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行·先行·能行

来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07467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之前,或许没人想到一所普通中学里会诞生400多项学生专利,也没人想到会有几十名学生拿着专利证书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进入名牌大学。而这个奇迹,就发生在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
  十年对平阴一中而言,不仅代表着校史册上页码的增加,更记录了这所学校由艰难摸索到跨越发展的蜕变。
  与这场蜕变同步的,还有平阴一中的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历经十载,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平阴一中的一块“金字招牌”。如今的平阴一中正满载着“创新我行”的坚定信念,朝着未来更光明的前景,踏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逆水行舟,决不放弃
  2003年底,平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建校刚两年的平阴玛钢外国语学校与平阴一中整合,组建新的平阴一中。而并校之际,玛钢外国语学校正陷入困境:债台高筑而又求借无门,教师人心惶惶,生源流失严重。
  就在举步维艰的时刻,学校的创新教育却静悄悄地萌芽。从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生机勃勃,现任学校创新教育中心主任的刘小虎见证了平阴一中创新教育从无到有、从毫不起眼到崭露头角的过程。
  2003年5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十九届济南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昝洋发明的“变压式插座”获得了二等奖,这本是值得大肆宣传的美事,但经济危机、教师危机、教学质量危机让学校根本无法顾及这几个人所取得的“小成绩”,以致全校几乎没人知道这件事,参赛完全变成了个人行为。
  尽管没有受到关注,平阴一中的创新教育并没有就此打住。2004年~2006年,学校每年都派出学生参加济南市、山东省以及全国的各种科技创新大赛。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4月,平阴一中学生李鹏凭借发明作品“天梯防盗窗护栏”一举夺得山东省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同年8月,他又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从那以后,平阴一中默默无闻的创新教育渐成星火燎原之势。
  双普教育,顺势而上
  创新教育的发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推动了专利的诞生,仅在2006年4月,平阴一中的学生就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6项,这让已经迈向良性循环轨道的学校开始注意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2008年,刘小虎带着他的“1 1发明创造法”闯进了中央电视台《我是发明家》12强,紧接着年底,他带领6名学生参加了第六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大赛,并斩获1金2银1铜,成为当年山东省参赛成绩最好的学校。
  学校领导意识到,走特色办学之路,创新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突破口。由此,平阴一中的创新教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008年11月,平阴一中开始建造创新教育“根据地”,投入24万元,建立了“小虎创新工作室”和“双普教育实验室”,并于2009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
  双普教育实验室是“科普和普法教育实验室”的简称,也是平阴一中发明创新课的教室。这里的墙壁上挂有花费4万元买进的壁挂式科技馆,以图文并茂和实际体验的方式向学生普及各种科学知识;教室里设有书架,摆放着各种有关发明创新的期刊、图书和资料;教室中间摆放的多边形桌子上摆满了学生发明创新作品及创意设计表;玻璃橱窗里是学生们获得的一系列荣誉证书及专利证书,展示着平阴一中在创新教育上的辉煌战绩。这里,也是学生们最喜欢聚集的一隅。
  “看到有那么多学生获得了专利证书,取得了那么多荣誉,我就想,自己平时也有一些想法,也可以做出有创意的作品来。” 高三(13)班的何昊想起自己第一次来到双普教育实验室的情景,“一直觉得专利离我们很远,是科学家才能做的事情,但发明创新课教会我检索专利,让我懂得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告诉我其实发明很简单。我现在也成功申报了2项专利,再不用看着别人的专利眼红了。”
  由单纯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向比赛与专利申报相结合的转型,是平阴一中创新教育思路的转变。
  2010年3月,学校又专门成立科技创新教育学科组,发明创新学校课程正式进入高一课堂,并配备3名专职的科技教师。至此,平阴一中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羽翼渐丰。
  不断完善,硕果累累
  如今,在原本的“1 1发明创造”教育体系基础上,平阴一中继续开创和完善了“6个2”教育模式,即“两个小时的发明创造报告、两节课教会学生检索专利、两周至少有一项创新设计、两个月的科技辅导和实践、两学期成功申报一件专利、两年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我高一第一次上发明创新课,高二上学期开始申报专利,高三就可以拿到专利证书了。”高二(28)班李金晓的话正契合了平阴一中为学生设计的创新三步走轨迹——高一普及有创意,高二提升报专利,高三具备一定创新能力。
  2010年,平阴一中的专利申报数量突破100项,授权专利达80项,比2006年至2009年学校专利申报数量的总和还要多。到2012年,全校共申报专利190多项。
  专利的井喷,也让学校收获了另一份惊喜。不少学生依靠国家专利证书敲开了国内名牌大学的校门。2012年,凭借专利顺利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共有12名,再次刷新校史纪录。
  2011年,新校长张立民走马上任,他给正在燎原的星星之火又扎扎实实地添了一把柴。
  张立民一上任,就开始了对创新教育的调研,并制定了鼓励奖励政策,如支持鼓励教师们辅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大赛,解决学生们参加科技创新比赛的报名费,为去外地比赛的学生报销部分机票费用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大大提高了科技辅导教师和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可以放开手脚,开展创新教育活动。
