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儿童学习内容和方式、生活制度、师生互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幼小衔接工作必须做好,有效缓解儿童的不安心理,家长的焦虑与“跟不上”的担忧。幼小衔接应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来加以全面认识,不能狭义地看成俩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帮助孩子们顺利过渡,帮助家长分忧,找到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目标和途径,让幼儿心理、信管、知识等方面都做好准备,为小学的学习生活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必要性;策略
一、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1、儿童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入学前后发生了变化。
在幼儿园时教室、活动室、寝室都会布置得五彩缤纷,活动区域多于学习区域,游戏材料多于课本材料。而到了一年级,学校的整体环境要与学生学习的氛围相匹配,相对幼儿园来说单调,没有儿童自由活动的区域与空间,主要活动以操场为主,集中在体育课和课间操运用。
2、幼小衔接教学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
在幼儿园儿童活动时间的一半以上用于三种活动:空间知觉和精细动作的活动;艺术和触觉的活动;想象和表征性的活动,余下的为大肌肉活动。而在小学,大肌肉活动骤减,语言和数学的内容急剧增加,其难度远远大于幼儿园的内容,且趣味性会大为下降,有选择性地活动也急剧减少。
3、幼小衔接的师生比与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2017年《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需达到1:5——1:7”。而小学的师生比为1:19——1:23,前者为城市,后者为农村。在幼儿园,一个班配有两名教师和一位保育员。教师主要负责幼儿的课堂学习和活动游戏等,保育员主要负责幼儿的餐饮、卫生、睡眠安排等。而到了小学,任务以教学为主,每个班会有课程老师来授课,授课结束不负责学生的各项活动。
4、幼小衔接作息时间发生了变化。
从作息的时间来看,幼儿园尽管规定了每天的上学时间、放学时间,但没有严格规定必须来吃早餐,7:30必须到园。而小学就有严格的上学的时间,不能晚于8:00,且早餐不在学校吃,不能迟到早。从上课时间拉来看,幼儿园每节课35分钟,每天最多2-3节课正式上课时间,其他时间基本为手工、游戏等活动时间。而小学每节课40分钟,且每天至少5-6节课。
二、幼小衔接的策略
1、从大班开始教师和家长逐渐放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园里能安静、独立、专心地用餐、学习,并保持学习、活动的有序,能做好值日和老师一起打扫卫生,安静睡午觉,准时起床。在家里,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觉吃饭,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形成时间观念。
2、在学习上逐渐培养幼儿专心听、认真看、细观察的学习习惯。
注意力的衔接是幼小衔接最为关键的环节,需要老师和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大班时老师和家长就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地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成为有意注意。[1]
3、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幼小衔接时期最重要的一环。
“儿童在3-6岁时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间段”。[2]开展阅读活动,要有幼儿教师的引导,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这样班里有能力识字的小朋友就会自觉地充当其他小朋友的老师,带动其他小朋友学习语言和阅读的兴趣。人与书产生了互动,有了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方法要灵活,不能单纯地机械教育,要把词汇和实物结合起来学习。”[3]
4、实地考察,感知小学生活的策略。
大班下学期五六月份春暖花开之时,幼儿园应和周边小学联系,带领幼儿走进小学进行参观,观摩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生活,切身感受小学生的活动,参观升旗、上课、课间操等活动。“当儿童的准备工作完成后,他才开始模仿别人,因此,周围的环境对他才有了新的意义。”[4]实地考察,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兴趣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三、家长学校老师应该做的
(一)家长应该做的
1.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幼儿园生活结束了,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羡慕红领巾,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作为家长,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能力大大增强,入学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3.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家长要耐心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并帮他解决;带他回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和勇气。
(二)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做的
1.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
一方面,幼儿园要注重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不能只是重视科学与知识而忽略幼儿情感态度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园长必須牢记:幼儿园是“培养人”的场所,而不是“利润”机构。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组织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2.小学与幼儿园要相互联系,互相沟通,使幼儿身心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方面,幼儿园大班可以通过组织多种主题活动,使儿童熟悉了解小学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小学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 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应该做的
我们有必要从教师专业素养入手,架起幼小教师衔接的桥梁。尤其是幼小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更新完善幼小两个阶段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相应的专业能力。另外,幼小教师的职前教育要注意幼小两阶段教师素质的综合培养,职后教育则可以通过交流学习、互换岗位、共同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对方对彼此教育情境、教学安排等方面的学习,在实践中完善个人素质。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期,需要家长热心的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需要幼儿园教师的耐心付出以及小学教师无私的爱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儿童的发展共筑蓝天。做好衔接工作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就是孩子: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力量,适应是一个过程,要允许孩子入学有个适应的过程。”[5]
