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生命的潜能都能得到更好发展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54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不应只看这所学校的考试成绩如何,而应看在这里的每个生命是否真正享受到公平教育,其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发展。基于公平的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价值追求是“让每个生命的潜能都能得到更好发展”。具体策略为: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程建构,在课程建构中促进他们生命潜能的充分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实践,在活动实践中促进他们生命潜能的充分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中促进他们生命潜能的充分发展。
  关键词:教育质量;价值追求;生命潜能;更好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A-0024-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过去的“有学上”到现在要“上好学”——很多家长千方百计为孩子选择优质学校。就学校教育本身而言,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确实存在着优劣,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就读确实存在着不公平。但从现代教育本质来看,学校教育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就读,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方式仍然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即使名校这种现象也十分突出——学生之间不仅成绩差异较大,且最為重要的是有很多学生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发展。当下,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不应只看这所学校的考试成绩如何,而应看在这里的每个生命是否真正享受到公平教育,其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就一所学校而言,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基于公平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呢?
  一、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程建构,在课程建构中促进他们生命潜能的充分发展
  课程是学生生命潜能得以发展的基础,一个人不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其生命体内那种沉睡的潜能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开发课程。当下,很多中小学都是教育部门考什么课程,学校就开设什么课程。高中这种现象更加突出,绝大多数学校仅开设高考科目,没有校本课程。有的学校即使开设校本课程,也不是按照学生兴趣发展需要设计,而是按照上级各类竞赛要求选拔,绝大多数学生仍然被拒之门外。这样的学校教育即使考试成绩再好,升学率再高,也不能算是高质量。真正的高质量应该“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程建构,在课程建构中促进他们生命潜能的充分发展”。
  1.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决策和选择课程
  一个人选学什么课程,可能会发展其相应的潜能。当下,绝大多数学校的校本课程都是校长根据学校条件和特色需要确定的,这样的课程决策显然是不科学的。校本课程开设科目不应是校长主观臆断,而应由学生参与决策。去年,我校在讨论校本课程科目时,向全体学生发放了《洪泽中学校本课程征求意见书》,让每位学生自己提出10门最想学习的校本课程,然后将这些课程进行汇总和分类,共有7类近100门课程;后来,我们再根据学校教育设施、教师状况和学生希望开设人数的多少确定学校拟开设的30多门校本课程;最后,我们又让所有学生再从这些课程中选择2门课程学习。现在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都是根据学生自己选学,并按照他们的基础分层开设的。这样的课程是针对学生自我最想发展的潜能而设计的。
  2.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开发和实施课程
  同一门课程不同的开发和实施方式对人生命潜能发展的影响不同。当下,一些学校校本课程的建构方式是:有的请专家开发,教师负责具体实施;有的让少数骨干教师编写教材,其他教师按照教材进行授课。这样的课程建构方式显然不能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应只由专家或教师为主体,而应让学生成为主角,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以“项目课程”为抓手,以“活动主题”为主线,以“设计主题”为重点,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活动主题内容的开发和实施,把他们的经验化为课程内容,促进他们潜能的更好发展。
  3.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评价和完善课程
  从本质上说,课程评价也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采用什么样的课程评价对人生命潜能的影响也不相同。当下,就对课程开发的评价而言,学校几乎没有评价权,主要由教材审定委员会评价;就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而言,评价权在教师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施过程中学习态度、思维反应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就对课程学习成效的评价而言,评价权仍然在教师——教师根据学生对自己所传授内容的掌握情况或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应该说,这样的课程评价不利于学生生命潜能的发展——学生只是“被学习”,按照教师所教知识进行记忆和训练。我校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把校本课程的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评价教材——主题内容设计是否科学,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学——教师教学过程是否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让学生评价学习——自己的学习策略是否最完美。这样的课程评价将学生的个体经验和评价内容作为课程内容融入到“校本教材”中,促使原来的“教材”更加完善,也促进学生生命潜能的更好发展。
  二、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实践,在活动实践中促进他们生命潜能的充分发展
