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结束了1937年的延安之行,范长江随后与《大公报》脱离,从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位彻彻底底的中共报人。本文梳理了新闻人楷模范长江加入中共前的艰难探索和心路历程,分析了促使他偏向中共的原因。本文认为,促使范长江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原因包括家人的启蒙,早年经历的引导,也包括国民党的作茧自缚与共产党的和善拉拢。
关键词:范长江;中共报人;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D1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72-01
1939年范长江在周恩来的介绍下从一名无党派的自由报人变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其实,在这一转变上,他与好友邹韬奋的经历是一致的。范长江曾在《韬奋文集》的序言中写道:“韬奋在全国风起云涌的群众性抗日运动中,在颠沛流离之中,逐步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这何尝不是在说他自己。
一、范长江的早年生活
(一)开明的家人。
范长江出生于四川内江的一个没落地主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开明前卫,不失伟大的女性,人称四娘。对于解放农民一事,四娘出身小地主,却带头宣传减租退押;对于儿子的教育,她辛苦却甘之如饴,搓麻绳,织布,缝补,以个人手工劳动的收入供他读书;对于进步思想,她坚决支持儿子反对封建官僚,霸权压迫,向包办婚姻说不,为解放大众奋斗。
范长江的祖父范延馨,秀才出身,辛亥革命后开始热衷于新书和新的报刊,接受了民主自由的新思想。他反对八股文,赞成白话文,鼓吹个人奋斗和实业家。可以说,这些启蒙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范长江的进步思想,此后民族民主的革命思想与他的启蒙教育熏陶不谋而合。
(二)接触进步,了解红军。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的狂潮,以《不平鸣》为代表的进步刊物在范长江就读的内江中学中传播,爱国的赤子之心就这样被点燃。南昌起义时,范长江成为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20军下的一名班长,这是他与共产党的第一次交集。
1934年,在北大学习了两年之后,范长江越发想了解关于红军的真相,于是专程到江西南昌,通过关系阅读了国民党军队缴获的有关中共的文件。他在《我的自述》中说道:“我的南昌之行,收获很大……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国民党已腐化堕落,共产党在认真革命。”
二、与国民党的决裂
(一)进步与落后,泾渭分明。
范长江的世界观成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从接受西方启蒙思想到改良主义,再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实他是彷徨的,他好不容易弄明白国民党的左右派,却出来个共产党;随后参加了一场双方都叫国民革命军的南昌起义,无意中成为了共產党的“一个小兵”;被遣散后却考入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九一八”事变后又愤然离校。在选择党派的路上他走得晕头转向,跌跌撞撞。但是有一点十分明确,就是要反对帝国主义,要抗日。
一边,国民党消极抗日,置民族危机于不顾;另一边,共产党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沿。判断一个党派的先进与否取决于这个党派是否顺应了历史潮流,范长江看到了日蒋一气“防共”的丑恶嘴脸,更看到中共团结抗日,救国救民的决心。
(二)“何梅协定”后的思想转折。
范长江曾对夏衍说,1935年“何梅协定”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靠近共产党。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是何应钦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与日军华北驻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这个协定实际上等于放弃了华北的主权,说明国民党政府在日本的淫威面前又一次屈服了。
当时民族矛盾升级到空前绝后,蒋介石却有一密令,“有言抗日者杀无赦”。可以说,正是由于国民党的步步退让,才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断埋下隐患。这一系列做法不失为作茧自缚,而范长江正是在国民党“对内惨杀,对外屈辱”的政策下选择与其渐行渐远。1938年,他发表社论《抗战中的党派问题》,反对蒋介石提出的“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彻底与国民党决裂。
三、周恩来,毛泽东的鼓舞
(一)周恩来的和蔼温和。周恩来是范长江平生遇到的第一位公开的共产党员。在“双十二”后续影响下的西安,严峻紧张的气氛还未褪去。穿越层层封锁之后,周恩来和蔼炽热的接待安稳了范长江那颗尚未平复的心,给予他一股强大的政治暖流。范长江结婚时,周恩来更是亲自携一个“十分精美的用苏联乌拉尔山石制成的像架和一块漂亮的红花台布”作为礼物出席,并送上邓颖超的亲笔贺信,勉励新婚夫妇。这样可爱可亲的中共领导人与冷面强硬的蒋介石形成鲜明对比,推动着范长江日益靠拢共产党。
