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了年纪的人常感觉腰膝酸软,很多人因此怀疑自己是肾虚。其实,肾虚作为一个中医概念,分为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水肿;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等。此外,长期肾气不足、肾精衰弱还可能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的不适,从一些细节可以观察。
1.哈欠连连,精力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肾中所藏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肾精充足,则精力充沛、体力充沛;如果肾中精气不足,人的精神和形体得不到充足的濡养,则神疲乏力,哈欠连连。
2.听力下降、耳鸣心烦。在中医理论中,目、舌、口、鼻、耳这五官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对应,耳朵的听觉功能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好听力就好。反之,当出现耳鸣、烦心、听力下降的症状时,可以多考虑肾阴虚。
3.牙齿松动。肾主骨,骨靠肾精滋养,肾好骨才好。而齿为骨之余,骨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牙齿的好坏。所以,肾与牙齿有着密切关系,肾虚则骨失所养,牙齿就会不坚固,出现牙齿松动的问题。 肾阴虚和肾气虚均会导致牙齿松动。
4.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从中医理论来说,“发是肾之华,观发色可知肾气”,肾气不足,或思虑过度,头发都会受影响。正常情况下,40岁后会长白发,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的精气逐渐衰减,不能荣养头发,就会变白。这属自然现象,也不需治疗。但如果突然一段时间内头发变白,多是由于体内的气机紊乱造成的,要针对病因采取治疗。
5.腰部不适。腰部是肾的“府邸”,肾精不足时,府邸供养不足,会出现腰痛等提示,一定要当回事。
6.记忆力下降。肾精一方面养骨,另一方面也要养大脑,一旦常常出现忘事,提示你的肾精不足,骨髓亏损,牙齿已经有了隐患。
肾虚患者保健时,首先要找出自身病因,才能改善相应的肾虚症状。肾虚常见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喜怒无常、情绪过激;房劳过度虚;久病伤肾;年老体衰。除纠正病因外,补肾还应该辨证,首先要确定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阳虚补阳,阴虚滋阴,否则会适得其反。
利用门框保健全身
锻炼对身体有益,可苦于时间、地点限制,人们有时很难坚持。其实,有些运动随时随地就能进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副主任张军介绍了一套利用家中门框做的养生健身操,既可舒筋活血,又能锻炼关节,对颈椎病、腰肌劳损患者和缺乏锻炼的老年朋友都有不错的保健效果。
1.蹭门框按摩背部穴位。这个方法尤其适合老年人。中医认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都在背上通过,可用背部正中的脊椎骨对准门框的棱,向门框上轻轻挤压,并上下轻度蹭动,每分钟大约做20下,尽量把整个脊柱都挤压一遍。有脊椎骨折、脊椎肿瘤、脊柱结核病者不适用此法。
2.推门框扩胸防腰背疼。这个方法适合年轻的久坐一族。可选择卫生间或厨房较窄的门,双手抬起与肩同高撑住左右门框,站在门前10厘米处,身体尽量向门内伸,这时就会感到背部肌肉舒展感,每遍反复做10-20次,每日2遍。此法可有效改善背脊的血液循环,比一般的扩胸运动幅度大,比俯卧撑省力,老少皆宜。
3.拉门框下蹲保护肩关节。有肩周炎的人适用此法。先站立于门旁,患肩侧手握门框,逐渐下蹲,用自己的身体重量来牵拉肩关节,下蹲幅度要大,不要虚蹲,使肩关节得到充分牵拉,臀部要尽量贴紧小腿,稍停片刻,再缓缓起立,如此做5-10次,幅度由小到大,每日3次。这个方法可以加强局部的肌肉力量,提高肩关节的柔韧性。
4.踮脚抬手够上门框能拉筋。这个也适合久坐缺少运动的人,肢体灵活的老年人也可以试试。站在门口,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手臂向上伸。脚跟抬起,脚掌着地,然后向上伸直上臂用手去够门框。落下时脚掌着地,不要让脚后跟着地,重复练习20次。此法可以拉伸韧带,增强肩关节柔韧性,锻炼腿部肌腱。
需要提醒的是,时间和强度根据耐受程度逐步练习,切不可在短时间内将运动强度增得过快、过大。
秋冬晨练,9点以后
