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篇:解读国产中间件的DNA
2004年的软件市场可谓波澜不惊,一年一度的软博会更显萧条和冷清。在一片寂静中,国产中间件的崛起,像一盏明灯,为软件市场带来一线光明,与众不同的是,国产中间件兴起的同时被赋予了振兴国产软件的历史使命。
当然,承担这么一个角色,对中间件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他们将会获得更多的政府扶持,成为政府采购的主要对象。不过,也有人质疑,国产中间件的崛起,似乎更多因素是由于政府采购的倾向,而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对于这一点,东方通总经理牛合庆有着自己的看法:政府保护不是保护落后,他们只是给中间件企业进入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最终能否被市场接受,还是市场说了算。的确,在WTO的环境下,起作用的只有市场,如果产品的质量和技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还是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为何选择中间件
如何让民族软件业迅速兴起,一直是我国软件发展的头等大事。虽说国产软件业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软件产业也渐趋成熟,不过,掐指算算,哪类软件是国产软件挑大梁的,几乎没有。民族软件依然生活在国际巨头的阴影里,看不着出头的曙光。那么,在数不胜数的软件种类中,为何中间件产品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呢?
首先,国内外企业对中间件的研发和推广几乎是同步的。中间件和操作系统、数据库并称为基础软件的“三驾马车”。但国外巨头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等领域的研发时间至少比国产软件早出20年,如今,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产品方面,操作系统、数据库,甚至是应用软件,国际巨头已将中国企业远远地甩在了后头,而在中间件领域,国内外企业则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众所周知,中间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但真正进入市场,开始走向应用,也就不到五六年的时间。据悉,1999年BEA推出WebLogic产品,2001年IBM推出WebSphere产品,而东方通的消息中间件TongLINK则发布于1993年,金蝶公司的Apusic是2000年推出的。因此,从产品推出时间来看,看不出所谓的差距。这样说来,以中间件为突破口,至少产品本身的区别不大。
其次,在软件价值链上,中间件处于网络、操作系统与数据库之上,应用软件之下的中枢环节。也就是说,中间件的位置非常关键,如重要的交通枢纽一般,它能够支撑和拉动上下游厂商的共同发展,推动软件产业链价值的实现。由此可见,政府如此看重中间件的发展,也是情理之中了。
另外,中间件是将各种应用串起来的一个绳索,与单个的应用相比,它与国家信息安全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如果单个数据库或ERP、CRM出了问题,损失的可能是部分应用的数据,但如果是中间件的话,受影响的则是整个网络环境。因此,专家和政府官员都一致认为,中间件产品更需要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来剔除安全隐患。
如何做大做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中间件的机遇是其他软件没有享受到的,但如何做大做强还是厂商自己的事情。牛合庆认为,首先要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其次,就是国内软件都较为欠缺的资本运营。因为,目前国内外厂商的产品和技术相差无几,差距主要在品牌和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认为总是国外的产品比国内的好。而要打造好的品牌,就必须有大的资本推动,国外厂商都是利用庞大的国际资本来支持运作,因此,在软环境的营造上,他们更具实力。目前,如何与国际资本和营运模式接轨,是国内厂商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了解,东方通正在筹划自己的国际化道路,包括国际化人才的引入、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等等。
据悉,目前国内厂商除了狠练内力之外,还在合纵连横,形成中间件厂商的群体策略。今年软博会已初显端倪,国产中间件厂商搭建了“联合展台”,以统一形象示人。这在其他软件中,是难得一见的场景。这与中间件自身的特点有关,中间件的种类很多,虽然很多厂商都是做中间件的,但目前来说,大部分厂商都只做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产品,只有东方通有全线产品,如金蝶做应用服务器,中关村软件做门户。就市场需求来看,用户更需要一个整合的中间件产品,而不是分散的。因此,金蝶、中关村软件等厂商形成战略联盟不仅完善了产品线,而且增强了与国际巨头对抗的能力,但是否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还需看各方的执行力如何。
因此,目前国产中间件厂商形成了“合作”大于“竞争”的关系,而且逐渐在形成一种“整体”的力量,或许这种力量,能为国产中间件做大做强,营造一个不错的战略环境。
市场篇 中间件市场走向拐点
两年前,中间件市场基本上是IBM、BEA和东方通三分天下的局面,IBM在金融领域占有着绝对的领先地位,BEA则抢夺了电信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东方通也在金融和电信领域抢了不少单子,但他的优势行业主要在交通和电子政务等领域。而近二年,这种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由于中间件市场的巨大魔力,使国内外厂商开始纷纷加入这一领域,据悉,目前在中间件协会注册的中间件厂商就有50家之多,还有很多新进入的国外厂商。在群雄混战之下,中间件市场的格局不变都难。
