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翼阅读”是东方之星自主研发的学前阅读课程。该课程借鉴国际先进的阅读教育理念,结合学前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运用阅读理解策略与技能,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课程以主题的方式组织阅读材料(内容),设有家庭、自我、合作等12个主题。每一个大主题下有三本原创绘本、两则原创诗歌和两个童话故事。
阅读持续人的一生,终身阅读者对阅读充满热情,同时也具备丰富的策略和技巧。他们不仅把阅读当做一种乐趣,更是将阅读作为强大的工具,丰富着他们对于世界的体验,帮助他们学习、掌控未来的生活。美国阅读困难预防委员会主席凯瑟琳.斯诺在其研究中指出,3~8岁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随着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逐渐被业界所重视,人们对于早期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周兢在《纲要》解读中指出,要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者,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整合阅读内容所需要的阅读理解策略。翼阅读课程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本土幼儿认知水平,将幼儿阶段比较重要的阅读理解策略融入到课程中,这些策略分别是预测、建立联系、自主提问、澄清、想象。培养这五种阅读理解策略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翼阅读课程的课堂实践中,教师用两种方式引导幼儿使用阅读理解策略。一种是教师使用“出声思考”的方式给幼儿做示范;另一种是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美国心理学家怀特赫斯特的研究发现,对话式的共同阅读方式对提高幼儿语言能力十分有效。与以往成人读、幼儿听的共读方式不同,对话式阅读提倡成人与幼儿在共读过程中,采用对话的方式,通过相互提问、回答,获得对内容的理解,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下面本文依据翼阅读课程的实践,从教师提问的角度分享发展幼儿阅读理解策略的有效方法。
预测——这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预测指幼儿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阅读材料提供的线索,对所读材料进行推测、预想的一种心理过程。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测,而是以作者给出的信息和阅读者的背景知识为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识别书中的线索和事件,对已读内容做总结,结合并运用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朗读题目,提示幼儿注意题目和封面、扉页上的主要角色。幼儿在看到封面和扉页上的角色后,会对阅读材料产生好奇心,想知道封面和扉页上画的是谁。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预测材料的主角是谁:“你觉得这本书会讲谁的故事呢?”接着进一步引导预测故事的情节:“你觉得这本书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故事的主角会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在正文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时不时停下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总结前面读过的内容,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例如在阅读《驴小弟变石头》时,当教师读到驴小弟拿着可以实现各种愿望的石头在路上碰到一只狮子这一页的时候,幼儿会为驴小弟感到着急,他们会急于知道这个时候驴小弟该怎么渡过难关。教师可以在这里停下来,引导幼儿预测:接下来你觉得驴小弟会许一个什么样的愿望帮他渡过难关呢?这不仅仅使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带着兴奋与好奇,集中注意力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意识到要结合题目与之前读过的内容对故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帮助幼儿使用预测的阅读理解策略:故事或图画的线索是什么?我知道的事情和经历能够帮助我预测吗?我的预测准确吗?为什么?
建立联系——这与我的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
建立联系是指幼儿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与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以加深并扩展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学前幼儿还处在自我中心思维阶段,通过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此策略,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内容,更能帮助他们理解角色的情绪、情感,以及作者要传达的深层含义。
例如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一个是庞大凶猛的鳄鱼,一个是看似普通的牙医,他们分别害怕什么?为什么呢?教师可以提醒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牙医和鳄鱼产生共情:小朋友们谁去看过牙医?为了进行治疗,牙医都会做什么?(如果牙痛,医生可能会给牙龈打针,给牙齿钻孔)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害怕看牙医吗?你知道鳄鱼为什么会害怕了吧?别看鳄鱼那么威风厉害,它也害怕看牙医呢。对于牙医的“害怕”,老师同样可以通过和小朋友对鳄鱼的体验建立起联系来体会:小朋友们谁见过鳄鱼呢?你们觉得鳄鱼厉害吗?它最厉害的地方是哪里呢?被动物咬住是不是很疼很疼呀?你能说一说牙医为什么会害怕看到鳄鱼吗?(在动物园里或电视上见到的鳄鱼都非常凶猛,它们用牙齿刺入猎物来帮助捕食。它们会咬人,甚至会把人吃掉。牙医才不想被鳄鱼咬到呢)
总之,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会运用建立联系的阅读策略: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什么?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里的哪件事?我之前看过的哪本书或者动画片和这里的故事很像呢?我的感受和书中的角色一样吗?
