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转课堂”自引入中国以来,在普通教育学校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技工院校实践较少,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介绍“翻转课堂”的内涵入手,以技工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为例,探讨“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走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翻转课堂”之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 技工院校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教学实践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分析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mm)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两位高中教师为了方便给落下课的学生补课,录制演示文稿及讲课视频让学生在家学习,慢慢发展为现在的“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是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等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知识传授;知识内化则是通过课堂上的小组活动、解答疑难、共同探究来完成。这一模式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当四个要素的作用及地位发生变化时,才能说明“翻转课堂”得以实践。其中,微视频在“翻转课堂”应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着“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探析
“翻转课堂”在技工院校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需多加实践,进一步发展。
(一)从学习内容角度审视“翻转课堂”的适应性
“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应是学习理论。不同类型知识的习得、保持、提取或应用过程虽有某些共同特征,但是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决定了“翻转课堂”不是万金油,不能适用于任何课程的学习。职业核心能力包含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对于这些能力,学生不可能通过单纯的知识学习就能掌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来自主学习掌握,要实现巩固深化,需要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自主探究。
(二)从学生角度探讨“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
1.实践调查
技工院校学生相比普通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在学业、行为习惯上与普通高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在2个高职班级(82名学生)的实践发现,这种差距直接导致“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有着更为复杂的一面。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班学生比较喜欢“翻转课堂”,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调查也发现,约10%的学生做不到在课前认真自主观看微视频进行学习。如果没有微视频,单纯让学生学习文字资料,约30%的学生完全不会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技工院校高职班实施翻转课堂基本上要依赖微视频才能较好地实施,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如果没有很好的微视频,学生不会在课前自学,课堂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问题随之而来,中职班的学生无论在自我管理方面,还是在学习基础方面,都比高职班学生要弱。如此一来,“翻转课堂”在中职班实践,困难会更多。
2.实践效果
两个高职班学生已经学习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的礼仪教程、自我管理教程、职业沟通教程等三大模块。笔者通过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座谈及自身实际观察发现,学生在行为习惯、礼仪、自我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在自我管理方面,班主任反映班级学生迟到、旷课、上课睡觉、早退、晚归、课上玩手机等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在礼仪、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方面,学生在文明礼貌、仪容仪表等方面进步较大。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等明显提高。
(三)从教师角度反思“翻转课堂”的实践利弊
“翻转课堂”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育是一种传承。传统教育有其优点,翻转课堂也有其弊端,两者各有其利弊,需要相互配合。
1.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与传统讲授式或讲授加活动式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授课方式相比,“翻转课堂”能体现“混合式学习”的优势。“翻转课堂”不仅能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的“混合式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我们发现90%以上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效果较好。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探究等活动,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2.前提条件要求高
“翻转课堂”不仅依赖教育技术,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微视频制作能力,并且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与设计。这对教师素养、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技工院校的教师要付出数倍的努力,才可能获得与普通教育一样的效果。同时,通过学习、设计、实践、反思“翻转课堂”,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翻转课堂”背后隐藏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实践中,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形式的翻转、微视频制作的层面上,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翻转课堂”对因材施教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不能流于翻转的形式而忽视了因材施教。技工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学生前期自主学习的内容与要求不能“一视同仁”,同时要给予学生指导。
三、技工院校特色的“翻转课堂”之路
技工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决定了技工院校不能照搬普通教育学校的“翻转课堂”,应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翻转课堂”之路。
(一)教师素养的提升
要使“翻转课堂”成功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非常重要。这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技工院校教师素养的提升刻不容缓。
1.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
技工院校的教师大多数并非来自师范院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欠缺。“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要求教师树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的理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只有教育理念正确,“翻转课堂”在教育实践中才能避免流于形式。 2.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具有良好的课堂活动设计能力与课堂组织能力,对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活动设计环节,教师要时刻谨记因材施教。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指导,充分发挥班级“小老师”的作用。
3.信息化素养
微视频制作是“翻转课堂”成功实施的重要一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如果将前期学习内容由微视频换成文字资料,能够认真自主学习的学生比例由80.49%减少至约54.88%。目前,许多教师只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要达到视频制作的水平还远远不够。因此,信息化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学生能力的提升
“翻转课堂”是一种“课前传授 课上内化”的教学形式,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的学习;二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学生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技工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相对较弱,这些都阻碍了“翻转课堂”在技工院校的应用。
在所有能力中,学习能力是基础。以往,技工院校过于关注易于教授和易于进行评价的指向工作任务完成方面的职业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不够。目前,许多技工院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专业之外的能力,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要成为学习的所有者,教师也应该树立“为学生成为学习的所有者而教”的理念。
(三)“翻转课堂”与跨越式模式相融合
跨越式教学模式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研究项目,即“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
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为例,从教学过程的时间安排看,可看作由两个阶段组成的模式,其实施要领是:技工教育课程安排大都是一次课两节80分钟。前15分钟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知识学习,后65分钟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应用、深化及拓展。微视频教学节省了课内讲授时间,这样的模式与“翻转课堂”有着相同的理念,有的学者也称之为“课内翻转课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职学生的课前学习较多依赖微视频,很少依赖文字资料或PPT的。将“翻转课堂”与跨越式教学相融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后再慢慢放在课前学习,是解决“翻转课堂”在技工院校应用难题的关键。
(四)完善鼓励机制
“翻转课堂”切实实现的关键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设计,这势必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鼓励机制,给予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只有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才能激发教师教育改革的热情,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注人性、个性的发展,培养适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是技工教育的目标。在信息化的浪潮跌宕起伏之际,在教学改革热火朝天的今天,我们应该坚持教育的本质不变,学习的本质不变。“翻转课堂”的实践只有秉持如此教育之理念,方可切实实现教育之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5-16.
