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求发展 科技推广绘宏图

来源 :三农中国·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db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状乡辖55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现有总人口49502人,耕地70706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近几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群众的种地积极性逐渐提高。如何在“三农”问题上做文章,进一步促进“三农”发展,成为胡状乡党委、政府摆上日程的重要话题。2005年,濮阳县实施“万名科技专家服务三农”活动,实行科技下乡,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一活动使胡状乡党委、政府深受启发,认识到农民群众对科技知识的强烈需求,实行“科技推广”势在必行。2006年10月,经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成立了胡状乡科技推广服务站。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全乡在实用技术推广、科技项目建设及科普宣传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科技推广服务站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2007年,全乡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8%,实用科学技术入户率达到90%,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农作物亩均增加效益近300元,全乡农业总产值增加2100万元,被濮阳县政府表彰为“科技工作先作单位”。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健全科技服务网络
  
  胡状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切实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主抓副乡长为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技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并具体负责全乡科技工作的规划。各村都设立了科技副村长,科技推广站站长由乡农业中心主任刘素霞同志兼任,聘请了6名热心科技推广的农村技术能手,负责全乡6个管区的科技推广与落实工作,他们在每村挑选出1-2名村级科技推广员,每个村级推广员发展3-5户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乡-村-户”上下联通的科技服务网络,为农业科技入户搭建了服务平台。
  
  二、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创新科技发展成果
  
  2007年,胡状乡共投入资金15万元,投资额比2006年增加30%,主要用于科技宣传培训、开展试验示范及项目推广工作。在培训工作方面,与省、市、县六家农业部门13名技术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去年一年,共聘请省农科院,郑大科技报告团,市、县农业局等有关专家到胡状乡对农民集中培训10期,入村培训60余次,直接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科技推广站共印发技术宣传资料15000份,累计接待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深入田间地头解决技术难题200余次。共培养科技示范村26个,科技推广员83个,科技示范户685户,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明白人、流通经济人、致富带头人,达到了家家有科技书刊,户户有懂技术的人。
  在搞好技术培训的同时,去年,科技推广站还承担了省、市、县的农业科研和推广项目12项,完成1000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方试验项目,平均单产达到601公斤;玉米高产攻关方2000亩,平均单产达到704公斤;大豆高产示范方40亩,平均单产290公斤;棉花高产攻关方200亩,平均单产300公斤;棉花无土栽培及移植技术试验、在全市率先获得成功。建起了棉花无土栽培育苗基地300亩,试种超早棉3号100亩,平均单产196公斤;加强了对10000亩“小麦-棉花-甜瓜”套种模式的技术指导服务,亩均增加效益1500元。
  
  三、技术推广进村入户,服务三农成效明显
  
  胡状乡以科技推广站为服务载体,以创新工作机制为关键,以完善科技服务网络为核心,找准切入点,增强时效性,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把科技知识渗透到千家万户,实现了研究与推广的有效对接,使各项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快速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一)推广优质小麦模式栽培面积5万亩,并建立小麦种子繁育基地1万亩,实施播种规范化,管理指标化,平均单产达到498公斤,总产量2490万公斤,增产幅度12.2%,优质小麦高于市场价格0.05元/公斤,种子高于市场价格0.16元/公斤,增加经济效益561万元。
  
  (二)推广玉米配方施肥面积20000亩,打破传统单一施用氮肥极端,采取科学平衡施肥,亩增产玉米112公斤,共增加经济效益336万元。
  
  (三)推广间作套种,达到高产高效。推广小麦-甜瓜-棉花间作套种面积1万亩,仅甜瓜一项平均亩增收1000元,增加经济效益1000万元。
  
  (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生态效益。林下间作朝天椒5000亩,亩效益增加2000元以上;林下种金蝉、养家禽辐射12个村,饲养量40万只;发展林下养猪1万头。
  
  (五)组建三个高效示范园区。晁岗蒜瓜套种示范园区面积4000亩,亩效益300余元;史马羡砀山梨示范园区,面积1000亩,得到省无公害产地认证,亩效益在3000元以上;黄村食用菌示范园区,亩效益4000元以上。
  
