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疗效分析(附80例临床报告)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cyatwa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我们分析了我院2008年8月到2011年11月收治的8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全部病例均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其中57例作单径路鼻内窥镜手术,均采用Messer Klinger术式。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均为真菌性鼻窦炎,其中曲霉菌感染76例,毛霉菌感染3例,念珠菌感染1例。所有病例均随访1~4年,治愈71例,好转7例,复发2例。所有送检的鼻窦粘膜均无真菌感染。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是较好的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窥镜术;真菌性;鼻-鼻窦炎
  真菌性鼻-鼻窦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鼻-鼻窦炎症。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及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使用,加上现代医学诊断手段的提高以及对该病的日益重视,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真菌性鼻-鼻窦炎中以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常见。我们分析了我院2008年8月到2011年11月以来,收治的8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49例,年龄26~70岁,病程4个 月至10年不等,单侧发病71例,双侧9例。临床表现:鼻塞28例,脓血性鼻涕62例,脓性鼻涕13例,头痛51例,面颊部肿痛25例,眼眶痛20例,体征:鼻中隔偏曲37例,中鼻甲肥大或鼻息肉样变48例,中鼻道息肉形成18例,中鼻道、总鼻道暗褐色或灰白色豆渣样物30例,下鼻甲肥大25例。全部病例均作鼻窦冠状位CT扫描及矢状位CT重建。所有病变鼻窦内可见絮状软组织影,其间有丘状或呈星状分布的钙化点,尤以骨窗表现更为明显。鼻窦发病以上颌窦为主,筛窦属次,蝶窦多为孤立性病灶。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均采用局部麻醉加强化(杜冷丁50~100mg,异丙嗪25mg)。其中57例作单径路鼻内窥镜手术,均采用Messer Klinger术式,根据术前CT所见及术中情况切除钩突,开放筛窦,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清理病灶,将上颌窦开口常规扩大至1.5x1.5的大小,用30°,70°内镜仔细检查窦腔,并用弯吸引头及长纱条清理窦腔内真菌团块,然后在鼻内镜下用2%典伏、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鼻腔,直到上颌窦内无残留组织。有23例上颌窦自然开口无法将上颌窦底部死角内的真菌团块取出,改加于下鼻道前段开窗,于鼻内窥镜下将其清理完整,尽可能保留窦口的粘膜。5例为孤立性蝶窦病变,采用wigand术式,作中鼻甲中下1/2处部分切除后,作蝶窦前壁切除病灶清除。80例患者均作鼻窦粘膜及真菌球的病理检查,术毕用止血海绵填塞止血,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3-4天,术后第2天抽出鼻腔填塞腔的止血海绵,并开始间断性吸氧及用善帮鼻腔中药冲洗剂冲洗术腔,出院后定期鼻内窥镜下复查随访4~12周及用鼻用糖皮质激素3-6个月。本组80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用抗真菌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
  1. 疗效标准采用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窦腔粘膜上皮化,窦口开放好,鼻腔鼻窦无干酪样物及脓性分泌物。好转:临床症状改善,窦腔内部分区域粘膜水肿、肥厚或肉芽生长,有脓性分泌物或霉菌团块残留。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窦口堵塞,粘膜水肿,息肉样变。可见干酪样物或泥沙状团块残留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1~3年。治愈71例,好转7例,复发2例,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均为真菌性鼻窦炎,其中曲霉菌感染76例,毛霉菌感染3例,念珠菌感染1例,所有送检的鼻窦粘膜均无真菌感染。
  3.讨论
  真菌又称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有着紧密联系,是一种有条件致病菌,真菌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氧饱和度和有机环境中容易生长,对于干燥环境和化学药品有较强的抵抗力。病因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有:1)长期应用抗生素。2)机体抵抗力降低。3)严重消耗性疾病或者肿瘤放疗期间。局部因素为不同程度的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及病理性改变(慢性鼻炎,鼻息肉,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及钩突肥大等),从而使鼻腔通气不良,加上鼻腔内潮湿环境,形成真菌有利的生成环境。根据病理学,真菌性鼻—鼻窦炎可以分为:1.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2.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竇炎。临床上以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为主,本组80例也均属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其中又以鼻窦真菌球多见。近年来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也与现代的诊断技术(CT,MRI,及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提高有关,其发病率在慢性鼻窦炎中占6%~13%左右。病菌主要有曲霉菌,霉菌及链珠菌等。以曲霉菌为主,本组所有病例病理学检查76例为曲霉菌,占95%,本组所有病例的鼻腔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其中中鼻甲甲泡,中鼻甲息肉样改变,钩突肥大56例,鼻中隔偏曲37例,(有相互交叉既有中鼻甲息肉样变又有鼻中隔偏曲共41例),鼻窦发病以上颌窦为高,其次为筛窦,蝶窦病变较少,一般为蝶窦性霉菌改变,其中上颌窦病变68例占85%,所有鼻窦粘膜均无真菌感染。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通过手术治疗彻底清除鼻腔内的真菌团块,脓性分泌物及解剖结构异常部分,并保证术后长期鼻腔引流及通气,从而改变真菌赖以生成的环境。我科采用鼻内窥镜手术,相对传统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还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用鼻科动力系统将中鼻甲肥大或鼻息肉样组织及肥大切除。若上颌内病变范围较重,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无法将病变组织清理干净,可在鼻内窥镜下作下鼻甲开窗术,可将鼻腔死角病变切除。术后我科建立了完整的鼻腔临床复查工作,每个患者保证可以6~8次鼻内窥镜复查,可以将术后可能出现的粘连、伪膜痂皮清理,保证术后鼻腔功能恢复。
