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英语写作课堂由于教学过程相对枯燥、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较为突出,这导致了学习效果相对不足的现象。为了克服传统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不足,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写作课堂的有效开展是十分有益的。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介绍、学习方法的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相关内容的探讨,为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应用给出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中 英语写作 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简介
“小组合作”是指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学习小组的划分,学习过程以小组为单位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包容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小组中扮演了学习者和被学习者的角色,通过互相学习、对比式的学习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作为英语教學过程中的关键部分,长期以来都是采用教师全程把控,学生被动参与的方式予以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果同样不容乐观,下文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探讨该方法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高中英语写作课堂的有效性
1.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成员确定写作主题。一直以来,高中英语写作课堂写作主题的确定往往都是采取命题式的题目确定方式来进行的,学生是根据教师提出的写作题目进行被动式的写作,这主要是基于应试写作的要求予以实施的。这种传统的写作方式,学生写作意愿往往较低,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鉴于此,采取“小组合作”式的写作方式,小组成员按照自身的学习层次、写作意愿,在教师给定的写作方向上进行自助式的确定主题,能够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实施写作教学,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生本”理念进一步得到,有利于提高英语写作课堂的有效性。
2.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小组成员的写作思路。进行高中英语写作其关键点在于写作思路的把握,采取小组合作式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位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写作思路以及行文脉络,进而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组内成员提出的写作思路予以归纳,重点从写作顺序、文章结构、写作框架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在通过交流的过程中弥补自身写作能力的缺陷,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小组成员在确定了写作主题前提下分析、把握写作思路的能力。“小组合作”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进行横纵向比较,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应加以合理的应用。
3.结合“小组合作”,提升小组成员的写作方法。实施高中写作教学,写作方法(或称为写作技巧)的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高中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英语积累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无论是词汇量、词性、语法都有着相当的积累。
4.运用“小组合作”,加强小组成员的写作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写作的展开都是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写作,教师进行批改。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花了大量的精力批改学生习作,给出意见。但学生对于教师批改的意见没有及时自觉地去领悟,写作评价的有效性无法很好的体现,写作教学效率不高。其次,简单的批改,给出学生写作意见,这样的写作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个体针对性往往不强。针对传统写作评价的不足,有效地运用好“小组合作”方式能够更加细致、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评价。首先,小组成员间的讨论,相互评价,学生更容易接受,容易从同伴中学到精华的部分。第二,毕竟组内成员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整个评价过程建议采取组内商议的方式予以展开,可以从写作层次、词汇运用、语法正确性、写作思路等方面予以评价,在进行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是小组成员自身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同时对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十分有益的。第三,组内成员间英语学习成绩层次不及,这样有利于写作薄弱的学生向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也可以在教习的过程中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这大大提高了写作的课堂效率,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时应注意的地方
要顺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加强教师的引导和把控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无论是组内讨论、还是共同学习,学习形式较之传统的模式都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在相对宽松和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做好有效、高质量就需要教师发挥关键的引导和把控作用,努力形成开放与有序,形式活泼与学习严肃的相统一;其次避免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求较高,一些学生容易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约束力相对较弱,而不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合作式的学习,导致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不足,建议在小组成员划分时进行有选择的组合,除此还应加强学习过程的控制以确保学习效果的有效性;再次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采取何种学习方法,最终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在于学生,学习方法只是一种形式,在进行高效学习方法的应用时还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兴趣式的潜力,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小结
综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写作主题、写作思路、写作方法以及写作评价等方面进行应用,以提高学习方法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白雪.同伴互评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6.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中 英语写作 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简介
“小组合作”是指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学习小组的划分,学习过程以小组为单位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包容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小组中扮演了学习者和被学习者的角色,通过互相学习、对比式的学习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作为英语教學过程中的关键部分,长期以来都是采用教师全程把控,学生被动参与的方式予以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果同样不容乐观,下文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探讨该方法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高中英语写作课堂的有效性
1.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成员确定写作主题。一直以来,高中英语写作课堂写作主题的确定往往都是采取命题式的题目确定方式来进行的,学生是根据教师提出的写作题目进行被动式的写作,这主要是基于应试写作的要求予以实施的。这种传统的写作方式,学生写作意愿往往较低,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鉴于此,采取“小组合作”式的写作方式,小组成员按照自身的学习层次、写作意愿,在教师给定的写作方向上进行自助式的确定主题,能够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实施写作教学,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生本”理念进一步得到,有利于提高英语写作课堂的有效性。
2.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小组成员的写作思路。进行高中英语写作其关键点在于写作思路的把握,采取小组合作式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位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写作思路以及行文脉络,进而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组内成员提出的写作思路予以归纳,重点从写作顺序、文章结构、写作框架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在通过交流的过程中弥补自身写作能力的缺陷,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小组成员在确定了写作主题前提下分析、把握写作思路的能力。“小组合作”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进行横纵向比较,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应加以合理的应用。
3.结合“小组合作”,提升小组成员的写作方法。实施高中写作教学,写作方法(或称为写作技巧)的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高中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英语积累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无论是词汇量、词性、语法都有着相当的积累。
4.运用“小组合作”,加强小组成员的写作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写作的展开都是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写作,教师进行批改。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花了大量的精力批改学生习作,给出意见。但学生对于教师批改的意见没有及时自觉地去领悟,写作评价的有效性无法很好的体现,写作教学效率不高。其次,简单的批改,给出学生写作意见,这样的写作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个体针对性往往不强。针对传统写作评价的不足,有效地运用好“小组合作”方式能够更加细致、有针对性的进行个体评价。首先,小组成员间的讨论,相互评价,学生更容易接受,容易从同伴中学到精华的部分。第二,毕竟组内成员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整个评价过程建议采取组内商议的方式予以展开,可以从写作层次、词汇运用、语法正确性、写作思路等方面予以评价,在进行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是小组成员自身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同时对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十分有益的。第三,组内成员间英语学习成绩层次不及,这样有利于写作薄弱的学生向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也可以在教习的过程中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这大大提高了写作的课堂效率,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用时应注意的地方
要顺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加强教师的引导和把控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无论是组内讨论、还是共同学习,学习形式较之传统的模式都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在相对宽松和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做好有效、高质量就需要教师发挥关键的引导和把控作用,努力形成开放与有序,形式活泼与学习严肃的相统一;其次避免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求较高,一些学生容易因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约束力相对较弱,而不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合作式的学习,导致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不足,建议在小组成员划分时进行有选择的组合,除此还应加强学习过程的控制以确保学习效果的有效性;再次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采取何种学习方法,最终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在于学生,学习方法只是一种形式,在进行高效学习方法的应用时还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兴趣式的潜力,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小结
综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写作主题、写作思路、写作方法以及写作评价等方面进行应用,以提高学习方法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白雪.同伴互评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