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运动兴趣对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特别重要。学生有了运动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才能树立体育意识,也才会将体育运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回顾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再加上教学方法的不当等因素,导致了许多学生厌上体育课,或上课涣散、消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课上兴趣不高,课外更不会去锻炼,久而久之,能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就非常少。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他或她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呢?这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困惑的问题。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学生都有不同的运动经验、兴趣爱好和专长,而这些对他们的学习都会产生影响。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而学生的需求与爱好与他们的年龄、认识、兴趣爱好等相关联。例如“水平四”的学生可能比“水平五”的学生更喜欢追捉游戏,更喜欢一些带有灵巧性的内容,如浪木、云梯、滚铁环、抖空竹等,“水平五”的男生可能更偏爱一些带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能显示男子汉风采的内容,女生则更喜欢柔和、有节奏或能展示女性特征的项目,如舞蹈、健美操、跳绳等。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选择那些儿童化、趣味性强,受学生欢迎的运动素材。也包括一些娱乐、休闲和新兴的体育锻炼内容,使他们在充分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运动参与意识。切忌选择哪些竞技化、成人化很强、技术要求过高,学生努力也根本学不会或枯燥无味的运动素材。
二、 改进教法,以趣促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原动力。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自觉、认真、主动积极参与。为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就需要我们改进教法,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把一些项目的活动方法和规则进行合理修改,并以游戏的方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来说肯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例如在短跑技术的教学中,为了提高训练学生的起动速度、反应速度。选择“球拋人跑”、“听哨音追逐跑”等多种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另外,为了增加上肢力量的“悬垂移动”游戏;提高快速跑能力的“跑海绵砖”“贴纸跑”“追逐跑”游戏;增强弹跳能力的“连续跳栏”游戏;再如篮球教学中的“护球压球”(两人或多人相对运球、护好自己的球、夺掉别人的球)、“活动篮筐”“投篮比赛晋级”等游戏。把这些项目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不仅利于掌握技能,也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达到以趣促练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的手段和组织方法要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切忌采用死板教条,程序化的教学方法。
三、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学科中心论”强调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特别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致使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发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平时只注意运动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运动技能掌握如何,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的是否愉快,是否有抵触情绪,教师的关心却非常少 ,仍是教师说了算,教师决定一切,指挥一切,唯我独尊。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作为一个主体,而应作为一个个体融入到学生主体中去,与学生一起练习,时时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体育活动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和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不断高涨。例如:七年级一节排球课的准备部分,教师安排一个“穿针引线”的游戏,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教师一定是起主导作用,教师用示范讲解以及运用口令、哨音、手势等多种方法指挥学生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全体学生掌握了练习方法进行练习时,教师不应在一边看,而应作为一个个体,积极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和学生寓教于乐,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发挥其主体作用,将体育教育变成一种“玩的艺术”,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欲望,会把学习当做乐事,从中体验到运动乐趣。
四、 创造师生平等,良好的课堂环境
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应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他们不应该因某一方面的不足或欠缺而受到他人不平等的对待,甚至冷落和讥讽。要给以鼓励和帮助,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言行,即少说否定的话,多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促进良好的课堂环境。例如:我们在练习山羊分腿腾越时,有的学生因平时缺乏锻炼,腿部力量不足,故跳过去的动作很勉强,腿有些弯。这时教师应和蔼地对他说:“你今天已经能够跳过山羊了,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如果你能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再注意一下腿的伸展,动作就更完美了。”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对以后的锻炼也会产生极大的信心和兴趣。相反,如果这时老师“直言不讳”地说:“怎么回事,跳的动作不好,腿没有伸直,腾空动作也没做出来,,没有达到及格标准,你是怎么练的。”这样学生会很难接受,会使其体验不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丧失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个学生,可以使他们享受运动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
总而言之,体育学习中时刻伴随着苦与乐,但乐在其中,苦尽甘来。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学生不仅能在运动中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运动能力,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自信心,使运动参与成为学生的自觉能力。因此,我们广大体育教育者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 。
