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也开始了转型,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逐年降低,农民转为进城务工人员,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重视职业农民的培养与引导,才能保障农业的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英德;新型职业农民;英德职校;畜牧兽医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278-02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农民培养的背景分析
(一)政府政策支持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聚焦,广东省教育厅、农业厅出台了组织涉农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都预示着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是必须的。乡村振兴在于人才,人才培养需要从教育层次入手进行职业培训,以培养职业农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英德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英德在地理上属于粤北山区,不仅是全省最大的畜牧养殖基地,也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县)之一。而且随着近年来一些大型公司如蒙牛第二十牧场以及广东本地企业如广东正邦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天龙食品有限公司、英德德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爱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入驻英德,英德的畜牧业得到飞速发展,产值达到18亿元,并逐年增长。
(三)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资源
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清远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这就为开展职业农民的培训提供了优良的教育资源。英德职校作为本地区中职学校中唯一涉及畜牧兽医专业的学校,在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集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师及社会培训于一体,是一所专业门类多种、办学层次多样的综合性、示范性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是我校的特色、品牌专业,同时也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创建于1976年英德县农业技术学校,经过近43年的专业建设,具有一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乐于奉献的专业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具有职业兽医师资格证2人,外聘行业专家兼职教师3人,英德职校是清远市唯一开设涉农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学校牢固树立“办山区特色职校、育现代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紧紧围绕英德市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基地为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
二、中职学校培养职业农民的具体做法
(一)成立领导机构,制订工作方案和培养计划
2014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农业厅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英德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迅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学校成立了“英德职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认真研读相关文件,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英德职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工作方案》和《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方案》等方案,确保整个工作有效、规范地进行。
(二)周密计划,规范办班
英德职校组织相关领导、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结合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中农户专业素质低的现状,积极主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工作,组建以养殖大户饲养员、养殖企业生产管理员、家庭农场生产管理员、农村基层干部等为培养对象的新型职业农民班级。
每学期开班,均广泛收集全市养殖企业、养殖大户的信息资料,通过对资料分析,与养殖户电话访谈、面谈,审核个人资料,精心筛选,确定招生对象和人数。同时,我们到农业局搜集现有的惠农政策,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农民的作息规律,创新培养理念,牢牢把握通过全方位培训、全力扶持,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和生產能力来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同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出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学习指南,确定课程安排、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地点。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实行开班前动员,明确相关要求,每学期进行理论、技能考核,结业后及时总结,对考核通过的学员及时颁发毕业证。
(三)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对象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差,培养工作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要求也不同于中职教育,必须要有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才能完成培养任务。学校在现有专业教师的基础上,广泛与本地行业、企业专家联系,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依托我市涉农科研单位,聘请英德市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所的专家为兼任教师,组建一支由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核心技术骨干组建而成的畜牧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师团队。在实施培养的过程中定期召开班主任、任课老师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向学校申请到其他县市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单位交流学习,学习对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办法,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学习,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培养质量
为更好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管理,确保课堂质量,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学员需按时到场,不得无故请假,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参加课程考核。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任务重且繁杂,结合实际情况,每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班配备班主任1名,由学校专业老师担任,副班主任1名,由当地大型企业人力资源专员担任。班主任主要负责培养学员的登记造册、印发学员证、学籍备案、学籍卡、操行评定等档案工作。副班主任主要负责学员考勤、场地布置、电教设施设备等准备工作;同时,还要配合班主任将考勤、考核结果记入学员学籍档案,建立学员满意度调查制度,健全培训台账,及时收集考勤记录、影像资料、考核结果等资料,并整理归档。 (五)创新教学模式,把课堂搬进企业,把技术带进农户,实现培育方式与培育对象对接
把课堂搬进企业是一种全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教学模式,是将职业农民培養的特点和解决职业农民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以农民为中心,以方便农民、实惠农民为出发点,在农民的家门口办课堂、讲技术,尊重农民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对教学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调整,争取保证参与培训的农民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具体讲解,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等进行实践指导,切实解决农民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
