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的发展对语文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这是促使语文教育发生变革的重要原因。人教社编制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精神。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学科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求知领域的过程。”
要想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就需要改变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变“接受性教育”为“创新性教育”;需要改变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在这种形势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导学自主”教学理念应运而生。
“导学自主”教学理念的总体原则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主体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加强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能力含量。
“导学自主”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要以导学案为载体,导学案和教案相结合,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相结合,获得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素质两个目标相结合,试图形成多途径、多视角、全方位、立体化的“立交桥”,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氛围中亲自体验个人能力形成、提升的过程。
“导学自主”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课堂应包括“三步五环节”,即三个阶段五个环节。第一步,教师导学阶段,即第一个环节——教师指导学习环节;第二步,学生自学阶段,即第二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第三步,学生互学阶段。这一阶段中,共包含三个环节,即第三个环节——组内互动讨论环节,第四个环节——班内互学交流环节,第五个环节——共享学习成果环节。
一、依案导学,引导到位
第一步教师导学阶段:教师导学环节是整堂导学自主课的基础环节,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给学生导什么,如何导。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是引导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向和目标。以前备课时,老师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目标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老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了然于胸,可学生却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不甚明了。没有目标的指引,学生在学习的路上怎会不走弯路?导学环节就是要指导学生在自学时要关注单元学习目标,体裁学习目标,篇章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等。只有把学习目标给学生讲明白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有方向,才不会走弯路,甚至走岔路,走错路。
比如教学小说《林黛玉进贾府》,课文篇幅长,信息多,教什么?学什么?如果导学环节中这样告诉学生,读小说要关注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学习此文,要感知贾府的环境,要感知情节中人物的言谈举止,由此体会人物的性格。当学生明白这些之后,读文章时心中自然有重点,眼中自然有内容。学习起来才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是启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要采用启发、激趣的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比如《归去来兮辞》一课的教学片断中,导学环节设置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的题目中哪个字最重要?看到它你会想到些什么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学生很快找到“归”字最重要,围绕这个字,他们想到这些问题:为何而归?归向哪里?怎样归去?归后如何?其实这些问题正是文章的思路所在。这时,再适时抛出这样的问题:你能从文章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至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有了激情,更有了方向。不用你再滔滔不绝,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状态,研读文本,寻找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三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学时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是疑点,更要引导学生注意哪些问题是在自学时,容易忽略的盲点和容易引起争论的焦点。有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善意的提醒、有效的点拨或强烈的心理暗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求知天地。比如教学《项链》一课,分析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时,大家都能看到玛蒂尔德是虚荣、贪图享乐的,这篇小说也旨在批判当时法国社会中贪图享乐的思想。具体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玛蒂尔德其实可以以假乱真还了项链,为什么她没那样做?文中如何描写路瓦栽先生?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他们对课文作了深度研读,在组内进行热烈讨论,最终他们又看到了一个诚实守信、勇敢刚毅的玛蒂尔德,也看到了路瓦栽先生对妻子深深的爱。经过这样的思考学习,学生知道了人物性格是多面的,课文是可以多元解读的。他们多元解读文本的能力增强了。
四是给学生指出自学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明确了,方向找准了,如果教师能在自学的途径和方法上再给予指导,学生的自学将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如比较阅读法,比较不同问题的相同点,比较相同问题的不同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再比如因果法,由果推因或由因推果,再比如归纳法,文献法等等,还可以给学生指明解决某些问题的方式和途径,比如通过上网查阅、图书馆某个分类专柜查阅等等。途径、方式、方法不一而足,方法没有高下之分,方式、途径也没有好坏之别,不管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只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有用,都可以拿来指导学生加以运用。比如教学《李清照词两首》时,我引导学生关注课后题——“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然后让学生使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从创作背景、词中意象的运用等方面入手赏析两首词的异同,进而更深入地理解了两首词的情感意蕴。 五是给学生分解自学问题和任务,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不同学习程度的个人。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学习程度是有差别的,学案上的问题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不分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程度的差异,让全班所有学生都完成导学案上所有的自学任务,最终的结果将是导学案上的自学任务大多不能自学完成。如果教师在导学时能够把自主学习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解,每位同学或每个学习小组分2道或3道自学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就会缩短一半,学生课下自学完成导学案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把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和任务,分解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来完成,才能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产生自学的冲动和兴趣,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在教师导学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身份应该是向导的角色,教师的导学,要像行车的路标一样,既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指明方向,还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指明目标;教师的导学,要像航行的灯塔一样,既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指明道路和途径,还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指明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在导学自主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向导,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路者和循循善诱者,才能把课前导学这个环节导得精到,导得扎实,导得到位。
