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二题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i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今年100岁
  “这回我们肯定要发大财了!只要大家配合,你就等着过好日子吧!”
  村里的高音喇叭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声音了,今天下午突然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音乐声,然后就是牛杂二破锣一样的嘶吼。
  牛杂二喊了一番话,我听得不是太明白,最后一句可听清楚了:“全村广大群众,阿叔阿伯兄弟姐妹阿婶阿嫂,同志们,今晚七点半钟,统统集中到晒场开会,至少每家来一个人,最好是统统都来,来了你就知道来对了,绝对来对了。再讲一次……”
  牛杂二再讲一次结束后,高音喇叭终于安静下来。
  我家养的200只乌龟今天又死了30只,水池里就剩下76只了,我痛心得要死,现在听到牛杂二猛吼,心里还真有些转忧为喜。
  牛杂二,本名朱勇。因早些年他同大哥朱强合开牛杂店,在家又排行老二,所以村里人都习惯喊他牛杂二。他也不恼,相反还高兴。开牛杂店,他和大哥发了些财,现在大哥还继续在镇上经营,他回村来了,刚当选村委主任不久。他这个主任不想白当,所以挖空心思要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这可真难为了他。村主任要当好,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村叫石沟村,听村名就知道是个什么样了。地不多,石头多,低头见石,抬头见山。还好,山上有大树,山下有河流,一年四季草木葱茏,空气清爽。而且,二级公路通过我们村边,公路两头不远也都有圩镇。
  我们村村委主任三年选一次,一次选一个,一个有一个的新做法,但谁都当不了两次,好像是要轮着当似的。
  别看这个村委主任芝麻官都算不上,可谁都想当。但当上了你若只想挂个虚名是不行的,总得搞些名堂,否则,上级批评你,村民取笑你,你自己面子也挂不住。
  我们村主任换了好几个,全村养过羊、放过鱼、种过大棚蔬菜、办过木材厂,但到后来都不见哪样赚过钱的。也难怪,现在年轻人几乎都跑出外面去了,像我和牛杂二这四五十岁的也没有几个留在村里的,剩下些老人小孩能做什么呢?大概有心想做也无能力做。
  说句心里话,这一次我真希望牛杂二能够真的找到条好门路,帮助大家发发财,免得我东想西想去学养那些乌龟。
  晚上的会议到八点钟才开得成。全村四十多户家家都来人了,打眼看去都是老头老大妈,这让牛杂二主任很不爽。没办法,村里就这么些能干活的人。
  会议开始,牛杂二不再东拉西扯说其它,直奔会议主题。
  他说:“今晚叫大家来开这个会,就是一定要统一认识,合成一个脑袋,共同把我们石沟村快速变成长寿村,我们要坐在家里赚游客的人民币。”
  他說:“现在生态旅游、农家乐休闲项目很红火,很吸引城里人,我们村的条件就非常适合搞这种东西。这样吧(他环顾会场一圈后接着说),讲太多你们也不明白,也不用都明白,这是我们村委会调查研究一段时间后得出的新想法,绝对有效,绝对能做得到,你们就配合、就按说的去做就行了。我们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我们要做长寿村,长寿村是生态旅游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最能说明生态好的地方——现在地球上这样的地方不多了。”
