城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993年增挂盐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校牌;2005年升格为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机电分院校牌。学校始终秉持“崇尚行健精神,培育双馨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积极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期刊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从编写理念、体例、内容、篇幅上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方面更是亮点鲜明,构建起语文教学的新范式。然而,中职语文课标要真正落地,却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教师观念的桎梏、评价方式的制约等多重困难。因此,中职语文课标的推进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普职融通,共同开展语文研究;开拓渠道,有力弥补教研短板;立足课堂,逐步推
期刊
摘 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金湖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吻合度不高,缺乏整体规划;专业设置分散,缺少专业集群发展理念;专业建设特色不明显,缺少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因此,金湖县中等职业学校应采取三项措施:紧跟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依据县域产业结构分布格局,规划设置专业集群发展;构建多渠道人才培养通道,提升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