很多老人习惯一大早就开始晨练,他们认为清晨空气新鲜、污染少,此时晨练有益健康,即使秋冬寒冷的气温也难挡他们晨练的热情。但晨练还要考虑气象和环境因素,否则会影响健康。
秋冬日出前气温非常低,此时外出锻炼,易伤风感冒,也易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身体的外露部位,如手、脸也易受冻。另外,冷空气对呼吸道刺激大,易引发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末梢循环差,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血压不稳的老人风险更大。
因此,秋冬季节,最合适的晨练时间应该是9点以后。此时气温稍有提升,公园空气好,老人可以边晒太阳边锻炼,一举两得。另外,经过一夜睡眠,人体会丢失很多水分,晨练前最好喝200—300毫升温水,也可在温水中加点蜂蜜。晨练不要空腹,尤其患有糖尿病的老人,要吃些粥类等易消化的食品。有慢性病的老人最好服药后再外出晨练,避免意外。锻炼结束后,应擦干身上的汗水,并立即换上干爽衣服。老人也可以选择下午四五点钟去公园锻炼,此时公园里的树木进行了一天光合作用,空气含氧量高,这种环境适合锻炼。
老人怕冷,多吃香菇海带
老年人因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减慢等原因,特别怕冷,尤其是到了冬天,总感到手脚冰凉,这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差”。要想过一个温暖的冬季,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营养、注意防寒保暖外,还应有意识地多吃些具有温热御寒作用的食物,给身体“加热”。
老人冬季要多补铁。铁在人体内参与含铁血红素的合成,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故缺铁者外周组织的氧供应就会减少,人体组织的能量代谢就会发生障碍,自然会因产热不足而感到寒冷。因此,老人平时要注意多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蛋黄、豆类、芹菜、香菇、黑木耳等。但动物肝脏和蛋黄胆固醇偏高,不能吃太多,每周吃一次即可,而炒西芹、香菇肉片、凉拌木耳等,则可常在饭桌上出现。在补充含铁食物的同时,还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利机体对铁质的吸收。
其次,老人冬季可以适当多吃含碘的食物。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引起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使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手脚发凉。而碘元素有助于体内甲状腺素的合成,提高人体基础代谢,进而产生热效应,减轻怕冷症状。含碘食物包括:海带、紫菜、贝壳类、牡蛎、沙丁鱼、菠菜、鱼虾等,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多食用。
除了日常饮食,身边也可以备点核桃仁之类的小零食。核桃仁富含的磷脂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原料,可增强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增进食欲。另外,它还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产热量高,可增强机体热量,御寒保暖。
老人喝茶早少淡
喝茶有益健康,尤其很多退休在家的老人,手边一杯茶、一张报纸是再惬意不过的晚年生活。但专家提醒老年朋友,喝茶应该早、少、淡。
首先,喝茶要淡。浓茶中的单宁酸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引起各种消化道疾病;浓茶还会扰乱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导致老年人夜晚兴奋,休息时间变得更短;浓茶还会增加心血管的负荷,容易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其次,喝茶要少。大量液体进入血管,本身就会加重心脏负担,再加上茶中的咖啡碱、茶碱都是兴奋剂,可以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另外,大量饮茶后会稀释胃液,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所以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老人尤其要注意。日常有饮茶习惯的健康老年人,一日可饮茶10克左右,分3-4次冲泡为宜。