阅读持续人的一生,终身阅读者对阅读充满热情,同时也具备丰富的策略和技巧。他们不仅把阅读当做一种乐趣,更是将阅读作为强大的工具,丰富着他们对于世界的体验,帮助他们学习、掌控未来的生活。美国阅读困难预防委员会主席凯瑟琳.斯诺在其研究中指出,3~8岁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随着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逐渐被业界所重视,人们对于早期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周兢在《纲要》解读中指出,要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者,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整合阅读内容所需要的阅读理解策略。翼阅读课程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本土幼儿认知水平,将幼儿阶段比较重要的阅读理解策略融入到课程中,这些策略分别是预测、建立联系、自主提问、澄清、想象。培养这五种阅读理解策略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翼阅读课程的课堂实践中,教师用两种方式引导幼儿使用阅读理解策略。一种是教师使用“出声思考”的方式给幼儿做示范;另一种是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美国心理学家怀特赫斯特的研究发现,对话式的共同阅读方式对提高幼儿语言能力十分有效。与以往成人读、幼儿听的共读方式不同,对话式阅读提倡成人与幼儿在共读过程中,采用对话的方式,通过相互提问、回答,获得对内容的理解,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下面本文依据翼阅读课程的实践,从教师提问的角度分享发展幼儿阅读理解策略的有效方法。
预测——这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预测指幼儿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阅读材料提供的线索,对所读材料进行推测、预想的一种心理过程。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测,而是以作者给出的信息和阅读者的背景知识为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识别书中的线索和事件,对已读内容做总结,结合并运用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朗读题目,提示幼儿注意题目和封面、扉页上的主要角色。幼儿在看到封面和扉页上的角色后,会对阅读材料产生好奇心,想知道封面和扉页上画的是谁。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预测材料的主角是谁:“你觉得这本书会讲谁的故事呢?”接着进一步引导预测故事的情节:“你觉得这本书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故事的主角会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在正文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时不时停下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总结前面读过的内容,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例如在阅读《驴小弟变石头》时,当教师读到驴小弟拿着可以实现各种愿望的石头在路上碰到一只狮子这一页的时候,幼儿会为驴小弟感到着急,他们会急于知道这个时候驴小弟该怎么渡过难关。教师可以在这里停下来,引导幼儿预测:接下来你觉得驴小弟会许一个什么样的愿望帮他渡过难关呢?这不仅仅使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带着兴奋与好奇,集中注意力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意识到要结合题目与之前读过的内容对故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帮助幼儿使用预测的阅读理解策略:故事或图画的线索是什么?我知道的事情和经历能够帮助我预测吗?我的预测准确吗?为什么?
建立联系——这与我的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
建立联系是指幼儿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与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以加深并扩展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学前幼儿还处在自我中心思维阶段,通过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此策略,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内容,更能帮助他们理解角色的情绪、情感,以及作者要传达的深层含义。
例如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中,一个是庞大凶猛的鳄鱼,一个是看似普通的牙医,他们分别害怕什么?为什么呢?教师可以提醒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牙医和鳄鱼产生共情:小朋友们谁去看过牙医?为了进行治疗,牙医都会做什么?(如果牙痛,医生可能会给牙龈打针,给牙齿钻孔)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害怕看牙医吗?你知道鳄鱼为什么会害怕了吧?别看鳄鱼那么威风厉害,它也害怕看牙医呢。对于牙医的“害怕”,老师同样可以通过和小朋友对鳄鱼的体验建立起联系来体会:小朋友们谁见过鳄鱼呢?你们觉得鳄鱼厉害吗?它最厉害的地方是哪里呢?被动物咬住是不是很疼很疼呀?你能说一说牙医为什么会害怕看到鳄鱼吗?(在动物园里或电视上见到的鳄鱼都非常凶猛,它们用牙齿刺入猎物来帮助捕食。它们会咬人,甚至会把人吃掉。牙医才不想被鳄鱼咬到呢)
总之,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会运用建立联系的阅读策略: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什么?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里的哪件事?我之前看过的哪本书或者动画片和这里的故事很像呢?我的感受和书中的角色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