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一种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例子,做到实用性强。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掌握并促进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鼓励更多的伙伴关系、合作学习与研究,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孤立学习与研究。在Excel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关照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互动。通过设计不同的Excel任务,分层次提高不同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任务驱动;协作学习;Excel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2-0043-03
引言
清华大学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未来的世界是,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在Excel的教学中我们设计的任务就是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而通过协作学习则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能力。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一般只重视基本概念的识记与操作的固定模式,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需要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不断改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协作学习,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是新时期培养新人才的要求。下面笔者谈一下对“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在Excel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与学的过程和信息问题的解决是息息相关的,离开了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将失去意义。在Excel教学中尤其明显,高中的Excel教材主要是以“评优活动”案例为基础展开学习,以“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的线索组织教材内容的,比较适合用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来说,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强调分工与合作。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在课前根据自己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每小组5~6人,每小组选一个对Excel较为熟悉的学生为小组长。
做好小组的分工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设计的环节,笔者认为可以设计为五个步骤实现:教学引入、任务驱动、协作学习、任务评价、强化提高。
二、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电子表格是信息技术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通过了解发现,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没有上过这门课程,或是没有用心上过这门课。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决定先做简单回顾,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指定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将整个活动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学引入
这一环节如果是第一节课,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简单介绍一下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Excel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有助于后面的学习。如果是第二节课,可以回顾一下旧课,然后再引入新课,谈谈课上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及注意要点。
2.任务设计
这一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任务的设计主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基本任务,尽量以教材为中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内完成。二是提高任务,主要可以把重点放在课后完成或是在随堂作业中完成。
实例一:制作一份学生成绩表
基础任务:①运用公式法求总分和平均分;②运用函数法求总分和平均分;③公式复制。
提高任务:①如何求优秀率;②如何求各分数段的人数。
实例二:图表的制作
基础任务:①如何把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②图表数据的转换;③报告的形成。
提高任务:图表类型的灵活使用。
通过这样的分工,可以为大多数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基本任务以保障学习的有效性。利用提高任务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又有一个提高的机会。
3.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看,随着知识级数的增加和分工的日趋细化,缺乏合作的单打独斗已变得越来越不现实,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和技巧是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
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使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共享和互助,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的成长。
在Excel的学习中,我们要组织好学生加强小组内的合作、小组与小组间的合作、教师与小组之间的合作,还可以通过小组间的竞赛搞活学习氛围,这些方案都是有益的尝试。
4.任务评价
评价工作是任务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人们往往只在教学结束后实施评价,更多的将评价作为测量学生学习结果并分析学生是否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工具,而忽视评价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为了和教学保持完全一致,对评价的规划应当和教学的计划同步进行,从教学前、教学过程中到教学结束的整个过程,通过精心规划的评价程序,为我们提供有关教学的客观、全面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并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在Excel的教学中,笔者觉得在教学前教师应该事先设计好评价表格,在教学中应该采取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自我评价:要求所有学生对自己完成任务情况做出自评,看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总结心得体会,便于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2)组内评价:要求小组内部同学之间进行互评,评价的内容包括完成任务情况和与本组同学的协作情况,由组长记录每一位同学的评价结果。有助于协作学习的进一步开展。
(3)教师评价:要对所有学生的表现分别进行评价,然后对各小组的表现分别进行评价,最后要对总的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
(4)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练习加作业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最后用小测试进行最终的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5)强化提高:针对全体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教材上要求的任务,重点侧重于联系实际应用。
针对能力较好的同学,进一步设计一些任务,要求:①表格的计算要求应用性强;②表格的计算要求灵活使用现有的公式和函数;③附有答案和一定的功能说明。
三、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Excel教学的反思
利用“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一起为教学服务,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当学习活动与真实的任务或问题挂钩时,学习活动便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教师不会主宰学习的过程,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任务或思维的挑战,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并且学以致用,缩小学校和社会的距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协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投入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情感,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求知欲。合理运用两者间的联系,教学工作将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服务于Excel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但从总体结果上看,有些问题还值得我们思考。
