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法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t398896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间,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节选自席慕蓉《桐花》)
  二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读有所思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为了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独特的意境,往往会使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描绘环境,刻画人物活动的细节。所谓动静结合,就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达到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这种方法能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注入生命的活力,给读者留下栩栩如生的印象。动静结合的种类,一是动静组合,二是以动写静,三是以静写动。它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
   1.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意境。
   2.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以独特的形式、独特的视角,表达独特的情绪、情感。
   3.突出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某种心境、心态和情绪。
   如第一个选段中,作者就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把静态的花海在大山衬托下的情状比作流动着的河流,化静为动;同时,把阳光比作醇蜜,更是将这幅畫面写得美不胜收。
   第二个选段中,则出现了很多动静结合的描写。如荷叶的静和微风送来的清香相结合,叶子本是静态,但密密挤在一起形成波痕,在风的吹动下又形成波浪。月光本是静态,但透过树影,形成参差的斑驳的黑影,不断变化,将静景转化为动景,写出了荷塘月色的静谧与和谐。
  思有所悟
  写作时,同学们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事物的观察要多角度
   写作时,对事物的观察不应只关注静态时的情态,而应从细处着眼,观察动态时的情态,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事物的整体性与生动性。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既写了动态的紫藤萝仿佛在欢笑的情态,又以灵动的笔触写出了紫藤萝的香气迷人,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两者有机结合,让一树充满勃勃生机的紫藤萝花如在眼前。同样,写人也可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即以人的外貌、表情、姿势等静态的描写结合动作、语言等动态的描写,这样就能全面地突出人物的特点。
   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写作时,同学们应大胆创新,巧妙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自己独特的感悟融于其中,创造出独特的表达效果。但需谨记:修辞手法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它是为动静结合法准备的。
   综上所述,同学们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取动静结合法行文。要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即用我的笔,写我的心,抒我的情。
其他文献
苏勇畅:有这样一个人,住在偏远的山村,18年来,他以始终不变的初心,陪伴着渴望知识的孩子们,他,就是张玉滚。  清晨,张玉滚穿过崎岖的山路,到达他任教的学校。由于学校老师少,他一人就要上三个班的课,每个班的七門课程他都教。面对重重困难,他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把自己磨炼成了“万金油”。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一人坚持了下来。晨光熹微或是暮云叆叇,山头若隐若现的都是他顶着寒风、冒着酷暑,肩扛几十本书
期刊
浸润在亲情的溪流里,掬一捧亲情的水,我们映出了自己的幸福;伴随着亲人的期待行走,唱一支亲情的歌,我们见证了自己的快乐;沿着亲人的祝福追求,谱一首奋斗的曲,我们见证了生命的豪情!   感恩亲人,从孝敬长辈开始,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片段里,给予亲人适时的问候、真挚的关心、及时的充满温度的行动。   亲爱的同学们,生活如朝阳一样散发光芒,生活如书写的文字一样富有风采。我们该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期刊
写作时,用一定的词句和段落,揭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这便是过渡句。它像桥梁一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可以使行文自然、语气连贯、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而且有助于体现主题思想。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过渡句呢?一般来说,在记叙过程中,当事件内容有转折,或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或表示各段各层间并列、递进、承接、因果等其他关系时,均需要恰当地进行过渡;在顺叙、倒叙、插叙的转
期刊
《山海经》 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話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主要记载了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
期刊
春日的清晨,一场大雨过后,天空似被漂洗了一般,阳光似瀑布倾泻。无数朵艳丽的鲜花傲然开放。挺立在街头绿化带上的香樟树似被遗落的美丽精灵,静静地开着花,却被许多人漠视。我伫立窗口,注视着窗外的香樟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犹记儿时,我与奶奶坐在乡下的香樟树下闲谈,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清香。我凝惑地问奶奶:“奶奶,这附近好像没有花,为什么有花香呢?”奶奶指了指树上,笑着说:“这不是?”我抬头望去,只见树
期刊
【示范作文一】  偏 见  ◎杨昕颖  对于乡下人,我原先是有些“偏见”的。   乡下人在我的印象中都是蓬头垢面、邋里邋遢的模样。一双皲裂的手总是黑黝黝的,好像永远也洗不干净。但凡他们想要用这样的一双手触碰我时,我都会下意识地躲开,并且压根不在意这样做会不会让他们觉得难堪。他们经常穿着一双破布鞋和一套缝了又补、补了又缝的棉衣棉裤,即使洗得发白也不换,好像宝贝似的整日穿在身上。   记得小时候去乡下
期刊
【片段导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阅读心得】   借物喻人指借助某一事物(动物、植物、静物)
期刊
【文题导入】   看了这幅漫画,你想到了什么呢?图画下面的文字,又给了你什么感受或启发呢?假如你向《作文周刊》投稿,发表一下你对该漫画的感受或认识,你会怎么写?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思路导引】   1.读全图中元素。漫画作文需要对漫画的元素解读完整,这是理解其含义
期刊
那天,老师下课比较晚。我收拾好书包,走出教学楼,抬头看看,乌云密布,远处传来阵阵雷声。我不由得自言自语道:“这该死的鬼天气,早不下晚不下,偏偏在放学时候下,回到家肯定要被淋成落汤鸡了。”  我忙向家跑去。可刚跑到半路,便想起我负责的那扇窗户好像没关。我停下脚步,仔细回想着放学后的情景,对,的确没关!我心想:如果我回去关的话,教室在四楼,一上一下会浪费许多时间,而且天已经晚了,怎么办?不回去吧,雨一
期刊
①反复及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出小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②小标题的形式,一目了然,立刻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③“滋润”和“融化”二词点出了春雨的魅力。   ④一个“听”字,把读者的视线转移到“春花”上,生動形象。   ⑤总结上文,极力赞美了“春”是生命的赞歌。   ⑥与上下文格式一致,加强语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