  牛杂二讲得大家乱糟糟地议论起来,于是他干脆快刀斩乱麻,说:“这样吧,变长寿村,我们什么都不缺,就是缺100岁老人的人数,比例还少一些。所以,为了全村人发财,大家从现在起要统一思想,统一嘴巴,说我们村有5个100岁老人。这5个老人是谁呢?现在我来点名。”
  事实上,我们村老人还真不少,印象中谁都能活到80岁以上,现在有一个已经102岁,一个超过了90岁,有两个80多岁。没说的,这些人牛杂二都安排他们当了百岁老人,年岁由106岁到101歲都分配好了。剩下一个名额,牛杂二定给我爸。我爸才77岁,牛杂二说我爸老相,脸黑,皱纹也多,还缺了两颗门牙,可以多加些年纪,不会有问题,只要全村人统一说是就没有谁说不是。
  接下来,牛杂二还安排了相关工作,比如村容村貌的整治、墙上标语的书写、游客参观线路的圈定、门票的发售、导游解说词的写作和规范、旅游商品的订制和销售,等等,都作了分工负责。最让人高兴的是,我们村那眼冬暖夏凉的泉水,村委已谈妥了一家客商,签订了合作意向,很快就要办起矿泉水厂,生产长寿牌矿泉水。我家养的那些乌龟,别人家养的鸡啊、鹅啊、鱼啊,种的蔬菜、瓜果,什么的,都取名为健康绿色产品,全部可以拿来卖,全部可以供给牛杂二家开办的农家乐旅游接待饮食店,价格从优……
  牛杂二主任给我们描绘了可观的发财前景,我们闻所未闻,都热血沸腾,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就付诸行动。
  散会后,回到家,我爸躺在病床上还睡不着。他问我开会的内容,我兴奋地传达了,还特别告诉他:“你今年100岁!千万记住了。”
  秉 性
  在孙强眼里,母亲一向勤劳俭朴,心地善良。所以,他成家之后,总想把母亲接出来,让老妈好好休息,不再奔波劳碌。
  但母亲就是不肯来城里住。她说:“强哎,你大姐、二姐虽然出嫁了,你哥、你嫂有几处田地得种,忙不过来哩,再说,你侄儿、侄女都还小,妈哪离得开?”
  孙强说:“妈,又不是叫你来长住,这城里、村里都是你家吧?都不来看看我们哪?”
  母亲看着孙强,“扑”的一声就笑了,说:“我还是等你们有了孩子再去吧!”
  母亲的话当真,孙强只有等。
  然而,孙强这一等,就等了七八年。
  原因都是客观的。
  孙强孩子出生那年,大哥孙胜整了个养鸡场,大养其鸡,忙得终日屁股不粘凳,也没有雇请别人帮工,弄得父母双亲如同被绑架了似的都累进去了。再个就是,孙强丈母娘心疼独生女儿,外孙还在肚里头就搬过来侍候了。孙强住房才两房一厅,母亲若来住住,亲家母俩个连转身都难,所以孙强母亲只好尽量少来,来了也是没住几天就回。这样,孙强反倒觉得是害苦了母亲。好在,这城里到老家农村也不算很远,否则,他会更感到对不起母亲。   如今,儿子上幼儿园了,丈母娘松了一大口气,也巴望亲家母来换换手。她曾是广场舞的热衷者,这时候惦记起那些一起乐的姐妹们来了,手脚痒痒的。
  母亲来了,好!孙强高兴。但母亲却高兴不起来。
  孙子送去了幼儿园,早出晚归。归来了,儿媳又要教这教那,恨不得儿子现在就成为科学家、歌唱家、作家什么的。母亲除了洗洗衣服、扫扫地,几乎无事可做,像个大闲人。
  这,母亲可是待不住了。于是,出门去逛。
  这么一逛,没几天,逛出情况来了:母亲住的房间成了个难民窟,里面堆满了破纸箱、旧书报、烂铜烂铁、空塑料瓶子之类的东西。
  孙强媳妇见如此,颇有意见,但不好明说,就晚上吹枕头风,叫孙强制止老妈这么干,赶紧把这些破东西搬出去,乌烟瘴气的,不卫生。
  早上起来,吃了早餐,媳妇出门上班顺带送儿子去幼儿园。孙强留在后面,待母亲收拾完碗筷,严肃地对母亲说:“妈,你拿那些东西回来干什么?”
  母亲说:“换钱呀。”
  “这能值几个钱?你缺钱用吗?买菜的钱都放在这。”孙强指着电视机旁邊的纸盒说,“要买别的什么你说说就是了。”
  母亲说:“这不关钱多钱少的事,我啥也不用买,都有了。”
  “那你还去捡这些破烂干什么?”
