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有学校班子的正确领导,要有学生的努力学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教师。因此,一位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而加强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同样如此。那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学研究有哪些作用?可开展哪些方面的教学研究?提升教研能力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就谈谈本人的管窥之见。
一、语文教学研究的作用
(一)内强素质,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备课上课的能力;一份中考试卷的研究与仿制,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考点把握能力;一个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专项研究能力;一次成功作文教学的研究尝试,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语文教师通过教研,可以使自我在“备”、“上”、“批”、“辅”、“考”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二)与时俱进,充分落实教育教学新理念。新的时期,《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在改革的大潮中涌现了不少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如杜郎口中学“三、三、六”的自主学习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名家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法”,李镇西、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理念。通过教研,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地学习相关理论,名家经验,落实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有效地指导语文教育教学。
(三)开拓创新,开创语文教育教学新局面。在我们的教研达到一定的水平之时,我们在充分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总结相关教学经验之后,我们即可结合自我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实施教育教学的新举措,有效地指导当地学校的语文教学。如我校在汲取课标理念、他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读——疑——品——拓——评”的教学模式实验,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积——导——创——评——改”的教学模式实验,以及主导学生“动”起来学语文的一些做法,均得到了上级教研部门的充分肯定及兄弟学校的赞赏。
二、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
(一)探究课堂,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成绩最核心的要素。语文教师应深刻领会课程标准指明的语文课的性质、实施的教学策略、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等内容,多向名家学习,多听他人的优质课。在此基础上,根据自我的教学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联系当下的学生特点,研究、实验,摸索出一条属于自我教学特色的路子。
(二)课题研究,成果反哺促进质量提高。专业性的课题研究成果,对学生本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很有帮助。如本人主持的中语会导读导写课题组之子课题研究,于2009年7月顺利结题。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如课前说话、分年段有重点积累、综合性学习有效开展等对语文教学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语文教师可选择教育教学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只要切合实际,相关的研究成果都能有效地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制试题,把握方向教给答题方法。研究试题,是一个明确“靶子”的过程,语文教师要通过研究中考语文试题,明确必考的考点。中考的试题每年都有新变化,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变化的动态,准确地把握变化。同时,通过研究,教给学生解答此个考点的有效的方法。语文教师不但应是试题的研究者,还应该是试题的命制者,根据试题的考点,命制出高质量的语文试题。
三、提升教研能力的方法
(一)个人充电,主动作为富内蕴。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语文教师要有主动作为,提高自我素质的意识。平时,我们可多听听课,多评评课,多上公开课,多与同行交流,多阅读专业杂志,多写经验文章,多了解教育教学新理念等。这样一点一滴地日积月累,定能使自我的教育教学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为提升教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同伴互助,校本研究集智慧。三国时的孙权说过:“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另外还有一句时兴的话:“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大家一起走。”这几年各校实施的校本教研,就是希望通过教师队伍内的互助,实现教师个人的成长。一位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这座温床,就如我自己,同样是在很多教师帮助下逐渐成长的。因此,当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疑问之时,应多向身边的老师问问,借助身边的老师提升自我教研能力。
(三)专业引领,借助平台瞻望远。上至国家级、省级、地区等教育主管部门,下至市县、乡镇、学校等都为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个展示与学习交流的平台。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多争取参加利于专业成长的本学科的相关活动、竞赛;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珍惜这些不容错过的学习、展示的机会。比如,前段时间在赣州举行的全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借助这样的平台,进行教学观摩,借助他人的教学经验来指导自我的教学研究,是一条终南捷径,可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可让自己站得高,从而看得更远。
一、语文教学研究的作用
(一)内强素质,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备课上课的能力;一份中考试卷的研究与仿制,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考点把握能力;一个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专项研究能力;一次成功作文教学的研究尝试,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语文教师通过教研,可以使自我在“备”、“上”、“批”、“辅”、“考”等各个环节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二)与时俱进,充分落实教育教学新理念。新的时期,《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在改革的大潮中涌现了不少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如杜郎口中学“三、三、六”的自主学习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名家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法”,李镇西、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理念。通过教研,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地学习相关理论,名家经验,落实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有效地指导语文教育教学。
(三)开拓创新,开创语文教育教学新局面。在我们的教研达到一定的水平之时,我们在充分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总结相关教学经验之后,我们即可结合自我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实施教育教学的新举措,有效地指导当地学校的语文教学。如我校在汲取课标理念、他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读——疑——品——拓——评”的教学模式实验,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积——导——创——评——改”的教学模式实验,以及主导学生“动”起来学语文的一些做法,均得到了上级教研部门的充分肯定及兄弟学校的赞赏。
二、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
(一)探究课堂,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成绩最核心的要素。语文教师应深刻领会课程标准指明的语文课的性质、实施的教学策略、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等内容,多向名家学习,多听他人的优质课。在此基础上,根据自我的教学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联系当下的学生特点,研究、实验,摸索出一条属于自我教学特色的路子。
(二)课题研究,成果反哺促进质量提高。专业性的课题研究成果,对学生本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很有帮助。如本人主持的中语会导读导写课题组之子课题研究,于2009年7月顺利结题。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如课前说话、分年段有重点积累、综合性学习有效开展等对语文教学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语文教师可选择教育教学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只要切合实际,相关的研究成果都能有效地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制试题,把握方向教给答题方法。研究试题,是一个明确“靶子”的过程,语文教师要通过研究中考语文试题,明确必考的考点。中考的试题每年都有新变化,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变化的动态,准确地把握变化。同时,通过研究,教给学生解答此个考点的有效的方法。语文教师不但应是试题的研究者,还应该是试题的命制者,根据试题的考点,命制出高质量的语文试题。
三、提升教研能力的方法
(一)个人充电,主动作为富内蕴。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语文教师要有主动作为,提高自我素质的意识。平时,我们可多听听课,多评评课,多上公开课,多与同行交流,多阅读专业杂志,多写经验文章,多了解教育教学新理念等。这样一点一滴地日积月累,定能使自我的教育教学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为提升教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同伴互助,校本研究集智慧。三国时的孙权说过:“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另外还有一句时兴的话:“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大家一起走。”这几年各校实施的校本教研,就是希望通过教师队伍内的互助,实现教师个人的成长。一位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这座温床,就如我自己,同样是在很多教师帮助下逐渐成长的。因此,当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疑问之时,应多向身边的老师问问,借助身边的老师提升自我教研能力。
(三)专业引领,借助平台瞻望远。上至国家级、省级、地区等教育主管部门,下至市县、乡镇、学校等都为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个展示与学习交流的平台。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多争取参加利于专业成长的本学科的相关活动、竞赛;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珍惜这些不容错过的学习、展示的机会。比如,前段时间在赣州举行的全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借助这样的平台,进行教学观摩,借助他人的教学经验来指导自我的教学研究,是一条终南捷径,可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可让自己站得高,从而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