早在1938年范长江就已经向周恩来提出了入党请求,但当时周恩来认为他作为无党派人士更好,可以继续在《大公报》上声援共产党。即使后来范加入了组织,也是作为秘密党员。
(二)毛泽东的积极指引。1937年,在延安凤凰山窑洞中,范长江与毛泽东彻夜相谈,只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这场夜话,成为其人生中一大转折。他在《我的自述》中回顾说:“我那天晚上之高兴真是无法形容的,对于毛主席的敬爱心情,由此树立了牢固的根基。”
之前,范长江只是倾向中共,但对中共的认识是相当表层的。他甚至认为“共产党不搞民族斗争,只搞阶级斗争”。毛泽东的点拨,使他明白彼时中国的任务是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明白阶级矛盾应该服从民族矛盾,明白应该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系列回答解释了他心头纠结已久的许多疑惑,敬爱之情油然而生。那一刻,范长江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激动之感。他欲留陕北,搜集资料大力宣传共产党,但毛泽东给了他另一项嘱托,希望他即刻赶回上海。
范长江对于毛泽东,周恩来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的。毛周作为引路人,推动其在共产之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进。这两位伟人之于范长江,是偶像一般的存在。当夫人沈谱劝范长江不要太劳累时,他说:“毛主席和周总理历来就是不分昼夜地操劳着国家大事,如果比较起来,我们可差的太远啦!”不只工作上,生活中,范长江也将两人作为楷模。
范长江在选择共产党之前一直在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蹒跚学步,心路历程十分艰难。“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话告诉我们不能以当代的眼光审视曾身处旧中国的范长江。
参考文献:
[1]范长江.《范长江新闻文集》[M].新华出版社,2011年。
[2]徐向明.《范长江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胡愈之 夏衍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范长江纪念文集》[M].群言出版社,2004年。
[4]尹韵公.《关于范长江与<中国的西北角>之余论》[J].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摘要:结束了1937年的延安之行,范长江随后与《大公报》脱离,从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位彻彻底底的中共报人。本文梳理了新闻人楷模范长江加入中共前的艰难探索和心路历程,分析了促使他偏向中共的原因。本文认为,促使范长江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原因包括家人的启蒙,早年经历的引导,也包括国民党的作茧自缚与共产党的和善拉拢。
关键词:范长江;中共报人;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D1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72-01
1939年范长江在周恩来的介绍下从一名无党派的自由报人变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其实,在这一转变上,他与好友邹韬奋的经历是一致的。范长江曾在《韬奋文集》的序言中写道:“韬奋在全国风起云涌的群众性抗日运动中,在颠沛流离之中,逐步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这何尝不是在说他自己。
一、范长江的早年生活
(一)开明的家人。
范长江出生于四川内江的一个没落地主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个开明前卫,不失伟大的女性,人称四娘。对于解放农民一事,四娘出身小地主,却带头宣传减租退押;对于儿子的教育,她辛苦却甘之如饴,搓麻绳,织布,缝补,以个人手工劳动的收入供他读书;对于进步思想,她坚决支持儿子反对封建官僚,霸权压迫,向包办婚姻说不,为解放大众奋斗。
范长江的祖父范延馨,秀才出身,辛亥革命后开始热衷于新书和新的报刊,接受了民主自由的新思想。他反对八股文,赞成白话文,鼓吹个人奋斗和实业家。可以说,这些启蒙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范长江的进步思想,此后民族民主的革命思想与他的启蒙教育熏陶不谋而合。
(二)接触进步,了解红军。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的狂潮,以《不平鸣》为代表的进步刊物在范长江就读的内江中学中传播,爱国的赤子之心就这样被点燃。南昌起义时,范长江成为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20军下的一名班长,这是他与共产党的第一次交集。
