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学理论与艺术作品分析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sds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结合美术作品对美学理论进行了深入了解,对阿多诺的否定性文学、利奥塔美学理论与“崇高”美学理论结合艺术作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能掌握所学美学理论知识,掌握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达到美学理论学习的目的,从而真正掌握美学的核心内涵。
  关键词:阿多诺;美学;利奥塔;崇高
  美学是感性的学问,即感觉学,西方的美学理论在19世纪到20世纪经历了一个质的变化[1]。20世纪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是人类创造力高速发展的时代。再加上两次世界大战,人类经历了前作未有的磨難,在这样一个充满动荡和激变的世纪中,人们的自然观、宇宙观、社会观、人生观、伦理观、审美观、生存发展、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到了美学理论中。笔者通过美学理论学习,对相关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将以阿多诺的否定性文论、利奥塔美学概念“崇高”两种典型美学理论结合作品,试作分析。
  一、阿多诺的否定性文学对艺术作品的分析
  通过学习可以知道,阿多诺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最为密切,他的美学思想有着极为鲜明的社会批判性,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认识。因此,否定性成为艺术的本质特征。
  (一)阿多诺把艺术看成不同于现实的、非实存的、现象学意义上的“幻想”
  这种幻想并非是欺骗性质的,它是疏离、相异于现实的另外一个世界,用易逝、耀眼、表现性的虚构形象来批判、否定现实虚假、同一的现象,达到社会性逆反,阿多诺称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反题”。
  《雾状的头盖骨鸡奸三角钢琴》是西班牙著名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该作品创作于1935年,创作的背景是西班牙内战,画面反映了人为压抑的本能、欲望、狂野,他画出这幅作品来暗示他的性欲与焦虑。画面中残破的房子是内战时摧毁的,图中的树代表男性的性器官,而船象征女性的性器官,男女的结合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通过该幅作品能够感受到画家运用象征的语言和隐喻的手法来阐述内心强烈的表现欲望与现实世界的冲突,用人的情爱、感情、欲望等抽象的本质,营造出一种个性化的艺术气息,并把这种矛盾冲突直观地传达给欣赏者。达利通过这幅作品对人的本性意识进行了深刻的刻画,也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与纯洁的向往,从而显示出达利内心深处的艺术追求。阿多诺认为超现实主义是对梦境的描绘,通过梦境、无意识等创作手法,将个人的情感强制性地脱离个体的生活语境,将表达他们内心情感的内容带到画面中,使其接近、符合艺术对象的形象,在此幅作品中把艺术魅力置于外而走向异样事物。可能这幅作品对很多人来说有些“费解”,因为此幅艺术作品被作者塑造得深刻,否定了人为设置的外观,所以难以被人理解,正是这种对外观美的抛弃,形成了现代的艺术风格。
  (二)阿多诺提出“反艺术”的概念
  阿多诺认为现代艺术对美的感性外观的否定是其走向衰亡的重要标志,“反艺术”并非真正地消灭艺术,而是在放弃艺术外观美的同时,抗议滋生伪艺术的异化现实,这是一种否定的艺术,通过否定、消解自身外观而赋予艺术新的生命。
  《带胡子的蒙娜丽莎》(《L.H.O.O.Q》)是杜尚于1917年创作的,杜尚在达·芬奇那件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彩色复制品上,用铅笔给这位美人加上了一撮小胡子,于是美人的微笑就消失了,画面变得诙谐、荒诞,表现了杜尚对名作的嘲讽,展示了他藐视传统、无视约束的品性。他把反艺术推向了真正的高度,他创作的艺术不属于美的范畴,而属于存在的范畴,杜尚所要表达的思想是艺术是主观审美的体验,没有固定的标准去评价一幅艺术作品。所谓反艺术,我认为是在拯救艺术,让艺术作品重新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好的艺术作品反映的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由于每个艺术家创作环境和生平经历不同,创作出的作品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用同一种评判标准和传统的角度去评价艺术作品是不对的。