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该忙些什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412319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忙些什么?语文教师到底在忙些什么?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令人深思的现象之一:语文课堂的无目标倾向
  案例:《木兰诗》中木兰形象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
  生: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坚强、孝顺,不贪利益,热爱祖国,万人景仰的巾帼英雄。(教师板书相应词语)
  几个学生为木兰是否爱国展开了争论。
  生1:我不太理解热爱祖国,她只是替父亲去从军。
  生2:如果她不爱祖国,就不会替父亲去从军。
  生1:如果不去,父亲会被抓。
  生2:父亲老了,可汗会理解。
  生1:那个社会,谁来理解你。
  生3:如果不热爱祖国,不全心力战,就不会胜利,如果木兰不热爱祖国,她会去出谋划策吗?
  生4:如果她偷跑回家,父亲会遭殃。
  师:同学们相持不下,可保留自己的意见。不过第二单元提到爱祖国就是爱身边息息相关的人、事物,所以老师认为文章虽没有直接点明木兰爱祖国,但她还是爱国的,不过这是老师个人的意见。
  ……
  生:我认为木兰做尚书郎是为了她的身份不被识破,这是一种软弱自私的行为,因为做尚书郎可以更好地为百姓服务,这是她不爱祖国的表现。
  师: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很激烈,因为时间关系,咱们班会课再讨论。
  ……
  说实话,听了这堂课,我心里很难受,不仅原来心目中那个英姿飒爽机智勇敢的女英雄木兰形象被同学们击得千疮百孔,更主要的是因为该教师的课堂教学毫无目标可言。很显然,该教师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环节,而忽视了应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落实的教学目标:通过讨论让学生学到些什么。
  这是一个已有五年教龄的老师的课,作为一节教研课,该教师已试教了好几次,缘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不得不牵涉到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教教案。在课改呼声一浪高于一浪的今天,教师不写教案,上课拿着教参,讲到哪儿算哪儿的情况虽已少见。但那种备课时,文本读得少,教参教案看得多,或拿本教案集,上课时照搬照抄,从不考虑别人为什么把这一些定为教学目标,把那一些定为教学重难点,此教案的设计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的现象还比较常见。因为在备课之时并没按“三个维度”的要求考虑过教学目标,更谈不上考虑教法选择怎样落实自己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无目标倾向,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益。
  令人深思的现象之二:忙碌而低效
  其实,上面的那位语文老师是敬业的,一心埋头于工作。就像这位老师一样,语文老师无疑是学校最忙碌最敬业的老师。这边得备课上课,那边得落实背诵默写;这边学生作文得面批,那边学生周记里反映的问题得处理;这边得落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考试成绩,那边又得挤出课时让学生看书积累,发展阅读能力。学生的学习抱有很大的功利性,他们忙啊,只好拼命压缩语文学习时间,自认为只要不放弃语文已对得起自己和老师。他们可以把英语单词抄得漂漂亮亮或把数学作业做得准确无误,却把汉字写得龙飞凤舞把生字抄错;没时间写作文,干脆抄一篇,作文选那么多,总能逮个老师没见过的。生字生词不落实不行,语文知识不积累不行,课不上细不行,作文不改不行。于是语文老师抱着广种薄收的心态,没时间看课外书,上课让他看;明知学生抄袭作文,心想抄总比不写好嘛……于是语文老师整天忙得马不停蹄口干舌燥,收效却甚微。
  上面谈到的问题并非危言耸听,这种现象确实每天在我们身边发生。尤其是农村师资薄弱学校,课堂效益低下的情况还比较普遍。看来,要把在夹缝里生存的语文拯救出来,要让自己忙而有效,语文教师得从语文课堂下功夫。
  对策——语文老师该忙些什么
  近来,关于怎样上好一堂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言辞越来越切中肯綮,理论越来越高深,读后如饮醍醐。但是,我国教育资源、师资分布极不均衡,尤其是部分农村中学,很多语文教师并非科班出身,且缺乏有效的培训体制,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我想如果能站在实用的角度,站在农村薄弱学校的角度,站在规范的角度,去探讨教师该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去指导一线老师该怎么做,可能更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思考一:备课时忙些什么