参考文献:
[1]傅晨 蒙氏数学教具: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山东文学》 2009.12
[2][3][4]蒙台梭利 (意)《有吸引力的心灵》黑龙江出版社 哈尔滨2013.12
[5]董旭花 李芳 《幼小衔接——帮孩子轻松上小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
关键词:幼小衔接;必要性;策略
一、幼小衔接的必要性
1、儿童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入学前后发生了变化。
在幼儿园时教室、活动室、寝室都会布置得五彩缤纷,活动区域多于学习区域,游戏材料多于课本材料。而到了一年级,学校的整体环境要与学生学习的氛围相匹配,相对幼儿园来说单调,没有儿童自由活动的区域与空间,主要活动以操场为主,集中在体育课和课间操运用。
2、幼小衔接教学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
在幼儿园儿童活动时间的一半以上用于三种活动:空间知觉和精细动作的活动;艺术和触觉的活动;想象和表征性的活动,余下的为大肌肉活动。而在小学,大肌肉活动骤减,语言和数学的内容急剧增加,其难度远远大于幼儿园的内容,且趣味性会大为下降,有选择性地活动也急剧减少。
3、幼小衔接的师生比与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2017年《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需达到1:5——1:7”。而小学的师生比为1:19——1:23,前者为城市,后者为农村。在幼儿园,一个班配有两名教师和一位保育员。教师主要负责幼儿的课堂学习和活动游戏等,保育员主要负责幼儿的餐饮、卫生、睡眠安排等。而到了小学,任务以教学为主,每个班会有课程老师来授课,授课结束不负责学生的各项活动。
4、幼小衔接作息时间发生了变化。
从作息的时间来看,幼儿园尽管规定了每天的上学时间、放学时间,但没有严格规定必须来吃早餐,7:30必须到园。而小学就有严格的上学的时间,不能晚于8:00,且早餐不在学校吃,不能迟到早。从上课时间拉来看,幼儿园每节课35分钟,每天最多2-3节课正式上课时间,其他时间基本为手工、游戏等活动时间。而小学每节课40分钟,且每天至少5-6节课。
二、幼小衔接的策略
1、从大班开始教师和家长逐渐放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园里能安静、独立、专心地用餐、学习,并保持学习、活动的有序,能做好值日和老师一起打扫卫生,安静睡午觉,准时起床。在家里,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觉吃饭,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形成时间观念。
2、在学习上逐渐培养幼儿专心听、认真看、细观察的学习习惯。
注意力的衔接是幼小衔接最为关键的环节,需要老师和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大班时老师和家长就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地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成为有意注意。[1]
3、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幼小衔接时期最重要的一环。
“儿童在3-6岁时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时间段”。[2]开展阅读活动,要有幼儿教师的引导,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这样班里有能力识字的小朋友就会自觉地充当其他小朋友的老师,带动其他小朋友学习语言和阅读的兴趣。人与书产生了互动,有了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但“需要注意的是方法要灵活,不能单纯地机械教育,要把词汇和实物结合起来学习。”[3]
4、实地考察,感知小学生活的策略。
大班下学期五六月份春暖花开之时,幼儿园应和周边小学联系,带领幼儿走进小学进行参观,观摩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生活,切身感受小学生的活动,参观升旗、上课、课间操等活动。“当儿童的准备工作完成后,他才开始模仿别人,因此,周围的环境对他才有了新的意义。”[4]实地考察,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兴趣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三、家长学校老师应该做的
(一)家长应该做的
1.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幼儿园生活结束了,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羡慕红领巾,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作为家长,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在入学以前就会做很多事,自理能力大大增强,入学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3.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家长要耐心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并帮他解决;带他回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增强信心和勇气。
(二)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做的
1.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
一方面,幼儿园要注重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不能只是重视科学与知识而忽略幼儿情感态度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园长必須牢记:幼儿园是“培养人”的场所,而不是“利润”机构。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组织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2.小学与幼儿园要相互联系,互相沟通,使幼儿身心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方面,幼儿园大班可以通过组织多种主题活动,使儿童熟悉了解小学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小学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 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应该做的
我们有必要从教师专业素养入手,架起幼小教师衔接的桥梁。尤其是幼小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更新完善幼小两个阶段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相应的专业能力。另外,幼小教师的职前教育要注意幼小两阶段教师素质的综合培养,职后教育则可以通过交流学习、互换岗位、共同开展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对方对彼此教育情境、教学安排等方面的学习,在实践中完善个人素质。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期,需要家长热心的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需要幼儿园教师的耐心付出以及小学教师无私的爱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儿童的发展共筑蓝天。做好衔接工作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就是孩子: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力量,适应是一个过程,要允许孩子入学有个适应的过程。”[5]
参考文献:
[1]傅晨 蒙氏数学教具: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山东文学》 2009.12
[2][3][4]蒙台梭利 (意)《有吸引力的心灵》黑龙江出版社 哈尔滨2013.12
[5]董旭花 李芳 《幼小衔接——帮孩子轻松上小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