1.任务的设计
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与人合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任务的设计是整个研究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务设计方面,笔者认为要集思广益,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想法,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并做好资料的共享,有助于共同促进,共同进步。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笔者主要采用自己设计的任务,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任务的设计,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小组的确定
小组是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的基本组成单位,小组建立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协作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在六个班级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三个班完全由学生自己组合,另三个班根据学生的Excel的操作水平进行分工,结果证明,完全由学生自由结合,最后造成了各组表现不均衡的结果:有的小组研究活动进行得非常好,小组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后的研究报告也做得很有特色;而有的小组各种能力都明显差一些,完成研究活动确有一定困难。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互相依赖是任务驱动的基础,只有组合一个团结、协作的团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同时由于每一位小组成员承担的任务各有不同,因此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所以能力的相互补充也是教师在分组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科学结合为主,兼顾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可以有效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
3.学生的反馈
学生对基于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的感受是: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兴趣。一位学生在体会中写道:“通过小组的帮助,我终于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明白Excel的一些基本的用途,希望以后的学习能用这种方式。”另一个学生说道:“我是计算机高手,在以前初中的学习中,基本上都能很快地完成任务,就没事干了。通过分组的学习,我充分表现了自我,为同组的同学排除困难,原来帮助别人的感觉真好。”当然,也并不是每个小组都合作得很好。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和其他同学交流的习惯,基础又较差,造成学习上有比较大的困难,需要教师在课间关注和课后进一步补差的工作。
4.如何进行评价
笔者认为,对于这门课的学习结果,更注重评价学习过程,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掌握了学习目标所要求的技能上。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产生强大动力。对于如何制订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结论
在Excel教学的实践中,通过学生反馈表和访谈收集了足够的数据,经过分析评价,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运用。
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在课后补差这一块还有待加强,可以尝试不同组之间的课后互助,或是师生之间的互助。
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自学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利用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进行Excel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Excel的精髓,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渐融入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进程当中。
参考文献:
[1]陈展虹.信息技术学科的思考.福建教育学院.
[2]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信息技术基础[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王天鹏)
关键词:任务驱动;协作学习;Excel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2-0043-03
引言
清华大学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未来的世界是,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在Excel的教学中我们设计的任务就是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而通过协作学习则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能力。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一般只重视基本概念的识记与操作的固定模式,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需要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一线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不断改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协作学习,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是新时期培养新人才的要求。下面笔者谈一下对“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在Excel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教与学的过程和信息问题的解决是息息相关的,离开了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将失去意义。在Excel教学中尤其明显,高中的Excel教材主要是以“评优活动”案例为基础展开学习,以“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的线索组织教材内容的,比较适合用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来说,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强调分工与合作。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在课前根据自己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每小组5~6人,每小组选一个对Excel较为熟悉的学生为小组长。
做好小组的分工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设计的环节,笔者认为可以设计为五个步骤实现:教学引入、任务驱动、协作学习、任务评价、强化提高。
二、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电子表格是信息技术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通过了解发现,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没有上过这门课程,或是没有用心上过这门课。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决定先做简单回顾,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指定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将整个活动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学引入
这一环节如果是第一节课,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简单介绍一下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Excel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有助于后面的学习。如果是第二节课,可以回顾一下旧课,然后再引入新课,谈谈课上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及注意要点。
2.任务设计
这一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关键。任务的设计主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基本任务,尽量以教材为中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内完成。二是提高任务,主要可以把重点放在课后完成或是在随堂作业中完成。
实例一:制作一份学生成绩表
基础任务:①运用公式法求总分和平均分;②运用函数法求总分和平均分;③公式复制。
提高任务:①如何求优秀率;②如何求各分数段的人数。
实例二:图表的制作
