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一名教研员,我时常出现在各学科老师的课堂上,进行听课,于是我发现了一个明显特征:语文教师普遍比较注重教学情境创设,而数学教师在这方面则表现不足。因为很多老师认为:数学教学根本不需要情境创设,这种观点显然是一项错误的认知,其实,数学教学同样需要,甚至是更需要情境教学。
数学知识相对语文来说,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更加枯燥。另外,小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相反,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师生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与平时听课感受,浅谈一下我对数学课创设教学情境的体会。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改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认知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除法学习中,对于余数的讲解,教师可以这样设问:现在扎西大叔家里有26头牦牛,要平均分给5个儿子,每个儿子可以分得几头牦牛?有没有剩下的呢?这剩下的叫什么?学生们一听,这不是我们生活里常有的事吗?很简单,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有了这样的生活事例情境的设置,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是余数。学生头脑里有了这些动态情境的变化过程,自然会对此结论牢记于心。
突出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现代教学论指出,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深刻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疑难问题,或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以及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学习障碍,将这些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学代数式部分的学习,可以设置一个生活日历表,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方框中的任意几个数之和与该方框中的其他几个数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种关系吗?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像这种使学生处于熟悉的教学情境中,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并且在无形中促使学生去观察、探究生活里的数学问题,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
利用互相矛盾,创设冲突情境
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新旧知识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的本质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的矛盾,都能引发学习兴趣。如能巧妙利用这种矛盾,设置冲突情境,先让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以矛盾冲突扣动学生的心弦,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思辨、提炼、归纳,逐步理解新的知识,以促进学生情感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数学课本“正数与负数”学习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题目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全班学生分为四个组进行知识抢答,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比赛结果自然分数不一,甚至出现负分情况,像这种问题是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这便产生了矛盾。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到相反意义量的需要,再引进“正数”“负数”概念,这时学生的接受度、理解度会普遍提高。
加强团结合作,创设和谐学习情境
新课程标准里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合作、自主、探索地学习数学。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各尽所能、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学业,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
当然在这种合作情境中,教师不能放任不管,反而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把握小组讨论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切不可让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形式”。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置,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深入学习情境后,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畅通,实现教学目标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单位:西藏扎囊县教体育局教研室)
数学知识相对语文来说,不仅理论性强,而且更加枯燥。另外,小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强,相反,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师生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与平时听课感受,浅谈一下我对数学课创设教学情境的体会。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改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认知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除法学习中,对于余数的讲解,教师可以这样设问:现在扎西大叔家里有26头牦牛,要平均分给5个儿子,每个儿子可以分得几头牦牛?有没有剩下的呢?这剩下的叫什么?学生们一听,这不是我们生活里常有的事吗?很简单,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有了这样的生活事例情境的设置,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是余数。学生头脑里有了这些动态情境的变化过程,自然会对此结论牢记于心。
突出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现代教学论指出,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深刻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疑难问题,或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以及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学习障碍,将这些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学代数式部分的学习,可以设置一个生活日历表,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方框中的任意几个数之和与该方框中的其他几个数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种关系吗?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像这种使学生处于熟悉的教学情境中,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并且在无形中促使学生去观察、探究生活里的数学问题,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
利用互相矛盾,创设冲突情境
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新旧知识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的本质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的矛盾,都能引发学习兴趣。如能巧妙利用这种矛盾,设置冲突情境,先让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以矛盾冲突扣动学生的心弦,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思辨、提炼、归纳,逐步理解新的知识,以促进学生情感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数学课本“正数与负数”学习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题目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全班学生分为四个组进行知识抢答,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比赛结果自然分数不一,甚至出现负分情况,像这种问题是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这便产生了矛盾。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到相反意义量的需要,再引进“正数”“负数”概念,这时学生的接受度、理解度会普遍提高。
加强团结合作,创设和谐学习情境
新课程标准里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合作、自主、探索地学习数学。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各尽所能、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学业,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
当然在这种合作情境中,教师不能放任不管,反而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把握小组讨论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切不可让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形式”。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设置,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深入学习情境后,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畅通,实现教学目标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单位:西藏扎囊县教体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