  谈到这一系列的改革,张立民对记者说:“虽然申报专利和创新教育对高考看似没有什么直接的好处,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创新我要行;全员参与,创新我先行;树立自信,创新我能行。”
  在“创新我行”理念的指导下,2011年5月,平阴一中成功申报《以发明创造与专利申报为突破口的青少年“双普”教育模式研究》国家教师科研基金重点规划课题;6月,又制定了《平阴一中科技创新教育规划(2011-2015)》,标志着学校创新教育有了更远大的蓝图。
  2011年7月,平阴一中参加由《发明与创新》杂志社举办的全国创新征文大赛,共有300名师生获奖。教师、学生一起参赛也标志着在学校创新教育体系中,教师既成为辅导者,也成为学习者。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了解认可创新教育,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其融入。而我们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要让更广泛的师生家长认同并接受,真正将创新融入到学习生活中。这也是我们申请承办2012全国创新教育峰会的最大原因,我们希望并相信这次会议能成为平阴一中创新教育的又一个新起点。”张立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其他文献
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使命。其中,特别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试验是技术探究活动中的一种,它既是课程内容,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技术试验不仅让学生理解、掌握技术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及观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就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技术试
某实验室为婴儿和新手爸妈们提供了一款智能的穿戴脚环Sproutling,可随时监测婴儿的身体及周围环境状态,包括室内温度、湿度以及灯光、声音等,同时监测婴儿的心跳和睡眠时间等。  该款脚环内置蓝牙模块 ,可随时向父母的手机发送婴儿信息。  考虑到婴儿敏感柔嫩的皮肤,Sproutling特别采用了柔软材料制作,它的系上与解开都只需略微用力;为防止有些新手爸妈不小心把带子勒得太紧而影响宝宝的血液循环,
随着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机器人逐渐成为国内外科技人员的研究课题,中国每年举办的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也着实吸引了许多人,尤其是我们青年学生的眼球。  一次讨论时,吴凯见识了智能化机器人的魅力后提出,虽然以我们现在的能力还不能做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但能否做一个智能的手臂来转移物体呢?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做一个能自动抓球的机器手。  我们把想法告诉科技辅导老师后,得到了他的鼓励和支持。学校的劳技教室有车床、
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无需针头就能注射药物的新方法,可用一种高速高压喷射器将药物透过皮肤注入体内。无针注射器能按照事先制定的程序给不同深度的皮肤注射各种剂量的药物。  对患有“针头恐惧症”的病人来说,由于这款新型注射器不会让他们疼痛,将来可能大受欢迎。
生活中,瓷碗是最不起眼的生活必需品。我们惯用瓷碗喝汤、品粥、吃饭,碗口圆不圆并不会给我们的使用带来不便,但偏偏就有这么一个人和瓷碗的圆度较上了劲。  在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来自长沙市长郡中学的高三学生杨谨睿带着作品“瓷碗口缘圆度等级快速判定装置”,一路过关斩将,不仅摘取了一等奖,还夺得“英特尔英才奖”和“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得了代表中国参加明年在美国举行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的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的必然趋向。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对这一教改命题作了初步探索。    一、变“教”为导,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在教授新课程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
思绪回到今年4月28日,带着学生的8项参展作品和家乡人民浓浓的期待,我随中国发明协会2014巴黎国际发明参展代表团来到巴黎。  经历了十多天展出、竞赛与学习,一幕幕怦然心动的情景历历在目……  展会开幕当天,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处公使衔陈明参赞莅临湖南省青少年展区观摩指导,对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勇于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为表示由衷赞赏;展会期间,巴黎20区副区长施伟明还专程前往展位了解中国
科技创新大赛是每一位热爱科技创新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最佳平台,每年的赛事中,都产生过不少优秀且富有创意的作品。今年的湖南省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益阳市箴言中学举办,游走于每个参赛作品的展台前,侧耳倾听作者们的创作历程,思维被一次次洗礼,让人不禁感叹异想天开的美妙。  就随本刊记者的步伐,在这场青春盛会中一起品尝科技创新的饕餮盛宴吧。  聚焦大赛:置身“创意超市”  如果把琳琅满目的参赛作品比作商
美国的西点军校军纪严明,考核严格,一贯以“魔鬼训练营”著称。在这所名噪一时的著名学府,曾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考试项目却一直鲜为人知。  当时,西点军校有个规定:每个毕业生在毕业前夕都要经过这样的一项测验一在空旷地带挖一个深洞,里面安置一个高4米、直径为2米的金属圆桶,其内壁光滑无比。受训之人被放进这个圆桶之中,给他一夜的时间,看他能否从圆桶中脱因而出。如果不能通过这项考核,受试者不仅这项考斌成绩计零分
2012曾带给你什么?是收获喜悦,还是徒留悲伤?是末日谣言不攻自破后的恬淡一笑,还是壮志未酬继续前行的满腔信心?对于湖南省宁乡县第十三中学学生文汇来说,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拨动时间机器,让我们将时间定格在2012年第七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颁奖典礼上的一刻——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孩凭借“多功能野外工作平台”、“车载酒驾自动控制系统”、“平抛运动演示仪”三件作品分别斩获金、银、铜三个奖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