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更好地强化实践教学,在讲解畜牧养殖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学校积极联系大型企业和周边典型的养殖大户,把课堂搬进企业,先到广东温氏、天龙等企业进行现场教学,边教边练,现场指导,或由企业技术能手担任主讲教师,传授经验,带领农民现场学习养殖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思路,把“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的要求、条件及发展前景进行一一讲解。同时,根据周边典型的养殖大户的实际情况,把技术带进农户,针对农户在养殖上存在的问题,如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兽药使用不科学、废弃物排放不合理等疑难杂症进行现场指导。通过课堂进企业,技术进家门,让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思路得到拓展,技术得到提高,真正感受到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三、取得的成效
(一)切实抓好培训,试点成效明显
学校始终坚持“农学结合、实用开放”的培养原则,学校协同英德市直关工委、市团委、英德市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所开展现代畜牧养殖、兽医专业方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积极组织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咨询,发放养羊、养猪、养鸡、养牛饲养管理和养殖场环境卫生控制等科技手册近2000套,2015年9月至今,已顺利开展3个年级、6个班级总共500多人的培养工作,其中,第一届150多名学员通过三年的学习,现已顺利毕业,并获取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专学历毕业证,现已成为服务地方农牧行业的骨干力量与时代先锋。
(二)抓好试点推广,服务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学校坚持服务英德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为理念,以提高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开发了《生猪养殖技术》《清远麻鸡养殖技术》等针对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教材,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技术指导相结合。培养工作得到了参训学员和相关部门的认可和一致好评,参训农民通过系统的学习,在规范养殖、疫情防控、兽药使用、环境卫生等方面均作出了极大的改善,部分农民回去带领当地村民或养殖户开展资源整合、环境改善、发展养殖循环经济,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三)积极开拓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路子
在畜牧养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培养经验,按照“服务产业、农学结合、实用开发、方便农民、科学规范”的思路,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不断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路子,结合英德的特色,在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艺表演、评茶技术、粤菜师傅、中式烹调、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职业中农民培养有了新思路、新想法。接下来,学校将会继续深入调研,开拓创新,继续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农业产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为提高英德市农民收入、农村发展、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贡献应有的力量。
立足实际,抓紧生产,做好职业农民培养的田间地头工作,是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走出的一条新道路。农民转型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职业农民。
参考文献:
[1]罗树远,熊俊.石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8).
[2]刘志,牛红云.新型职业农民素质能力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7).
[3]张水玲.优势取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3).
[4]杨璐璐.乡村振兴战略视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7).
◎编辑 冯永霞
[关 键 词] 英德;新型职业农民;英德职校;畜牧兽医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278-02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农民培养的背景分析
(一)政府政策支持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聚焦,广东省教育厅、农业厅出台了组织涉农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都预示着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是必须的。乡村振兴在于人才,人才培养需要从教育层次入手进行职业培训,以培养职业农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二)英德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英德在地理上属于粤北山区,不仅是全省最大的畜牧养殖基地,也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县)之一。而且随着近年来一些大型公司如蒙牛第二十牧场以及广东本地企业如广东正邦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天龙食品有限公司、英德德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爱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入驻英德,英德的畜牧业得到飞速发展,产值达到18亿元,并逐年增长。
(三)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资源
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清远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这就为开展职业农民的培训提供了优良的教育资源。英德职校作为本地区中职学校中唯一涉及畜牧兽医专业的学校,在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集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师及社会培训于一体,是一所专业门类多种、办学层次多样的综合性、示范性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是我校的特色、品牌专业,同时也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创建于1976年英德县农业技术学校,经过近43年的专业建设,具有一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乐于奉献的专业教师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具有职业兽医师资格证2人,外聘行业专家兼职教师3人,英德职校是清远市唯一开设涉农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学校牢固树立“办山区特色职校、育现代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紧紧围绕英德市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基地为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
二、中职学校培养职业农民的具体做法
(一)成立领导机构,制订工作方案和培养计划
2014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农业厅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英德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迅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学校成立了“英德职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认真研读相关文件,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英德职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工作方案》和《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方案》等方案,确保整个工作有效、规范地进行。
(二)周密计划,规范办班
英德职校组织相关领导、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结合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中农户专业素质低的现状,积极主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工作,组建以养殖大户饲养员、养殖企业生产管理员、家庭农场生产管理员、农村基层干部等为培养对象的新型职业农民班级。
