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课前要精心准备
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用相关的美术作品及资料引发学生对题材的关心,引导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工具。提高备课质量。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美术的演变与发展,要开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所倡导的美术教学活动,需要美术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其中包括美术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美术作品的素养等。丰富的美术史理论知识。高中美术鉴赏课涉及到大量的中西美术史知识,教师必须做到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这些是备课的基础,加强了备课,才能驾驭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各个教学环节能顺利的进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备课很重要,我们可以充分积累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不备课会造成教师课堂术语表达不准确,提问方式不恰当,教师讲课的随意性。这种不严谨的教学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备课,不要凭经验去上课。
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高中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表现客观世界,传达内心思想、情感为主的美术创作活动。第二类是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侧重设计、工艺方面的美术创作活动。由于这两大类型的美术创作活动的过程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前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例如在我讲到山水画这一课时,我在讲课之前,让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山水画的常用创作手段,并提问“如果让你来画这幅画,你会如何表现?”同学感觉新鲜,津津乐道,然后我把写生的一幅4尺大小的山水画挂在教室,学生从未看过如此大而且近距离观看的山水画。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
2、要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新课讲解要有亮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例如“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是爱与美的女神”学生的思维就会就此而止。如果变成问题“你觉得如果把她的手臂复原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就能启动学生思维。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思维止与结论,而起于问题。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果一节课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全由教师捧着书本在讲、在介绍作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听得昏昏欲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课件上课基本上取代“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课堂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让上好美术鉴赏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也应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形、色、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过程中,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构思、探索表现的方法。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经过教育。”即使在传授美术技术的时候,也一定要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
三、因材施教
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美术”概念还停留在“美术就是画画”的水平上。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上美术课就是随便画一张画交了就行了。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作业多文化课压力较大,美术课基本没有,许多基本的美术概念、术语、现象、作品都不了解。我们在上课时面对一幅作品,有的同学熟悉的脱口而出它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内容等,有的同学一概不知,根本没有见过。这样会让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我采取先让熟悉作品的同学先介绍作品再由我补充。再提供一些学生都陌生的作品,让学生讨论、评述、判断进而达到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让教学效果显著。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开展美术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的。
四、欣赏名作名画,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百闻不如一见”,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欣赏作品并重起来,利用教学资料,对名作进行分析讲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教学中,教师对名作的讲述也要有一个新的要求。好多作品的评述都是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同学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不能欣赏到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教师自身下苦功,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既能意会,又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明,风趣幽默而不失感染力。如:《外国古代绘画》一课中,在几千年的美术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用大量的名画来增强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从达芬奇到拉菲尔、达维特,分别对其作品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言简意明的评述,当然也要有重点,否则学生会因多而乱,互相混淆,出现欣赏中名作名家的张冠李戴。
五、教师引导观察,加深名画名作研究
美术教学离不开观察,美术欣赏教学同样也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视觉感知。观察方法这时也就比较重要了,我在讲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时,引导学生首先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去观察,观其色察其型。讲述大师绘制此画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及所属画派,让学生从中找出“六个人、一头牛、一匹马”的形象图型。这样学生就会边欣赏边思考,小结时告诉学生正是通过作品中怪诞的造型和黑白灰地狱般的色彩,六个被肢解的人体、一头凶猛的牛、一匹嘶鸣的马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的。既表达了人民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又表达了画家的思想感情。仅仅以像与不像去评论作品是达不到好的欣赏效果的。通过这样的欣赏不但对立体派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能运用立体派欣赏方法去欣赏《三个乐师》等其它立体画派的作品。著名艺术史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观层”,表层之下一层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是“审美层”……他的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从一定程度上讲,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的再创造和再认识,因此加深对名作研究,能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观察,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己讲,畅所欲言,在观察中去想象,去思维,去评述,加深对名作的再认识。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得到一份收获,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研修》.
[2]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教育部制定.
