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elf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同时创新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坚持以创新为本,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中物理教学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能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对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引起高度重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同时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坚持以创新为本,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中物理教学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将有效的教学措施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本文据此展开论述。
  一、有效培養师生之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既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真的学习,也需要教师进行感情投入,教师的爱心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苗,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带笑容的面孔,肯定的目光,平易近人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对学生的信任等,都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力量。师生之间情感的建立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本,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
  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投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真情实感的投入,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爱护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注意观察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情境
  很多学生都认为物理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教师想要通过物理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并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的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效的进行思维活动,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的接受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同时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进行创新的情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为学生营造出有助于学生进行创新的氛围,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学生对物理问题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教师该如何有效的通过问题设置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呢?这就需要教师将有趣的问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兴趣被有效激发。例如教师在讲密度的时候,如果直接将“密度”这个概念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难正确的理解,因为“密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老师进行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还可以将死海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仅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死海上而不被淹没,为什么“死海不死”等,这就为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境。
  三、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例子有效结合起来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一种宝贵能力,但是这也是一种不容易培养的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创新活动是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展开的。为了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例子有效结合起来。
  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际例子有效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意义:第一,将实际例子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知识的运用有效结合起来,为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创造了条件。第二,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例子有效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所以说想要单纯的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的例子进行教学。
  对于例子的选择要具有广泛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举教材上的例子,要摆脱教材的枷锁,举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或者是报刊杂志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例子等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活动,与其它学科进行的创新活动有所不同,物理的创新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去验证,没有实验做支撑的创新活动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具有说服力。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旦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想法,就应该及时的通过相关的实验进行验证,同时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又能够有新的发现,激发学生产生新的想法。
  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相辅相成。学生想要提高实际的操作能力,并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就必须对实验引起高度的重视。学生不仅要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还要对教材上的实验,认真的进行验证。尤其是在产生新的想法的时候,更要勇于进行创新性的实验进行验证。由此可见,实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的展开各种实验活动。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验活动进行指导。尤其是学生在验证个人想法的实验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活动。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笔者结合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对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展开了论述。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这门学科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也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我们知道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地位十分突出,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写作水平和创作素养。作文写作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文字写作技巧的培养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写作作为人类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文字表达,是人们的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人们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无论是对于考试成绩及个人将来的发展,初中语文作文学习和教学都无比的重要,所以,
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认识,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   每个人的品性如何,不是先天带来的,这
摘 要:阅读理解和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面对学生们在阅读理解和写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积极总结和研究相关的教学艺术,力争更好的发挥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使命。本篇文章即尝试列举几点笔者有关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的有益心得。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艺术;阅读理解;写作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学习上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这不仅因为这两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培养基”  教师正襟危坐、手执教鞭、表情严厉刻板、高高在上的私塾式教学,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中,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蔼的态度、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激励的话语、耐心的引导,才能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良好的氛围;教师只有以朋
摘 要:《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在语文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认识美、欣赏美,那么教师首先要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一座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审美能力;美的使者  一、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审美感
在很多个日夜,我都在沉思。  思考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来回走过的路。其实位移并不大,但距离加起来也不算短。每当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心情都是愉快的,表情是庄重的。只因七十几名学生的数学知识,要由我一点点地教给。每当走下讲台的一刻,心情也是轻松的,似乎我把口袋里满满的东西分给了他们。我的脚步就这样在讲台上下间来回。  但我记忆中的那一天,脚步却停滞了。站在讲台上,想着心事。悲伤地想着:这辈子再也不能站在这里
“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的话。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周恩来在谈到关于文化教育时,就曾强调“寓教于乐”,要求在无穷的乐趣中蕴入深刻的教益,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可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寓教于乐。有关愉快教学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导的一种教学艺术。所谓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
在常规的历史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是依靠讲述,提问等方式进行教学,有时会挂上一些图表,以增加感性认识,但总体而言形式仍比较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再靠这些手段进行历史教学,就显得有些落后了。时代在前进,历史教学的手段也应该跟着发生变化。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互补与整合,还有就是可以具有海量的资料可供参考与选择。  首先,利用网上资源可以大大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要学生,首先要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