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唯技能论的偏颇导向、职校学生自身的原因等造成培养职校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面临诸多困难。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共享性、即时性、交互性、传递性、丰富性等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创建读书推荐类的微博、微信,创建读书、写作类的网站,制作读书类的视频和音频等是培养职校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职校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45-03
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对一个个体的成长意义已经不言自喻。然而,这样的一种阅读方式在当下的职校学生中却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在网络游戏、网页浏览等等中打发掉,仅有的少数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平时阅读的也大都是悬疑、言情、盗墓类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在职校学生中少之又少。如何培养职校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已经成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和宣传显然已经不能打动和吸引当下的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全方位立体的读书氛围成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在今天生活中强大的影响力,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培养职校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手段。
一、成因调查
(一)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不读书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职业学校。事实上,对中国人阅读现状的担忧已经成为很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从1999年开始每两年做一次全民阅读率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阅读率持续下降。”[1]在一个全民阅读率下降的年代里,没有升学压力的职校学生极易受社会风气影响,不读书自然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了。
(二)唯技能论的偏颇导向
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都提倡以就业为导向。固然,在职业教育中,市场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然而过分强调市场的导向性,这样理念下的教育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如太重视技能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的唯技能论不可避免地使得学生产生观念意识上的偏颇,认为人文素养的累积可有可无。事实上,这样的观念不仅存在于学生当中,在职业学校许多教师和管理者中亦不鲜见。
(三)影视等新媒体的冲击
在一个资讯瞬息万变的时代里,阅读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还是单调生活中比较重要的消遣方式。如今,现代信息技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几乎爆炸式的资讯环境。由于学业相对轻松,职校学生课余花在影视等媒体上的时间非常多。“在影视作品的巨大诱惑力面前,文学读物面临着空前的边缘化特点”。[2]影视等新媒体因其自身的画面生动、简明易懂而获得了职校学生的青睐。阅读则相应地受到了很大的冷落。
(四)职校学生自身的原因
语文课在职业学校属于公共基础课,由于缺乏升学的压力,也没有统一的语文能力测试,加之学生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很难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大多数职校学生此前并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就更难在职业学校主动养成课外阅读习惯了。
二、意义探讨
职业教育,尽管有“职业”两字的限定,然而说到底它终究是教育。既是教育,它就免不了要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在职业教育发展迅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者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应该不止于职业技能的培训。早在上世纪2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黄炎培先生已经就职业教育的使命与内涵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他不仅认为“职业教育应突破教育界、职业界的局限,积极参与全社会的运动,而且重新予以‘定义’,强调‘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3]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阅读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意味着知识面的拓展、能力迁移的训练,更意味着是对一个学生个性化人格的培养。这是一个受益终身的习惯培养。诚如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钱理群先生在讲述语文教学时所言:“对有生命的文字之美的享受,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4]
三、特点概括
在传统阅读习惯受到空前挑战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校园读书氛围也就十分必要。所谓现代信息技术,即以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源于其优势及共享性、即时性、交互性、传递性、丰富性特点。善用这些,职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完全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被激发。
四、应用研究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职业学校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喜好,可以从传统的教师单一引导向师生共同参与转变,甚至可以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即教师放手,学生自我创造、相互影响、群体提高。笔者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职校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有以下几条路径。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共享性和交互性创建读书推荐类的微博、微信等。
微博、微信等在人群中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中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方式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它可以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向受众开放。这种开放性包括粉丝们可以对关注对象的内容进行转发和评论,还可以与微博或微信的主人进行交流。这样的一种方式是资讯传播方式的一种革新。这一特点已经被很多明星和商家意识到,它们纷纷开通这样的平台与大众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因为这种传递方式而获得成功的明星和商家也不在少数。现在很多高校也相应开通了各类功能的微博和微信。但是,这样一种方式在职业学校中还比较少见,将其运用到读书氛围营造的就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职业教育人还没有做好放下“身段”的心理准备。在职业学校,因为“职业”的原因,一些师傅带徒弟的理念还是相对要强烈一点,因此整体的校园氛围活跃度不够,革新的意识也相对缺乏。其实在今天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能再继续僵化地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姿态,这个姿态太高高在上。当下在职业学校,教师要思考的也许是怎样“与生同乐”。微博、微信的好处在于创造了一个非常民主的环境。在这样的语境下,谈读书、说感悟不再是一言堂,学生可以有学生的看法和观点,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全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大家在一个共有的平台上交流读书的感悟。这样的一个说话之道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而且这样的一个平台的权限完全可以开放给那些有独特阅读体验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管理,教师可以作为发起者和关注者。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传递性和即时性创建读书、写作类的网站。
