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当一切都是局部对整体如同整体对局部一样时,我们才可以说有机体是一个活的东西。
——建筑大师 赖特[美]
中国传统民居的环境适应性是人们在与自然长期磨合中形成的,具有生态性的特征。能够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最佳选择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了效益最大化。在对生态建筑的目标追求上,西方的当代生态建筑学思潮和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理论是一致的,也符合现代建筑运动中的“有机建筑”这一理念。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每个建筑的形式、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赖特的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法自然”。有机建筑主张建筑就应当是从大自然中生长出来的,并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成为自然的一员。建筑师应与自然一样地去创造,注重与自然环境相的协调,使用木材,石料等天然材料,考虑人的需要和感情。
赖特认为:“只有当一切都是局部对整体如同整体对局部一样时,我们才可以说有机体是一个活的东西。”这种“活“的观念能使建筑师摆脱固有形式的束缚,将注意力转移到建筑使用者、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文化背景、技术条件和材料特征上来,最终取得自然的结果。赖特试图借助于建筑结构的可朔性和连续性去实现整体性。“活”的观念和整体性是有机建筑的两条基本原则,体现了建筑的内在功能和目的,并与环境协调。
“生态建筑”学说是建立在研究自然界生物与其环境共生关系的生态学理论基础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其宗旨就是在创造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依据自然生态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成就,实现能量和物质流的平衡,即生态平衡原则。在执行层面上,主张改变耗用大量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发推广太阳能、地热、风能、潮汐能等新技术以及各种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
赖特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他创造了“光亩城市”的思想。这种思想源于赖特对现代城镇建筑的不满以及对工业化时代以前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的状态的怀念。他认为现代城市不能应付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愿望,应该建立一种新的、半农田式的社团,这个他理想中的社团就是“光亩城市”。在这个城市当中,每户周围都有4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足够生产出充足的粮食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相联系,提供便捷的汽车交通。为此,这位理想的美国人在威斯康辛洲建造了自己的家园——塔里耶森,过着独立的农村生活。
20世纪20年代,塔里耶森在一场暴风雨中,因雷击失火,住宅被毁。由于这个意为“灿烂的山顶”的塔里耶森承担着赖特家族的风雨,而且还培育了赖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有机建筑理念的探索,所以在他的心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因此赖特决定建造一个更加宏伟、更加壮观的塔里耶森。
为了把塔里耶森建成为长在山上的居所,赖特大量使用了当地产的黄色石灰石,装饰在花园墙、平台、住宅和烟囱上。甚至横长扁平的砌石也是模仿周围暴露的岩层,屋顶的轮廓设计与周围建筑近乎一致。希尔塞德家庭学校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座建筑,起初这栋房子是赖特为姨母设计的,是姨母管理的寄宿学校的一部分。砂石石板和橡木取材于当地。30年代赖特对其进行了改造,为塔里耶森学社的学生们服务,并且加建了宿舍,改建了剧场和画廊。同时建造还有谷仓、马厩、奶厂、工具棚和农舍组成,又矮又长,便于出入。
对于塔里耶森的住宅部分,赖特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原有的垂直构图被水平构图所代替。他还在起居室的门廊里加建了一个长长的挑出的阳台,叫做“鸟道”,一直伸到了山坡上的橡树林里。
就单体建筑而言,赖特的落水山庄是流传甚广的一座建筑。1934年匹兹堡百货公司的老板考夫曼邀请赖特为他设计一座周末度假屋,地点选在了宾州康那斯维尔市一个叫熊奔的地方。那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瀑布从石壁上落下,清静、幽远。考夫曼夫妇希望度假屋最好能正对着瀑布下方,也许这样能够感受落水的气势和悠长,但是赖特却不这样看,他觉得不能因为瀑布之美而丧失了心灵之悠,更不能破坏自然环境的原有生态。
为了不破坏自然的美感,使建筑成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落水山庄仍然采用了水平的意象与出桃的长檐,房屋与森林融为一体,加之借山石与瀑布造势,浑然天成。整座建筑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它们宽窄厚薄长短各不相同,参差穿插着,好像从别墅中跃出,悬浮在瀑布之上。瀑布的流水在下,闻而不见,更添雅致的野趣。此时此刻,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没有了建筑的突兀感。