时代在迅速发展,因此要乐于接受多元化艺术的存在,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出阿多诺思想的另一个观点,那就是艺术的拯救功能,但这些思想还是属于精神层面上的思想,并不具备实践性。因为时代的更替,资本主义社会达到高度工业文明,如果对社会的批判局限于精神革命和意识革命的形式,那拯救也会局限于精神领域。因此,杜尚用看似荒诞、游戏的方式对当时的艺术进行批判,反对传统、固步自封地去欣赏艺术,给人们一种讽刺感,也体现了杜尚对于艺术追求的赤诚。
  二、运用利奥塔美学概念“崇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
  (一)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认为,“崇高”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并非人的某些能动活动或者意识能改变的
  《The Raft of the Medusa》是浪漫主义艺术的代表作品,查阅资料可知,画作中人物构图、比例都与真人等大,或者更大。画面篇幅大,具有冲击力的构图给人一种压迫式的震撼或者说是崇高感。在伯克看来,所谓“崇高”主要是恐惧与丧失,对黑暗的恐惧源于光的丧失,在他看来,崇高是一种死而复生的高尚转化为心灵的紧张。从这幅画面中可以看出,救生筏在海浪的多日冲击下即将解体,画面中夸张的构图和反差效果令人颇为震撼。查阅史料可以知道[2],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法国当时处于复辟时代的黑暗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数人处于对未来失去信心、丧失方向的苦痛中。作者以几年前发生的丑闻为主题,美杜莎之筏象征着法兰西,飘零在未知的海上,残缺不齐,人民因苦痛而丧失希望,然而画作前方挥舞着衣物的人们,象征着国家虽处于黑暗中,但光明仍然存在。画面中人物塑造得很有美感,构图气势磅礴,作者思想表达得淋漓酣畅,画面给人以震撼的“崇高感”。
  (二)到60年代为止的现代崇高主流体现了一种反形式   《镜前的少女》画的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少女。这位少女肤白、金发,脸被分成了两半,均使用明亮的颜色,很有可能象征着不愉快的时间。与之相对应的是镜子里面的少女,面部扭曲、黑暗,表达出强烈的悲伤与痛苦的情绪。这幅画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对少女的美好及年华逝去、美貌不再的忧虑,镜子是个奇特的东西,它能映照自身,它能让人看清自己的内心。画面的颜色鲜艳协调,以红、黄、紫为主,一半明媚,一半忧伤,那是青春独有的伤痕,用粗黑的线条描写一个少女是很少见的,但也增添了属于西班牙人的不羁、狂野。用这样的方法画一位少女是荒诞的,少女的形体给人一种畸形丑陋的即视感。这种打破原有形式、丝丝入扣的创作方式,以新的形式创作出的作品,表达了一種别样的美感和青春少女特有的哀怨感,让作品不同于大家构想当中的创作形式,是违反常规、“叛逆”的反形式风格。画面中女人的各个部分被几何化,并且规范成各种圆形:圆形的脸、镜子、乳房、臀部和圆形镜中的反映物。镜中镜外的圆形构图,更具装饰趣味。我认为这幅作品是自由的产物,是线条与色彩自由组合的杰作,也被称为“无意识的集合体”。我认为对于利奥塔来说,打破形式,可能就是打破“美”。
  三、结语
  美学的理论产生于一个时代背景之下,时代的大环境不同,所产生的美学思想也就不同。通过将阿多诺否定性文学、利奥塔美学理论和“崇高”美学理论结合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我真正地理解了时代背景下画家的画笔就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武器,也是历史的见证,美学的意义,绝不只是锻炼思维、陶冶情操。如果说艺术是使人之为人,那么在我看来,美学概论的学习,就是人之为人背后的理想与继承,这大约就是美学思想无法大众化的原因。我始终认为,当我们谈论美丑的价值、文化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美学和感受学,用赤子之心去感受美学,去理解真正的文化艺术。
  田正想
  1999年11月生,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延边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范飞.重组的梦境—达利绘画风格之鉴[D].南京:南京大学,2017.