  母亲瞪眼看孙强,说:“仔啊,妈不是常说吗,家有金山银山,不如一日进一文。能挣几个钱也是挣嘛。”
  孙强换了脸色,笑笑,说:“妈,我知道你闲不住。我就是想让你来好好休息,不要再忙这忙那。你要是闲得慌,就看看电視,要不,下楼去走走,找人聊聊——对了,这个小区里,有不少也是农村来的老太太,好像还有我们老家那一带的,我听到过说话,你出去走走,兴许就能碰上她们。”
  母亲也笑,说:“你才知道?我早知道了!这些东西,就是我同她们去捡的,多了,我还让给她们。”
  孙强叹了声,说:“你们这些老人呐,什么都是宝,难怪了。这样吧,妈,你就不去捡了。我和你媳妇都是干部,工资不是很高,但都旱涝保收,国家也养到老,你就不用忧那个心了。”
  母亲说:“我是陪她们耍哩,顺便就捡了。”
  孙强说:“妈,你知道吗?你这是抢人家饭碗呀,把捡东西的机会让给人家吧,也许她们家比我们困难一些。”
  母亲沉吟一会,说:“我知道了。你这傻儿子!”
  “傻就傻呗,傻人有傻福,这是你说过的!”孙强又是笑,接着交代母亲,“记得哦,把你这些宝贝搬下楼去,卖也好,送人也好,以后再不要去捡了。”
  “知道知道了,你快去上班吧,不要迟到啰!”母亲催儿子出门。
  孙强上班去后,母亲忙了大半天,把捡回来的废旧品全搬走了,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孙强和媳妇下班回来见了,没有不高兴的。媳妇有些愧对家婆,于是连哄带骗拉着孙强母亲去逛超市,给老人买了身新衣服。这是她作为儿媳头一回对家婆实实在在的孝敬。
  废旧品是不捡了,但孙强母亲还是天天下楼去,不到饿了不回来,有时,还回得比较晚。甚至有一两次,孙强和媳妇都下班回来了,她还没到家。
  看着母亲脸上高兴,孙强和媳妇猜想,老妈子是有伴了,忘记了时间——也好,免得闲出病来!
  一天,孙强外出办事路过一条街,远远望见母亲同一位老妇人走在一起。那人背有些驼,挑着担子,担子一头是折叠捆牢的纸箱纸,一头是个胀鼓鼓的塑料编织袋。母亲没有挑担,只提着个还有些瘪的塑料编织袋。孙强没有追上去,而是停下脚步,注视着两个老人沿街挨个门店往前走,直至拐进了一条小胡同,消失了。
  孙强微微一笑,心里叹道:“我的老妈啊!”
其他文献
秋云  秋高是天高,气爽是云爽  爽爽来去,自由游移  色,以白者为佳  纯白,棉白,瓷白,最炫目  灰便带有情绪  乌黑就揣有雨的心事  彩云要等到日落时候  别过太阳再追月  形,是心的幻象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形  在观者,似与不似  变的是人心  凝则滞,流动才鲜活  云深云浅,在入给出的分寸  不同的形和色,匆匆在天上  其實在地面  都是一块移动的暗影  睡莲,恰似一段时光的暗喻
期刊
当我们浏览《自然集》时,我们到底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诗歌?这恐怕是许多读者阅读李少君诗作时都会发出的疑问。让我们先从《抒怀》谈起:  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  你说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  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  画一副窗口的风景画  (间以一两声鸟鸣)  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  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  在我看来,曾得到诸多诗评家论述与阐释的《抒怀》一诗,能很好地代表李少君诗歌的
期刊