最下面的一层是整座建筑最大和最令人心惊胆颤的,它的大阳台上有一个楼梯口,从这里拾级而下,正好接到小瀑布的上方,溪流带着潮润的清风和淙淙的声响飘入别墅,令人叹为观止。平滑方正的大阳台与纵向的粗石砌成的厚墙穿插交错,充满视觉的美感,仿佛绘画里的作品一样。
为了让室内也保持天然的野趣,一些岩石被保留下来,好像是从地面下破土而出,成为壁炉前的天然装饰。窗户的设计采用带形设计,与四周浓密的树林相互交融。别墅的室内空间可自由延伸,相互穿插。步入其中,犹如进入梦境一般。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在房子东、南、西三侧游动,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上,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为暗。从北侧山崖上反射进来的光线和反射在楼梯的光线更显朦胧柔美,让起居室内空间的气氛活跃起来,显现出多样的风采。
房子的背后是一组庭院小品,延伸着建筑的功能,满足了主人的需要。在室外的细部设计上,体现了赖特所秉持的有机建筑的理念。混凝土石板嵌入原有的自然山石之内,形成了土生土长的斑驳空间,是建筑和自然对话的最好方式。房子的室内地面采用了朴拙的石板地面,墙体也是石质的,通过大片的玻璃和室外相连。可以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是成功的,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最好的说明。
在材料的使用上,建筑也是具有象征性的。建筑使用的所有支柱,都是自然粗犷的岩石。赖特大胆地使用了钢筋混凝土,这主要是为了强调房子水平及垂直的方向构筑。可以说,赖特是以一种正反相对的力量构筑这座微妙均衡的建筑。为了兼顾房子的造价和施工的需要,赖特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悬梁臂支撑,这也是赖特依赖“机器”协助的有益尝试。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向外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崖隘。
赖特建造落水山庄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8岁的老人了,这本应是一个安享晚年生活的年龄,然而对他而言,似乎进入了设计的高峰,在他的建筑生涯中,有一半多的作品是在这以后完成的。
赖特过世后,房子的主人考夫曼将将别墅献给了当地政府,永远供人参观。在交接仪式上,考夫曼说:落水山庄不仅仅是一所绝妙的栖身之处,也是一件艺术品,住宅和基地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类所希望的与自然结合、对等和融合的形象……它是一笔公众的财富,而不是私人拥有的珍品。此刻,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含义,而是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所创造出的建筑意象,成就了一个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建筑大师 赖特[美]
中国传统民居的环境适应性是人们在与自然长期磨合中形成的,具有生态性的特征。能够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最佳选择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了效益最大化。在对生态建筑的目标追求上,西方的当代生态建筑学思潮和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理论是一致的,也符合现代建筑运动中的“有机建筑”这一理念。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每个建筑的形式、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赖特的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法自然”。有机建筑主张建筑就应当是从大自然中生长出来的,并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成为自然的一员。建筑师应与自然一样地去创造,注重与自然环境相的协调,使用木材,石料等天然材料,考虑人的需要和感情。
赖特认为:“只有当一切都是局部对整体如同整体对局部一样时,我们才可以说有机体是一个活的东西。”这种“活“的观念能使建筑师摆脱固有形式的束缚,将注意力转移到建筑使用者、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文化背景、技术条件和材料特征上来,最终取得自然的结果。赖特试图借助于建筑结构的可朔性和连续性去实现整体性。“活”的观念和整体性是有机建筑的两条基本原则,体现了建筑的内在功能和目的,并与环境协调。
“生态建筑”学说是建立在研究自然界生物与其环境共生关系的生态学理论基础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其宗旨就是在创造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依据自然生态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成就,实现能量和物质流的平衡,即生态平衡原则。在执行层面上,主张改变耗用大量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发推广太阳能、地热、风能、潮汐能等新技术以及各种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