二、据案自学,五官并用
第二步学生自学阶段即第二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是是学生独自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环节,是整堂课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学生在自学时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导学自主理念贯穿整个课堂的关键。学生使用导学案,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知识发生,经历问题探究,探究知识应用,归纳总结提升。因此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必须认真写,认真改,认真标注。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自学行为进行有效规范:
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动口,要动口阅读所学的文本篇目、章节,动口阅读是为了对所学文本篇目、章节,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尤其是语文学科,没有动口阅读就不可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也就更不可能有宏观上的整体感知。没有动口阅读文本篇目、章节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不可能从大处着眼,就会陷入狭隘的、只为做题而做题的传统教学的窠臼。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动脑,要静下心来动脑思考教师在导学环节中分解给自己的学习问题和任务,动脑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动脑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动脑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动脑思考是一个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维、从宏观整体感知到微观思考分析的提升过程。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仅仅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上而没有理性的思考,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显得肤浅而不够深入,也就不可能从问题的表面现象中挖掘出问题的实质,更不可能达到举一反三的自学效果。
三是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动手,要动手作出书面结论。经过宏观阅读这样的感性认知过程和微观思考这样的理性思考过程,学生独自动手得出问题的结论或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深入思考后,必须尽快动手作出书面结论,形成书面自学成果,以供在下面的互学环节中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之,在自主学习这个环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学生要尽可能的独立完成自学任务,尽可能的自我阅读,独立思考、独自作出书面结论或答案。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利和十分必要的。我们只有特别强调和重视学生独立完成自学任务这个前提,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才会显得迫切和必要,学生才会做得充分和扎实。
三、组织讨论, 精妙点拨
第三步学生互学阶段。学生互学阶段是一堂完整课的高潮阶段,是学生尽展学习风采的环节。这个阶段应包括三个环节:组内互动讨论环节,班内互学交流环节,共享学习成果环节。
第三个环节——组内互动讨论环节。这个环节的内容是在班内互学交流之前,先进行10分钟左右的学习小组组内的互动讨论。在组内的互动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课下自学的成果,也可以互相浏览他人的自学成果,还可以就某一个有争议而产生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组内的讨论。同组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集思广益,通过全组学生的通力合作,对教师导学时分解给小组的学习任务或问题,作出最后结论,并确定在班内主发言的学生,其他同学也做好补充发言的准备,随时准备站起身来,补充发言者的不足和缺漏。
经过10分钟左右的组内学生互动讨论, 就到了第四个环节——班内互学交流的环节,班内互学交流环节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这个环节的关键之处在于,学生在班内互学交流时发言是否有序和高效,关键看教师在此时的引导和调控,如果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不当,学生班内的互学交流发言就会显得了无章法、毫无秩序,互动交流发言的课堂就会显得看似很热闹,实则很凌乱;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效率不高。因此,在班内互学交流发言时,发言的学习小组或学生,应按照在导学环节分解自学任务时的题目顺序,依次发言交流。如果在交流发言中,其他学习小组或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争论或有不同意见,可以随时站起身来与发言的同学展开讨论和交流,但这个问题探究完毕后,仍要继续按照原有题目的顺序,依次发言交流,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显得热烈而有序,学生的互学交流才会显得深入而高效。
班内互学交流发言环节,可以说是一堂完整课中最精彩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应是启发、诱导、激励以及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和控制课堂节奏。班内互动互学的形式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动,还可以是组组互动,在互学互动中,老师和学生都只代表自己个人,都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老师的看法和学生一样,也只能是一家之言,老师不能以权威的身份自居,把结论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以裁判长的身份作最后的裁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乐意参与到班内的互学互动交流的学习之中,才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最后,在各学习小组尽可能充分发言交流的基础上,由师生一起合作,共同敲定问题的结论或答案。
四、总结归纳,反思提升
第五个环节是共享学习成果环节。这个环节是一堂完整课的最后结局,也是前面所有学习环节水到渠成的结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马上去做两件事,一是用红笔对自己在自主学习或组内互学中的某些学习问题得出的错误答案或结论作出纠正,二是对自己没有分解到的学习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进行归纳和整理。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同学都可以共享全班同学在班内互动互学交流发言中对问题研究的答案和成果,最终尽可能的圆满完成本节课的学案,并作为自己的学习成果加以保存,以备将来复习之用。
通过以上概述,我们知道了“导学自主”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操作流程,更看到了这样的课堂具有这样的特点: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三个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个形态——课堂上展示交流,学习中纠错并进行落实,通过引导实现能力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有效拓展。这些可以说是“导学自主”教学理念的核心,也可以说是灵魂。只有抓住了这些要素,导学自主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才能更加生动多姿,有滋有味,才更能彰显语文课的魅力。