回顾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再加上教学方法的不当等因素,导致了许多学生厌上体育课,或上课涣散、消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课上兴趣不高,课外更不会去锻炼,久而久之,能够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就非常少。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他或她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呢?这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共同困惑的问题。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学生都有不同的运动经验、兴趣爱好和专长,而这些对他们的学习都会产生影响。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为出发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而学生的需求与爱好与他们的年龄、认识、兴趣爱好等相关联。例如“水平四”的学生可能比“水平五”的学生更喜欢追捉游戏,更喜欢一些带有灵巧性的内容,如浪木、云梯、滚铁环、抖空竹等,“水平五”的男生可能更偏爱一些带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能显示男子汉风采的内容,女生则更喜欢柔和、有节奏或能展示女性特征的项目,如舞蹈、健美操、跳绳等。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选择那些儿童化、趣味性强,受学生欢迎的运动素材。也包括一些娱乐、休闲和新兴的体育锻炼内容,使他们在充分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运动参与意识。切忌选择哪些竞技化、成人化很强、技术要求过高,学生努力也根本学不会或枯燥无味的运动素材。
二、 改进教法,以趣促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原动力。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自觉、认真、主动积极参与。为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就需要我们改进教法,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把一些项目的活动方法和规则进行合理修改,并以游戏的方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来说肯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例如在短跑技术的教学中,为了提高训练学生的起动速度、反应速度。选择“球拋人跑”、“听哨音追逐跑”等多种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另外,为了增加上肢力量的“悬垂移动”游戏;提高快速跑能力的“跑海绵砖”“贴纸跑”“追逐跑”游戏;增强弹跳能力的“连续跳栏”游戏;再如篮球教学中的“护球压球”(两人或多人相对运球、护好自己的球、夺掉别人的球)、“活动篮筐”“投篮比赛晋级”等游戏。把这些项目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不仅利于掌握技能,也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达到以趣促练的目的。因此,在教学的手段和组织方法要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切忌采用死板教条,程序化的教学方法。
三、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学科中心论”强调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特别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致使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发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平时只注意运动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运动技能掌握如何,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的是否愉快,是否有抵触情绪,教师的关心却非常少 ,仍是教师说了算,教师决定一切,指挥一切,唯我独尊。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作为一个主体,而应作为一个个体融入到学生主体中去,与学生一起练习,时时关心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体育活动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和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不断高涨。例如:七年级一节排球课的准备部分,教师安排一个“穿针引线”的游戏,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教师一定是起主导作用,教师用示范讲解以及运用口令、哨音、手势等多种方法指挥学生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全体学生掌握了练习方法进行练习时,教师不应在一边看,而应作为一个个体,积极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和学生寓教于乐,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发挥其主体作用,将体育教育变成一种“玩的艺术”,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欲望,会把学习当做乐事,从中体验到运动乐趣。
四、 创造师生平等,良好的课堂环境
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们应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他们不应该因某一方面的不足或欠缺而受到他人不平等的对待,甚至冷落和讥讽。要给以鼓励和帮助,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言行,即少说否定的话,多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促进良好的课堂环境。例如:我们在练习山羊分腿腾越时,有的学生因平时缺乏锻炼,腿部力量不足,故跳过去的动作很勉强,腿有些弯。这时教师应和蔼地对他说:“你今天已经能够跳过山羊了,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如果你能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再注意一下腿的伸展,动作就更完美了。”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对以后的锻炼也会产生极大的信心和兴趣。相反,如果这时老师“直言不讳”地说:“怎么回事,跳的动作不好,腿没有伸直,腾空动作也没做出来,,没有达到及格标准,你是怎么练的。”这样学生会很难接受,会使其体验不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丧失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个学生,可以使他们享受运动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
总而言之,体育学习中时刻伴随着苦与乐,但乐在其中,苦尽甘来。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学生不仅能在运动中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运动能力,实现自身价值,提高自信心,使运动参与成为学生的自觉能力。因此,我们广大体育教育者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