本土厂商兴起的背后
国内厂商虽然发展策略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十分看好中间件市场的发展潜力。而对国内厂商来说,电子政务又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电子政务市场要比金融和电信涵盖的范围更宽更广,国家的各个部委和部委纵向的下属业务单位,以及横向的各级政府等。”牛合庆充满信心地说。2004年,给我们的感觉是,90%以上的国内厂商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电子政务上,东方通、金蝶、中创等无一例外。从广义上来讲,中间件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但就目前来看,中间件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几个大的行业里面,包括金融、电信和电子政务,不过,光这几个行业中,就包含了很多的机会,如纵向和横向的业务整合,而且随着业务的增长,需求也在随之增加。
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如何发力,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是国内厂商必须面对的问题。其实,由于本土厂商对客户需求的把握更加深入,相应的构件也更加有针对性,因而也形成较强的竞争力,而国外厂商的强项在基础中间件层面,因此,就应用中间件来讲,国内厂商是丝毫不输于国际厂商。但国内厂商常被国际厂商攻击的是产品线不够长,即除了东方通有全线产品之外,其他很多厂商还是单兵作战,虽说产品联盟可解燃眉之急,但对于对技术不太在行的用户来讲,他们可能会担心不同品牌的产品联合,是否真的能达到无缝结合的效果。要想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产品联盟的厂商们尚需用各种成功案例来说明和佐证。
不过,虽然今年国内厂商在电子政务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国产软件在企业级市场的竞争力还处于弱势。对此,牛合庆更愿意用实际情况来说明,在电子政务还没起动之时,东方通的产品已经在电信、金融等领域有不少的斩获,而且还用于主要的业务系统中,如计费、收费、查询等。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东方通在中间件领域已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他是由企业市场走向电子政务市场,但对其他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国内厂商来说,能否在企业市场争得一席之地,还是充满了变数。
多极化的格局
市场总是呈波段性发展。早期,有前瞻性眼光的公司首先进入,不过,一般只有少数几家不畏惧风险,敢于探路的公司,这样在前期,一般会形成单边,或二分、三分天下的格局。而在市场前景已很明朗的情况下,必然会涌入众多的追随者,虽然早进入的公司获得了先机,但众多的加入者,也必将打破旧有的格局。
中间件市场就是如此。众多的分食者,很快打破了原有的三分天下的格局。目前,电子政务市场是国产中间件厂商唱主角,与电信、金融等某些厂商占优势不同,“电子政务会形成一个多极化的格局,很多厂商来共同分享这块大蛋糕”,同时,在电信和金融领域,IBM和BEA的市场份额会被进一步稀释,优势也会受到消减。
其实,从大的格局来看,国内外厂商会逐渐形成对峙的局面,国产软件如果在电子政务领域形成绝对的强势的话,也就预示着这种格局已初步形成。这种景象,在其他软件中,还没有出现过,虽然中间件更多得益于政府的扶持,不过,在技术和产品国产软件都不逊色的中间件市场上,这就是一个契机,国产软件崛起的一个不错契机。
技术篇 从多样化走向平台化
时至今日,人们对中间件的概念仍有分歧,不同的厂商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中间件的产品线很长,各家涉猎的范围又有区别,因此,各自的理解不同,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就中间件的发展趋势来看,从现在的多样化走向平台化是一个必然的方向,还有一个就是实用化,它也是产品走向成熟的标志。
多样化的形成
一般来讲,产品的多样化来源于需求的多样化。拿金融和电信两个行业来看,如今,他们的核心业务系统已基本完成,统一的数据源已经形成。而新的业务系统如决策系统、增值业务系统等也在逐步规划,但目前,金融和电信等行业已经意识到,不仅每个行业对中间件的需求是有差异的,而且信息化应用的不同阶段对中间件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导致这种差异化的原因是,各个行业的应用系统类型不同,它所需的中间件技术也各自不同,应用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中间件技术多样化的一个主要原因。从目前的中间件产品来看,它不同于数据库和其他的应用软件,其层次很多,单一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也是多样化的,这样也为量身定制中间件平台提供了可能性。
专家们认为,虽然中间件的产品很多,但用户还是要以实用为主,再多的功能,如果对我无用,就是浪费。“目前,中间件的发展已经到了实用化的阶段,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务实”,牛合庆表示。其实,中间件技术是为了使应用更简单,但如今中间件技术本身已经过于复杂,从最早的消息中间件到工作流,EAI、内容管理、数据访问等,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当前,中间件技术发展的动向应是更加适应应用系统的要求,贴近应用,与应用的发展同步。中间件平台的发展就是技术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