第三,以早上喝茶为宜。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人体消耗大量水分,血液浓度大。饮杯淡茶水,可以补充水分,稀释血液。午后或晚上喝茶,会引起夜晚失眠。特别是新采的绿茶,兴奋作用更明显。
1.哈欠连连,精力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肾中所藏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肾精充足,则精力充沛、体力充沛;如果肾中精气不足,人的精神和形体得不到充足的濡养,则神疲乏力,哈欠连连。
2.听力下降、耳鸣心烦。在中医理论中,目、舌、口、鼻、耳这五官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对应,耳朵的听觉功能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好听力就好。反之,当出现耳鸣、烦心、听力下降的症状时,可以多考虑肾阴虚。
3.牙齿松动。肾主骨,骨靠肾精滋养,肾好骨才好。而齿为骨之余,骨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牙齿的好坏。所以,肾与牙齿有着密切关系,肾虚则骨失所养,牙齿就会不坚固,出现牙齿松动的问题。 肾阴虚和肾气虚均会导致牙齿松动。
4.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从中医理论来说,“发是肾之华,观发色可知肾气”,肾气不足,或思虑过度,头发都会受影响。正常情况下,40岁后会长白发,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的精气逐渐衰减,不能荣养头发,就会变白。这属自然现象,也不需治疗。但如果突然一段时间内头发变白,多是由于体内的气机紊乱造成的,要针对病因采取治疗。
5.腰部不适。腰部是肾的“府邸”,肾精不足时,府邸供养不足,会出现腰痛等提示,一定要当回事。
6.记忆力下降。肾精一方面养骨,另一方面也要养大脑,一旦常常出现忘事,提示你的肾精不足,骨髓亏损,牙齿已经有了隐患。
肾虚患者保健时,首先要找出自身病因,才能改善相应的肾虚症状。肾虚常见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先天不足;情志失调、喜怒无常、情绪过激;房劳过度虚;久病伤肾;年老体衰。除纠正病因外,补肾还应该辨证,首先要确定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阳虚补阳,阴虚滋阴,否则会适得其反。
利用门框保健全身
锻炼对身体有益,可苦于时间、地点限制,人们有时很难坚持。其实,有些运动随时随地就能进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副主任张军介绍了一套利用家中门框做的养生健身操,既可舒筋活血,又能锻炼关节,对颈椎病、腰肌劳损患者和缺乏锻炼的老年朋友都有不错的保健效果。
1.蹭门框按摩背部穴位。这个方法尤其适合老年人。中医认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都在背上通过,可用背部正中的脊椎骨对准门框的棱,向门框上轻轻挤压,并上下轻度蹭动,每分钟大约做20下,尽量把整个脊柱都挤压一遍。有脊椎骨折、脊椎肿瘤、脊柱结核病者不适用此法。
2.推门框扩胸防腰背疼。这个方法适合年轻的久坐一族。可选择卫生间或厨房较窄的门,双手抬起与肩同高撑住左右门框,站在门前10厘米处,身体尽量向门内伸,这时就会感到背部肌肉舒展感,每遍反复做10-20次,每日2遍。此法可有效改善背脊的血液循环,比一般的扩胸运动幅度大,比俯卧撑省力,老少皆宜。
3.拉门框下蹲保护肩关节。有肩周炎的人适用此法。先站立于门旁,患肩侧手握门框,逐渐下蹲,用自己的身体重量来牵拉肩关节,下蹲幅度要大,不要虚蹲,使肩关节得到充分牵拉,臀部要尽量贴紧小腿,稍停片刻,再缓缓起立,如此做5-10次,幅度由小到大,每日3次。这个方法可以加强局部的肌肉力量,提高肩关节的柔韧性。
4.踮脚抬手够上门框能拉筋。这个也适合久坐缺少运动的人,肢体灵活的老年人也可以试试。站在门口,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手臂向上伸。脚跟抬起,脚掌着地,然后向上伸直上臂用手去够门框。落下时脚掌着地,不要让脚后跟着地,重复练习20次。此法可以拉伸韧带,增强肩关节柔韧性,锻炼腿部肌腱。
需要提醒的是,时间和强度根据耐受程度逐步练习,切不可在短时间内将运动强度增得过快、过大。
秋冬晨练,9点以后
很多老人习惯一大早就开始晨练,他们认为清晨空气新鲜、污染少,此时晨练有益健康,即使秋冬寒冷的气温也难挡他们晨练的热情。但晨练还要考虑气象和环境因素,否则会影响健康。
