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与现代文教学不同的是学生遇到语言障碍较多,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帮助学生扫除这些障碍,下一番“咬文嚼字”的功夫。 但是,我们用课改的精神,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审视传统和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当今以至未来,知识大爆炸,信息瞬息万变,科技迅猛发展,学生仅靠老师教会的知识如何适应?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那么怎样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会学”呢?
一、激发兴趣,指导预习。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文言文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从中了解我国古代的文物制度,风土人情,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发明等。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到《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讲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講到《石壕史》时,可以讲安史之乱的故事。讲到《陈涉世家》时,可以讲讲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入狱,受了宫刑后发愤著书和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通过穿插故事,就会调动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文言文。这为教学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文言文。根据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它比其他任何一类文章的预习都更为重要。文言文预习的基本要求是依靠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现在的时代久远,文章所涉及的一些词汇,相关的历史社会知识,学生未必清楚明白。这就需要教师简要的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文章的时代背景,扼要的叙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对难词难句作适当的点拨。
二、指导学生自己读、想、讲。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己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 教学文言文,应和现代文一样,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以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现在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彻底,实际上由于是灌注式的教学,可以说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反而是不彻底的。在教师指导下自读自思自讲,虽可能有误读和曲解的地方,但一经教师指出,既可得到纠正。再者,也是更为重要的,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文,以至进入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为此,教师就有必要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回答讨论。这对学习文言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思考题可以兼及内容和语言两方面。一般的应侧重在内容的一面,可就人物、事件、情景、气氛、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思考题,让学生思索,发表看法。
三、指导学生口译和笔译。
在既有课文注释,又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口译和笔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口译必不可少,笔译则看课文的长短和时间的多少或译或不译,或全译或译一部分。口译尤其是口译中的错误或不完全的地方是自然的,不能期望完善的口译。重要的是,只有学生自己译,他们才能深切地体验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妙处,才更有利于真正掌握阅读它的能力。教师指导口译时,一要提出较具体的要求,比如哪里是重点译部分,哪些词、语句必须明确译出之类。二是只要求译出词、语句中直接反应出的意思,不要求深入思想内容。学生笔译课文,加深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用小号字在课文行间笔译,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的学习习惯。
四、学生说说笔译的文字,领悟翻译的准确性。
笔译之后,让学生分段分层说说翻译的内容,再让别的学生评价、校正,最后教师给予点拨。教师点拨时,应注意几点:
1、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
2、学生出现的疏漏之处,订正时要让其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如(1)单音词变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的句子成份(3)调好句子的语序(4)强调古今词义的不同。
3、告诉学生:能直译尽量直译,但并不是所有句子都能直译,直译不通要意译。
五、做好练习题,强化知识重点。
要巩固所学内容,就得多练习。知识重点设题要活,要突出每篇文章的特点。如:古诗练背诵,练默写,练欣赏名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的词,翻译省略成分的句子等等。练习题要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辨析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当中的不同含义。
六、小结每课知识要点,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印象。
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搞单打一,不善于综合。因而教师有必要将二篇课文加以梳理,理清知识脉络,同时让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或主要写法 如:《卖油翁》——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宋定伯捉鬼》——说明了智慧战胜愚昧。 相同点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了主要人物,都运用了对话描写。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注重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真正发挥其作用。
一、激发兴趣,指导预习。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文言文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从中了解我国古代的文物制度,风土人情,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发明等。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到《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讲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講到《石壕史》时,可以讲安史之乱的故事。讲到《陈涉世家》时,可以讲讲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入狱,受了宫刑后发愤著书和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通过穿插故事,就会调动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文言文。这为教学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文言文。根据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它比其他任何一类文章的预习都更为重要。文言文预习的基本要求是依靠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由于文言文离我们现在的时代久远,文章所涉及的一些词汇,相关的历史社会知识,学生未必清楚明白。这就需要教师简要的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文章的时代背景,扼要的叙述作品的主要内容,对难词难句作适当的点拨。
二、指导学生自己读、想、讲。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己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 教学文言文,应和现代文一样,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以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激起阅读的兴趣。现在有的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一字不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彻底,实际上由于是灌注式的教学,可以说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反而是不彻底的。在教师指导下自读自思自讲,虽可能有误读和曲解的地方,但一经教师指出,既可得到纠正。再者,也是更为重要的,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文,以至进入文言文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为此,教师就有必要提出思考题,让学生回答讨论。这对学习文言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思考题可以兼及内容和语言两方面。一般的应侧重在内容的一面,可就人物、事件、情景、气氛、环境、背景和作者等各个方面,提出思考题,让学生思索,发表看法。
三、指导学生口译和笔译。
在既有课文注释,又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口译和笔译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口译必不可少,笔译则看课文的长短和时间的多少或译或不译,或全译或译一部分。口译尤其是口译中的错误或不完全的地方是自然的,不能期望完善的口译。重要的是,只有学生自己译,他们才能深切地体验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妙处,才更有利于真正掌握阅读它的能力。教师指导口译时,一要提出较具体的要求,比如哪里是重点译部分,哪些词、语句必须明确译出之类。二是只要求译出词、语句中直接反应出的意思,不要求深入思想内容。学生笔译课文,加深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用小号字在课文行间笔译,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的学习习惯。
四、学生说说笔译的文字,领悟翻译的准确性。
笔译之后,让学生分段分层说说翻译的内容,再让别的学生评价、校正,最后教师给予点拨。教师点拨时,应注意几点:
1、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
2、学生出现的疏漏之处,订正时要让其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如(1)单音词变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的句子成份(3)调好句子的语序(4)强调古今词义的不同。
3、告诉学生:能直译尽量直译,但并不是所有句子都能直译,直译不通要意译。
五、做好练习题,强化知识重点。
要巩固所学内容,就得多练习。知识重点设题要活,要突出每篇文章的特点。如:古诗练背诵,练默写,练欣赏名句,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的词,翻译省略成分的句子等等。练习题要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辨析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当中的不同含义。
六、小结每课知识要点,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印象。
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搞单打一,不善于综合。因而教师有必要将二篇课文加以梳理,理清知识脉络,同时让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或主要写法 如:《卖油翁》——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宋定伯捉鬼》——说明了智慧战胜愚昧。 相同点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了主要人物,都运用了对话描写。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注重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真正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