  活动是学生生命潜能得以发展的载体,一个人不参与相关活动实践,其生命体内沉睡的潜能就很难被唤醒。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设计活动。当下,很多学校都是教育部门组织什么竞赛,学校就安排什么活动;高中就忙高考,其他活动几乎不组织。有的学校即使组织“集训队”,也不是按照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组队,而是按照竞赛要求选拔,一些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即使想参加也被拒之门外。这样的学校教育即使考试成绩再好,升学率再高,也不能算是高质量。真正的高质量应该“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实践,在活动实践中促进他们生命潜能的充分发展”。
  1.按照学生潜能发展需要系统开发教育活动
  活动是学生潜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的活动项目对人生命潜能影响不同。当下,一些学校为了忙于应试很少组织课外活动,有的即使组织活动也只是以竞赛代替活动;几乎所有学校都因怕承担安全责任不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应该说,实践智慧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没有实践活动的教育不能让人的生命潜能得到更好的发展。2015年,我校按照学生潜能发展需要系统开发“校节”活动:从青春成长需要出发,设计“成长节”——开展生理和心理健康、八礼四仪、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等方面教育活动;从体育艺术素养需要出发,设计“体艺节”——开展体育技能、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和影视编导等方面教育活动;从语言发展和文化素养需要出发,设计“读书节”——开展读书、演讲、写作、编演话剧等方面教育活动;从科学创新素质需要出发,设计“创新节”——开展计算机编程、机器人研制、科学实验、电脑绘画、动画制作、航空航模等方面教育活动;从劳动技能需要出发,设计“劳动节”——开展劳动实践、生活技能培训等方面教育活动;从国际理解需要出发,设计“国际节”——开展外语教育、民族风情教育、外国文化教育等活动。这些活动涉及人的身心、智慧、情感、艺术和道德等方面,有益于人的各种潜能健康、和谐地发展。   2.按照学生潜能发展需要科学实施教育活动
  同一活动不同的实施方式对人生命潜能的影响不同。当下,很多学校活动的定位是“选拔”或“评奖”:学校组织竞赛活动大多数要求每班1名学生参加竞赛,参赛人选大多数又是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推荐的,学生参加竞赛前也没有组织系统训练,只是将自己原有的“技能”展示出来。这种少数人展示技能的活动不可能让大家的潜能都得到发展。我校开展教育活动时,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平时加强训练。每项活动组织竞赛前,我们都组织学生系统学习,例如:学校组织“国际·英语节”,每日通过大屏幕展示一句英语谚语,每周通过广播播放一首英语歌曲,以此引导学生平时加强学习。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竞赛。每项活动竞赛,我们都尽量让所有人参加,例如:英语谚语背诵竞赛,我们首先组织全体学生都参与英语谚语默写的初赛,然后组织每班选择默写成绩较高的前10名同学进行复赛,最后再让每班复赛的前2名参加学校总决赛。这样的活动让每个人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能力。
  3.按照学生潜能发展需要全面总结教育活动
  总结活动是对活动开发和实施方式的重构,也是对人生命潜能的发现和提升。当下,我们很多学校在赛事完成、组织表彰发奖后就将活动画上句号。这样组织活动其效能没有充分发挥。我校每次组织活动以后,都会组织一项总结活动,引导大家对如下方面进行反思:自己在活动中是否做到最好、自己的潜能优势有哪些;自己在活动中有哪些不良表现,原因是什么;活动组织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学校根据大家的建议制定下一次活动方案,提前一年告诉大家,以此促进活动计划的完善和活动训练的落实。
  三、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中促进他们生命潜能的充分发展
  课堂回答问题能展示学习成果,也能锻炼学习能力。展示是学生生命潜能得以发展的方式,一个人潜在能力得不到彰显,其生命体内沉睡的潜能就很难得到舒展。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让他们自我展示。当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喜欢找优秀学生回答问题,高中的课堂更是如此——用“优秀学生的答”代替“教师的讲”。这样的课堂教学绝大多数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很少,不仅影响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不作思考,而是等待其他学生的答案。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考试成绩再好,也不能证明教育的高质量。真正的高质量教育应该“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中促进他们生命潜能的充分发展”。
  1.让每位学生在课堂都有自我欣赏的机会
  自我欣赏是个体对其潜能的一种喜爱和赞美。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是“学他式”,主要是听讲,很少有自我欣赏的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不利于彰显他们的个性潜能。笔者认为,“教学”不应该只是“听戏”,而应该是“编剧”和“演戏”相结合。每节课都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编演:语文课让他们进行自我赏读,艺术课让他们进行自我创作和自我欣赏,科学课让他们进行自我探究。应该说,学生自我欣赏既是对个体潜能的一种唤醒,也是对生命潜能的一种挖掘。
  2.让每位学生在课堂都有自由展示的机会
  自由展示是对个体潜能的一种释放。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是“传授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高中的课堂几乎都是“一言堂”,很少安排充裕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的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更不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笔者认为,教学不应该只是传递知识,还应该启迪思维。每节课都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展示:展示自己的阅读,展示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思维……应该说,学生在课上有自由展示的机会,既能唤醒自己的潜能,又能激发其他同学的潜能。
  3.让每位学生在課堂都有自主反思的机会
