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中医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2-0073-01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大部分中风患者都遗留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与生存质量。目前,中风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卒中单元,这是一种新的病房管理模式。
本科在长期的临床医疗护理实践中,将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从“志意和,脏腑安,天人一”3个方面溶入整体护理的基本思维理念,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施加护理,取得实效,缩短了病程,现浅述如下。
1志意和
七情失调、肝失条达,则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而发为中风。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对疾病的影响很大,并提出七情变化能影响到内脏的正常功能活动,《灵枢·本脏》曰:“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中风后遗留的躯体疾患给患者造成痛苦等不良刺激,重病或久病常易形成患者的精神负担,甚者产生悲观抑郁或焦虑烦躁的情绪。过激、过久的情志刺激,在超越人的心理调节范围时可成为致病因素,不但会加重病情,而且影响康复。所以,中风患者在积极治疗躯体性疾患的同时,要防止其内源性情志因素的不良刺激。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多体察患者内心感受,了解其性格特征、适应能力等,用真挚的话语来开导患者,使听者不烦;用亲切的行动感染患者,使受者不厌;鼓励患者,重拾信心。同时,还应指导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体贴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而主动接受治疗,对于忧虑过重的患者,通过经验认识及各种康复养生活动过程来转移情绪情感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2脏腑安
《备急千金要方》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如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携风阳之邪,上扰清窍,引发中风。此即《丹溪心法﹒中风》所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说明饮食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宜与忌、利与害的辩证关系。中风患者多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症,饮食要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食盐、糖分等;长期服用抗凝、降压、降脂、降糖等药物必然损伤脾胃,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甚至厌食,这又造成恶性循环。此时医护人员应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护理的特点,以患者这一整体为中心,重点调节其饮食,根据病情合理指导患者饮食。《灵枢》认为:“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这些理论在中医整体护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医护人员要多关心患者,了解他们的病情变化和饮食习惯,帮助指导患者饮食的调配要尽可能全面、合理、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体潜力,如:水果、蔬菜疏利通导,宜经常食用;荤腥之物可适当选用鱼、蛋、乳;禽畜肉少用,内脏尤不可用;不可饮烈酒、咖啡、浓茶等饮料;谷物、干果皆可食用;食用油脂选用植物油;山楂降压、活血化瘀,经常煮汤用甚好,让患者在享用饮食的同时,也增强生活的乐趣,增强患者生活的勇气,使之早日康复。
3天人一
《灵枢·邪客》提出“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昼夜晨昏自然界阴阳的消长,人体亦与之相应,表现在体温的升降,精神的兴奋与抑制,疾病的昼轻与夜重等方面。故临床观察和治疗疾病,应该因时制宜。在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是一个整体的护理过程,不同的时节,治病用药和饮食调养也应不同。患者病情好转也不可轻视休养,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以病情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季节、气候、时间等自然因素,慎起居、节性欲,动静结合。中风恢复期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采取适时活动。中医学认为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
4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组织结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同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本科在长期的临床医疗护理实践中,将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中,从“志意和,脏腑安,天人一”3个方面溶入整体护理的基本思维理念,将病人和自然环境、社会因素视作统一的整体,并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要,进行疾病护理和躯体护理,并且注重心理情志的护理,消除自然、社会的不利因素,以提供优质服务。
(收稿日期:2012-10-15)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2-0073-01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大部分中风患者都遗留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与生存质量。目前,中风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卒中单元,这是一种新的病房管理模式。
本科在长期的临床医疗护理实践中,将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从“志意和,脏腑安,天人一”3个方面溶入整体护理的基本思维理念,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施加护理,取得实效,缩短了病程,现浅述如下。
1志意和
七情失调、肝失条达,则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而发为中风。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对疾病的影响很大,并提出七情变化能影响到内脏的正常功能活动,《灵枢·本脏》曰:“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中风后遗留的躯体疾患给患者造成痛苦等不良刺激,重病或久病常易形成患者的精神负担,甚者产生悲观抑郁或焦虑烦躁的情绪。过激、过久的情志刺激,在超越人的心理调节范围时可成为致病因素,不但会加重病情,而且影响康复。所以,中风患者在积极治疗躯体性疾患的同时,要防止其内源性情志因素的不良刺激。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多体察患者内心感受,了解其性格特征、适应能力等,用真挚的话语来开导患者,使听者不烦;用亲切的行动感染患者,使受者不厌;鼓励患者,重拾信心。同时,还应指导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体贴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而主动接受治疗,对于忧虑过重的患者,通过经验认识及各种康复养生活动过程来转移情绪情感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2脏腑安
《备急千金要方》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如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携风阳之邪,上扰清窍,引发中风。此即《丹溪心法﹒中风》所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说明饮食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宜与忌、利与害的辩证关系。中风患者多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症,饮食要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食盐、糖分等;长期服用抗凝、降压、降脂、降糖等药物必然损伤脾胃,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甚至厌食,这又造成恶性循环。此时医护人员应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护理的特点,以患者这一整体为中心,重点调节其饮食,根据病情合理指导患者饮食。《灵枢》认为:“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这些理论在中医整体护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医护人员要多关心患者,了解他们的病情变化和饮食习惯,帮助指导患者饮食的调配要尽可能全面、合理、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体潜力,如:水果、蔬菜疏利通导,宜经常食用;荤腥之物可适当选用鱼、蛋、乳;禽畜肉少用,内脏尤不可用;不可饮烈酒、咖啡、浓茶等饮料;谷物、干果皆可食用;食用油脂选用植物油;山楂降压、活血化瘀,经常煮汤用甚好,让患者在享用饮食的同时,也增强生活的乐趣,增强患者生活的勇气,使之早日康复。
3天人一
《灵枢·邪客》提出“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昼夜晨昏自然界阴阳的消长,人体亦与之相应,表现在体温的升降,精神的兴奋与抑制,疾病的昼轻与夜重等方面。故临床观察和治疗疾病,应该因时制宜。在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是一个整体的护理过程,不同的时节,治病用药和饮食调养也应不同。患者病情好转也不可轻视休养,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以病情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季节、气候、时间等自然因素,慎起居、节性欲,动静结合。中风恢复期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采取适时活动。中医学认为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就能避邪防病,保健延衰。
4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组织结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同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本科在长期的临床医疗护理实践中,将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中,从“志意和,脏腑安,天人一”3个方面溶入整体护理的基本思维理念,将病人和自然环境、社会因素视作统一的整体,并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要,进行疾病护理和躯体护理,并且注重心理情志的护理,消除自然、社会的不利因素,以提供优质服务。
(收稿日期:2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