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1:做一个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出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只得到1个。苹果树感到愤愤不平,它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出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10%,今年得到了20%!”这下,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其实,苹果树可以换一种心态,继续成长。第二年,它结出50个苹果,被拿走45个,自己得到5个;也可能被拿走4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出100个苹果……
得到多少苹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
寓言解读:
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想想看,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颓废者?刚入学的时候,你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下闷棍:你全身心地投入学业,却只得到勉强及格的分数;你为集体作了大贡献,却没人重视……总之,你觉得自己就像那棵苹果树,结果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算了吧,这世界就是不公平的。”你开始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
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到收获的时候了,我们太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不论遇到什么事,你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寓言2:孩子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个老人家门前嬉闹,沸反盈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聊表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一如既往地来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大怒:“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再也不会来为老人玩了!
寓言解读:
有没有问过自己,你在为谁而“玩”?这个寓言为苹果树寓言提供了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之所以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成为它的奴隶。
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师、家长?老师喜欢用成绩来衡量你,父母喜欢用口头或物质的奖惩来控制你,久而久之,你忘记了原初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别人的评价和分数的起伏成了你快乐和痛苦的最大源头。
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社会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变成“为自己而玩”。
寓言3: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寓言解读:
有没有问过自己,你在为谁而“玩”?这个寓言为苹果树寓言提供了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之所以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成为它的奴隶。
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师、家长?老师喜欢用成绩来衡量你,父母喜欢用口头或物质的奖惩来控制你,久而久之,你忘记了原初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别人的评价和分数的起伏成了你快乐和痛苦的最大源头。
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社会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变成“为自己而玩”。
寓言解读:
这是黄永玉老师写的一个简单寓言,它的寓意也很简单:行动比知识更重要。
人类的知识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知识也不能主动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健康。如果没有身体力行,那么知识就只是知识,并不会化成你自己的能力。每当你学到了一点好东西,就应当立即去执行它。这样一来,那些遥远的知识才会变成你真切的生命体验。你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如果说知识是一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素质。
这个寓言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含义:不要太迷信知识的力量,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身上。渊博的知识、玄妙的理论、炫目的光环等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的力量重要。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却不知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如果一些文字或信条打动了你,如果一种理论或学说启发了你,那都只是一个开始,你要把你认为好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生命中去。假如你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活,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实现存在的价值,那么对你来说,生命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出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只得到1个。苹果树感到愤愤不平,它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出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10%,今年得到了20%!”这下,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其实,苹果树可以换一种心态,继续成长。第二年,它结出50个苹果,被拿走45个,自己得到5个;也可能被拿走4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出100个苹果……
得到多少苹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
寓言解读:
成长才是最重要的。想想看,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颓废者?刚入学的时候,你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下闷棍:你全身心地投入学业,却只得到勉强及格的分数;你为集体作了大贡献,却没人重视……总之,你觉得自己就像那棵苹果树,结果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算了吧,这世界就是不公平的。”你开始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
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到收获的时候了,我们太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不论遇到什么事,你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寓言2:孩子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个老人家门前嬉闹,沸反盈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聊表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一如既往地来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大怒:“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再也不会来为老人玩了!
寓言解读:
有没有问过自己,你在为谁而“玩”?这个寓言为苹果树寓言提供了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之所以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成为它的奴隶。
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师、家长?老师喜欢用成绩来衡量你,父母喜欢用口头或物质的奖惩来控制你,久而久之,你忘记了原初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别人的评价和分数的起伏成了你快乐和痛苦的最大源头。
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社会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变成“为自己而玩”。
寓言3: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寓言解读:
有没有问过自己,你在为谁而“玩”?这个寓言为苹果树寓言提供了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之所以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成为它的奴隶。
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师、家长?老师喜欢用成绩来衡量你,父母喜欢用口头或物质的奖惩来控制你,久而久之,你忘记了原初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别人的评价和分数的起伏成了你快乐和痛苦的最大源头。
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社会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变成“为自己而玩”。
寓言解读:
这是黄永玉老师写的一个简单寓言,它的寓意也很简单:行动比知识更重要。
人类的知识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知识也不能主动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健康。如果没有身体力行,那么知识就只是知识,并不会化成你自己的能力。每当你学到了一点好东西,就应当立即去执行它。这样一来,那些遥远的知识才会变成你真切的生命体验。你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如果说知识是一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素质。
这个寓言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含义:不要太迷信知识的力量,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身上。渊博的知识、玄妙的理论、炫目的光环等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的力量重要。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却不知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如果一些文字或信条打动了你,如果一种理论或学说启发了你,那都只是一个开始,你要把你认为好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生命中去。假如你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活,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实现存在的价值,那么对你来说,生命依然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