  [3]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要: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示”部甲骨文数量较多,“示”部大多与祭祀有关,由此可见商周时期中国祭祀文化的兴盛。本文以“示”部甲骨文的字形、字意以及引申含义为例进行分析,论述“示”部甲骨文与商周祭祀文化的关系,同时阐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示”部甲骨文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示”部;甲骨文;祭祀文化;大学语文  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國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习
期刊
摘要:蚕桑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之一,其通过丝绸之路,更是在整个世界文明之林大放光彩。蚕桑文化纵横中华五千年,早已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历史中作出了无数的贡献。但随着近年来蚕桑传统产业的衰落,如何攻坚克难、突破重围、找到传承途径,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嘉兴的蚕桑文化为例,探讨了将其更好地发展下去的新途径。  关键词:蚕桑文化;非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保护中华民族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江南蓝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需要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对旅游业的开发创新,以一种新的形式让蓝印花布进入大众的视野,为人们所知。让人们在旅游中,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创新;蓝印花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
期刊
摘要:孙过庭和贺知章都是唐代小草艺术的代表人物,孙过庭的《书谱》是书法史上罕见的书文并茂的作品,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两个方面都为后世立下标杆。贺知章在当时是与张旭齐名的书法家,如今他的书法真迹仅存《孝经》,且两幅作品风格较为相似。本文对《书谱》和《孝经》进行技法上的比较,以增进对小草艺术的认知程度,并希望对自己的认知和实践有帮助。  关键词:孙过庭;《书谱》;贺知章;《孝经》  孙过庭,名虔礼,字
期刊
山水,雄酣豪迈、恢宏恣肆;花鸟,典雅清丽、灵趣盎然;人物,迁想妙得、神形兼备;书法,风格多变、韵致笔下;油画,澄澈清雅、空灵洒脱……每每品鉴徐墨然先生异彩多样的作品,总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怦然心动,意犹未尽之感。书画双料,国画山水、花鸟、人物,油画、瓷画皆擅,诗、书、画、印兼工,艺术理论也有所建树。不仅惊叹于墨然先生的艺术全才,更读到了他那才华横溢的艺术睿智,卓尔不群的艺术灵感……其在当代中国画坛可谓
期刊
画家郭大年,原名郭春连,为人诚实,有灵气。在文苑中,辛勤耕耘,一份劳动一分收获,去拼搏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他从小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弱冠受教于金陵韩少婴、李味青、张罕余诸先生;后参加了第一批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亦常游历名山大川,拜访各地书画名家,眼界开阔,画艺日进。擅长花鸟、人物,尤喜作公鸡、螳螂、雄狮。重视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冒酷暑,顶严寒,深人农村山区、饲养场、动物园、花圃作细微观察、
期刊
摘要: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宋代石刻专题博物馆,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内部的展陈设计,分析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展陈中包含的色彩、图形、文字等视觉要素,发现这些视觉要素体现博物馆的石刻文化元素具有可识别性。  关键词: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展陈设计;视觉要素  一、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展陈视觉构成  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面积约有五千平方米。共列有三个陈列展区,一楼展厅为主
期刊
邵晓峰是新世纪脱颖而出的一位七零后学者型画家。其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成果之丰厚,在同龄人中少见。  我和晓峰相识于2001年,那时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在南京师范大学成立,范保文教授任会长,他的硕士生、年方29岁的邵晓峰任副秘书长,我则任特邀高级研究员。从此我们交往渐多,在研讨会上经常见面。他的学术论文见解新颕而深刻,经常获奖,也是我对他特别关注的原因。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想推荐他调到江苏省美术馆,我觉得
期刊
志于绘事者多矣,成“匠”者多,成“家”者寡,盖求实与求真之别也,趋同与立异之别也,无我与有我之别也。从郭大年艺术成长轨迹、观其创作特色,究其蔚然成家的原因,我们可以视作解释上述命题的典型例证。  “实践出真知”这当然是至理名言。郭大年忠实恪守这一至理:小时从临摹一本没有头尾的连环画、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后来又在著名画家门下苦练基本功。到独立作画时,他的“老师”就是他所畫的对象:小雄鸡、螳螂、狮
期刊
摘要: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华文明历史的一部分,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文明记录了数千年前祖先的生活方式。马家窑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考古类型学方法和美术考古学方法以及考古地层学方法,对马家窑文化陶艺制作工艺纹饰等多方面进行人物形象的分类和研究,主要从彩绘人物形象和雕刻彩塑人物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