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多样化听力素材引入,提高学生听力;充分利用人机交互,锻炼学生口语能力;利用电子阅读软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四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教学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也逐渐与课堂教学结合,为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和教学手段。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成为每位一线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多样化听力素材引入,提高学生听力。
听力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听力训练依靠录音带完成,它虽然能有效提高学生听力能力,但在灵活度上有着巨大的缺陷。教师不仅不能立足学生水平选取合适的听力素材和方法,而且在教学操作中,磁带的重放也相当不方便,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提出了挑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不仅能从网络上寻找多样化的素材,还能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调整重点、难点,有效提高听力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经典美国动漫电影《小黄人》中的片段锻炼学生听力能力,整个听力材料播放三遍,第一遍为单纯的音频,要求学生单靠听觉写出剧中人物的语言和其汉语意思。第二遍为播放没有字幕的画面片段,让学生结合画面了解其说的英语内容,第三遍则为带着中、英双字幕的电影片段,为检验环节。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将听力层层简化,能让学生将英语的听力与更加丰富的语言——动作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充分利用人机交互,锻炼学生口语能力。
口语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缺乏锻炼英语口语能力的情景,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缺乏一个具体的认知。这就导致了“中式英语”“散装英语”等现象的大量发生。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不仅能让学生获得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还能利用人机交互技术纠正学生的语音,锻炼其口语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流利说这一手机APP。通过这个口语练习软件,学生不仅能跟着其课程进行口语的练习,还能通过数据和对比对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等级进行测试,并对每一句口语进行测评。这样,利用人机交互,教师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听力水平并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让其发音更加标准,更有效地锻炼其口语能力。
三、利用电子阅读软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平时的积累在英语教学中极度重要,而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也不是单单依靠课内阅读能够完成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在以往的课外阅读中,阅读的素材较为单一,学生不仅需要花费时间查阅单词,还难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调整文本的难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带来了电子词典和多样化的阅读素材,而电子阅读软件则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百词斩爱阅读”这一阅读软件,推荐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文章。如教师可以让大部分学生阅读“Everyone has a story in life”这篇文章,而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大难度,推荐其阅读《Confessions of love》中的文章,而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推荐其阅读“The boy who cried wolf”。而利用阅读APP,学生还能实时查阅自己不认识的单词,为自己的英语课外阅读扫清障碍。这样,利用電子阅读软件这一新兴技术,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动力。
写作是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综合考验,相比其他语言能力的培养,写作难度较高。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会有单词、句式上的障碍,在内容的组织上也往往会遭遇极大的困难,即“无话可写”的窘境。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更加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写作的素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写作动力。
如在“Project 1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这一节,教师就可以通过电影或记录片向学生展示蒸汽时代英国的文化和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每当一个新物件出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并普及这一单词,扫清学生进行写作的单词障碍(如蒸汽机)。而像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形象地向学生展现需要写作的素材,通过震撼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强烈的感情,让学生写作时能“有话可说”。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听力素材提高学生听力;利用人机交互锻炼学生口语能力;利用电子阅读软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并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中国逐渐国际化的时代更好地培养学生与国外友人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飞霞.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05.
[2] 常海燕.“互联网+”时代初中英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01):36.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教学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也逐渐与课堂教学结合,为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和教学手段。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成为每位一线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多样化听力素材引入,提高学生听力。
听力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听力训练依靠录音带完成,它虽然能有效提高学生听力能力,但在灵活度上有着巨大的缺陷。教师不仅不能立足学生水平选取合适的听力素材和方法,而且在教学操作中,磁带的重放也相当不方便,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提出了挑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不仅能从网络上寻找多样化的素材,还能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调整重点、难点,有效提高听力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经典美国动漫电影《小黄人》中的片段锻炼学生听力能力,整个听力材料播放三遍,第一遍为单纯的音频,要求学生单靠听觉写出剧中人物的语言和其汉语意思。第二遍为播放没有字幕的画面片段,让学生结合画面了解其说的英语内容,第三遍则为带着中、英双字幕的电影片段,为检验环节。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将听力层层简化,能让学生将英语的听力与更加丰富的语言——动作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二、充分利用人机交互,锻炼学生口语能力。
口语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缺乏锻炼英语口语能力的情景,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缺乏一个具体的认知。这就导致了“中式英语”“散装英语”等现象的大量发生。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不仅能让学生获得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还能利用人机交互技术纠正学生的语音,锻炼其口语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流利说这一手机APP。通过这个口语练习软件,学生不仅能跟着其课程进行口语的练习,还能通过数据和对比对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等级进行测试,并对每一句口语进行测评。这样,利用人机交互,教师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听力水平并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让其发音更加标准,更有效地锻炼其口语能力。
三、利用电子阅读软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平时的积累在英语教学中极度重要,而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也不是单单依靠课内阅读能够完成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在以往的课外阅读中,阅读的素材较为单一,学生不仅需要花费时间查阅单词,还难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调整文本的难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带来了电子词典和多样化的阅读素材,而电子阅读软件则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百词斩爱阅读”这一阅读软件,推荐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文章。如教师可以让大部分学生阅读“Everyone has a story in life”这篇文章,而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大难度,推荐其阅读《Confessions of love》中的文章,而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推荐其阅读“The boy who cried wolf”。而利用阅读APP,学生还能实时查阅自己不认识的单词,为自己的英语课外阅读扫清障碍。这样,利用電子阅读软件这一新兴技术,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动力。
写作是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综合考验,相比其他语言能力的培养,写作难度较高。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会有单词、句式上的障碍,在内容的组织上也往往会遭遇极大的困难,即“无话可写”的窘境。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更加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写作的素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写作动力。
如在“Project 1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这一节,教师就可以通过电影或记录片向学生展示蒸汽时代英国的文化和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每当一个新物件出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并普及这一单词,扫清学生进行写作的单词障碍(如蒸汽机)。而像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形象地向学生展现需要写作的素材,通过震撼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强烈的感情,让学生写作时能“有话可说”。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听力素材提高学生听力;利用人机交互锻炼学生口语能力;利用电子阅读软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并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中国逐渐国际化的时代更好地培养学生与国外友人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飞霞.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05.
[2] 常海燕.“互联网+”时代初中英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