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来源 :中国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学生个性差异表现最突出的学科,也是资源极为丰富的科目。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让教师告别了“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尺讲台说春秋”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平淡无奇的语文课堂变得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让学生的感知、想象、独立思考、合作创新、多种思维能力得到突飞猛进;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让语文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推动了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促进了教师向科研型、创新型角色的转化。
  1利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小学语文教学,关键是要领学生入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往,教师也注意到了情境的创设,如借助录音机听朗读、运用投影仪出示几张静止画面等。想象及感受力强的同学自然好些,但对那些想象及感受力差的同学则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弥补了这一缺憾, 现代信息技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动静的结合,为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提供了诸多优势,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人、其物仿佛触手可及,不自觉地进入文本所创设的境界中。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高效。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课文写的是广东省新会县天马社的一棵大榕树,这对北方的孩子来说,从未见过,很难想象,教师借助多媒体,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妙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对榕树的繁茂和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南国,让他们看到从未看到的景色,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促使他们在语言交锋与思维碰撞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学生学习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收获之丰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使常规课堂教学变得如鱼得水,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魅力独领风骚: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概括为具体,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虎门硝烟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对小学生来说,当时的情景是陌生的,而语言文字毕竟是抽象的。让学生感知硝烟的经过,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是教学《虎门硝烟》的重难点。在初读全文前,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虎门硝烟”的电视录像,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在认识虎门硝烟伟大意义时,又再次呈现鸦片给国人带来灾难的音像、图片等资料,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既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对于未学过物理知识的小学生来说,“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便是教学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再现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内容和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得出的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以及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分开试验的情景,使学生深刻理解伽利略的结论:铁球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没有关系。这样,将原本抽象的说明变得真实具体,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解决了相关问题。信息技术以其快速、形象、丰富的特点,轻易化解了重难点。为学生获取知识,为教师授业、解惑开辟了更宽的道路。
  3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共赢双收
  信息技术以它的多向性,丰富性、生动性和快捷性,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搭建了灵动的舞台。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生机互动等多种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式的多向交流机会。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在讲解“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铁路”这两部分时,由于内容类似,学法都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绘图,所以我在课件“学生频道”中设计了自选自学的两个版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己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内容作为研究对象,进入任意区域,跟随电脑提供的学习需求和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将传统的纸上绘图变成图文并茂,学生边学文边演练,走出了以往语文教学“文本阅读”分析的狭小圈子,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及实践中探索和整合知识,形成了自己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构建。教学《桂林山水》一课,让学生先熟读课文内容,体会“桂林山水”之美。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媒体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接着让每个组选择一种表达方式,或绘画,或写解说词,或朗诵课文表达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既发挥了个人所长,又各有分工,相互帮助,即与教师保持相互联系,又通过网络与同学进行交流。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广泛涉猎,开阔视野
  崔峦同志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文是最开放的,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广泛阅读,多方涉猎,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不竭之源。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母爱,我随即进行了课外阅读链接,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母爱”的故事、诗歌、散文等作品。于是,古今中外各种体裁的母爱作品呼之欲出,同学们建立了“母爱网”,推荐作品,交流心得。信息技术把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师生双边交流变成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信息技术辅助的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生生交流的多维立体结构。学生在丰厚的、整合的、视野开阔的互联网中欣赏、实践、解惑、探索。充分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魅力。进而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5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推动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思维在求异、想象、评价、比较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促使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最佳结合点为突破口,指导学生开展专题学习研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专题、主动参与。如:小语十一册练习――姓名文化,建立 “姓名与历史”、 “姓名与观念”的网站,学生收集相关信息汇集成网页进行交流,根据《维也纳森林的故事》、《鸟的天堂》、建立“自然保护网”;根据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太阳》、《鲸》、《黄河象》等内容建立 “自然科学网”;根据《少年时代毛泽东》、《一夜的工作》、《朱德的扁担》等课建立 “领袖网”;根据《我的战友邱少云》、《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刘胡兰》等建立“英雄人物网”……同学们自始至终表现出高度的热情,获得成功的愉悦。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开拓了视野,获得了实践创新能力,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诚然,网络下的语文教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为此,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并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着力点。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锦上添花的绿叶。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丰富的内容,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我相信,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应用,将会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下的语文课堂定会化蛹成蝶,绽放异彩!
  信息技术,这支语文教学中的神来之笔,让我们教师谨慎而精准地交给广大学子,给他们自由,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描绘祖国璀璨而丰富的彩图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4]《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过程》(中国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著)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对地方课程的建设,逐渐聚焦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被纳入了课程资源开发的资源体系,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从“开发学生的经验资源、兴趣资源、差异资源”三方面阐述如何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1学生经验资源的开发  学生在学习新知前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新知识的附着点和生长点,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中最鲜活、最直接的课程资源。离开了学生的经验,课程资源的开发必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这既是物理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是物理学科的优势,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这一优势,吸引学生投入到物理的学习当中。通过丰富、有趣、实用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了,自然物理的教学效果也会大幅提高。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物理来源于生活,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应用,物理包括很多方面,而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就是要促进师生、生生有效的互动,提高教学的效益,这就需要对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加以必要、合理的限制,课堂教学需要的是符合教与学实际需要的简单、朴素、直观的多媒体课件。  【关键词】 多媒体;限制;课件;制作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增加了课堂的信息,减轻了教师的课堂活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现代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但它仅仅是一种技术,
期刊
数学情景的设置方法有很多,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情境教学的概述  情境教学在我国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早在1978年李吉林老师就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了探索,10
期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一。本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恬淡陶醉的心境,大约是诗人隐居终南或辋川别墅时所作,借以表达自己对淳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古人写秋多是悲秋,然而这首诗却是颂秋。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
期刊
语感的培养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下面笔者想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语感。  1正本清源,准确界定语感内涵  “语
期刊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参与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是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从兴趣入手,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学生进行互动等方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培养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
期刊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情境创设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和主流。从各种版本教材的编写到各级各类公开课的设计,都非常明显地彰显了情境创设的优点与魅力。的确课堂上如果能紧扣教学内容把握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真实有效的生活情境,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等方面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断一: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原型。  师:同学们,暑假快到了,你们喜欢出去旅游吗?  生:喜欢!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中,重视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发现概念形成的过程。首先,概念的引入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直观的教具,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其次,学生理解概念的关键是通过对具体事物感知、辨别和抽象、概括出来的;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关键词】 亲历;概念;形成  新课程的一个重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表达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据资料表明,在儿童时期,从九个月到七岁左右,正是孩子语言能力不断积累和完善时期,是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纲要》中又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然而,在幼儿园里,教师经常对幼儿说悄悄地:悄悄地上课、悄悄地吃饭、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