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近五年中对社会使用汉语拼音情况做了抽样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前进中有逆转,推进与退缩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前景令人忧虑,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犬牙交错的使用汉语拼音的现状
社会使用汉语拼音的情况,就总体上看,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系统是不平衡的,表现在使用和不使用、规范和不规范、守法和违规、使用拼音和滥用英文等各层面对立双方的此消彼长,即使同一地区、同一领域、同一行业系统也会有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之间的强烈反差;这就形成了犬牙交错的使用汉语拼音的现状:
1.笔者所调查的15个大中城市中,能够执行国家标准《地名标牌城乡》的占60%,其中北京、广州堪称榜样。北京街头的交通示意图,凡大街小巷(胡同)等地名实体,无论通名、专名都标注了拼音,所注拼音和地名标牌上的拼音一致;广州的许多交通指示牌上的罗马字母也力求和标牌上的拼音一致。但另40%的城市地名标牌却是拼音夹杂着英文,特别是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深圳等问题尤其严重。如“香樟路”拼作XIANG ZHANG Rd,“深南大道”拼作SHEN NAN BL KD。
2.医疗卫生系统使用拼音情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药物管理用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的词条、索引和40种中、西药药品说明书都能按国家标准使用拼音,并且拼写规范,基本方式是拉丁名、中文名、英文名和汉语拼音上下并排对照,拼音的分词连写符合要求。关于针灸学的书籍,穴位名称均加注了拼音,不过,有的分词连写,有的按字分写,令人不解。
3.出版界的情况令人喜忧参半。30家出版社中凡执行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写法》的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如汉字、拼音、英文对照并用,或采用标调拼音;但有56%的出版社,或对国家标准置之不理、或只加注英文;99种期刊中的51%不执行国家标准,多半用英文标注,也有不用任何罗马字母的;在使用汉语拼音的出版社中,只有35%的出版社坚持分词连写,其余的,或者按字分写,或者全连写成一串,或胡乱连写,或只用缩写;23家出版社的注音儿童读物,大部分注音准确,但除了语文出版社的“百种拼音读物”以外,没有一家采用“分词连写”形式;除了3家出版社外,都无视儿化音节的存在,拒绝使用儿化音节的韵尾符号r;5家出版社分别编辑出版的拼音小报,只有《语言文字周报》坚持“分词连写”。
4.名片的外文部分中的人名有91%拼写规范,但中文地名只有27%的名片用了规范拼音,其余都是拼音夹杂英文,而且生硬套用西方人习惯排列大小地名顺序。
5.雅典奥运会上出现的怪现象:荧屏字幕上的中国运动员姓名拼音是姓前名后,而运动员背心上竟是名前姓后。
6.交通系统虽然坚持使用拼音,却出现了混乱状态。公共汽车站站牌上的拼音几乎是清一色的按字分写。公路的交通指示牌上的地名拼写和地名标牌不一致,通名只用英文。铁路系统本来是使用拼音最规范的系统,但站牌和列车车厢上标志牌上的拼音也正悄然变成了按字分写。
7.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出现了令人疑惑的微妙变化。20世纪80年代的硬币,没有加注拼音;1991年至1995年的硬币,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拼音及面值拼音(如YI YUAN、YI JIAO等);2000年以后,则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拼音及面值的拼音(如WUJIAO、YIJIAO等)。钞票,除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拼音始终不变外,1999年的都有面值的拼音(如WUSHI YUAN等);1999年版的100元、10元面值都没有加注拼音,但同是1999年版的1元的面值单位YUAN又出现在钞票背面,用拼音和阿拉伯数字连写式。硬币的拼音给人以稳中求进的印象,钞票的拼音却给人以不稳定的印象。
8.笔者特别注意各种说明书、宣传品关于“西藏”一词的外文翻译文本。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连联合国秘书处都规定“西藏”写作Xizang(Tibet),Tibet以括注形式作为过渡,但我国的文本却多半沿用单一的Tibet。
9.威妥玛旧拼法的复活。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大学都用了同一个地名——北京,然而前者拼为Bei jing,后者却沿用威妥玛式拼作Peking。无独有偶,清华大学“清华”也拼作Tsinghua。名酒“茅台”又拼作Moutai。笔者也知道,上述学校和酒名或是老字号或是老品牌,然而,祖国首都北京并没有因拼作Beijing而失去首都的地位,一所大学、一瓶酒会因为没用新拼法而失去品牌资格吗?