基础任务:①如何把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②图表数据的转换;③报告的形成。
提高任务:图表类型的灵活使用。
通过这样的分工,可以为大多数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基本任务以保障学习的有效性。利用提高任务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又有一个提高的机会。
3.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看,随着知识级数的增加和分工的日趋细化,缺乏合作的单打独斗已变得越来越不现实,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和技巧是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
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使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共享和互助,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的成长。
在Excel的学习中,我们要组织好学生加强小组内的合作、小组与小组间的合作、教师与小组之间的合作,还可以通过小组间的竞赛搞活学习氛围,这些方案都是有益的尝试。
4.任务评价
评价工作是任务的收尾工作,也是决定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人们往往只在教学结束后实施评价,更多的将评价作为测量学生学习结果并分析学生是否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工具,而忽视评价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为了和教学保持完全一致,对评价的规划应当和教学的计划同步进行,从教学前、教学过程中到教学结束的整个过程,通过精心规划的评价程序,为我们提供有关教学的客观、全面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并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
在Excel的教学中,笔者觉得在教学前教师应该事先设计好评价表格,在教学中应该采取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自我评价:要求所有学生对自己完成任务情况做出自评,看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总结心得体会,便于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2)组内评价:要求小组内部同学之间进行互评,评价的内容包括完成任务情况和与本组同学的协作情况,由组长记录每一位同学的评价结果。有助于协作学习的进一步开展。
(3)教师评价:要对所有学生的表现分别进行评价,然后对各小组的表现分别进行评价,最后要对总的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活动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
(4)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练习加作业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最后用小测试进行最终的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5)强化提高:针对全体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教材上要求的任务,重点侧重于联系实际应用。
针对能力较好的同学,进一步设计一些任务,要求:①表格的计算要求应用性强;②表格的计算要求灵活使用现有的公式和函数;③附有答案和一定的功能说明。
三、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Excel教学的反思
利用“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一起为教学服务,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当学习活动与真实的任务或问题挂钩时,学习活动便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教师不会主宰学习的过程,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任务或思维的挑战,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并且学以致用,缩小学校和社会的距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协作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投入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情感,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求知欲。合理运用两者间的联系,教学工作将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服务于Excel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但从总体结果上看,有些问题还值得我们思考。
1.任务的设计
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与人合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任务的设计是整个研究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务设计方面,笔者认为要集思广益,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想法,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并做好资料的共享,有助于共同促进,共同进步。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笔者主要采用自己设计的任务,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任务的设计,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小组的确定
小组是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的基本组成单位,小组建立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协作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在六个班级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三个班完全由学生自己组合,另三个班根据学生的Excel的操作水平进行分工,结果证明,完全由学生自由结合,最后造成了各组表现不均衡的结果:有的小组研究活动进行得非常好,小组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后的研究报告也做得很有特色;而有的小组各种能力都明显差一些,完成研究活动确有一定困难。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互相依赖是任务驱动的基础,只有组合一个团结、协作的团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同时由于每一位小组成员承担的任务各有不同,因此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所以能力的相互补充也是教师在分组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科学结合为主,兼顾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可以有效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
3.学生的反馈
学生对基于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的感受是: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兴趣。一位学生在体会中写道:“通过小组的帮助,我终于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明白Excel的一些基本的用途,希望以后的学习能用这种方式。”另一个学生说道:“我是计算机高手,在以前初中的学习中,基本上都能很快地完成任务,就没事干了。通过分组的学习,我充分表现了自我,为同组的同学排除困难,原来帮助别人的感觉真好。”当然,也并不是每个小组都合作得很好。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和其他同学交流的习惯,基础又较差,造成学习上有比较大的困难,需要教师在课间关注和课后进一步补差的工作。
4.如何进行评价
笔者认为,对于这门课的学习结果,更注重评价学习过程,评价的重点放在是否掌握了学习目标所要求的技能上。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将产生强大动力。对于如何制订比较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结论
在Excel教学的实践中,通过学生反馈表和访谈收集了足够的数据,经过分析评价,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运用。
任务驱动和协作学习在课后补差这一块还有待加强,可以尝试不同组之间的课后互助,或是师生之间的互助。
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自学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利用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进行Excel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Excel的精髓,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渐融入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进程当中。
参考文献:
[1]陈展虹.信息技术学科的思考.福建教育学院.
[2]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信息技术基础[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闫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