月 光  我们不会在银质的光线前感到  自卑,源于对古老词语的敬畏  如果夜晚足够漫长  让更多的风落下来,像一把小小的匕首  刺破这炎热的空气  高高挂起的不止是月亮  还有你眼中的云朵,黑或者白  已无法分辨,在邻德路  月光是真实的,像我们的骨骼一样  在黑暗处异常坚硬  隧 道  黑暗让寂静更加缓慢  储藏于体内的闪电在山体内部  熄灭  在秋天,列车穿过隧道  落叶穿过空气  源于石头的
期刊
弗贝贝,人如其名,美。老乡眼里出西施,更美。读了她新写的组诗《在尉犁》,不由赞叹:美不胜收。  弗贝贝是个開朗的女子。写诗,也依着美与爱的天性。  她沉醉其间的风景,是经过心灵过滤了的。蓝天、云朵、雪山、牧场、小河和格桑,高邈而阔远。戈壁、大漠、胡杨、红柳、骆驼和风沙,寂寥而温情……像《黄水沟牧场》 《下午,雨》 《在卡拉水渠上》《34团的胡杨林》 《格桑》 等诗篇,无一不有禅意,无一不有作者生命
期刊
海口除了自然美景,人文、美食都是最吸引人的主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外,渊源深厚的美食文化也同样令人流连,而在海口多元的饮食文化里,最能反映海口特色文化,并广为流传,受外人关注的当属老爸茶文化了。这是长期形成的海口的茶文化,从另外一层面讲也称海口茶楼文化,而作为茶楼文化载体的茶店,海口话俗称为“茶楼铺”,而喝茶在当地被百姓称为“吃茶”。  爱喝茶的人不计其数,然而,有什么能够比得起海口市民对
期刊
冬天,我老家的老井用水总是那么的紧巴巴,每年回老家过年,最闹心的就是缺水洗澡,孩子们都得了回家“恐惧症”,说什么也不肯回家过年。其实,村前几百米外就是南渡江,南渡江像一只弯曲的手臂,把整个村子拢在臂弯中。我怎么也不明白靠江的老井却缺水,每到冬天,南渡江水位大幅下降,村中池塘干枯,如凤凰眼睛明亮的老井也失去光泽,变得暗淡,没有了往日的清澈。  我老家门前不远就是一口老井,井旁有一棵茂盛的榕树,据说百
期刊
故乡的炊烟,就像那弯曲的路  在故乡熟稔的风景中,那一抹抹、一缕缕、一朵朵炊烟最是令我难忘。  那些或匍匐或纠结或直立在故乡屋顶上、飘荡在天空中的炊烟,袅娜娉婷,组成了一幅幅流动的、梦幻的、多姿多彩的生动画卷。  那炊烟就像故乡弯曲的路,从垸户村落中袅娜深情地走出来,蜿蜒伸向远方,把生我的故乡,和我谋生的城市连在了一起。  那炊烟,既是伸延在游子心中的路,又是套在他们身上的枷。在那炊烟般袅娜的路上
期刊
十月,黎明不懂夜的痛  在这个忙碌的十月  我几乎忘记了 自己  是一个地球人 月光  总能照进来 即使密闭不透风的胸膜  跳动的鲜活的总是捂得那么严实  常回家看看已经被一个谎言注脚  又被无数谎言补漏 在含混不清的乡音里  弥天 电话的另一端  总是沉默 试图打破夜的静寂  黎明不懂夜的痛 我想唱一首歌  如果我死了 請不要难过  在没有我的日子里 只消  听我的歌,我會在歌声里僵硬或复活  
期刊
我—来—了——  一声浩荡的呼喊  喊醒露珠倒挂的清晨  滚圆穿芳峪所有角落  欣然举目  满坡的绿 翻波滚浪  绿了脚步 ,绿了四面风  绿了呼吸,绿了心跳  绿了满怀的拥抱  荡涤一路的灰尘疲惫  绿焰燎起生命的高度  富氧托舉骨骼的生长  沿着清亮的嗓音  只一眼便泪水夺眶  沁入父亲心口的绿  不偏不倚嵌进瞳空  与父亲的军装多么相似  辉映博爱的天空  沿着清脆的招呼  与一簇新绿相认 
期刊
核心提示:海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忠云一篇题为《“文学海军”正在崛起——重新审视海口文学现象》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后,引发不少人对椰城文学现状的审视和思考。文章说,继久享盛誉的“文学陕军”“文学湘军”“文学豫军”等地域作家群体之后,一支实力雄厚、成就卓著的“文学海军”已蔚然成军,成为我国当代文学事业中的新兴力量。这一壮观景象,可称之为“海口文学现象”。  戏曲声声,喜气盈盈。1月19日下午,海口中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