阅读和写作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关注实用性,因此应用文写作成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也带来了一个相应问题,即对写作有兴趣和期待的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一个更宽广的平台来展现自我和互相交流。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部分学生的需求不容小觑。一是因为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因为这类学生对周围学生的影响力超乎预估。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于在一个公共开放的平台上展现自己个性化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作文展示既是对他们写作兴趣的激励,也能很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阅读渴望。因为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一个写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文本阅读的功底是显而易见的。校园文学网站对于职校学生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们能够从自己身边的人身上看到一种触手可及的美好。与传统校园纸质刊物相比,校园网络文学因其开放性,学生更可以感受到一种参与其中的乐趣。与微博、微信等相比,校园文学网站更加稳定,更加适合学生相对纯文学的交流,可适合的文体更加宽泛多样。对这种类型的文学媒体,管理难度并不大,教师在把握好整体风格和倾向后,可放手让一些社团的负责人去做。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容量和丰富性制作读书类的视频和音频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本神秘、高成本、高难度的视频、音频制作变得更加简单、便捷。今天大多数的职业学校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政策、人员、设备等准备都很充分。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广播站和电视台。在职业学校,由于受平时休闲娱乐方式的影响,广播和电视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这样的平台,制作一些读书推荐类或谈话类的节目,可邀请学校教师(不一定局限于语文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作一些深入浅出的文学讲座;还可以请学校的优秀校友给学弟学妹们作读书经验介绍;等等。这样既活跃了校园氛围,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这些方面,教师的参与要更多一点。毕竟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他们对整个节目制作的风格、节奏和倾向性方面不是把握很好。与前两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包含的信息量大,形式丰富多样,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很大,但是制作的难度也很大。相对而言,这方面的建设难度大,就更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现在很多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已经很大,其他工作也不少,在疲于应付工作的情况下,有时一些有创新的想法不太容易实现。
现代信息技术在今天教育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善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诸多特点和优势,可以很大程度地贴近学生,让学生喜闻乐见并在一个丰富多彩、民主友好的氛围中一点一点地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当然,这样的设想要付诸实践还有很多实际的困难。这不仅需要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徐雁,童翠萍.中国当代阅读史[J].图书馆杂志,2009(9).
[2]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2001(2).
[3]彭干梓,卢璐,夏金星.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核心价值体系析评[J].职业技术教育,2009(4).
[4]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志刚)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职校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45-03
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对一个个体的成长意义已经不言自喻。然而,这样的一种阅读方式在当下的职校学生中却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在网络游戏、网页浏览等等中打发掉,仅有的少数有阅读习惯的学生平时阅读的也大都是悬疑、言情、盗墓类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在职校学生中少之又少。如何培养职校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已经成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和宣传显然已经不能打动和吸引当下的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营造全方位立体的读书氛围成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在今天生活中强大的影响力,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培养职校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手段。
一、成因调查
(一)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不读书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职业学校。事实上,对中国人阅读现状的担忧已经成为很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院从1999年开始每两年做一次全民阅读率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阅读率持续下降。”[1]在一个全民阅读率下降的年代里,没有升学压力的职校学生极易受社会风气影响,不读书自然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了。
(二)唯技能论的偏颇导向
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都提倡以就业为导向。固然,在职业教育中,市场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然而过分强调市场的导向性,这样理念下的教育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如太重视技能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的唯技能论不可避免地使得学生产生观念意识上的偏颇,认为人文素养的累积可有可无。事实上,这样的观念不仅存在于学生当中,在职业学校许多教师和管理者中亦不鲜见。
(三)影视等新媒体的冲击
在一个资讯瞬息万变的时代里,阅读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还是单调生活中比较重要的消遣方式。如今,现代信息技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几乎爆炸式的资讯环境。由于学业相对轻松,职校学生课余花在影视等媒体上的时间非常多。“在影视作品的巨大诱惑力面前,文学读物面临着空前的边缘化特点”。[2]影视等新媒体因其自身的画面生动、简明易懂而获得了职校学生的青睐。阅读则相应地受到了很大的冷落。
(四)职校学生自身的原因
语文课在职业学校属于公共基础课,由于缺乏升学的压力,也没有统一的语文能力测试,加之学生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很难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大多数职校学生此前并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就更难在职业学校主动养成课外阅读习惯了。
二、意义探讨
