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秤座的女子从来就是与众不同的。不是要喧嚣地成为焦点,只是就站在那儿。一天看阿尔莫多瓦的高跟鞋,那个鲜红的高跟鞋到底在预示着什么?女儿梦中的水晶鞋?还是母亲脚下疲惫的舞蹈鞋?母女的感情只有在那么绝对的情况下才可以抒发么?我爱你,所以我要你的一切。我恨你,所以我还要你的一切。
和我想说的似乎没有很大的关系。只是由此想到“小燕有约”的一期,嘉宾是齐豫,两个母亲的对话。温馨地谈着彼此的女儿,谈着那些在女儿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小小的细节。门禁,吃相,学习的劳累。看着画面上的齐豫,有一种熟悉而遥远的感觉。还是那样的波西米亚的打扮,只是感到她明显地老了些,但是却异常的欢快。
一直喜欢有人分析过的关于齐豫声音的说法,之所以听上去这么空寥寂静,立体感浑然天成,因为就常人来说,我们只有一个固定的声调,而她的声音是由两个声部组成的。所以我们的声音不过浑厚、或者高亢、或者清亮,如此而已。而她这个有简单和声效果的嗓音,当然与众不同。不管这个说法是不是正确,我很喜欢这样的解释。因为我觉得她的身上应该有这样不一样的特点。
很久没有听齐豫了,很久,在这个浮躁的城市中,那样的奢侈不是每个人都付得起的。喧嚣的纷扰中如何可以让你再去适应那样的声音。像个游吟诗人一般,无论激动,或者温情,或者压抑,或者欢快,无论什么,好的音乐和好的声音不该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消遣。
1978年出道的齐豫,台大读的是人类考古系,最爱在开满了橘红色木棉花的罗斯福路上游荡,在民歌餐厅唱西洋民谣。直到遇到李泰祥。一曲“橄榄树”拉开了那个浪漫年代的序幕。作为李泰祥得意的女弟子,她坚持用自己的声音创造一个宁静、醇美的空间。
浪漫是她的天性,所以才可以这么契合“橄榄树”。喜欢给自己随便裹一件布当衣服,喜欢自己硕大的耳环,蓬乱的长发至今未变,安静的外表下面隐藏着绵绵不绝的活力。朴素的民歌只会束缚她的华丽又古典的声音。照片上的她在当时绝对是一幅惊世骇俗的打扮。如今,她仍然穿着它们上台、上节目、做通告。在光怪陆离的现代化中,她显得不那么特异,只是显得更加孤单。
齐豫是个有才华的歌手。过重的文艺气质使得她不会甘心只做一个歌者,歌手说到底只不过是演绎者,再好也只是传达别人的思想。但是这个女子心底的那些对于生命的感悟,对于青春转瞬即逝的悲哀,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逐,如何可以在自己的音乐里发挥?于是,她参与了《回声·三毛No.15 》的幕后筹划工作。同时她和阿潘的双女声合作,加上三毛的原音、原文,完美得浑然天成。完整的一张策划,将一个女子的初恋、沙漠传奇、惊世的爱情、百劫之后的释放用一首首歌串联起来。我们顺着声音的足迹,用这种方式去回顾我们从文字上早已熟悉的一个人。奇妙的听觉会带给我们更多的联想和真实感。
总是觉得齐豫会是一个很冷淡的人,站在高处看着我们的纷扰纠缠。她体味着生命的无常和寂寞,爱情的苦涩和脆弱。实际上,她用自己从容舒展的声音发表对于人文关怀的重视,对于女性自身的肯定,对于战争中人类的生存的反思,对于当代儿童生存状态的关注。一种温暖感会在你听的时候不自觉地涌动。汩汩地引发着你那些深藏的情怀。
过重的文艺气质也使得她追求完美,不会委屈自己去顺应潮流,她没有出很多的专辑,从《橄榄树》开始,她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功课”一丝不苟,不在乎销售成绩,不在乎外界的评论。她钟情于自己喜欢的,一共只有7张英文和7张中文专辑面世。
齐豫开演唱会,去年9月的事情。香港红磡,是她唯一的一次。出道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我不知道这样一个独立、坚持而自我的人怎么可以在那么多的人面前再去回顾那些让自己在一个时代留下的足音。她给我们的绝对不止是优美的回忆。是那些青春中的悸动和不安,是那些愁苦中的美妙和包容,也是那个年代中所有企图创造神话的人的梦想。
齐豫说,在这个行业很久了,活得也够久了,演唱会的时候,歌一唱出来,那种二十几年前的画面,每一个人都觉得,好像又回到了她自己。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自己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做了母亲的她,会更加的热爱生命。在事业和生活之间如何去平衡?其实不用担心,因为所有的对于女儿的包容和严厉,都源自于她深深的爱,爱这个世界,爱身边的人。在演唱会上,我们可以知道女儿李洁对于她的重要性。和王菲一样,会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声音和自己留在一起。也许不会永远流传,但是至少让热爱她的歌迷也一样去关注这个年幼生命的成长。她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只是想让大家一如既往地分享她生命中那些点点滴滴的欢乐和喜悦的东西。
她是个神话,是个平凡的神话,不张扬,悠然地平衡着世界中的激荡与平和。她把自己最宽容的爱给了我们,也收走了我们心底的遗憾。
声音永远是年轻的精彩吗?精彩并不代表永远。永远的一定是最好的么?最好的一定是最适合的么?所有的答案只有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