要想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就需要改变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变“接受性教育”为“创新性教育”;需要改变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在这种形势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导学自主”教学理念应运而生。
“导学自主”教学理念的总体原则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主体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加强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能力含量。
“导学自主”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要以导学案为载体,导学案和教案相结合,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相结合,获得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素质两个目标相结合,试图形成多途径、多视角、全方位、立体化的“立交桥”,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氛围中亲自体验个人能力形成、提升的过程。
“导学自主”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课堂应包括“三步五环节”,即三个阶段五个环节。第一步,教师导学阶段,即第一个环节——教师指导学习环节;第二步,学生自学阶段,即第二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第三步,学生互学阶段。这一阶段中,共包含三个环节,即第三个环节——组内互动讨论环节,第四个环节——班内互学交流环节,第五个环节——共享学习成果环节。
一、依案导学,引导到位
第一步教师导学阶段:教师导学环节是整堂导学自主课的基础环节,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给学生导什么,如何导。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是引导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向和目标。以前备课时,老师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目标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老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了然于胸,可学生却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不甚明了。没有目标的指引,学生在学习的路上怎会不走弯路?导学环节就是要指导学生在自学时要关注单元学习目标,体裁学习目标,篇章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等。只有把学习目标给学生讲明白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有方向,才不会走弯路,甚至走岔路,走错路。
比如教学小说《林黛玉进贾府》,课文篇幅长,信息多,教什么?学什么?如果导学环节中这样告诉学生,读小说要关注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学习此文,要感知贾府的环境,要感知情节中人物的言谈举止,由此体会人物的性格。当学生明白这些之后,读文章时心中自然有重点,眼中自然有内容。学习起来才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是启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要采用启发、激趣的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学习。比如《归去来兮辞》一课的教学片断中,导学环节设置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的题目中哪个字最重要?看到它你会想到些什么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学生很快找到“归”字最重要,围绕这个字,他们想到这些问题:为何而归?归向哪里?怎样归去?归后如何?其实这些问题正是文章的思路所在。这时,再适时抛出这样的问题:你能从文章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至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有了激情,更有了方向。不用你再滔滔不绝,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状态,研读文本,寻找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三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学时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是疑点,更要引导学生注意哪些问题是在自学时,容易忽略的盲点和容易引起争论的焦点。有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善意的提醒、有效的点拨或强烈的心理暗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求知天地。比如教学《项链》一课,分析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时,大家都能看到玛蒂尔德是虚荣、贪图享乐的,这篇小说也旨在批判当时法国社会中贪图享乐的思想。具体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玛蒂尔德其实可以以假乱真还了项链,为什么她没那样做?文中如何描写路瓦栽先生?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他们对课文作了深度研读,在组内进行热烈讨论,最终他们又看到了一个诚实守信、勇敢刚毅的玛蒂尔德,也看到了路瓦栽先生对妻子深深的爱。经过这样的思考学习,学生知道了人物性格是多面的,课文是可以多元解读的。他们多元解读文本的能力增强了。
四是给学生指出自学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明确了,方向找准了,如果教师能在自学的途径和方法上再给予指导,学生的自学将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如比较阅读法,比较不同问题的相同点,比较相同问题的不同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再比如因果法,由果推因或由因推果,再比如归纳法,文献法等等,还可以给学生指明解决某些问题的方式和途径,比如通过上网查阅、图书馆某个分类专柜查阅等等。途径、方式、方法不一而足,方法没有高下之分,方式、途径也没有好坏之别,不管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只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有用,都可以拿来指导学生加以运用。比如教学《李清照词两首》时,我引导学生关注课后题——“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然后让学生使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从创作背景、词中意象的运用等方面入手赏析两首词的异同,进而更深入地理解了两首词的情感意蕴。 五是给学生分解自学问题和任务,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不同学习程度的个人。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学习程度是有差别的,学案上的问题难易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不分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程度的差异,让全班所有学生都完成导学案上所有的自学任务,最终的结果将是导学案上的自学任务大多不能自学完成。如果教师在导学时能够把自主学习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解,每位同学或每个学习小组分2道或3道自学任务,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就会缩短一半,学生课下自学完成导学案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把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和任务,分解给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来完成,才能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产生自学的冲动和兴趣,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总而言之,在教师导学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身份应该是向导的角色,教师的导学,要像行车的路标一样,既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指明方向,还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指明目标;教师的导学,要像航行的灯塔一样,既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指明道路和途径,还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指明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在导学自主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向导,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路者和循循善诱者,才能把课前导学这个环节导得精到,导得扎实,导得到位。
