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在淮安市古淮河北岸,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的张纯如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张纯如是个年轻的华裔女子,可她卻将一段发生在中日之间的惊世惨案,彻底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她因此扬名世界,可风华正茂36岁的她,却突然选择在十几年前的一天,用一支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究竟,她写下的是什么书,她又为何突然选择自杀?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丽校园内,祖籍江苏淮安,父母为她取名“纯如”,取自《论语》,“从之,纯如也”,寓意“和谐美好”。
这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张绍进,是一名哈佛博士,其专著《量子场论》,在美国理论物理学术界颇有影响;母亲张盈盈也是哈佛博士,从事生物科学研究。
虽身在美国,但父母十分热爱祖国,还联合当地华人办了个中文学校,母亲张盈盈是第一届校长。父母常常教育她:“身为中国人,是很骄傲的事。”年幼的张纯如,对父母口中念念不忘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总缠着父母问:“中国是什么样子?”母亲告诉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中国饱受战乱,家人颠沛流离,随时可能丧命……”母亲还给她讲述了外公的传奇故事:1937年,日军逼近南京,正在国民政府任职的外公从水路撤往湖南。他和妻子相约在芜湖会合,可是苦等了4天,也不见妻子的身影。最后一天,官船起锚了,他绝望地对着江面呼喊妻子的名字,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从远处漂来一艘小船,妻子探出身子喊道:“我在这里!”妈妈说:“如果那个时候外公外婆没能遇上,世上就不会有张盈盈,更不会有张纯如。”中国人曾经的苦难就这样,以家族传奇故事的形式,在张纯如的内心里扎下了根。也许她的家人怎么都不会想到,饭桌上谈论的事,竟会在日后,促成张纯如写出震惊世界的一本书!
张纯如天资聪颖,品学兼优。中学时,她就读于著名的伊利诺伊大学附属中学。17岁时,张纯如被伊利诺伊大学数学和计算机系同时录取。可她在即将获得学位时,发觉自己更喜欢文学,又立刻转去新闻学专业。张纯如仅用1年半的时间,竟拿下了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的学士学位,之后又拿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学位。更难得的是,她还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着全人类的命运。
在毕业典礼上,张纯如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表了激昂的演讲。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整个世界,这是她的人生信条,可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1991年8月17日,张纯如与在大学认识的男孩布瑞特·道格拉斯结婚,组成了一个幸福家庭。
毕业后,张纯如先是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工作,接着成为自由撰稿人。后来,张纯如出版了首部作品,描写钱学森传奇人生的《蚕丝》。这本书广受好评,赢得了“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太平洋文化基金会等的赞助。
优越的家境、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本来,她的人生应该一帆风顺,可曾经中日那段黑暗的历史,将她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1994年,张纯如参观了一场南京大屠杀图片展,那些毫无掩饰的黑白图像,彻底震撼了她的心灵,她说:“尽管在孩提时代我就听到,许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事情,但却从未做好准备看到这些真实的照片。在这个极度痛苦的时刻,我醒悟到,不仅生命是脆弱的,人类的经验本身也是脆弱的。”而她的所见,也彻底颠覆了她的所闻,全世界还有多少人不知道这样的事实?从这之后,张纯如开始情不自禁调查起南京大屠杀。在调查的过程中,她惊讶地发现,无数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之中,竟然没有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专著。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在欧洲的种种罪行,但很少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的大屠杀,很少人知晓在那场战争中,中国所承受的巨大伤害和灾难。
而日本政府还狡猾地,将这段历史从教科书中掩盖过去。这段刻骨铭心的罪恶历史,就这样,被除了中国人以外的全世界都遗忘了。可如此残忍的历史怎么能够忘记?张纯如忍不住失声痛哭:“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我也就是其中的一具尸体了,一具无名的尸体,在半世纪之后,没有人会关注,犯罪者甚至会说,这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尤其让我感到恐惧。”张纯如当即决定,把记录南京大屠杀,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用生命写出历史的真相。她不想再等,立刻踏上了去往南京的飞机。
到达南京后,张纯如四处走访,开始努力探寻那段血淋淋的历史。南京天气很热,可她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张纯如的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常常将中英材料反复核对。听不懂的方言,她就全程录音,任何一个细小问题都不放过。在南京大屠杀所有重要的现场和丛葬地,她几乎都进行了拍照与摄像,只为了尽量让自己置身于当年,那个宛如人间地狱的环境中,想象并感受当时的血雨腥风。
张纯如找到那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可让她心如刀割的是,这群战争的受害者,到了晚年,仍是极其可怜,没有得到任何赔偿。幸存者们接受张纯如的采访时,都很感动,很多人都哭了起来,他们本以为到死都不会,再有人来听这样的故事了,谁还会为他们伸张正义呢!