  自主反思是促进个体潜能提升的一种手段。当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形态是“训练式”,主要是训练应试技能,高中几乎所有时间都是针对高考知识目标进行训练。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笔者认为,教学不应只是训练,更应该是自我感悟。每节课都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省悟:反思自己习得了哪些知识,反思习得知识的途径,反思习得知识的策略……应该说,学生自主反思既是对自己潜能的一种认识,也是对潜能的一种发展。
  总之,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不只是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关键是看在这里学习的人是否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学校追求的高质量应该是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责任编辑:丁伟红
其他文献
试卷讲评课被认为是高中文化学科三大基本课型模式(即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当中的一种,但在事实上又常常被讥讽为最随意、最低效、师生状态最消极的课堂,往往是“对对答案”“翻翻课本”“比比成绩”“诉诉怨气”,如此而已。在这其中,政治课堂似乎显得尤为无奈,值得我们深思。  讲评课出现以上这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景况,归根结底就是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它亟需我们回答两个问题:“试卷有没有必要讲评?”“试卷
摘要: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根据江苏省现代教育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创建中职与本科3 4软件技术专业试点项目并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础 专业 拓展”模块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衔接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衔接;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价值追求及实施策略不应是“教动手”,而应是“学探究”。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从“教动手”到“学探究”,是数学教学的需求,是数学发展的要求。“学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分析总结。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价值追求;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2A-0099-04 
摘要:在高考壓力下,对高中教师的培训存在着同质化、应试化、形式化等问题,破解的措施包括“基地多元”和“菜单自选”。作为教师培训新基地的知名高中在承办骨干教师培训方面具有强大的磁场效应,有利于激活教师的内驱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承担江苏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以阅读项目为依托,开展力学行动,在分享、对话、体验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教师培训;基地多元;菜单自选;知名高中  中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B-0011-0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词,感情朗读,体会得水之乐和缺水之苦。  2.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内心体验,体会反衬的表达效果,激发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反衬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初读全文  师:上节体育课,同学们顶着烈日在田径场上运动,是什么感受? 
摘要:通过比较小学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测试数据可知:本区域学生数学学业成绩较多为中等偏下,优秀学生与中上等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分布不均匀。在“知识技能”“理解概念”“运用规则”和“解决问题”四个能力维度上,与所在市、所在地域以及全省学生相比,学业成绩总体上均有一定差距。为了尽快提高区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应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努力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切实
摘要:目前中小学的衔接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心理层面,然而核心素养的衔接和培育才是终极指向。通过对初中阶段衔接节点期的行动研究,借力“品质课堂”的打造,以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的深入实施为抓手,让学生在校园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完整教育;衔接教育;核心素养;品质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9A-0008-0
编者按: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决定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江苏职教人以“江苏省国家中职示范校核心课程及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及112个子课题的研究为引领,以13个大类专业共172门核心课程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为突破点,开发了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自测与考试电子题库、三维互
摘要:学校文学社团的价值追求应以人为逻辑起点,以语文学习为载体,从人的成长需要出发,让教师、学生和语文一起成长。“让我们和语文一起成长”内涵是:让教师、学生一起设计、实施、评价和重构语文资源,促进语文不断发展;同时,在发展语文过程中促进自己不断成长。其意义是师生生命成长的本质需求,社会生活变革的必然要求,语文课程建设的客观诉求。实践策略为师生用阅读架构语文,师生用创作润泽语文,师生用活动体验语文。
摘要:现代高职班级群体因生源、地域、家境、心理等差异呈现的班级群体“异质化”现象易使之趋于“乌合之众”。基于“共同体”的班集体建设可使班级成员具有“在场”感、共同目标和集体归属感,从而形成高职大学生对班集体的角色认同、共同愿景和班级凝聚力。对于“班级共同体”的建设,高职班主任起着“共同体领袖”的作用,应摒弃传统的“缄默式”管理而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功能,做到由“管理型”向“建设型”转变、由“独奏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