  通过总结本组80例病例,建议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本组病人症状以头痛、鼻涕中带血、脓涕,面及牙痛为主,特别是反复鼻涕中带血,在排除鼻咽癌后应该高度怀疑本病,应该仔细阅读CT片,CT是本病最重要的诊断方法,它能明确的反应鼻腔鼻窦的功能,部位范围及骨皮质破坏的情况,典型病例CT表现为鼻腔内组织团块中不均匀高密度钙化灶,尤以骨窗明显。②本组病例复发教训。我科2例复发再次手术,术中均发现上颌窦口疤痕性封闭狭窄,粘连明显,中鼻甲肥厚,尤以中下段近上颌窦口处明显,2例再次手术后均治愈。2例复发原因分析:第1次手术未彻底切除中鼻甲肥厚部分,上颌窦开放不够,术腔霉菌有残留,术后内窥镜检查时间不够及次数不够。建议术者鼻内窥镜操作技术应十分熟练,术中应切除鼻腔异常结构,恢复鼻腔正常解剖结构,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上颌窦口开放应足够大,并要求术后规律复查。③术后间断性吸氧及患者自行鼻腔冲洗,出院后定期鼻内窥镜下换药清理术腔4~12周及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对该病的治愈非常重要。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6例中转行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2~146min,平均手术时间(45.7±4.9)min;术后住院3~7d,平均(4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颈椎牵引器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2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为半年,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果显示,270例例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获得改善,无明显改善的有8例。患者通过牵引,中频,高频治疗疗效很好,患者在治疗前颈椎曲直测定值为(2.59±1.23)mm,治疗后患者颈椎曲值测定为(8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单纯肺部感染患者80例,作为实验Ⅰ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合并两种或以上病原体肺部感染患者80例,作为实验Ⅱ组,其中38位多种细菌感染、22位细菌病毒感染、20位细菌合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身体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于入院后于首日清晨检测所有240位
期刊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 53岁。因右腕部肿物1年, 增大伴活动受限3个月入院。临床查体见右腕部掌侧背侧有肿物为类圆形, 直径约5cm左右, 表面皮质增厚, 边缘较规整, 局部无红肿, 皮温不高, 未触及波动感和囊性感, 压痛阳性, 无浅表静脉怒张。完善术前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手术中见肿物为白色质硬肿块, 边界不清, 腕掌侧肌腱和腱鞘粘连严重, 连带腱鞘一并切除。术后给予预防感染等治疗, 切口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蒙托石散剂、妈咪爱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妈咪爱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化护理办法,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入院期间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出院后继续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在出院五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出院前,也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通过运用血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血液灌流(H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将选取的54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运用机械通气联合HVHF进行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HP治疗,观察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APACHEⅡ、RI、PO2/FiO2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 ARDS治疗中,HVHF联合HP治疗效果显著,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银杏达莫与奥扎格雷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探讨联合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门诊收入的5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门诊收入后给予胺碘酮治疗的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病历资料20份,回顾性分析胺碘酮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等。结果: 本组20例患者经胺碘酮治疗,临床总有效率高达100%,出现4例(20%)较轻不良反应,但对治疗结果无影响。结论: 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显著,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3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觀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体重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