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情景的设置方法有很多,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情境教学的概述
情境教学在我国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早在1978年李吉林老师就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了探索,10年后,成功的教学经验推动了情境教学的发展,使“情境教学”跃上了“情境教育”的新台阶,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情境教学在诸学科领域中实施的可行性。何谓“情境教学”?用李吉林的话说,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2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2.1创设趣味情景,让学生在“趣”中“思”
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学生了解大致的比,如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计算验证。
2.2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不管是几位数),教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可以被3整除,这样几个回合,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2.3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知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的水的体积该怎么办?学生会回答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教师接着问: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学生会说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再求。如果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要求商场门口的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这样学生就被推入更深的疑问中。这种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适应性和局限性
3.1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适应性
小学数学适合情境教学,现行教材在这方面为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现行的数学教材要求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含有多余条件的例题和练习,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来教学,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多种复杂的信息进行处理。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局限,答案不拘一格,能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应用问题。
3.2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局限性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应该考虑如何引起学生对“数学自身特点”的强烈关注。创设活动情境要明确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玩,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更多地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现象或事实。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追求一种:“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活动中生成数学,寓数学学习于实践活动之中的教学境界”,如果只追求“兴趣化”而脱离“数学化”的教学情境是没有实际教学价值的。
虽然目前在我们的课改实验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真正理解课改精神,准确把握新理念的本质,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情境教学的要旨和目标,使备课活动时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同时,各学校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各取所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相信我们一定能创设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贴近生活实际并紧扣学习主题的教学情境,共同推动情境教学模式的发展。
1情境教学的概述
情境教学在我国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早在1978年李吉林老师就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了探索,10年后,成功的教学经验推动了情境教学的发展,使“情境教学”跃上了“情境教育”的新台阶,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情境教学在诸学科领域中实施的可行性。何谓“情境教学”?用李吉林的话说,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2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2.1创设趣味情景,让学生在“趣”中“思”
在操作活动中生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讲到“比的意义”这一节时,可让学生了解大致的比,如拳头的周长与脚长之比是1:1,身高与胸围的长度之比为2:1,身高与脚长之比为7: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为13: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动手实践,计算验证。
2.2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不管是几位数),教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可以被3整除,这样几个回合,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2.3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知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的水的体积该怎么办?学生会回答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教师接着问: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学生会说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再求。如果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要求商场门口的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这样学生就被推入更深的疑问中。这种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适应性和局限性
3.1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适应性
小学数学适合情境教学,现行教材在这方面为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现行的数学教材要求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含有多余条件的例题和练习,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来教学,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对多种复杂的信息进行处理。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局限,答案不拘一格,能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应用问题。
3.2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局限性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应该考虑如何引起学生对“数学自身特点”的强烈关注。创设活动情境要明确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玩,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更多地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现象或事实。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追求一种:“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活动中生成数学,寓数学学习于实践活动之中的教学境界”,如果只追求“兴趣化”而脱离“数学化”的教学情境是没有实际教学价值的。
虽然目前在我们的课改实验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真正理解课改精神,准确把握新理念的本质,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情境教学的要旨和目标,使备课活动时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同时,各学校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各取所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相信我们一定能创设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贴近生活实际并紧扣学习主题的教学情境,共同推动情境教学模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