每学期开班,均广泛收集全市养殖企业、养殖大户的信息资料,通过对资料分析,与养殖户电话访谈、面谈,审核个人资料,精心筛选,确定招生对象和人数。同时,我们到农业局搜集现有的惠农政策,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农民的作息规律,创新培养理念,牢牢把握通过全方位培训、全力扶持,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和生產能力来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同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出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学习指南,确定课程安排、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地点。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实行开班前动员,明确相关要求,每学期进行理论、技能考核,结业后及时总结,对考核通过的学员及时颁发毕业证。
(三)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对象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差,培养工作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要求也不同于中职教育,必须要有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教师团队,才能完成培养任务。学校在现有专业教师的基础上,广泛与本地行业、企业专家联系,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依托我市涉农科研单位,聘请英德市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所的专家为兼任教师,组建一支由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核心技术骨干组建而成的畜牧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师团队。在实施培养的过程中定期召开班主任、任课老师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向学校申请到其他县市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点单位交流学习,学习对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办法,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学习,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培养质量
为更好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在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管理,确保课堂质量,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学员需按时到场,不得无故请假,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参加课程考核。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任务重且繁杂,结合实际情况,每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班配备班主任1名,由学校专业老师担任,副班主任1名,由当地大型企业人力资源专员担任。班主任主要负责培养学员的登记造册、印发学员证、学籍备案、学籍卡、操行评定等档案工作。副班主任主要负责学员考勤、场地布置、电教设施设备等准备工作;同时,还要配合班主任将考勤、考核结果记入学员学籍档案,建立学员满意度调查制度,健全培训台账,及时收集考勤记录、影像资料、考核结果等资料,并整理归档。 (五)创新教学模式,把课堂搬进企业,把技术带进农户,实现培育方式与培育对象对接
把课堂搬进企业是一种全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教学模式,是将职业农民培養的特点和解决职业农民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培训过程中以农民为中心,以方便农民、实惠农民为出发点,在农民的家门口办课堂、讲技术,尊重农民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对教学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调整,争取保证参与培训的农民能够熟练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具体讲解,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等进行实践指导,切实解决农民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
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更好地强化实践教学,在讲解畜牧养殖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学校积极联系大型企业和周边典型的养殖大户,把课堂搬进企业,先到广东温氏、天龙等企业进行现场教学,边教边练,现场指导,或由企业技术能手担任主讲教师,传授经验,带领农民现场学习养殖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思路,把“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的要求、条件及发展前景进行一一讲解。同时,根据周边典型的养殖大户的实际情况,把技术带进农户,针对农户在养殖上存在的问题,如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兽药使用不科学、废弃物排放不合理等疑难杂症进行现场指导。通过课堂进企业,技术进家门,让农民的视野得到开阔,思路得到拓展,技术得到提高,真正感受到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三、取得的成效
(一)切实抓好培训,试点成效明显
学校始终坚持“农学结合、实用开放”的培养原则,学校协同英德市直关工委、市团委、英德市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所开展现代畜牧养殖、兽医专业方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积极组织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咨询,发放养羊、养猪、养鸡、养牛饲养管理和养殖场环境卫生控制等科技手册近2000套,2015年9月至今,已顺利开展3个年级、6个班级总共500多人的培养工作,其中,第一届150多名学员通过三年的学习,现已顺利毕业,并获取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中专学历毕业证,现已成为服务地方农牧行业的骨干力量与时代先锋。
(二)抓好试点推广,服务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学校坚持服务英德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为理念,以提高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为重点,开发了《生猪养殖技术》《清远麻鸡养殖技术》等针对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教材,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技术指导相结合。培养工作得到了参训学员和相关部门的认可和一致好评,参训农民通过系统的学习,在规范养殖、疫情防控、兽药使用、环境卫生等方面均作出了极大的改善,部分农民回去带领当地村民或养殖户开展资源整合、环境改善、发展养殖循环经济,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三)积极开拓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路子
在畜牧养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培养经验,按照“服务产业、农学结合、实用开发、方便农民、科学规范”的思路,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不断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新路子,结合英德的特色,在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艺表演、评茶技术、粤菜师傅、中式烹调、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职业中农民培养有了新思路、新想法。接下来,学校将会继续深入调研,开拓创新,继续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农业产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为提高英德市农民收入、农村发展、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贡献应有的力量。
立足实际,抓紧生产,做好职业农民培养的田间地头工作,是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走出的一条新道路。农民转型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职业农民。
参考文献:
[1]罗树远,熊俊.石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8).
[2]刘志,牛红云.新型职业农民素质能力培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7).
[3]张水玲.优势取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育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3).
[4]杨璐璐.乡村振兴战略视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7).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