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发生,这一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对处于尚未成熟小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起着消极影响作用。学校要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和保护作用,正视并积极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为如何防预小学校园校欺凌事件的发生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校园欺凌事件;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57-01
一、引言
近些年来发生在小学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以及借助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对方身心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危害[1]。针对这一现象,学校需要加强专项治理,重视在校小学生法制教育,严格校规校纪,规范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为处于身心成长发育关键期的小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治理,事后的严惩并不是最佳途径,而是应当建立事先防范机制。接下来将主要围绕着如何加强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防御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学校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或者统一政策的推行与实施对于全面防止校园暴力欺凌问题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成长与学习氛围。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某些国家或地区治理工作的经验,例如日本早在2013年就通过了《欺凌防治对策推进法》,在该法律当中明确的规定了各级政府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进行校园欺凌治理过程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义务。该方法将该问题的处理落实到每一个主体身上,在责任和义务的统一中,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就目前我国而言,至今还没有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制定一个统一的法律或政策,只有在校园欺凌活动当中出现重大事故或犯罪时才会按照刑法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作为依据来进行相关问题的处理,而对于一般性的,不触及刑法法律问题的欺凌行为,便没有相关具体的规定,也没有规定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及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学校对校园欺凌事件缺乏重视,甚至在欺凌事件发生之后,为了避免为学校带来外在形象以及声誉等方面的影响,学校会尽可能的将这一事件从轻、从小处理。学校这种处理方式会让学生无法意识到这一事件的严重性,甚至将其理解为一种正面强化,间接导致这类事件的持续酝酿与发生。虽然在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针对校园欺凌问题颁发了相关专项检查和监督的文件,但是它属于临时性文件,在效力上不具有长期作用。因此要想做好校园欺凌事件的防御工作,当务之急是需要教育部门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事件的专项政策,让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在强有力的政策保证下确保这一工作的切实开展。
三、重视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治理的主体责任,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
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大多是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周边的地方,施暴者以及受害者都是在校的小学生,那么这两个主体的特殊性,就间接指出了承担着保护和教书育人职责的学校与教师在工作过程当中出现的失误漏洞,同时他们对这一欺凌现象产生的苗头以及最终的发生都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因此学校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且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将自己的责任落实到实处,努力提升每一位教师在做好这类工作的相关能力。教师工作能力的提高,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学校需要为教职工工作能力的提高,制定一个长期的相关工作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进行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方面的专项训练,让教师掌握必备的、基础的校园欺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高教师工作意识,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日常组织班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及时全面的关注,让每一位学生在重视与鼓励尊重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情感满足这一阶段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爱与尊重的需要。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甚至于消除某些学生借助暴力行为来发泄自己内心愤怒,以树立自身权威的心理动因。
其次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一个校园欺凌信息的相关收集制度,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在发生的过程中,由于被欺凌者受到施暴者的威胁,在事情发生之后不敢张扬,不敢让教师和家长知道,往往选择忍气吞声,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而受害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2]。這时就需要学校主动采取措施及时发现存在于学校中的欺凌问题。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织匿名调查问卷,或者设置专门的投诉电话,投诉邮箱等方式,为被欺凌对象提供一个敢于诉说的途径,在学校的主动出击下,掌握学校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若在这一过程当中得到某些欺凌事件的反馈信息,需要将这一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的专门人员做好后续的处理工作。
四、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导致小学校园发生欺凌事件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在这一过程当中,可能是受到来自社会各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治理校园欺凌事件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尽可能多的凝聚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共同参与共同助力的过程当中,塑造一个纯净美好的小学校园环境。
对于地方政府部门而言,在普法宣传规划的相关工作中,将防治校园欺凌的知识纳入其中,并且在每年学校新学期开学的某一天,组织学校进行反校园欺凌宣传的相关演讲活动,提高每一位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家庭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与保障作用,对于家长来说,转变家庭教养方式是极为重要的,专制型的家庭教养往往让孩子产生暴力倾向,以民主式的家庭管理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关心,产生有助于同理心的产生和发展。对于社会相关单位来说,在履行义务和职责的过程中,如若发现某些校园欺凌的线索,及时将其反馈给学校,在学校进行展开调查的过程当中积极配合,并为学生的矫正提供帮助。例如作为大众传媒的媒体而言,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应当重视对小学学生自尊和隐私的保护,避免在报道过程中产生对孩子的二次伤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避免为以后的后续辅导造成困难。
总结