平台整合是必然趋势
其实,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给用户整合应用,更重要的是中间件自身的整合和调整。一方面,中间件需要提供满足个性化应用的解决方案,形成一种特别适用的支撑环境;另一方面,使应用只需面对一个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中间件平台,而不是一大堆中间件产品。
当然,各个厂商对平台整合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国外倾向于把各种中间件进行整合,形成基础架构平台;而国内则主张除了基础架构平台以外,把中间件以外的适应于特定行业应用的通用应用构件融合进来,成为基础构件平台,形成贴近行业应用的个性化应用支撑平台,当然各个厂商又有着自身不同的定义,“东方通的中间件平台更强调了产业链的集成与整合,更强调服务”。也就是说,中间件平台的产业链中,有传统意义上的中间件,也有应用组件,既有自有产品,也有第三方产品。因此,服务将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一个量身定制的中间件平台竞争优势需要设计与咨询的服务,中间件平台内部各产品之间也需要集成与整合的服务。实际上,不管如何理解,中间件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贴近应用,更加实用。
提到整合,就不能不提SOA架构,目前很多厂商都加大了对SOA架构的研发,使未来的应用变成一个个服务,再用SOA框架将各个服务整合起来,可见,SOA将成为中间件整合主力军。不过,牛合庆也认为,SOA架构和现有的各种架构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原来的架构,可能的趋势是,SOA架构在很长时间内将与现有的各种架构共存。的确,像应用服务器刚推出时,很多人以为,它会带来中间件产品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但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判断是错误的,很多原来的架构依然在使用。
任何技术的指导发展方向都是简单、实用,中间件也不例外,种种迹象已经表明,目前,中间件技术已经开始由复杂的单个应用,走向一体化的平台应用。
应用篇:整体规划是关键
中间件与ERP、CRM等应用软件不同,它自身就有很多种类。虽然目前,用户知道需要互联互通,需要对应用软件进行整合,但它们不清楚到底用哪些产品,中间件涉及到很多技术,用户不可能认识得如此全面。
目前,在中间件领域还没有出现咨询机构,“我们前期要给用户做一些设计和规划,不过是配合产品来做的,并没有单收费”,牛合庆解释道。也就是说,现在的咨询还是由厂商来完成的,但厂商的咨询又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咨询,因为用户是不需要为此付费的。其实,中间件是整个信息化规划中的基础和枢纽,它规划的成与败将直接影响到其他各个应用的水准。那到底用户应如何来操作呢?牛合庆认为,用户首先应考虑中间件的整体规划,再设计各个不同的应用,这样,只要各个应用的逻辑清楚,通过中间件将各个应用连接起来就较容易。反过来,如果先有应用,再进行联合,难度就更大一些。不过,由于应用软件比中间件出现的早,如今的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是先有应用,再整合,这样会导致,应用种类很多,整合后才发现,实际系统支持不了这么多应用。
因此,整体规划应是用户认真对待的第一步。其次就是选择合适的中间件产品。如何来选择中间件产品呢?首先用户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这就要求用户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全面了解,掌握企业所有的信息化情况和业务情况,即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哪些问题是放在二期解决的,了解清楚自己后,再有的放矢的选择合适的产品和厂商。其次,企业要根据每个产品的具体特点去选择。企业在了解自身的情况下,还要对不同厂商的不同中间件产品进行详细了解。同时,软件厂商也有义务向企业提供适合的产品,并且还要帮助企业进行系统的结构规划,为其制定一套保证投资有效性的可行性方案。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2004年的软件市场可谓波澜不惊,一年一度的软博会更显萧条和冷清。在一片寂静中,国产中间件的崛起,像一盏明灯,为软件市场带来一线光明,与众不同的是,国产中间件兴起的同时被赋予了振兴国产软件的历史使命。
当然,承担这么一个角色,对中间件厂商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他们将会获得更多的政府扶持,成为政府采购的主要对象。不过,也有人质疑,国产中间件的崛起,似乎更多因素是由于政府采购的倾向,而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对于这一点,东方通总经理牛合庆有着自己的看法:政府保护不是保护落后,他们只是给中间件企业进入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最终能否被市场接受,还是市场说了算。的确,在WTO的环境下,起作用的只有市场,如果产品的质量和技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还是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为何选择中间件
如何让民族软件业迅速兴起,一直是我国软件发展的头等大事。虽说国产软件业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软件产业也渐趋成熟,不过,掐指算算,哪类软件是国产软件挑大梁的,几乎没有。民族软件依然生活在国际巨头的阴影里,看不着出头的曙光。那么,在数不胜数的软件种类中,为何中间件产品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呢?
