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7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60例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再通成功45例,再通成功率75%。结论:护理人员对医嘱要立即、准确执行,溶栓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恢复期加强对生活指导。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21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的主要治疗进展之一,溶栓治疗的成功与护理密切相关。我科自2006年3月~2008年12月溶栓治疗心肌梗死6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2~77岁,平均56.21岁。梗死部位:前间壁43例,前壁加下壁9例,下后壁5例,前壁加侧壁2例,下壁1例。症状表现为剧烈胸痛37例,胸闷、上腹不适2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均<6小时。均符合全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
所有患者符合溶栓标准,无溶栓禁忌证。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持续吸氧、监护心电图、血压。胸痛6小时内即口服阿司匹林0.3g,以后每日0.3g,3~5天后改服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静脉溶栓治疗用100~150万U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30分钟内滴完。配合肝素皮下注射7500~10000U,1次/12小时,或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1次/日。
疗效判断标准[2](冠脉再通指标采用间接指征):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在输注溶栓剂后2小时内迅速回降≥50%;②胸痛自输注溶栓剂开始后2~3小时内基本消失;③输入溶栓剂后2~3小时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提前在发病14小时以内或CK在16小时以内。具备上述4项中2项或以上者考虑再通,但第②与第③项组合不能判定为再通。
溶栓前的准备:发病后应争分夺秒,协助医生对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让患者立即入住监护室。给予高流量吸氧,监护患者的心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连接心电图机随时描记心电图,建立双静脉通路。抽血查心肌酶谱和同功酶、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型等。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常规备好除颤器、利多卡因、多巴胺、阿托品等抢救用药。掌握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
溶栓过程中的护理:准确、迅速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每15分钟观察并记录胸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伴随症状等,严格监测血压、心律、心率。注意有无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内出血的前兆症状。如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或减慢,或出现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溶栓后护理:溶栓成功后,患者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陪护,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再发生心绞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心律异常情况、心电图改变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做相应处理;积极进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与心态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保持大便通畅,严禁用力排便,对有大便不畅者,排便时有人守护;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胆固醇、低钠、低热量,最初2~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以后随病情缓解逐渐过渡至半流质、软食和普通饮食;无并发症者一般发病后4天可自行翻身,1周后在床上活动包括床上洗漱进餐,2周后可在室内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结 果
再通成功45例,再通成功率75%,死亡3例;轻度出血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8例。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争取时间溶栓,因为心肌梗死的范围与梗死的时间成正比,梗死面积与梗死血管再通的早晚有密切关系,最初1小时为溶栓治疗的黄金时期。作为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溶栓的相关知识,对医嘱要立即、准确执行,根据医嘱或病情严格调节各路输液速度。溶栓治疗用药比较复杂,多路输液通道很有必要,且各路输液速度不同,护理人员要在溶栓治疗期要密切观察病情,恢复期加强对生活指导,限制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
2 胡立敏.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1025.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21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的主要治疗进展之一,溶栓治疗的成功与护理密切相关。我科自2006年3月~2008年12月溶栓治疗心肌梗死6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2~77岁,平均56.21岁。梗死部位:前间壁43例,前壁加下壁9例,下后壁5例,前壁加侧壁2例,下壁1例。症状表现为剧烈胸痛37例,胸闷、上腹不适2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均<6小时。均符合全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
所有患者符合溶栓标准,无溶栓禁忌证。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持续吸氧、监护心电图、血压。胸痛6小时内即口服阿司匹林0.3g,以后每日0.3g,3~5天后改服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静脉溶栓治疗用100~150万U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30分钟内滴完。配合肝素皮下注射7500~10000U,1次/12小时,或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1次/日。
疗效判断标准[2](冠脉再通指标采用间接指征):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在输注溶栓剂后2小时内迅速回降≥50%;②胸痛自输注溶栓剂开始后2~3小时内基本消失;③输入溶栓剂后2~3小时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提前在发病14小时以内或CK在16小时以内。具备上述4项中2项或以上者考虑再通,但第②与第③项组合不能判定为再通。
溶栓前的准备:发病后应争分夺秒,协助医生对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让患者立即入住监护室。给予高流量吸氧,监护患者的心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连接心电图机随时描记心电图,建立双静脉通路。抽血查心肌酶谱和同功酶、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型等。配合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常规备好除颤器、利多卡因、多巴胺、阿托品等抢救用药。掌握溶栓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
溶栓过程中的护理:准确、迅速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每15分钟观察并记录胸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伴随症状等,严格监测血压、心律、心率。注意有无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内出血的前兆症状。如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或减慢,或出现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溶栓后护理:溶栓成功后,患者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陪护,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再发生心绞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心律异常情况、心电图改变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做相应处理;积极进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与心态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保持大便通畅,严禁用力排便,对有大便不畅者,排便时有人守护;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胆固醇、低钠、低热量,最初2~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以后随病情缓解逐渐过渡至半流质、软食和普通饮食;无并发症者一般发病后4天可自行翻身,1周后在床上活动包括床上洗漱进餐,2周后可在室内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结 果
再通成功45例,再通成功率75%,死亡3例;轻度出血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8例。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争取时间溶栓,因为心肌梗死的范围与梗死的时间成正比,梗死面积与梗死血管再通的早晚有密切关系,最初1小时为溶栓治疗的黄金时期。作为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溶栓的相关知识,对医嘱要立即、准确执行,根据医嘱或病情严格调节各路输液速度。溶栓治疗用药比较复杂,多路输液通道很有必要,且各路输液速度不同,护理人员要在溶栓治疗期要密切观察病情,恢复期加强对生活指导,限制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
2 胡立敏.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