做好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工作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当欺凌事件发生之后的惩罚,学校要积极承担起在这一过程当中的义务和责任,正视当前这一工作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为小学生的成长塑造一个积极纯净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久生主编.校园暴力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
[2]向敏.中美校园欺凌防治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小学生;校园欺凌事件;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57-01
一、引言
近些年来发生在小学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以及借助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对方身心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危害[1]。针对这一现象,学校需要加强专项治理,重视在校小学生法制教育,严格校规校纪,规范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为处于身心成长发育关键期的小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治理,事后的严惩并不是最佳途径,而是应当建立事先防范机制。接下来将主要围绕着如何加强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防御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为学校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或者统一政策的推行与实施对于全面防止校园暴力欺凌问题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塑造一个良好的成长与学习氛围。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某些国家或地区治理工作的经验,例如日本早在2013年就通过了《欺凌防治对策推进法》,在该法律当中明确的规定了各级政府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进行校园欺凌治理过程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义务。该方法将该问题的处理落实到每一个主体身上,在责任和义务的统一中,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就目前我国而言,至今还没有针对校园欺凌问题,制定一个统一的法律或政策,只有在校园欺凌活动当中出现重大事故或犯罪时才会按照刑法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作为依据来进行相关问题的处理,而对于一般性的,不触及刑法法律问题的欺凌行为,便没有相关具体的规定,也没有规定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及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学校对校园欺凌事件缺乏重视,甚至在欺凌事件发生之后,为了避免为学校带来外在形象以及声誉等方面的影响,学校会尽可能的将这一事件从轻、从小处理。学校这种处理方式会让学生无法意识到这一事件的严重性,甚至将其理解为一种正面强化,间接导致这类事件的持续酝酿与发生。虽然在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针对校园欺凌问题颁发了相关专项检查和监督的文件,但是它属于临时性文件,在效力上不具有长期作用。因此要想做好校园欺凌事件的防御工作,当务之急是需要教育部门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事件的专项政策,让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在强有力的政策保证下确保这一工作的切实开展。
三、重视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治理的主体责任,增强教师的工作能力
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大多是在校园内或者校园周边的地方,施暴者以及受害者都是在校的小学生,那么这两个主体的特殊性,就间接指出了承担着保护和教书育人职责的学校与教师在工作过程当中出现的失误漏洞,同时他们对这一欺凌现象产生的苗头以及最终的发生都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因此学校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且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将自己的责任落实到实处,努力提升每一位教师在做好这类工作的相关能力。教师工作能力的提高,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学校需要为教职工工作能力的提高,制定一个长期的相关工作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进行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方面的专项训练,让教师掌握必备的、基础的校园欺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高教师工作意识,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日常组织班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及时全面的关注,让每一位学生在重视与鼓励尊重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情感满足这一阶段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爱与尊重的需要。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甚至于消除某些学生借助暴力行为来发泄自己内心愤怒,以树立自身权威的心理动因。
其次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一个校园欺凌信息的相关收集制度,很多校园欺凌事件在发生的过程中,由于被欺凌者受到施暴者的威胁,在事情发生之后不敢张扬,不敢让教师和家长知道,往往选择忍气吞声,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而受害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2]。這时就需要学校主动采取措施及时发现存在于学校中的欺凌问题。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织匿名调查问卷,或者设置专门的投诉电话,投诉邮箱等方式,为被欺凌对象提供一个敢于诉说的途径,在学校的主动出击下,掌握学校真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如若在这一过程当中得到某些欺凌事件的反馈信息,需要将这一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的专门人员做好后续的处理工作。
四、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导致小学校园发生欺凌事件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在这一过程当中,可能是受到来自社会各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治理校园欺凌事件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尽可能多的凝聚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共同参与共同助力的过程当中,塑造一个纯净美好的小学校园环境。
对于地方政府部门而言,在普法宣传规划的相关工作中,将防治校园欺凌的知识纳入其中,并且在每年学校新学期开学的某一天,组织学校进行反校园欺凌宣传的相关演讲活动,提高每一位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家庭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与保障作用,对于家长来说,转变家庭教养方式是极为重要的,专制型的家庭教养往往让孩子产生暴力倾向,以民主式的家庭管理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父母的关心,产生有助于同理心的产生和发展。对于社会相关单位来说,在履行义务和职责的过程中,如若发现某些校园欺凌的线索,及时将其反馈给学校,在学校进行展开调查的过程当中积极配合,并为学生的矫正提供帮助。例如作为大众传媒的媒体而言,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当中,应当重视对小学学生自尊和隐私的保护,避免在报道过程中产生对孩子的二次伤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避免为以后的后续辅导造成困难。
总结
做好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工作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当欺凌事件发生之后的惩罚,学校要积极承担起在这一过程当中的义务和责任,正视当前这一工作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积极的解决办法为小学生的成长塑造一个积极纯净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徐久生主编.校园暴力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
[2]向敏.中美校园欺凌防治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