首先,国内外企业对中间件的研发和推广几乎是同步的。中间件和操作系统、数据库并称为基础软件的“三驾马车”。但国外巨头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等领域的研发时间至少比国产软件早出20年,如今,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产品方面,操作系统、数据库,甚至是应用软件,国际巨头已将中国企业远远地甩在了后头,而在中间件领域,国内外企业则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众所周知,中间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但真正进入市场,开始走向应用,也就不到五六年的时间。据悉,1999年BEA推出WebLogic产品,2001年IBM推出WebSphere产品,而东方通的消息中间件TongLINK则发布于1993年,金蝶公司的Apusic是2000年推出的。因此,从产品推出时间来看,看不出所谓的差距。这样说来,以中间件为突破口,至少产品本身的区别不大。
其次,在软件价值链上,中间件处于网络、操作系统与数据库之上,应用软件之下的中枢环节。也就是说,中间件的位置非常关键,如重要的交通枢纽一般,它能够支撑和拉动上下游厂商的共同发展,推动软件产业链价值的实现。由此可见,政府如此看重中间件的发展,也是情理之中了。
另外,中间件是将各种应用串起来的一个绳索,与单个的应用相比,它与国家信息安全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如果单个数据库或ERP、CRM出了问题,损失的可能是部分应用的数据,但如果是中间件的话,受影响的则是整个网络环境。因此,专家和政府官员都一致认为,中间件产品更需要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来剔除安全隐患。
如何做大做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中间件的机遇是其他软件没有享受到的,但如何做大做强还是厂商自己的事情。牛合庆认为,首先要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其次,就是国内软件都较为欠缺的资本运营。因为,目前国内外厂商的产品和技术相差无几,差距主要在品牌和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认为总是国外的产品比国内的好。而要打造好的品牌,就必须有大的资本推动,国外厂商都是利用庞大的国际资本来支持运作,因此,在软环境的营造上,他们更具实力。目前,如何与国际资本和营运模式接轨,是国内厂商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了解,东方通正在筹划自己的国际化道路,包括国际化人才的引入、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等等。
据悉,目前国内厂商除了狠练内力之外,还在合纵连横,形成中间件厂商的群体策略。今年软博会已初显端倪,国产中间件厂商搭建了“联合展台”,以统一形象示人。这在其他软件中,是难得一见的场景。这与中间件自身的特点有关,中间件的种类很多,虽然很多厂商都是做中间件的,但目前来说,大部分厂商都只做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产品,只有东方通有全线产品,如金蝶做应用服务器,中关村软件做门户。就市场需求来看,用户更需要一个整合的中间件产品,而不是分散的。因此,金蝶、中关村软件等厂商形成战略联盟不仅完善了产品线,而且增强了与国际巨头对抗的能力,但是否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还需看各方的执行力如何。
因此,目前国产中间件厂商形成了“合作”大于“竞争”的关系,而且逐渐在形成一种“整体”的力量,或许这种力量,能为国产中间件做大做强,营造一个不错的战略环境。
市场篇 中间件市场走向拐点
两年前,中间件市场基本上是IBM、BEA和东方通三分天下的局面,IBM在金融领域占有着绝对的领先地位,BEA则抢夺了电信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东方通也在金融和电信领域抢了不少单子,但他的优势行业主要在交通和电子政务等领域。而近二年,这种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由于中间件市场的巨大魔力,使国内外厂商开始纷纷加入这一领域,据悉,目前在中间件协会注册的中间件厂商就有50家之多,还有很多新进入的国外厂商。在群雄混战之下,中间件市场的格局不变都难。
本土厂商兴起的背后
