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yz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16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失血性休克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16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经及时有效抢救,均转危为安痊愈出院。结论:采取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会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关键词:护理;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是机体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共同特征,并导致微循环灌流不足,细胞缺氧,各重要脏器技能代谢絮乱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为一危急的临床综合症[1]。一般而言,失血性休克病人只要得到及时治疗,迅速恢复血容量,呼吸通畅的情况下,大多能够完全好转。以下就我院16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经及时有效实施抢救措施后,均转危为安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6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年龄14-42岁,男12例,女4例,经及时有效实施抢救措施后,均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2急救措施
  2.1 止血 失血是引起休克最主要的病因之一,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止血是关键,制止或减少大出血,一般采用无菌敷料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本组病例中对于表浅动脉出血特别是外伤引起的动脉出血我们迅速使用局部加压包扎止血;对于手术中深动脉的破裂采用止血钳或结扎止血;术中大面积渗血使用明胶海绵,淀粉海绵等药物敷于出血面上,再用盐水纱布轻压可迅速起到止血效果。
  2.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补液是纠正失血性休克的重要途径,所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是决定抢救成功的关键。应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一般选用22号或18号静脉留置针。易选择血管粗、直,固定的部位,条件允许可建立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可起到快速扩容,及时了解血容量的情况等。补液应遵守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的原则,输液速度可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随时调整,一般补液速度要快,一小时输液量可少于1000ml,重症休克时在20~30min内输入液体1500~2000ml。补液时判断输液速度是否适宜的标准是:在快速补液过程中,心率下降,血压回升,呼吸频率可加快,尿量增加。准备大量输血,输液及给予抢救药物。输液,输血必要时加压输注,补充有效血容量。抢救时应做到分秒必争。忙而不乱,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纠正休克,一旦休克得以纠正,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避免因为输液速度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2]。
  2.3保持呼吸通畅 休克病人都处于缺氧状态,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尤为重要。予以心电监护,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地变化,监测动脉血气、了解缺氧程度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做深、慢呼吸及有效咳嗽,协助病人做双上肢运动促进肺的扩张改善缺氧状况,遵医嘱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每分钟6-8L。而严重呼吸困难者,必要时也可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病例中有二例患者术中因大量失血致使呼吸中断,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挽回病人的生命。
  2.4 强心利尿 失血性休克病人因心脏回心血量不足造成心功能障碍,心率增快,心慌引起呼吸困难。因此,失血性休克病人出现此症状应及时应用强心苷类药物,保证心功能正常。使用前先了解病人近期是否有过此类药物的服藥史;准确把握药物剂量,密切观察心律和心率的变化。遵循见尿补钾的原则,防止低血钾发生。
  2.5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从小剂量,慢滴速开始;准确记录给药时间,剂量,速度浓度及血压变化;保证液体的均匀输入,停药时要逐步减量,不可骤停以防血压波动过大。使用血管收缩剂时要防药物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一旦发生,立即给予局部封闭,外涂喜疗妥软膏。
  3护理
  3.1 生命指标的监护[3]
  3.1.1 意识 休克代偿期病人可表现为兴奋,烦躁,随脑缺血,缺氧的加重,逐渐进入淡漠,迟钝,甚至昏迷。反之,病人意识逐渐恢复,说明脑缺氧改善。
  3.1.2脉搏 休克早期即可出现脉搏增快,且往往早于血压的改变,脉搏增快常提示心功能代偿,注意观察脉搏的速度,节律改变,警惕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休克纠正过程中,有时血压仍低,但脉搏有力,提示病情有所好转。
  3.1.3血压 血压下降是休克重要的表现。代偿期时,血压可正常或稍高,但脉压差变小。失代偿期,血压和脉压均逐渐下降。血压的变化是相对于个体正常时的血压而言的,因此必须综合其他监测指标来衡量血容量的情况。一般而言,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时,提示休克存在。
  3.1.4皮肤色泽 当面色由苍白转为青紫,肢端潮湿,冰冷,出现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提示病情恶化。反之皮肤黏膜颜色由苍白转为红润,皮肤温度由湿冷转变为温暖,干燥,是休克好转的表现。当发现皮肤出现瘀点,瘀斑时应警惕DIC的发生。
  3.1.5 呼吸 休克早期有过度呼吸现象,要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等。有时休克好转后出现呼吸困难现象并不断加重,血氧分压下降,甚至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虽吸氧也不能改善,这种情况往往提示“休克肺”的发生。发现病人呼吸困难时,还须观察肺底部有无湿啰音,是否咳粉红色的泡沫痰,警惕肺水肿的发生。
  3.1.6 尿量 尿量的变化可提示全身血容量的情况。予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并定期测尿比重。尿量减少时除提示血容量改变还须考虑有无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3.2 心理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在了解到自己失血量时都会感到恐惧焦虑,对手术普遍存在害怕心理。而且同时存在缺氧症状,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精神紧张,情绪不安等。护士握住病人双手,给予微笑与支持,通过语言和行动,使病人充满信心主动配合,会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4结果
  16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经及时有效实施抢救措施后,均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5讨论
  休克乃临床常见的危急综合症,抢救休克病人时间即是生命。迅速止血,快速扩容,维持病人的呼吸、血压、心跳,做好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记录,边抢救边做好术前准备,可明显降低休克病人的病死率[4]。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救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及急救意识,掌握过硬的急救技能,急救药品的作用与副作用,仪器的正确使用等,会大大提高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顾沛.外科护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M].2008:50-58
  [2]彭秀萍.3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J].现代医药护理.2007
  [3]李铮.外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22
  [4]李淑丽.30例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J].中国论文网.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为意外拔管、静脉炎、仪器管理和使用不当、基础护理不到位、用药错误、轻度压疮、病情发现不及时。神经外科不良事件由多种因素造成,应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以达到减少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将其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风险;措施  1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患者自身因素  (1)跌倒、坠床。神经外科患者大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优质举措,提高烧伤患者住院满意度。方法 选择2013年03月~2014年06月住院的烧伤患者,通过加强护患沟通,改善住院环境,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 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均为98%以上。结论 重视人性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住院的满意度。  关键词:颜面烧伤;人性化护理  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卫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⑴健全组织机构,统一思想认识;⑵实施责任组长负责的分组层级护理。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体现,提高了服务质量、管理质量,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关键词:优质护理;体会  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1]。2010年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阑尾炎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经整体护理,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行积极治疗与护理干预后,在配合率方面,观察组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与陪护分娩的护理。方法 选择新生儿在38~42周间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上。结果 126例母婴,经上述护理,母儿情况良好,产妇泌乳时间为48~72小时,平均时间58小时,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住院期间无患病儿及交叉感染发生,全部病人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结论 陪护分娩与母婴同室的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的健康,优于传统的非陪护分娩与母儿分室管理,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国内发病率为0.1%,对母婴均有很大危害,所以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极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对妊娠合并糖尿病者的护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妊娠合并糖尿病;饮食;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1%~5%,对妇婴均有较大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糖尿病发病率日渐升高,如妊娠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并发糖尿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反应的护理工作,旨在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减少患者的身体病痛。方法:本文选用了一段时间内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患者放疗反应的过程中出现的放疗反应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1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反应进行护理措施,有效缓解了缓则的放疗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对放疗反应进行良好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腹腔上子宫广泛切除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则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皮肤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高血压防治的作用。方法 对160例高血压出院患者随机分为社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组在治疗依从性、血压水平、血压达标及有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0.050.05<0.05  3 讨论  血压控制状况与心、脑、肾并发症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以及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36例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住院观察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有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患者不配合等问题。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技术不到位和患者不配合所致,所以需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