  1、读懂文本。读懂文本是备课的第一要务。学术界对现时的语文课堂提出批评,认为教师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事实上,语文教学存在着一种比教教材更可悲的现象:教教案或教教参。有的教师或因时间的关系或因习惯,备课时匆匆看几遍课文,马上找教参,把教参当作读懂课文的拐杖。教师没有读懂文本,或对文本没有自己的见解,或自己没有读懂文本的经历,是指导不了学生去解读的,那么阅读过程根本成不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可以肯定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是学不到东西的,因为教师自己只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平常我们都要求学生拿到书本后,多读几遍,想一想: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我不懂,对哪些问题我还有哪些不同看法。事实上,老师也应这样做。说实话,教材中的有些选文或语文深邃,或理论深奥,或底蕴深厚,初读时确不易懂,如《恐龙无处不在》、《敬畏自然》等,作为教师,初读时碰到不懂的地方,就应勇敢地扔掉教参、教案等拐杖,反复咀嚼,细细品读。从一篇课文做起,直到能读懂整套书,甚至更多的选文为止。另外,有的选文看似文字浅显,但其中蕴味,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确应反复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妙处,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天上的明星现了”“现”与“亮”之辨别,“请看哪朵流星”中为什么用“朵”做量词,几个“定然”是蕴含人与诗人怎样的感情倾向等。教师必须反复吟诵,读出点自己的东西来,才能叫读懂文字,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2、拓展知识空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教材中入選了许多新的课文,即使是从教多年知识丰富的老教师,有关教材所牵涉到的文化、艺术、科学、哲学等等知识,并不一定全懂。如不知道《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想把这篇文章讲清楚都难;不了解宗璞的人生历程是理解不了她那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深深感叹的;不清楚托尔斯泰的伟大心灵要想真正读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简直有点痴人说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查寻教材资料,拓展知识空间,加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引领学生阅读,提高课堂的效益。
  3、关注学情。有的教师,看到名师教案,常不假思索加以搬用,殊不知这只是低级的“东施效颦”,要知道,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优秀的教案并不适合所有的班级。教师制订教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如学习知识储备,学习习惯等因素,确定应教些什么,学生应学点什么,学生的学习要达到怎样的程度,选用哪种学习方式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思考二:上课时干些什么
  教师精心编制教案,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可以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的无目标倾向。为了达到更佳的课堂效果,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各层面学生的参与度。课听得多了,也常发现有些语文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面并不广,学到的东西也不多。教师要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关注各个层面的学生,让他们都动起来。尽可能地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照顾中下学生,不让他们因懒于思考或思维不灵敏而失去深入思考的机会。
  2、关注学生的思维深度。现在的参考书多如牛毛,学生对参考书的内容生吞活剥,搬到课堂上,回答时头头是道,课后乃是一头雾水、不知所解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牵涉到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首先,教师要紧握“追问”这把利剑,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学会学习。其次,教师设置的问题得有一定的思维梯度,要问得浅,引得深。有个教师在教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时,为让学生领悟人品与成才的内在联系,设计了这样一串问题:作者围绕自己的求学经历,写了哪些事情?文章是怎样体现自己求学的艰辛与勤奋的?从中你可以感受到宋濂身上表现出的哪些优秀品质?你认为一个人成才跟他的人品有关系吗?这样步步设疑,学生思维层层深入,轻松地解决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习的效度。