国内厂商虽然发展策略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十分看好中间件市场的发展潜力。而对国内厂商来说,电子政务又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电子政务市场要比金融和电信涵盖的范围更宽更广,国家的各个部委和部委纵向的下属业务单位,以及横向的各级政府等。”牛合庆充满信心地说。2004年,给我们的感觉是,90%以上的国内厂商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电子政务上,东方通、金蝶、中创等无一例外。从广义上来讲,中间件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但就目前来看,中间件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几个大的行业里面,包括金融、电信和电子政务,不过,光这几个行业中,就包含了很多的机会,如纵向和横向的业务整合,而且随着业务的增长,需求也在随之增加。
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如何发力,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是国内厂商必须面对的问题。其实,由于本土厂商对客户需求的把握更加深入,相应的构件也更加有针对性,因而也形成较强的竞争力,而国外厂商的强项在基础中间件层面,因此,就应用中间件来讲,国内厂商是丝毫不输于国际厂商。但国内厂商常被国际厂商攻击的是产品线不够长,即除了东方通有全线产品之外,其他很多厂商还是单兵作战,虽说产品联盟可解燃眉之急,但对于对技术不太在行的用户来讲,他们可能会担心不同品牌的产品联合,是否真的能达到无缝结合的效果。要想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产品联盟的厂商们尚需用各种成功案例来说明和佐证。
不过,虽然今年国内厂商在电子政务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国产软件在企业级市场的竞争力还处于弱势。对此,牛合庆更愿意用实际情况来说明,在电子政务还没起动之时,东方通的产品已经在电信、金融等领域有不少的斩获,而且还用于主要的业务系统中,如计费、收费、查询等。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东方通在中间件领域已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他是由企业市场走向电子政务市场,但对其他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国内厂商来说,能否在企业市场争得一席之地,还是充满了变数。
多极化的格局
市场总是呈波段性发展。早期,有前瞻性眼光的公司首先进入,不过,一般只有少数几家不畏惧风险,敢于探路的公司,这样在前期,一般会形成单边,或二分、三分天下的格局。而在市场前景已很明朗的情况下,必然会涌入众多的追随者,虽然早进入的公司获得了先机,但众多的加入者,也必将打破旧有的格局。
中间件市场就是如此。众多的分食者,很快打破了原有的三分天下的格局。目前,电子政务市场是国产中间件厂商唱主角,与电信、金融等某些厂商占优势不同,“电子政务会形成一个多极化的格局,很多厂商来共同分享这块大蛋糕”,同时,在电信和金融领域,IBM和BEA的市场份额会被进一步稀释,优势也会受到消减。
其实,从大的格局来看,国内外厂商会逐渐形成对峙的局面,国产软件如果在电子政务领域形成绝对的强势的话,也就预示着这种格局已初步形成。这种景象,在其他软件中,还没有出现过,虽然中间件更多得益于政府的扶持,不过,在技术和产品国产软件都不逊色的中间件市场上,这就是一个契机,国产软件崛起的一个不错契机。
技术篇 从多样化走向平台化
时至今日,人们对中间件的概念仍有分歧,不同的厂商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中间件的产品线很长,各家涉猎的范围又有区别,因此,各自的理解不同,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就中间件的发展趋势来看,从现在的多样化走向平台化是一个必然的方向,还有一个就是实用化,它也是产品走向成熟的标志。
多样化的形成
一般来讲,产品的多样化来源于需求的多样化。拿金融和电信两个行业来看,如今,他们的核心业务系统已基本完成,统一的数据源已经形成。而新的业务系统如决策系统、增值业务系统等也在逐步规划,但目前,金融和电信等行业已经意识到,不仅每个行业对中间件的需求是有差异的,而且信息化应用的不同阶段对中间件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导致这种差异化的原因是,各个行业的应用系统类型不同,它所需的中间件技术也各自不同,应用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中间件技术多样化的一个主要原因。从目前的中间件产品来看,它不同于数据库和其他的应用软件,其层次很多,单一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也是多样化的,这样也为量身定制中间件平台提供了可能性。