赖特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他创造了“光亩城市”的思想。这种思想源于赖特对现代城镇建筑的不满以及对工业化时代以前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的状态的怀念。他认为现代城市不能应付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愿望,应该建立一种新的、半农田式的社团,这个他理想中的社团就是“光亩城市”。在这个城市当中,每户周围都有4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足够生产出充足的粮食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相联系,提供便捷的汽车交通。为此,这位理想的美国人在威斯康辛洲建造了自己的家园——塔里耶森,过着独立的农村生活。
20世纪20年代,塔里耶森在一场暴风雨中,因雷击失火,住宅被毁。由于这个意为“灿烂的山顶”的塔里耶森承担着赖特家族的风雨,而且还培育了赖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有机建筑理念的探索,所以在他的心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因此赖特决定建造一个更加宏伟、更加壮观的塔里耶森。
为了把塔里耶森建成为长在山上的居所,赖特大量使用了当地产的黄色石灰石,装饰在花园墙、平台、住宅和烟囱上。甚至横长扁平的砌石也是模仿周围暴露的岩层,屋顶的轮廓设计与周围建筑近乎一致。希尔塞德家庭学校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座建筑,起初这栋房子是赖特为姨母设计的,是姨母管理的寄宿学校的一部分。砂石石板和橡木取材于当地。30年代赖特对其进行了改造,为塔里耶森学社的学生们服务,并且加建了宿舍,改建了剧场和画廊。同时建造还有谷仓、马厩、奶厂、工具棚和农舍组成,又矮又长,便于出入。
对于塔里耶森的住宅部分,赖特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原有的垂直构图被水平构图所代替。他还在起居室的门廊里加建了一个长长的挑出的阳台,叫做“鸟道”,一直伸到了山坡上的橡树林里。
就单体建筑而言,赖特的落水山庄是流传甚广的一座建筑。1934年匹兹堡百货公司的老板考夫曼邀请赖特为他设计一座周末度假屋,地点选在了宾州康那斯维尔市一个叫熊奔的地方。那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瀑布从石壁上落下,清静、幽远。考夫曼夫妇希望度假屋最好能正对着瀑布下方,也许这样能够感受落水的气势和悠长,但是赖特却不这样看,他觉得不能因为瀑布之美而丧失了心灵之悠,更不能破坏自然环境的原有生态。
为了不破坏自然的美感,使建筑成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落水山庄仍然采用了水平的意象与出桃的长檐,房屋与森林融为一体,加之借山石与瀑布造势,浑然天成。整座建筑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它们宽窄厚薄长短各不相同,参差穿插着,好像从别墅中跃出,悬浮在瀑布之上。瀑布的流水在下,闻而不见,更添雅致的野趣。此时此刻,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没有了建筑的突兀感。
最下面的一层是整座建筑最大和最令人心惊胆颤的,它的大阳台上有一个楼梯口,从这里拾级而下,正好接到小瀑布的上方,溪流带着潮润的清风和淙淙的声响飘入别墅,令人叹为观止。平滑方正的大阳台与纵向的粗石砌成的厚墙穿插交错,充满视觉的美感,仿佛绘画里的作品一样。
为了让室内也保持天然的野趣,一些岩石被保留下来,好像是从地面下破土而出,成为壁炉前的天然装饰。窗户的设计采用带形设计,与四周浓密的树林相互交融。别墅的室内空间可自由延伸,相互穿插。步入其中,犹如进入梦境一般。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在房子东、南、西三侧游动,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上,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为暗。从北侧山崖上反射进来的光线和反射在楼梯的光线更显朦胧柔美,让起居室内空间的气氛活跃起来,显现出多样的风采。
房子的背后是一组庭院小品,延伸着建筑的功能,满足了主人的需要。在室外的细部设计上,体现了赖特所秉持的有机建筑的理念。混凝土石板嵌入原有的自然山石之内,形成了土生土长的斑驳空间,是建筑和自然对话的最好方式。房子的室内地面采用了朴拙的石板地面,墙体也是石质的,通过大片的玻璃和室外相连。可以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是成功的,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最好的说明。
在材料的使用上,建筑也是具有象征性的。建筑使用的所有支柱,都是自然粗犷的岩石。赖特大胆地使用了钢筋混凝土,这主要是为了强调房子水平及垂直的方向构筑。可以说,赖特是以一种正反相对的力量构筑这座微妙均衡的建筑。为了兼顾房子的造价和施工的需要,赖特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悬梁臂支撑,这也是赖特依赖“机器”协助的有益尝试。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室内空间透过巨大的水平阳台向外延伸,衔接了巨大的室外崖隘。
赖特建造落水山庄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8岁的老人了,这本应是一个安享晚年生活的年龄,然而对他而言,似乎进入了设计的高峰,在他的建筑生涯中,有一半多的作品是在这以后完成的。
赖特过世后,房子的主人考夫曼将将别墅献给了当地政府,永远供人参观。在交接仪式上,考夫曼说:落水山庄不仅仅是一所绝妙的栖身之处,也是一件艺术品,住宅和基地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类所希望的与自然结合、对等和融合的形象……它是一笔公众的财富,而不是私人拥有的珍品。此刻,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含义,而是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所创造出的建筑意象,成就了一个不可磨灭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