秋冬日出前气温非常低,此时外出锻炼,易伤风感冒,也易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身体的外露部位,如手、脸也易受冻。另外,冷空气对呼吸道刺激大,易引发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末梢循环差,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血压不稳的老人风险更大。
因此,秋冬季节,最合适的晨练时间应该是9点以后。此时气温稍有提升,公园空气好,老人可以边晒太阳边锻炼,一举两得。另外,经过一夜睡眠,人体会丢失很多水分,晨练前最好喝200—300毫升温水,也可在温水中加点蜂蜜。晨练不要空腹,尤其患有糖尿病的老人,要吃些粥类等易消化的食品。有慢性病的老人最好服药后再外出晨练,避免意外。锻炼结束后,应擦干身上的汗水,并立即换上干爽衣服。老人也可以选择下午四五点钟去公园锻炼,此时公园里的树木进行了一天光合作用,空气含氧量高,这种环境适合锻炼。
老人怕冷,多吃香菇海带
老年人因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减慢等原因,特别怕冷,尤其是到了冬天,总感到手脚冰凉,这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差”。要想过一个温暖的冬季,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营养、注意防寒保暖外,还应有意识地多吃些具有温热御寒作用的食物,给身体“加热”。
老人冬季要多补铁。铁在人体内参与含铁血红素的合成,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故缺铁者外周组织的氧供应就会减少,人体组织的能量代谢就会发生障碍,自然会因产热不足而感到寒冷。因此,老人平时要注意多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蛋黄、豆类、芹菜、香菇、黑木耳等。但动物肝脏和蛋黄胆固醇偏高,不能吃太多,每周吃一次即可,而炒西芹、香菇肉片、凉拌木耳等,则可常在饭桌上出现。在补充含铁食物的同时,还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利机体对铁质的吸收。
其次,老人冬季可以适当多吃含碘的食物。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引起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使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手脚发凉。而碘元素有助于体内甲状腺素的合成,提高人体基础代谢,进而产生热效应,减轻怕冷症状。含碘食物包括:海带、紫菜、贝壳类、牡蛎、沙丁鱼、菠菜、鱼虾等,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多食用。
除了日常饮食,身边也可以备点核桃仁之类的小零食。核桃仁富含的磷脂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原料,可增强细胞活性,促进造血功能,增进食欲。另外,它还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产热量高,可增强机体热量,御寒保暖。
老人喝茶早少淡
喝茶有益健康,尤其很多退休在家的老人,手边一杯茶、一张报纸是再惬意不过的晚年生活。但专家提醒老年朋友,喝茶应该早、少、淡。
首先,喝茶要淡。浓茶中的单宁酸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引起各种消化道疾病;浓茶还会扰乱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导致老年人夜晚兴奋,休息时间变得更短;浓茶还会增加心血管的负荷,容易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其次,喝茶要少。大量液体进入血管,本身就会加重心脏负担,再加上茶中的咖啡碱、茶碱都是兴奋剂,可以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另外,大量饮茶后会稀释胃液,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所以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老人尤其要注意。日常有饮茶习惯的健康老年人,一日可饮茶10克左右,分3-4次冲泡为宜。
第三,以早上喝茶为宜。经过一昼夜的新陈代谢,人体消耗大量水分,血液浓度大。饮杯淡茶水,可以补充水分,稀释血液。午后或晚上喝茶,会引起夜晚失眠。特别是新采的绿茶,兴奋作用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