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并且其分布点较多、面广、周期较长,针对这些特点,通过运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技术可、有效地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不但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化管理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对信息进行处理,实现了对建筑工程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策略
1、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
1.1软件开发与管理内容不协调
建筑工程行业中的管理软件开发与工程管理内容脱节,软件开发所涉及到的范围与建筑项目之间存在差异性。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件应用主要是在管理工作开展的初期阶段,但当管理工作进入到下一环节,几乎相关的全部工作都依靠管理者的经验来完成。建筑行业当中,建筑企业相关技术管理者往往不具备信息技术,软件开发人员应当具备企业管理认知水平,才能对应地开发出具有企业管理相应水平的系统来,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有价值的信息技术。
1.2应用形式较为孤立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上,不少建筑单位都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作辅助手段,在整体管理工作中较为孤立,没有和各环节的工作形成有效对应。具体来说,局域网管理系统是建筑工程管理对信息技术应用最为主要的形式,通过这一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各类数据的汇总和内部流通。但是,其也仅仅是具备了汇总数据和内部流通的功能,不能和外部环境形成有效互动和交流,逐渐成为信息孤岛,无法实现进步,对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1.3复合型人才匮乏,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具有行业经验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大多欠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而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员又大多并不了解建筑工程行业。再加上一些管理人员受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不会主动参与计算机技术培训与学习,更是加剧了行业内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此外,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层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缺乏足够重视,并不愿付出可观薪酬来聘请业内专业人士参与管理,更拉大了企业同现代化技术的距离。
2、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策略
2.1加强信息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需要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在进度管理方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工作、机动时间、制约关系等因素显示出来,并通过进度管理软件对施工现场进行控制,适应建筑工程多变的施工环境,当前该类型软件已经相对成熟;在质量管理方面,通过使用质量管理软件能够实现手动操作难以匹敌的精细控制,不但处理时间短,而且可靠性较高;在工艺管理方面,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包括深基坑的设计与计算、施工模板设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结构件的吊装自动化控制和管线设备安装效果设计等都充分显现了加强软件开发的必要性。
2.2促进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工作流程会给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建筑工程在立项与招标的过程当中涉及到许多客观上的元素,因而也就使得管理体系较为庞杂,并且在数据计算环节也会涉及到数量较为庞大的项目.在这种形式之下,怎样能够使得计算出的数据更为精确,是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完善信息系统一体化就是为了解决之歌问题,在这一过程当中,要着力突破每个部门固有的局限性,将现代化技术游刃有余地应用其中,并将各种相关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上实现各项业务模块联合的监控.如此一来,建筑工程管理所涉及到各个环节或者各个部门都能够协调运转,最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具有覆盖性的工作系统.
2.3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本身,对于一些基于信息技术的衍生技术,也应当加强应用。最为典型的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其是以建筑项目各项基本数据作为基础,构建虚拟仿真的建筑模型,实现对真实建筑的关联,体现出了可视化、协调性、信息一致性、模拟性、预测性等优点。如图 1所示,其就是某大型建筑工程的BIM信息模型图。BIM信息模型图不仅可以反映出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还能够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建筑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如此可以将施工中潜在的问题实现可视化处理,提前发现问题所在,并制定对应的防控措施,由此可以大大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等工作意义重大。
2.4提高工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在现代化企业当中,始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更要注重人的作用。事实上,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否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接受程度。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职工培训工作,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当中职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为了能够使得职工的培训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建筑企业要结合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证制度,强化对建筑师、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多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最大程度上提高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层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了解能力,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的硬性条件。长此以往,不仅能够使得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了切实的提高,还可以在根本上推行建筑工程管理中計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2.5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
(1)应该强化工程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摆脱以往对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的不正确认识。(2)应该加大对工程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培养,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如BIM信息模型的构建、数据分析处理等。(3)需要以当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从纵向、横向等方面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纵向即是在一项工作中,加强信息技术的覆盖面;横向即是在工程中,加强信息技术的贯穿周期,从头到尾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3、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效果
3.1施工现场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数据种类较多,数据量较大,且存在不停变化特性,管理人员在实际质量管理工作中往往感觉到很难及时准确把握,若要随时准确掌握施工现场的动态质量数据信息,就必须注重施工现场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计算机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大量繁杂数据信息及时采集和有序归纳总结组织处理能力,能够大大提高施工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效率。另外能共享质量数据信息。质量数据信息的沟通共享,是建筑施工企业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监控管理的核心内容,各质量管理责任体间可以通过基于Internet网络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沟通互享,进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工作效率。
3.2质量文档的动态管理
工程建设施工现场会涉及到许多与工程质量监控相关的文档资料。例如:施工设计报告、施工入职、工程管理资料、施工资料等,这些资料的数量非常庞大,如果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传统的方式用采取纸面管理的方式对资料进行存储,查找起来十分麻烦,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如果管理过程中,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应用,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存储量大,检索便捷、复制传递等优势,可以使施工质量文档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提高动态管理的可靠性。
3.3方便制定监控决策
通过计算机对施工中涉及到的大量的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信息的动态提取、分析、处理,不仅实现了对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的动态监控以及事后对施工质量的评估,而且将质量管理工作进行适当的前移,进行事前控制,这样有利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制定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决策,从而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动态监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创造的社会价值增加,使得其在社会生产生活当中越来越重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推广十分必要。计算机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进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建设是实现建筑行业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更是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参考文献:
[1]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中信息技術的应用研究[J].李楠楠,马霁虹.知识经济.2017(20).