  (六)推广桔杆气化技术,用农作物桔杆作原料,同时产出炭气、油酸等,为社会提供再生能源,该项技术在全市居领先地位。去年冬季收购棉花桔杆30吨,进行了小批量生产,今年有望得到大面积推广。
  胡状乡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科技推广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其下步打算有: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积极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与推广的良好环境;二是创新科技工作思路,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任务和根本途径;三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宣传和培训力度,健全服务网络,努力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把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其他文献
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笔者逐步加深了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各种教学方法的实践,现将实践中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讲解要目的明确,内容正确。在教学中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间讲,教师在备课时都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随时想起什么就
期刊
当酷暑渐退、天淡云闲,当第一片微黄的树叶不经意间横扫额头时,记忆喃喃地提醒你秋的讯息。  季节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变换着,装饰着世间万物。记忆,在秋季渐趋渐近一往无前的执著里,颤微着身躯,轻轻打了个寒颤秋天的站台到了。人们被时间赶下车门,卸下行囊,重整武装后赶坐下一趟班车,雁子也飞向了南方的地铁。而有一种记忆仍是满园绿色,无论春兰秋菊时,还是夏虫冬梅夜,在祖国的边疆,在茫茫大兴安岭的雪岗上,那片记忆都
期刊
和风轻拂的三月,处处是熙熙的春色,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记者采访了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营坡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定玺。应记者的要求,许定玺书记详细介绍了营坡顶村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告诉记者,营坡顶行政村位于上街区东南部、五云山北麓,西连东林子,北临老寨河,东与荥阳市城关乡石板沟村为邻,距上街城区12公里,辖营坡顶、马家嘴、中山坡、山顶、水泉沟、椅子圈、西沟沿和柏沟8个自然村,可耕地面积1066亩
期刊
3月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人民政府市长王保存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作客新华网,就“加快农区工业化进程”与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  记者:王市长,作为一名来自典型农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您在这次人代会上特别提出关于加快农区工业化进程的思考,这对于传统农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我们想就此对您作一采访。首先请您谈谈农区工业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意义怎样?  王保存
期刊
武陟县建设委员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建委党组书记、主任杨合庄的带领下,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建工作全局,以创国家卫生城和省级园林城为目标,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尽快形成“外城环、内成网、环境美、设施全”的城市景观,树立新的城市形象,努力实现3-5年再造一个新武陟的宏伟目标。  杨合庄担任党组书记、主任以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重视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期刊
郸城县2007年的畜牧业生产和畜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规范小区建设,搞好无公害生产    2007年,郸城县新建养殖小区23个,巩固改造养殖小区8个,同时对全县养殖小区进行排查摸底,找出每个小区的缺点和不足,制订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期限,并组织技术人员分包蹲点,逐个进行规范,合格的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不
期刊
2007年,在武陟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武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带领全体干部职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依法行政为手段,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改善民生、共创和谐为目标,严格实行部门执法责任制,突出抓好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和职工维权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推动了武陟县各项劳动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武陟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
期刊
根据栾川县自然区域特征及林业建设现状,响应《河南省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号召,栾川县制定了《栾川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总体目标是,经过努力奋斗建成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建成功能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使全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近日,围绕这一规划,我们采访了栾川县林业局局长崔跃彤。  记者:您对打造栾川县2008林业生态建设这项工作有什么看法?  崔局长:当前栾川
期刊
记者:韩局长,我市07年度农业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请您谈一下有关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韩局长:2007年,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88.4亿元,较上年增长4.6%,高于年初4%的目标增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9
期刊
因地制宜,向荒山要效益    紫陵村总人口5600余人,耕地3300余亩,人均耕地仅0.59亩,人多地少,制约了大多数村民的收入增长。面对这种现状,紫陵村两委把目光投向了村北的1.1万亩山前坡地。根据山前坡地土薄石厚,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宜林不宜农的实际,紫陵村两委决定因地制宜,依托山前坡地,发展林果业,向荒山要效益。  1997年10月,该村组织5家村办企业成立了股份制形式的“沁阳仙鸿实业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