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⑴健全组织机构,统一思想认识;⑵实施责任组长负责的分组层级护理。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体现,提高了服务质量、管理质量,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关键词:优质护理;体会
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1]。2010年7月我院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2]的要求,我科积极响应医院号召,自2012年开始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实施组长责任制分组护理,对护士工作时间及工作模式等进行了优化调整,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了患者满意和医护人员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我科现有开放床位42张,护理人员17人。
2 方法
2.1 健全组织机构,统一思想认识 科室在接到护理部下发通知的同时第一时间召开全科护理人员会议,研讨如何更好地落实基础护理,加深护士对基础护理内涵的认识。同时成立科室优质护理指导小组,由科主任与护士长担任组长,结合科室工作特点,制定详细的优质护理实施方案、目标、进程等,明确工作重点为: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简化工作流程,全面落实责任制护理,
2.2 调整排班模式,实施责任组长负责的分组层级护理 科室病人分组管理,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设立责任组长,下设3-4名护士,每个护士分管6-8位病人,治疗护理全部由本组责任护士完成,组长则负责本组危重病人并对全组病人的治疗护理进行督察,做到护士人人管病人,病人时时有人管。
2.3 组长的产生方法 (1)资质要求:护理大专以上学历,具有本科室5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师以上职称。(2)选拔步骤:本人申请,科室投票并考核,最后报护理部备案。组长任期2年。
2.3 组长培训 科室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专科护理理论、操作技能、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护理质量控制等,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4 落实基础护理 制定各项基础护理流程及考核标准,注重检查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由责任组长每天进行督察与评价,护士长严格把关。
3 讨论
3.1 组长负责的小组责任制护理,使每位护士都参与分管病人,让每位病人都知晓分管自己的责任护士,责任护士也对分管病人的病情全面掌握,能更好的为分管病人提供全程、全面、规范的无缝隙式护理。保证了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达到了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患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放心,同时感受到护士就在身边,体会到护士人员的辛苦,肯定了护士的工作。
3.2 责任组长是分组层级管理中的主体,护理管理能力不是人人都能具备和胜任的,其管理能力是在长期的工作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3]。通过责任组长的传帮带作用,促使每位护士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护理管理中,人人参与管理,才能使护理质量得以提高。
3.3 護理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开展优质护理,通过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对护理质量层层把关,使护理质控变为自控,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士长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室的管理中,及时发现和改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障护理安全。
3.4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实行整体护理责任包干,使临床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规范的全程护理服务,充分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放心,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3.5 医生对护士是否满意主要表现在护士是能否及时的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否及时地执行医嘱;能否与他们紧密合作等。由于实行了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对其所负责的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心中有数。责任护士对其分管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需求均能及时的向管床医生告知,并准确及时执行各项医嘱,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落实。及时高效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每位护士都是护理工作的主体,每位护士都要对护理行为、护理质量负责,对患者负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使患者得到了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M].卫办医政发[2010]7号,2010,119.
[2]丁汉梅.护士参与科室质量考核的实践及效果[J].护理研究.2007,21(3A):632.
关键词:优质护理;体会
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1]。2010年7月我院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2]的要求,我科积极响应医院号召,自2012年开始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实施组长责任制分组护理,对护士工作时间及工作模式等进行了优化调整,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了患者满意和医护人员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我科现有开放床位42张,护理人员17人。
2 方法
2.1 健全组织机构,统一思想认识 科室在接到护理部下发通知的同时第一时间召开全科护理人员会议,研讨如何更好地落实基础护理,加深护士对基础护理内涵的认识。同时成立科室优质护理指导小组,由科主任与护士长担任组长,结合科室工作特点,制定详细的优质护理实施方案、目标、进程等,明确工作重点为: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简化工作流程,全面落实责任制护理,
2.2 调整排班模式,实施责任组长负责的分组层级护理 科室病人分组管理,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设立责任组长,下设3-4名护士,每个护士分管6-8位病人,治疗护理全部由本组责任护士完成,组长则负责本组危重病人并对全组病人的治疗护理进行督察,做到护士人人管病人,病人时时有人管。
2.3 组长的产生方法 (1)资质要求:护理大专以上学历,具有本科室5年以上工作经验,护师以上职称。(2)选拔步骤:本人申请,科室投票并考核,最后报护理部备案。组长任期2年。
2.3 组长培训 科室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专科护理理论、操作技能、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护理质量控制等,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4 落实基础护理 制定各项基础护理流程及考核标准,注重检查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由责任组长每天进行督察与评价,护士长严格把关。
3 讨论
3.1 组长负责的小组责任制护理,使每位护士都参与分管病人,让每位病人都知晓分管自己的责任护士,责任护士也对分管病人的病情全面掌握,能更好的为分管病人提供全程、全面、规范的无缝隙式护理。保证了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达到了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患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放心,同时感受到护士就在身边,体会到护士人员的辛苦,肯定了护士的工作。
3.2 责任组长是分组层级管理中的主体,护理管理能力不是人人都能具备和胜任的,其管理能力是在长期的工作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3]。通过责任组长的传帮带作用,促使每位护士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护理管理中,人人参与管理,才能使护理质量得以提高。
3.3 護理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开展优质护理,通过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对护理质量层层把关,使护理质控变为自控,了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士长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室的管理中,及时发现和改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保障护理安全。
3.4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工作模式,实行整体护理责任包干,使临床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规范的全程护理服务,充分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放心,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3.5 医生对护士是否满意主要表现在护士是能否及时的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否及时地执行医嘱;能否与他们紧密合作等。由于实行了责任制护理,责任护士对其所负责的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心中有数。责任护士对其分管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需求均能及时的向管床医生告知,并准确及时执行各项医嘱,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落实。及时高效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
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每位护士都是护理工作的主体,每位护士都要对护理行为、护理质量负责,对患者负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使患者得到了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M].卫办医政发[2010]7号,2010,119.
[2]丁汉梅.护士参与科室质量考核的实践及效果[J].护理研究.2007,21(3A):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