10.中国名牌产品的商标名称,除了使用汉字外,完全可以加注上拼音给外国人看,如“报喜鸟”牌西装就是这样做的,拼音是BaoXiniao,这也是最便捷的音译方式。然而,有的名牌产品,如西装“依是上”,却是先把品牌名译成英文,再把英文音译成汉字“依是上”,其实“依是上”就是“东方太阳”的意思,如果用拼音DongfangTaiyang,既便于外国人认读称说,又不至于使中国人产生外国品牌的误解,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外国人不认识咱们的汉语拼音,所以通名应该用英文”;“我们是国际大都会”,“我们是特区”;“拼音只是识字工具,要什么分词连写,要什么儿化音节”;“分词连写会混淆音节界限”云云。以上误区,一言以蔽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拼音是汉字的注音工具,不知道它还是拼写普通话的工具,更不知道它还是国际标准、是用于文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代行文字职务的工具、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工具。
2.之所以进入上述误区,一是习惯势力的干扰,重视汉字,轻视普通话;二是缺乏起码的语言学、语言文字应用学常识,因而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产生误解;三是宣传和普及工作不够,缺少语言科普读物,不必说人们不知道国际标准及联合国秘书处文件,即便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第十八条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3.法规条文有不严密的地方,造成歧义,于是执行上走了样。如“在相应的汉字下注上拼音”这句话就有歧义,可理解成一个汉字对一个音节,也可以理解表述整个名称的汉字词语和相应的拼音对照排列,而多数人理解为前者,于是车站站牌上就出现了按字注音。
4.没有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带头作用和各种媒体的榜样作用。各种媒体有迁就所谓“约定俗成”和“成规”现象,教育行政部门、法制部门也有违规行为。《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写法》作为国家标准已经公布13年了,然而违反这个规定的51%的书刊中就有19%是中央系统的,所调查的法律杂志有88%没有执行这个标准,这难道不应该发人深省吗?拼音读物几乎清一色的按字分写和儿化韵不用韵尾符号,跟通用教材的拼注方式不无关系,而这种拼注方式又跟教材审定部门拒绝“分词连写”的行为有关,这种“清一色”也影响了社会的拼音使用。
三、两点建议
首先,依法抓好推行汉语拼音工作,要抓住提高“执政水平”的契机,中央各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法制部门,要消除误解、曲解和隔阂,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带头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国家语委,首先解决眼皮底下的事,作好舆论呼吁。在国家高层领导中开展普及语言文字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工作。
其次,要把普及语言文字应用常识和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法规结合起来,改变公民对语言文字的学理和法理一无所知的状态。宣传范围不能只限于专业报刊上,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场合。语言专家、语言文字工作者都应该向吕叔湘、周有光学习,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语言普及读物或做深入浅出的宣讲对话,多一些《语文常谈》之类的小册子,对法律文本的解读也力求贴近实际,有的放矢,如对书刊、药品说明书和地名标志上加注拼音的作用作必要的浅释,就可以解决人们头脑中的“为什么”的问题。
(魏元石,青海省西宁市教研室)
一、犬牙交错的使用汉语拼音的现状
社会使用汉语拼音的情况,就总体上看,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系统是不平衡的,表现在使用和不使用、规范和不规范、守法和违规、使用拼音和滥用英文等各层面对立双方的此消彼长,即使同一地区、同一领域、同一行业系统也会有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之间的强烈反差;这就形成了犬牙交错的使用汉语拼音的现状:
1.笔者所调查的15个大中城市中,能够执行国家标准《地名标牌城乡》的占60%,其中北京、广州堪称榜样。北京街头的交通示意图,凡大街小巷(胡同)等地名实体,无论通名、专名都标注了拼音,所注拼音和地名标牌上的拼音一致;广州的许多交通指示牌上的罗马字母也力求和标牌上的拼音一致。但另40%的城市地名标牌却是拼音夹杂着英文,特别是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深圳等问题尤其严重。如“香樟路”拼作XIANG ZHANG Rd,“深南大道”拼作SHEN NAN BL KD。
2.医疗卫生系统使用拼音情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药物管理用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的词条、索引和40种中、西药药品说明书都能按国家标准使用拼音,并且拼写规范,基本方式是拉丁名、中文名、英文名和汉语拼音上下并排对照,拼音的分词连写符合要求。关于针灸学的书籍,穴位名称均加注了拼音,不过,有的分词连写,有的按字分写,令人不解。
3.出版界的情况令人喜忧参半。30家出版社中凡执行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写法》的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如汉字、拼音、英文对照并用,或采用标调拼音;但有56%的出版社,或对国家标准置之不理、或只加注英文;99种期刊中的51%不执行国家标准,多半用英文标注,也有不用任何罗马字母的;在使用汉语拼音的出版社中,只有35%的出版社坚持分词连写,其余的,或者按字分写,或者全连写成一串,或胡乱连写,或只用缩写;23家出版社的注音儿童读物,大部分注音准确,但除了语文出版社的“百种拼音读物”以外,没有一家采用“分词连写”形式;除了3家出版社外,都无视儿化音节的存在,拒绝使用儿化音节的韵尾符号r;5家出版社分别编辑出版的拼音小报,只有《语言文字周报》坚持“分词连写”。
