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了解儿科病房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2014年全年儿科患者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引起耐药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2014年分离出细菌1523株,其中多重耐药菌135株, 占总细菌8.86% ,前三位多重耐药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于呼吸道和血液。结论: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致病菌,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控。
【关键词】 儿科病房 多重耐药菌 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甚至滥用,细菌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下,耐药程度逐年增加[1]。儿科不仅是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而且也是滥用现象非常严重的科室,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在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菌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致病菌。我们通过分析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制定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患者间交叉感染。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14年全年儿科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共135株。
1.2 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每日查看细菌室阳性标本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并根据细菌室上报多重耐药菌结果至病区收集MDROS感染及定植患者,对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及指导。
1.3 MDROs判定标准
按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归。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 结果
2.1 标本来源及构成情况
全年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35株,135份标本中痰51份(37.78%)、血30份(22.22%)、脓液27份(20%)、导管尖端6份(4.44%)尿液9份(6.67%)、分泌物9份(6.67%)、脑脊液3份(2.22%)。
2.2 病原菌分布
2014年分离出细菌1523株,其中多重耐药菌135株, 占总细菌8.86%.135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55.56%,革兰阳性菌60株占44.4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构成比31.1%;肺炎克雷伯菌30株,构成比22.2%;大肠埃希菌21株,构成比15.6%,鲍曼不动杆菌9株,构成比6.7%;阴沟肠杆菌6株,构成比4.4%;铜绿假单胞菌6株,构成比4.4%;屎肠球菌6株,构成比4.4%;肺炎链球菌6株,构成比4.4%;MRSA3株,构成比2.2%;表皮葡萄球菌3株,构成比2.2%;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3株,构成比2.2%。
3 讨论
痰标本51 例,占37.78%,居首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血液30例,占22.22%,以血液感染为主;多重耐药菌主要来自呼吸道和血液。细菌分布排名前三位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与相关报道一致[2]在儿科患者中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多发病,由于小儿生理上不成熟和免疫系统功尚未完善,易发生各种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抗药菌物的滥用导致细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细菌已经演变为多重耐药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难题; 因此,针对儿科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以降低儿科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3.1 健全多药耐药菌管理制度
我院将多重耐药菌纳入危急值管理,建立多重耐药菌晨交班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转诊制度及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奖惩制度,完善多重耐药菌相关管理制度。
3.2 加大医务培训力度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3.3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
卫生部《指南》明确要求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MDRO 感染患者时须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隔离单元需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3]。正确的洗手能有效去除手上细菌,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易行的措施 。
3.4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要求主管医师根据药敏结果及时开具隔离措施医嘱,护士根据医嘱执行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标识的黏贴,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分别为蓝色、粉色、黄色等边三角形图案贴于病历夹、住院一栏卡、床头卡。床旁放置专用黄色垃圾袋。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3.5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试验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肖永红,沈萍,魏泽庆,等.Mohnarin 2011 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4946-4952.
[2]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1 年中国CHINEY 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 ,12(2) :321-329.
[3] 张友平,钟华荪,白雪皎.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持续质量改进[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170-1172.
第一作者简介:程少彬,1982.06.07,女,汉族,福建医科大学,本科,护师
【关键词】 儿科病房 多重耐药菌 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甚至滥用,细菌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下,耐药程度逐年增加[1]。儿科不仅是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而且也是滥用现象非常严重的科室,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在医院感染中多重耐药菌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致病菌。我们通过分析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制定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患者间交叉感染。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2014年全年儿科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共135株。
1.2 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每日查看细菌室阳性标本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并根据细菌室上报多重耐药菌结果至病区收集MDROS感染及定植患者,对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及指导。
1.3 MDROs判定标准
按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归。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 结果
2.1 标本来源及构成情况
全年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35株,135份标本中痰51份(37.78%)、血30份(22.22%)、脓液27份(20%)、导管尖端6份(4.44%)尿液9份(6.67%)、分泌物9份(6.67%)、脑脊液3份(2.22%)。
2.2 病原菌分布
2014年分离出细菌1523株,其中多重耐药菌135株, 占总细菌8.86%.135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55.56%,革兰阳性菌60株占44.4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构成比31.1%;肺炎克雷伯菌30株,构成比22.2%;大肠埃希菌21株,构成比15.6%,鲍曼不动杆菌9株,构成比6.7%;阴沟肠杆菌6株,构成比4.4%;铜绿假单胞菌6株,构成比4.4%;屎肠球菌6株,构成比4.4%;肺炎链球菌6株,构成比4.4%;MRSA3株,构成比2.2%;表皮葡萄球菌3株,构成比2.2%;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3株,构成比2.2%。
3 讨论
痰标本51 例,占37.78%,居首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血液30例,占22.22%,以血液感染为主;多重耐药菌主要来自呼吸道和血液。细菌分布排名前三位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与相关报道一致[2]在儿科患者中支气管炎、肺炎、败血症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多发病,由于小儿生理上不成熟和免疫系统功尚未完善,易发生各种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抗药菌物的滥用导致细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细菌已经演变为多重耐药菌,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难题; 因此,针对儿科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以降低儿科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3.1 健全多药耐药菌管理制度
我院将多重耐药菌纳入危急值管理,建立多重耐药菌晨交班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转诊制度及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奖惩制度,完善多重耐药菌相关管理制度。
3.2 加大医务培训力度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3.3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
卫生部《指南》明确要求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MDRO 感染患者时须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隔离单元需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3]。正确的洗手能有效去除手上细菌,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易行的措施 。
3.4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要求主管医师根据药敏结果及时开具隔离措施医嘱,护士根据医嘱执行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标识的黏贴,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分别为蓝色、粉色、黄色等边三角形图案贴于病历夹、住院一栏卡、床头卡。床旁放置专用黄色垃圾袋。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3.5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试验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肖永红,沈萍,魏泽庆,等.Mohnarin 2011 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4946-4952.
[2]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1 年中国CHINEY 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 ,12(2) :321-329.
[3] 张友平,钟华荪,白雪皎.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持续质量改进[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170-1172.
第一作者简介:程少彬,1982.06.07,女,汉族,福建医科大学,本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