[2]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07):108-115.
[3]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1-13.
【关键词】翻转课堂 技工院校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教学实践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分析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mm)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两位高中教师为了方便给落下课的学生补课,录制演示文稿及讲课视频让学生在家学习,慢慢发展为现在的“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是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等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知识传授;知识内化则是通过课堂上的小组活动、解答疑难、共同探究来完成。这一模式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当四个要素的作用及地位发生变化时,才能说明“翻转课堂”得以实践。其中,微视频在“翻转课堂”应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着“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探析
“翻转课堂”在技工院校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需多加实践,进一步发展。
(一)从学习内容角度审视“翻转课堂”的适应性
“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应是学习理论。不同类型知识的习得、保持、提取或应用过程虽有某些共同特征,但是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决定了“翻转课堂”不是万金油,不能适用于任何课程的学习。职业核心能力包含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对于这些能力,学生不可能通过单纯的知识学习就能掌握。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来自主学习掌握,要实现巩固深化,需要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自主探究。
(二)从学生角度探讨“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
1.实践调查
技工院校学生相比普通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在学业、行为习惯上与普通高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在2个高职班级(82名学生)的实践发现,这种差距直接导致“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有着更为复杂的一面。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班学生比较喜欢“翻转课堂”,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调查也发现,约10%的学生做不到在课前认真自主观看微视频进行学习。如果没有微视频,单纯让学生学习文字资料,约30%的学生完全不会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技工院校高职班实施翻转课堂基本上要依赖微视频才能较好地实施,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如果没有很好的微视频,学生不会在课前自学,课堂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问题随之而来,中职班的学生无论在自我管理方面,还是在学习基础方面,都比高职班学生要弱。如此一来,“翻转课堂”在中职班实践,困难会更多。
2.实践效果
两个高职班学生已经学习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的礼仪教程、自我管理教程、职业沟通教程等三大模块。笔者通过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座谈及自身实际观察发现,学生在行为习惯、礼仪、自我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在自我管理方面,班主任反映班级学生迟到、旷课、上课睡觉、早退、晚归、课上玩手机等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在礼仪、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方面,学生在文明礼貌、仪容仪表等方面进步较大。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等明显提高。
(三)从教师角度反思“翻转课堂”的实践利弊
“翻转课堂”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育是一种传承。传统教育有其优点,翻转课堂也有其弊端,两者各有其利弊,需要相互配合。
1.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与传统讲授式或讲授加活动式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授课方式相比,“翻转课堂”能体现“混合式学习”的优势。“翻转课堂”不仅能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的“混合式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我们发现90%以上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效果较好。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探究等活动,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2.前提条件要求高
“翻转课堂”不仅依赖教育技术,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微视频制作能力,并且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与设计。这对教师素养、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技工院校的教师要付出数倍的努力,才可能获得与普通教育一样的效果。同时,通过学习、设计、实践、反思“翻转课堂”,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翻转课堂”背后隐藏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在实践中,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形式的翻转、微视频制作的层面上,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翻转课堂”对因材施教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不能流于翻转的形式而忽视了因材施教。技工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学生前期自主学习的内容与要求不能“一视同仁”,同时要给予学生指导。
三、技工院校特色的“翻转课堂”之路
技工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决定了技工院校不能照搬普通教育学校的“翻转课堂”,应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翻转课堂”之路。
(一)教师素养的提升
要使“翻转课堂”成功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非常重要。这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技工院校教师素养的提升刻不容缓。
1.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
技工院校的教师大多数并非来自师范院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欠缺。“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要求教师树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的理念,它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只有教育理念正确,“翻转课堂”在教育实践中才能避免流于形式。 2.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具有良好的课堂活动设计能力与课堂组织能力,对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活动设计环节,教师要时刻谨记因材施教。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指导,充分发挥班级“小老师”的作用。
3.信息化素养
微视频制作是“翻转课堂”成功实施的重要一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如果将前期学习内容由微视频换成文字资料,能够认真自主学习的学生比例由80.49%减少至约54.88%。目前,许多教师只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要达到视频制作的水平还远远不够。因此,信息化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学生能力的提升
“翻转课堂”是一种“课前传授 课上内化”的教学形式,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的学习;二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学生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技工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相对较弱,这些都阻碍了“翻转课堂”在技工院校的应用。
在所有能力中,学习能力是基础。以往,技工院校过于关注易于教授和易于进行评价的指向工作任务完成方面的职业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不够。目前,许多技工院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专业之外的能力,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要成为学习的所有者,教师也应该树立“为学生成为学习的所有者而教”的理念。
(三)“翻转课堂”与跨越式模式相融合
跨越式教学模式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研究项目,即“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
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为例,从教学过程的时间安排看,可看作由两个阶段组成的模式,其实施要领是:技工教育课程安排大都是一次课两节80分钟。前15分钟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知识学习,后65分钟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应用、深化及拓展。微视频教学节省了课内讲授时间,这样的模式与“翻转课堂”有着相同的理念,有的学者也称之为“课内翻转课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职学生的课前学习较多依赖微视频,很少依赖文字资料或PPT的。将“翻转课堂”与跨越式教学相融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后再慢慢放在课前学习,是解决“翻转课堂”在技工院校应用难题的关键。
(四)完善鼓励机制
“翻转课堂”切实实现的关键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设计,这势必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鼓励机制,给予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只有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才能激发教师教育改革的热情,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注人性、个性的发展,培养适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是技工教育的目标。在信息化的浪潮跌宕起伏之际,在教学改革热火朝天的今天,我们应该坚持教育的本质不变,学习的本质不变。“翻转课堂”的实践只有秉持如此教育之理念,方可切实实现教育之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5-16.
[2]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07):108-115.
[3]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