  3、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把握教学良机。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课堂上,学生常会冷不丁地冒出教师无法预设的问题。教师要敏锐地判断这些问题及问题背后隐藏的价值,及时做出处理。有价值地展开生成性問题应该是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的。如果学生提出了意义并不大,但他们又极有兴趣探究的旁逸问题时,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把无意义的问题向有价值的方面引导。有教师教学《风筝》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请大家讨论一下,小兄弟真的忘记了‘我’毁坏风筝这精神虐杀的一幕吗?”教师考虑了一下对学生说:“我们能不能从鲁迅先生毁坏风筝的原因,以及他的为人等角度出发,想一想,论一论,小兄弟到底有没有忘记小时候受长兄伤害的一幕?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你肯定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几分钟后,持正反意见的同学都在文中找到了依据。有的认为,弟弟理解了哥哥当时的过激行为是为自己好,他是个善解人意,心胸宽广的人,当“我”请求弟弟宽恕时,“他惊异地笑笑”,这“惊异”一词表示他的确忘了。而持反对意见的同学则认为“惊异”一词是弟弟为了宽慰哥哥故意装出来的,他之所以说:“有过这样的事吗”,是因为不想让哥哥内疚。这样既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砺练的机会。
  思考三:课后还应做些什么
  课堂是动态的,平时的教学实际并不是教案的重现,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反思。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否合适,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以求获取更大的教学效益,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单位:浙江宁海县跃龙中学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如果x为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S2为这组数据的方差,则有S2=1n[(x1-x)2+(x2-x)2+…+(xn-x)2]=1n[(x12+x22+…+xn2)-nx2]接下来,就以部分竞赛题为例,介绍这一
2010年以来,我国监狱系统首次在全国675所监狱中全面推行“5+1+1”教育改造模式,即在监狱刑罚执行过程中,坚持每周5天劳动教育、1天课堂教育、1天休息的改造制度与行刑方式。
鳄鱼是一种极古老的爬行动物,至今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当地球上还处于恐龙称霸的时代,鳄鱼就已经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了。时至今日,庞大的恐龙家族灭绝已经有6000多万年了,而鳄鱼还依然生活在地球上的许多地区,其形态、生存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鳄鱼避免了惨遭灭绝的命运呢?这就需要从鳄鱼的生存方式及被其捕捉的猎物之间的生存关系谈起。   行动迟钝的鳄鱼能够经常捕捉到行动迅速的各种鱼类、水
家住湖南省桃源县三阳镇的袁锡林与熊碧云老人的二女儿袁静远嫁在江苏张家港市,2000年下半年,袁静因修屋将老父亲接到丈夫家帮忙打理。不久,新屋落成,袁静与丈夫商量,将老母
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一直以来都是颇有争议性的命题。笔者认为,国际商事仲裁中设立第三人制度不仅符合仲裁的契约性、司法性与经济性以及效率的价值取向,而且能够解决仲裁
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分值一般占到30%左右,成了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而当阅读材料选自课外时,许多同学就颇感棘手,成了他们失分率最高的题。那怎样才能提高阅读题答题的正确率呢?我认为必须把握好以下六个字:夯、保、捕、扣、调、作。  夯——夯实阅读的能力。无论阅读何种文体的现代文,中考考查的都是阅读能力,而平时的语文学习正是形成阅读能力的正常渠道。因此,希望同学们注意下面几点:一是
考点透视:本考点涉及最常见的通讯工具——电话、移动通信、因特网,以及广播、电视和电磁波及其应用等几方面。主要内容有:(1)了解电话是怎样传递信息的,以及电话交换机的用
沙尘暴是灾害性天气。但换个空间和时间,它们对人类一般也会有好处。第一,包括沙尘在内的大气中的微粒(气溶胶),因能大量反射入射地球的太阳辐射而降温,因而抵消掉了因工业大
这篇散文用冷静而舒缓的笔调写树,孤独的树,两棵孤独的树。它们起先是种子,被狂风从树林刮走,分撒在田野里,离开了母林的两颗树种从此开始了孤独的成长历程。它们最初“十分
一起并不复杂的医疗侵权赔偿纠纷案,却历时七年,先后五次审理,四次作出判决,每次判决都作出一定实质性改变,特别是首次判决与最后判决大相径庭。 The uncomplicated cas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