专家们认为,虽然中间件的产品很多,但用户还是要以实用为主,再多的功能,如果对我无用,就是浪费。“目前,中间件的发展已经到了实用化的阶段,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务实”,牛合庆表示。其实,中间件技术是为了使应用更简单,但如今中间件技术本身已经过于复杂,从最早的消息中间件到工作流,EAI、内容管理、数据访问等,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当前,中间件技术发展的动向应是更加适应应用系统的要求,贴近应用,与应用的发展同步。中间件平台的发展就是技术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
平台整合是必然趋势
其实,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给用户整合应用,更重要的是中间件自身的整合和调整。一方面,中间件需要提供满足个性化应用的解决方案,形成一种特别适用的支撑环境;另一方面,使应用只需面对一个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中间件平台,而不是一大堆中间件产品。
当然,各个厂商对平台整合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国外倾向于把各种中间件进行整合,形成基础架构平台;而国内则主张除了基础架构平台以外,把中间件以外的适应于特定行业应用的通用应用构件融合进来,成为基础构件平台,形成贴近行业应用的个性化应用支撑平台,当然各个厂商又有着自身不同的定义,“东方通的中间件平台更强调了产业链的集成与整合,更强调服务”。也就是说,中间件平台的产业链中,有传统意义上的中间件,也有应用组件,既有自有产品,也有第三方产品。因此,服务将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一个量身定制的中间件平台竞争优势需要设计与咨询的服务,中间件平台内部各产品之间也需要集成与整合的服务。实际上,不管如何理解,中间件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贴近应用,更加实用。
提到整合,就不能不提SOA架构,目前很多厂商都加大了对SOA架构的研发,使未来的应用变成一个个服务,再用SOA框架将各个服务整合起来,可见,SOA将成为中间件整合主力军。不过,牛合庆也认为,SOA架构和现有的各种架构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它不可能完全取代原来的架构,可能的趋势是,SOA架构在很长时间内将与现有的各种架构共存。的确,像应用服务器刚推出时,很多人以为,它会带来中间件产品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但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判断是错误的,很多原来的架构依然在使用。
任何技术的指导发展方向都是简单、实用,中间件也不例外,种种迹象已经表明,目前,中间件技术已经开始由复杂的单个应用,走向一体化的平台应用。
应用篇:整体规划是关键
中间件与ERP、CRM等应用软件不同,它自身就有很多种类。虽然目前,用户知道需要互联互通,需要对应用软件进行整合,但它们不清楚到底用哪些产品,中间件涉及到很多技术,用户不可能认识得如此全面。
目前,在中间件领域还没有出现咨询机构,“我们前期要给用户做一些设计和规划,不过是配合产品来做的,并没有单收费”,牛合庆解释道。也就是说,现在的咨询还是由厂商来完成的,但厂商的咨询又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的咨询,因为用户是不需要为此付费的。其实,中间件是整个信息化规划中的基础和枢纽,它规划的成与败将直接影响到其他各个应用的水准。那到底用户应如何来操作呢?牛合庆认为,用户首先应考虑中间件的整体规划,再设计各个不同的应用,这样,只要各个应用的逻辑清楚,通过中间件将各个应用连接起来就较容易。反过来,如果先有应用,再进行联合,难度就更大一些。不过,由于应用软件比中间件出现的早,如今的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是先有应用,再整合,这样会导致,应用种类很多,整合后才发现,实际系统支持不了这么多应用。
因此,整体规划应是用户认真对待的第一步。其次就是选择合适的中间件产品。如何来选择中间件产品呢?首先用户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这就要求用户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全面了解,掌握企业所有的信息化情况和业务情况,即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哪些问题是放在二期解决的,了解清楚自己后,再有的放矢的选择合适的产品和厂商。其次,企业要根据每个产品的具体特点去选择。企业在了解自身的情况下,还要对不同厂商的不同中间件产品进行详细了解。同时,软件厂商也有义务向企业提供适合的产品,并且还要帮助企业进行系统的结构规划,为其制定一套保证投资有效性的可行性方案。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避免不应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