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在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1.2 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l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lo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千l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1.3 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汁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1 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2.2 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经验(解决)一数学问题(获得)一数学知识(解决)一实际问题"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其他文献
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类共有的本性,赏识能使人产生愉悦,增强自信心,能激发人的潜能,能开启人的心智。渴望赏识是学生普遍的需求。满足需求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动力因素。教师发自内心的赞扬和赏识,更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的身心更健康的成长。  1 教师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  1.1学会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
期刊
这里所讲的"真",即语文教学的本质。在现今的某些语文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对课文进行架空分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忽略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语文课堂的沉闷和枯燥。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从而使得原本鲜活而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失去了生命和活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  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本质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重视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了"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地处遂宁市一个偏远的乡镇,该镇农村田间环境优美,农副产品丰富。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源泉。"如何让农村资源更好地为农村幼儿教育服务,促使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纲要》明确指出幼
期刊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韧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已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体现的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力图使"数学更加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等。"新大纲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具
期刊
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根据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具备以下特征:  1敢于提问,大胆质疑  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因素,是获得创见的第一步。所谓质疑,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
期刊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它不是一种机械运动,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可以有各种派系、各种模式,势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共同探索"。在时代的浪潮中,必须和时代同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担负起全面教育学生的重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从对未来人才素质培养着眼,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数学知识.还要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因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通过活动感知和体验,分析、思考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能够自觉地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行为体现这种内化了的品质。开展活动教学必须讲求实效,应该主要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愿望,激发起课堂活跃的思维热点,善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  【关键词】实效性; 原因; 对策;
期刊
在课程的背景下,不仅要求课堂上的改革、创新,布置家庭作业,也要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理念,凸显出个性化的特征,有利于技能,智能和创造才能的发展,弘扬他们的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展学生的素质,怎样布置作业才能让学生积极去做,提高学生的实效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根据教材的特点,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近年来"超市"之所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后进生在每个班级中都是普遍存在的,造成后进生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除少数后进生是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外,大多数后进生的出现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与学的失误积累造成的。  在数学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矫正与补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排除后进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理障碍,激发数学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后进生转化。  1 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个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要靠自己的体验和语文基础去思考,领悟,理解的过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虽然电化手段得到广泛运用,但是始终代替不了学生主体在阅读中的读。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仍然存在学生齐读,教师精讲课文的教学模式,一篇课文不是学生读懂,而是听教师讲解懂的。这种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