职业教育,尽管有“职业”两字的限定,然而说到底它终究是教育。既是教育,它就免不了要担负起育人的职责。在职业教育发展迅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者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应该不止于职业技能的培训。早在上世纪2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者黄炎培先生已经就职业教育的使命与内涵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他不仅认为“职业教育应突破教育界、职业界的局限,积极参与全社会的运动,而且重新予以‘定义’,强调‘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3]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阅读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意味着知识面的拓展、能力迁移的训练,更意味着是对一个学生个性化人格的培养。这是一个受益终身的习惯培养。诚如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钱理群先生在讲述语文教学时所言:“对有生命的文字之美的享受,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4]
三、特点概括
在传统阅读习惯受到空前挑战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校园读书氛围也就十分必要。所谓现代信息技术,即以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源于其优势及共享性、即时性、交互性、传递性、丰富性特点。善用这些,职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完全有可能最大程度地被激发。
四、应用研究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职业学校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喜好,可以从传统的教师单一引导向师生共同参与转变,甚至可以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即教师放手,学生自我创造、相互影响、群体提高。笔者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职校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有以下几条路径。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共享性和交互性创建读书推荐类的微博、微信等。
微博、微信等在人群中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中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方式的交互性和即时性。它可以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向受众开放。这种开放性包括粉丝们可以对关注对象的内容进行转发和评论,还可以与微博或微信的主人进行交流。这样的一种方式是资讯传播方式的一种革新。这一特点已经被很多明星和商家意识到,它们纷纷开通这样的平台与大众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因为这种传递方式而获得成功的明星和商家也不在少数。现在很多高校也相应开通了各类功能的微博和微信。但是,这样一种方式在职业学校中还比较少见,将其运用到读书氛围营造的就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职业教育人还没有做好放下“身段”的心理准备。在职业学校,因为“职业”的原因,一些师傅带徒弟的理念还是相对要强烈一点,因此整体的校园氛围活跃度不够,革新的意识也相对缺乏。其实在今天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能再继续僵化地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姿态,这个姿态太高高在上。当下在职业学校,教师要思考的也许是怎样“与生同乐”。微博、微信的好处在于创造了一个非常民主的环境。在这样的语境下,谈读书、说感悟不再是一言堂,学生可以有学生的看法和观点,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全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大家在一个共有的平台上交流读书的感悟。这样的一个说话之道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而且这样的一个平台的权限完全可以开放给那些有独特阅读体验的学生,让他们自己管理,教师可以作为发起者和关注者。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传递性和即时性创建读书、写作类的网站。
阅读和写作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关注实用性,因此应用文写作成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也带来了一个相应问题,即对写作有兴趣和期待的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一个更宽广的平台来展现自我和互相交流。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部分学生的需求不容小觑。一是因为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因为这类学生对周围学生的影响力超乎预估。实践证明,学生非常乐于在一个公共开放的平台上展现自己个性化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作文展示既是对他们写作兴趣的激励,也能很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阅读渴望。因为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一个写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文本阅读的功底是显而易见的。校园文学网站对于职校学生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们能够从自己身边的人身上看到一种触手可及的美好。与传统校园纸质刊物相比,校园网络文学因其开放性,学生更可以感受到一种参与其中的乐趣。与微博、微信等相比,校园文学网站更加稳定,更加适合学生相对纯文学的交流,可适合的文体更加宽泛多样。对这种类型的文学媒体,管理难度并不大,教师在把握好整体风格和倾向后,可放手让一些社团的负责人去做。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容量和丰富性制作读书类的视频和音频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本神秘、高成本、高难度的视频、音频制作变得更加简单、便捷。今天大多数的职业学校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政策、人员、设备等准备都很充分。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广播站和电视台。在职业学校,由于受平时休闲娱乐方式的影响,广播和电视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这样的平台,制作一些读书推荐类或谈话类的节目,可邀请学校教师(不一定局限于语文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作一些深入浅出的文学讲座;还可以请学校的优秀校友给学弟学妹们作读书经验介绍;等等。这样既活跃了校园氛围,又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这些方面,教师的参与要更多一点。毕竟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他们对整个节目制作的风格、节奏和倾向性方面不是把握很好。与前两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包含的信息量大,形式丰富多样,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很大,但是制作的难度也很大。相对而言,这方面的建设难度大,就更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现在很多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已经很大,其他工作也不少,在疲于应付工作的情况下,有时一些有创新的想法不太容易实现。
现代信息技术在今天教育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善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诸多特点和优势,可以很大程度地贴近学生,让学生喜闻乐见并在一个丰富多彩、民主友好的氛围中一点一点地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当然,这样的设想要付诸实践还有很多实际的困难。这不仅需要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徐雁,童翠萍.中国当代阅读史[J].图书馆杂志,2009(9).
[2]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J].福建论坛,2001(2).
[3]彭干梓,卢璐,夏金星.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核心价值体系析评[J].职业技术教育,2009(4).
[4]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