二、据案自学,五官并用
第二步学生自学阶段即第二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是是学生独自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环节,是整堂课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学生在自学时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导学自主理念贯穿整个课堂的关键。学生使用导学案,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知识发生,经历问题探究,探究知识应用,归纳总结提升。因此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必须认真写,认真改,认真标注。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自学行为进行有效规范:
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动口,要动口阅读所学的文本篇目、章节,动口阅读是为了对所学文本篇目、章节,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尤其是语文学科,没有动口阅读就不可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也就更不可能有宏观上的整体感知。没有动口阅读文本篇目、章节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不可能从大处着眼,就会陷入狭隘的、只为做题而做题的传统教学的窠臼。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动脑,要静下心来动脑思考教师在导学环节中分解给自己的学习问题和任务,动脑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动脑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动脑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动脑思考是一个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维、从宏观整体感知到微观思考分析的提升过程。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仅仅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上而没有理性的思考,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显得肤浅而不够深入,也就不可能从问题的表面现象中挖掘出问题的实质,更不可能达到举一反三的自学效果。
三是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动手,要动手作出书面结论。经过宏观阅读这样的感性认知过程和微观思考这样的理性思考过程,学生独自动手得出问题的结论或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深入思考后,必须尽快动手作出书面结论,形成书面自学成果,以供在下面的互学环节中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总之,在自主学习这个环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学生要尽可能的独立完成自学任务,尽可能的自我阅读,独立思考、独自作出书面结论或答案。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利和十分必要的。我们只有特别强调和重视学生独立完成自学任务这个前提,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才会显得迫切和必要,学生才会做得充分和扎实。
三、组织讨论, 精妙点拨
第三步学生互学阶段。学生互学阶段是一堂完整课的高潮阶段,是学生尽展学习风采的环节。这个阶段应包括三个环节:组内互动讨论环节,班内互学交流环节,共享学习成果环节。
第三个环节——组内互动讨论环节。这个环节的内容是在班内互学交流之前,先进行10分钟左右的学习小组组内的互动讨论。在组内的互动讨论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课下自学的成果,也可以互相浏览他人的自学成果,还可以就某一个有争议而产生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组内的讨论。同组学生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集思广益,通过全组学生的通力合作,对教师导学时分解给小组的学习任务或问题,作出最后结论,并确定在班内主发言的学生,其他同学也做好补充发言的准备,随时准备站起身来,补充发言者的不足和缺漏。
经过10分钟左右的组内学生互动讨论, 就到了第四个环节——班内互学交流的环节,班内互学交流环节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这个环节的关键之处在于,学生在班内互学交流时发言是否有序和高效,关键看教师在此时的引导和调控,如果教师的引导和调控不当,学生班内的互学交流发言就会显得了无章法、毫无秩序,互动交流发言的课堂就会显得看似很热闹,实则很凌乱;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效率不高。因此,在班内互学交流发言时,发言的学习小组或学生,应按照在导学环节分解自学任务时的题目顺序,依次发言交流。如果在交流发言中,其他学习小组或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争论或有不同意见,可以随时站起身来与发言的同学展开讨论和交流,但这个问题探究完毕后,仍要继续按照原有题目的顺序,依次发言交流,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显得热烈而有序,学生的互学交流才会显得深入而高效。
班内互学交流发言环节,可以说是一堂完整课中最精彩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应是启发、诱导、激励以及穿针引线、铺路搭桥和控制课堂节奏。班内互动互学的形式可以是师生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互动,还可以是组组互动,在互学互动中,老师和学生都只代表自己个人,都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老师的看法和学生一样,也只能是一家之言,老师不能以权威的身份自居,把结论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以裁判长的身份作最后的裁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乐意参与到班内的互学互动交流的学习之中,才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最后,在各学习小组尽可能充分发言交流的基础上,由师生一起合作,共同敲定问题的结论或答案。
四、总结归纳,反思提升
第五个环节是共享学习成果环节。这个环节是一堂完整课的最后结局,也是前面所有学习环节水到渠成的结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马上去做两件事,一是用红笔对自己在自主学习或组内互学中的某些学习问题得出的错误答案或结论作出纠正,二是对自己没有分解到的学习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进行归纳和整理。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同学都可以共享全班同学在班内互动互学交流发言中对问题研究的答案和成果,最终尽可能的圆满完成本节课的学案,并作为自己的学习成果加以保存,以备将来复习之用。
通过以上概述,我们知道了“导学自主”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操作流程,更看到了这样的课堂具有这样的特点: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三个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个形态——课堂上展示交流,学习中纠错并进行落实,通过引导实现能力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有效拓展。这些可以说是“导学自主”教学理念的核心,也可以说是灵魂。只有抓住了这些要素,导学自主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才能更加生动多姿,有滋有味,才更能彰显语文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