4.名片的外文部分中的人名有91%拼写规范,但中文地名只有27%的名片用了规范拼音,其余都是拼音夹杂英文,而且生硬套用西方人习惯排列大小地名顺序。
5.雅典奥运会上出现的怪现象:荧屏字幕上的中国运动员姓名拼音是姓前名后,而运动员背心上竟是名前姓后。
6.交通系统虽然坚持使用拼音,却出现了混乱状态。公共汽车站站牌上的拼音几乎是清一色的按字分写。公路的交通指示牌上的地名拼写和地名标牌不一致,通名只用英文。铁路系统本来是使用拼音最规范的系统,但站牌和列车车厢上标志牌上的拼音也正悄然变成了按字分写。
7.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出现了令人疑惑的微妙变化。20世纪80年代的硬币,没有加注拼音;1991年至1995年的硬币,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拼音及面值拼音(如YI YUAN、YI JIAO等);2000年以后,则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拼音及面值的拼音(如WUJIAO、YIJIAO等)。钞票,除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拼音始终不变外,1999年的都有面值的拼音(如WUSHI YUAN等);1999年版的100元、10元面值都没有加注拼音,但同是1999年版的1元的面值单位YUAN又出现在钞票背面,用拼音和阿拉伯数字连写式。硬币的拼音给人以稳中求进的印象,钞票的拼音却给人以不稳定的印象。
8.笔者特别注意各种说明书、宣传品关于“西藏”一词的外文翻译文本。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连联合国秘书处都规定“西藏”写作Xizang(Tibet),Tibet以括注形式作为过渡,但我国的文本却多半沿用单一的Tibet。
9.威妥玛旧拼法的复活。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大学都用了同一个地名——北京,然而前者拼为Bei jing,后者却沿用威妥玛式拼作Peking。无独有偶,清华大学“清华”也拼作Tsinghua。名酒“茅台”又拼作Moutai。笔者也知道,上述学校和酒名或是老字号或是老品牌,然而,祖国首都北京并没有因拼作Beijing而失去首都的地位,一所大学、一瓶酒会因为没用新拼法而失去品牌资格吗?
10.中国名牌产品的商标名称,除了使用汉字外,完全可以加注上拼音给外国人看,如“报喜鸟”牌西装就是这样做的,拼音是BaoXiniao,这也是最便捷的音译方式。然而,有的名牌产品,如西装“依是上”,却是先把品牌名译成英文,再把英文音译成汉字“依是上”,其实“依是上”就是“东方太阳”的意思,如果用拼音DongfangTaiyang,既便于外国人认读称说,又不至于使中国人产生外国品牌的误解,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外国人不认识咱们的汉语拼音,所以通名应该用英文”;“我们是国际大都会”,“我们是特区”;“拼音只是识字工具,要什么分词连写,要什么儿化音节”;“分词连写会混淆音节界限”云云。以上误区,一言以蔽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拼音是汉字的注音工具,不知道它还是拼写普通话的工具,更不知道它还是国际标准、是用于文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代行文字职务的工具、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工具。
2.之所以进入上述误区,一是习惯势力的干扰,重视汉字,轻视普通话;二是缺乏起码的语言学、语言文字应用学常识,因而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产生误解;三是宣传和普及工作不够,缺少语言科普读物,不必说人们不知道国际标准及联合国秘书处文件,即便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第十八条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3.法规条文有不严密的地方,造成歧义,于是执行上走了样。如“在相应的汉字下注上拼音”这句话就有歧义,可理解成一个汉字对一个音节,也可以理解表述整个名称的汉字词语和相应的拼音对照排列,而多数人理解为前者,于是车站站牌上就出现了按字注音。
4.没有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带头作用和各种媒体的榜样作用。各种媒体有迁就所谓“约定俗成”和“成规”现象,教育行政部门、法制部门也有违规行为。《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写法》作为国家标准已经公布13年了,然而违反这个规定的51%的书刊中就有19%是中央系统的,所调查的法律杂志有88%没有执行这个标准,这难道不应该发人深省吗?拼音读物几乎清一色的按字分写和儿化韵不用韵尾符号,跟通用教材的拼注方式不无关系,而这种拼注方式又跟教材审定部门拒绝“分词连写”的行为有关,这种“清一色”也影响了社会的拼音使用。
三、两点建议
首先,依法抓好推行汉语拼音工作,要抓住提高“执政水平”的契机,中央各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法制部门,要消除误解、曲解和隔阂,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带头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国家语委,首先解决眼皮底下的事,作好舆论呼吁。在国家高层领导中开展普及语言文字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工作。
其次,要把普及语言文字应用常识和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法规结合起来,改变公民对语言文字的学理和法理一无所知的状态。宣传范围不能只限于专业报刊上,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场合。语言专家、语言文字工作者都应该向吕叔湘、周有光学习,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语言普及读物或做深入浅出的宣讲对话,多一些《语文常谈》之类的小册子,对法律文本的解读也力求贴近实际,有的放矢,如对书刊、药品说明书和地名标志上加注拼音的作用作必要的浅释,就可以解决人们头脑中的“为什么”的问题。
(魏元石,青海省西宁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