除了采访被害者,查阅第三方证言,张纯如还勇敢地去面对,当年那些恶魔般的行凶者。让她惊讶的是,这些当年的禽兽,犯下那样滔天的罪行,却还能逍遥法外,过着幸福的日子。甚至有许多日本老兵,没有丝毫的负罪感,他们这样看待强暴妇女这个问题:“或许在强奸时,我们把她们看作一个女人,当杀掉她时,我们只是把她当作猪一般的动物而已。”
从来没有一个作家,在写书时,需要像张纯如这般,面对那么多深重的人性丑恶,她的写书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折磨的过程。张纯如得到的数据显示,仅仅6个星期,仅仅42天,在南京城,集体屠杀28起,零散屠杀858起,强奸和轮奸20000余起,300000人被屠杀……而他们,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
张纯如是个年轻的华裔女子,可她卻将一段发生在中日之间的惊世惨案,彻底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她因此扬名世界,可风华正茂36岁的她,却突然选择在十几年前的一天,用一支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究竟,她写下的是什么书,她又为何突然选择自杀?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丽校园内,祖籍江苏淮安,父母为她取名“纯如”,取自《论语》,“从之,纯如也”,寓意“和谐美好”。
这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张绍进,是一名哈佛博士,其专著《量子场论》,在美国理论物理学术界颇有影响;母亲张盈盈也是哈佛博士,从事生物科学研究。
虽身在美国,但父母十分热爱祖国,还联合当地华人办了个中文学校,母亲张盈盈是第一届校长。父母常常教育她:“身为中国人,是很骄傲的事。”年幼的张纯如,对父母口中念念不忘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总缠着父母问:“中国是什么样子?”母亲告诉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中国饱受战乱,家人颠沛流离,随时可能丧命……”母亲还给她讲述了外公的传奇故事:1937年,日军逼近南京,正在国民政府任职的外公从水路撤往湖南。他和妻子相约在芜湖会合,可是苦等了4天,也不见妻子的身影。最后一天,官船起锚了,他绝望地对着江面呼喊妻子的名字,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从远处漂来一艘小船,妻子探出身子喊道:“我在这里!”妈妈说:“如果那个时候外公外婆没能遇上,世上就不会有张盈盈,更不会有张纯如。”中国人曾经的苦难就这样,以家族传奇故事的形式,在张纯如的内心里扎下了根。也许她的家人怎么都不会想到,饭桌上谈论的事,竟会在日后,促成张纯如写出震惊世界的一本书!
张纯如天资聪颖,品学兼优。中学时,她就读于著名的伊利诺伊大学附属中学。17岁时,张纯如被伊利诺伊大学数学和计算机系同时录取。可她在即将获得学位时,发觉自己更喜欢文学,又立刻转去新闻学专业。张纯如仅用1年半的时间,竟拿下了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的学士学位,之后又拿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学位。更难得的是,她还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着全人类的命运。
在毕业典礼上,张纯如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表了激昂的演讲。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整个世界,这是她的人生信条,可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1991年8月17日,张纯如与在大学认识的男孩布瑞特·道格拉斯结婚,组成了一个幸福家庭。
毕业后,张纯如先是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工作,接着成为自由撰稿人。后来,张纯如出版了首部作品,描写钱学森传奇人生的《蚕丝》。这本书广受好评,赢得了“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太平洋文化基金会等的赞助。
优越的家境、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本来,她的人生应该一帆风顺,可曾经中日那段黑暗的历史,将她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1994年,张纯如参观了一场南京大屠杀图片展,那些毫无掩饰的黑白图像,彻底震撼了她的心灵,她说:“尽管在孩提时代我就听到,许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事情,但却从未做好准备看到这些真实的照片。在这个极度痛苦的时刻,我醒悟到,不仅生命是脆弱的,人类的经验本身也是脆弱的。”而她的所见,也彻底颠覆了她的所闻,全世界还有多少人不知道这样的事实?从这之后,张纯如开始情不自禁调查起南京大屠杀。在调查的过程中,她惊讶地发现,无数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之中,竟然没有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专著。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在欧洲的种种罪行,但很少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的大屠杀,很少人知晓在那场战争中,中国所承受的巨大伤害和灾难。
而日本政府还狡猾地,将这段历史从教科书中掩盖过去。这段刻骨铭心的罪恶历史,就这样,被除了中国人以外的全世界都遗忘了。可如此残忍的历史怎么能够忘记?张纯如忍不住失声痛哭:“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我也就是其中的一具尸体了,一具无名的尸体,在半世纪之后,没有人会关注,犯罪者甚至会说,这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尤其让我感到恐惧。”张纯如当即决定,把记录南京大屠杀,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用生命写出历史的真相。她不想再等,立刻踏上了去往南京的飞机。
到达南京后,张纯如四处走访,开始努力探寻那段血淋淋的历史。南京天气很热,可她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张纯如的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常常将中英材料反复核对。听不懂的方言,她就全程录音,任何一个细小问题都不放过。在南京大屠杀所有重要的现场和丛葬地,她几乎都进行了拍照与摄像,只为了尽量让自己置身于当年,那个宛如人间地狱的环境中,想象并感受当时的血雨腥风。
张纯如找到那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们,可让她心如刀割的是,这群战争的受害者,到了晚年,仍是极其可怜,没有得到任何赔偿。幸存者们接受张纯如的采访时,都很感动,很多人都哭了起来,他们本以为到死都不会,再有人来听这样的故事了,谁还会为他们伸张正义呢!
除了采访被害者,查阅第三方证言,张纯如还勇敢地去面对,当年那些恶魔般的行凶者。让她惊讶的是,这些当年的禽兽,犯下那样滔天的罪行,却还能逍遥法外,过着幸福的日子。甚至有许多日本老兵,没有丝毫的负罪感,他们这样看待强暴妇女这个问题:“或许在强奸时,我们把她们看作一个女人,当杀掉她时,我们只是把她当作猪一般的动物而已。”
从来没有一个作家,在写书时,需要像张纯如这般,面对那么多深重的人性丑恶,她的写书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折磨的过程。张纯如得到的数据显示,仅仅6个星期,仅仅42天,在南京城,集体屠杀28起,零散屠杀858起,强奸和轮奸20000余起,300000人被屠杀……而他们,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