1934年,在北大学习了两年之后,范长江越发想了解关于红军的真相,于是专程到江西南昌,通过关系阅读了国民党军队缴获的有关中共的文件。他在《我的自述》中说道:“我的南昌之行,收获很大……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国民党已腐化堕落,共产党在认真革命。”
二、与国民党的决裂
(一)进步与落后,泾渭分明。
范长江的世界观成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从接受西方启蒙思想到改良主义,再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实他是彷徨的,他好不容易弄明白国民党的左右派,却出来个共产党;随后参加了一场双方都叫国民革命军的南昌起义,无意中成为了共產党的“一个小兵”;被遣散后却考入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九一八”事变后又愤然离校。在选择党派的路上他走得晕头转向,跌跌撞撞。但是有一点十分明确,就是要反对帝国主义,要抗日。
一边,国民党消极抗日,置民族危机于不顾;另一边,共产党站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沿。判断一个党派的先进与否取决于这个党派是否顺应了历史潮流,范长江看到了日蒋一气“防共”的丑恶嘴脸,更看到中共团结抗日,救国救民的决心。
(二)“何梅协定”后的思想转折。
范长江曾对夏衍说,1935年“何梅协定”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靠近共产党。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是何应钦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与日军华北驻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这个协定实际上等于放弃了华北的主权,说明国民党政府在日本的淫威面前又一次屈服了。
当时民族矛盾升级到空前绝后,蒋介石却有一密令,“有言抗日者杀无赦”。可以说,正是由于国民党的步步退让,才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断埋下隐患。这一系列做法不失为作茧自缚,而范长江正是在国民党“对内惨杀,对外屈辱”的政策下选择与其渐行渐远。1938年,他发表社论《抗战中的党派问题》,反对蒋介石提出的“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彻底与国民党决裂。
三、周恩来,毛泽东的鼓舞
(一)周恩来的和蔼温和。周恩来是范长江平生遇到的第一位公开的共产党员。在“双十二”后续影响下的西安,严峻紧张的气氛还未褪去。穿越层层封锁之后,周恩来和蔼炽热的接待安稳了范长江那颗尚未平复的心,给予他一股强大的政治暖流。范长江结婚时,周恩来更是亲自携一个“十分精美的用苏联乌拉尔山石制成的像架和一块漂亮的红花台布”作为礼物出席,并送上邓颖超的亲笔贺信,勉励新婚夫妇。这样可爱可亲的中共领导人与冷面强硬的蒋介石形成鲜明对比,推动着范长江日益靠拢共产党。
早在1938年范长江就已经向周恩来提出了入党请求,但当时周恩来认为他作为无党派人士更好,可以继续在《大公报》上声援共产党。即使后来范加入了组织,也是作为秘密党员。
(二)毛泽东的积极指引。1937年,在延安凤凰山窑洞中,范长江与毛泽东彻夜相谈,只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这场夜话,成为其人生中一大转折。他在《我的自述》中回顾说:“我那天晚上之高兴真是无法形容的,对于毛主席的敬爱心情,由此树立了牢固的根基。”
之前,范长江只是倾向中共,但对中共的认识是相当表层的。他甚至认为“共产党不搞民族斗争,只搞阶级斗争”。毛泽东的点拨,使他明白彼时中国的任务是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明白阶级矛盾应该服从民族矛盾,明白应该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系列回答解释了他心头纠结已久的许多疑惑,敬爱之情油然而生。那一刻,范长江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激动之感。他欲留陕北,搜集资料大力宣传共产党,但毛泽东给了他另一项嘱托,希望他即刻赶回上海。
范长江对于毛泽东,周恩来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的。毛周作为引路人,推动其在共产之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进。这两位伟人之于范长江,是偶像一般的存在。当夫人沈谱劝范长江不要太劳累时,他说:“毛主席和周总理历来就是不分昼夜地操劳着国家大事,如果比较起来,我们可差的太远啦!”不只工作上,生活中,范长江也将两人作为楷模。
范长江在选择共产党之前一直在在大时代的洪流中蹒跚学步,心路历程十分艰难。“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话告诉我们不能以当代的眼光审视曾身处旧中国的范长江。
参考文献:
[1]范长江.《范长江新闻文集》[M].新华出版社,2011年。
[2]徐向明.《范长江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胡愈之 夏衍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范长江纪念文集》[M].群言出版社,2004年。
[4]尹韵公.《关于范长江与<中国的西北角>之余论》[J].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