[2]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温永亮.建材与装饰.2017(44).
(作者单位: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策略
1、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
1.1软件开发与管理内容不协调
建筑工程行业中的管理软件开发与工程管理内容脱节,软件开发所涉及到的范围与建筑项目之间存在差异性。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件应用主要是在管理工作开展的初期阶段,但当管理工作进入到下一环节,几乎相关的全部工作都依靠管理者的经验来完成。建筑行业当中,建筑企业相关技术管理者往往不具备信息技术,软件开发人员应当具备企业管理认知水平,才能对应地开发出具有企业管理相应水平的系统来,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有价值的信息技术。
1.2应用形式较为孤立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上,不少建筑单位都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作辅助手段,在整体管理工作中较为孤立,没有和各环节的工作形成有效对应。具体来说,局域网管理系统是建筑工程管理对信息技术应用最为主要的形式,通过这一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各类数据的汇总和内部流通。但是,其也仅仅是具备了汇总数据和内部流通的功能,不能和外部环境形成有效互动和交流,逐渐成为信息孤岛,无法实现进步,对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1.3复合型人才匮乏,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具有行业经验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大多欠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而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员又大多并不了解建筑工程行业。再加上一些管理人员受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不会主动参与计算机技术培训与学习,更是加剧了行业内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此外,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层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缺乏足够重视,并不愿付出可观薪酬来聘请业内专业人士参与管理,更拉大了企业同现代化技术的距离。
2、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策略
2.1加强信息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
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需要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在进度管理方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工作、机动时间、制约关系等因素显示出来,并通过进度管理软件对施工现场进行控制,适应建筑工程多变的施工环境,当前该类型软件已经相对成熟;在质量管理方面,通过使用质量管理软件能够实现手动操作难以匹敌的精细控制,不但处理时间短,而且可靠性较高;在工艺管理方面,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包括深基坑的设计与计算、施工模板设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结构件的吊装自动化控制和管线设备安装效果设计等都充分显现了加强软件开发的必要性。
2.2促进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工作流程会给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建筑工程在立项与招标的过程当中涉及到许多客观上的元素,因而也就使得管理体系较为庞杂,并且在数据计算环节也会涉及到数量较为庞大的项目.在这种形式之下,怎样能够使得计算出的数据更为精确,是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完善信息系统一体化就是为了解决之歌问题,在这一过程当中,要着力突破每个部门固有的局限性,将现代化技术游刃有余地应用其中,并将各种相关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上实现各项业务模块联合的监控.如此一来,建筑工程管理所涉及到各个环节或者各个部门都能够协调运转,最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具有覆盖性的工作系统.
2.3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本身,对于一些基于信息技术的衍生技术,也应当加强应用。最为典型的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其是以建筑项目各项基本数据作为基础,构建虚拟仿真的建筑模型,实现对真实建筑的关联,体现出了可视化、协调性、信息一致性、模拟性、预测性等优点。如图 1所示,其就是某大型建筑工程的BIM信息模型图。BIM信息模型图不仅可以反映出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还能够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建筑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如此可以将施工中潜在的问题实现可视化处理,提前发现问题所在,并制定对应的防控措施,由此可以大大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等工作意义重大。
2.4提高工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在现代化企业当中,始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更要注重人的作用。事实上,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否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接受程度。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职工培训工作,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当中职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为了能够使得职工的培训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建筑企业要结合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证制度,强化对建筑师、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多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最大程度上提高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层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了解能力,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的硬性条件。长此以往,不仅能够使得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了切实的提高,还可以在根本上推行建筑工程管理中計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2.5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
(1)应该强化工程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摆脱以往对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的不正确认识。(2)应该加大对工程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培养,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如BIM信息模型的构建、数据分析处理等。(3)需要以当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从纵向、横向等方面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化。纵向即是在一项工作中,加强信息技术的覆盖面;横向即是在工程中,加强信息技术的贯穿周期,从头到尾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3、建筑工程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效果
3.1施工现场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数据种类较多,数据量较大,且存在不停变化特性,管理人员在实际质量管理工作中往往感觉到很难及时准确把握,若要随时准确掌握施工现场的动态质量数据信息,就必须注重施工现场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计算机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大量繁杂数据信息及时采集和有序归纳总结组织处理能力,能够大大提高施工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效率。另外能共享质量数据信息。质量数据信息的沟通共享,是建筑施工企业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监控管理的核心内容,各质量管理责任体间可以通过基于Internet网络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沟通互享,进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工作效率。
3.2质量文档的动态管理
工程建设施工现场会涉及到许多与工程质量监控相关的文档资料。例如:施工设计报告、施工入职、工程管理资料、施工资料等,这些资料的数量非常庞大,如果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传统的方式用采取纸面管理的方式对资料进行存储,查找起来十分麻烦,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如果管理过程中,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应用,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存储量大,检索便捷、复制传递等优势,可以使施工质量文档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提高动态管理的可靠性。
3.3方便制定监控决策
通过计算机对施工中涉及到的大量的复杂数据进行分析,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信息的动态提取、分析、处理,不仅实现了对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的动态监控以及事后对施工质量的评估,而且将质量管理工作进行适当的前移,进行事前控制,这样有利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制定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决策,从而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动态监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创造的社会价值增加,使得其在社会生产生活当中越来越重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推广十分必要。计算机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进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建设是实现建筑行业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更是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参考文献:
[1]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中信息技術的应用研究[J].李楠楠,马霁虹.知识经济.2017(20).
[2]建筑施工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J].温永亮.建材与装饰.2017(44).
(作者单位: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