[3] 《美术教学论》王大根著.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课前要精心准备
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用相关的美术作品及资料引发学生对题材的关心,引导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工具。提高备课质量。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美术的演变与发展,要开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所倡导的美术教学活动,需要美术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其中包括美术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美术作品的素养等。丰富的美术史理论知识。高中美术鉴赏课涉及到大量的中西美术史知识,教师必须做到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这些是备课的基础,加强了备课,才能驾驭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各个教学环节能顺利的进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备课很重要,我们可以充分积累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不备课会造成教师课堂术语表达不准确,提问方式不恰当,教师讲课的随意性。这种不严谨的教学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备课,不要凭经验去上课。
二、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好坏,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高中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表现客观世界,传达内心思想、情感为主的美术创作活动。第二类是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侧重设计、工艺方面的美术创作活动。由于这两大类型的美术创作活动的过程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前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例如在我讲到山水画这一课时,我在讲课之前,让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山水画的常用创作手段,并提问“如果让你来画这幅画,你会如何表现?”同学感觉新鲜,津津乐道,然后我把写生的一幅4尺大小的山水画挂在教室,学生从未看过如此大而且近距离观看的山水画。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
2、要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新课讲解要有亮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对于高中学生来讲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例如“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是爱与美的女神”学生的思维就会就此而止。如果变成问题“你觉得如果把她的手臂复原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就能启动学生思维。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思维止与结论,而起于问题。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果一节课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全由教师捧着书本在讲、在介绍作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听得昏昏欲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在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课件上课基本上取代“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课堂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让上好美术鉴赏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也应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用形、色、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过程中,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构思、探索表现的方法。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经过教育。”即使在传授美术技术的时候,也一定要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
三、因材施教
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美术”概念还停留在“美术就是画画”的水平上。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上美术课就是随便画一张画交了就行了。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作业多文化课压力较大,美术课基本没有,许多基本的美术概念、术语、现象、作品都不了解。我们在上课时面对一幅作品,有的同学熟悉的脱口而出它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内容等,有的同学一概不知,根本没有见过。这样会让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我采取先让熟悉作品的同学先介绍作品再由我补充。再提供一些学生都陌生的作品,让学生讨论、评述、判断进而达到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让教学效果显著。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开展美术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的。
四、欣赏名作名画,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百闻不如一见”,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欣赏作品并重起来,利用教学资料,对名作进行分析讲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教学中,教师对名作的讲述也要有一个新的要求。好多作品的评述都是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同学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不能欣赏到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唯有教师自身下苦功,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既能意会,又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明,风趣幽默而不失感染力。如:《外国古代绘画》一课中,在几千年的美术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用大量的名画来增强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从达芬奇到拉菲尔、达维特,分别对其作品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言简意明的评述,当然也要有重点,否则学生会因多而乱,互相混淆,出现欣赏中名作名家的张冠李戴。
五、教师引导观察,加深名画名作研究
美术教学离不开观察,美术欣赏教学同样也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视觉感知。观察方法这时也就比较重要了,我在讲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时,引导学生首先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去观察,观其色察其型。讲述大师绘制此画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及所属画派,让学生从中找出“六个人、一头牛、一匹马”的形象图型。这样学生就会边欣赏边思考,小结时告诉学生正是通过作品中怪诞的造型和黑白灰地狱般的色彩,六个被肢解的人体、一头凶猛的牛、一匹嘶鸣的马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的。既表达了人民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慨,又表达了画家的思想感情。仅仅以像与不像去评论作品是达不到好的欣赏效果的。通过这样的欣赏不但对立体派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能运用立体派欣赏方法去欣赏《三个乐师》等其它立体画派的作品。著名艺术史家艾瑞克·牛顿将艺术品比作一层层剥开的洋葱,表皮是“再观层”,表层之下一层为“诠释层”再往里一层则是“审美层”……他的这一妙喻,清楚地告诉我们:美术作品包含有多层次的信息,从一定程度上讲,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的再创造和再认识,因此加深对名作研究,能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观察,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己讲,畅所欲言,在观察中去想象,去思维,去评述,加深对名作的再认识。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得到一份收获,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研修》.
[2]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教育部制定.
[3] 《美术教学论》王大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