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框架仍是以数量型调控方式为主,而西方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货币政策的操作模式已逐步从数量型调控方式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变,现已形成以价格型调控模式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但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稳健推进,金融市场的丰富完善,传统的数量型调控难以对金融市场中的金融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控配置,发挥资源的效益,这种数量型调控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所显示出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向价格型调控框架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而这当中利率调控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在这种经济大背景下,研究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中的利率调控方式的有效性和发展前景会对现阶段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双轨制”传导向“单轨制”传导转化、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发展改革、推动金融体制和金融制度的建设完善、开拓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等问题研究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我国“利率走廊”调控机制具有很强的理论及现实需要。论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和概念阐述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亟需转型的背景及现实原因,并提出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实施“利率走廊”调控机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利率走廊”调控机制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大致掌握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之后总结已实施“利率走廊”调控机制的西方国家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启示,对短期利率的实际调控效果等情况,为我国今后“利率走廊”的构建提供政策借鉴。并运用GARCH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分析“利率走廊”调控模式对短期利率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利率走廊”的国家与未实“利率走廊”的国家相比可更有效的稳定短期利率的波动,而同一国家实施“利率走廊”后的短期利率波动率也明显低于实施前,从而从实证上证明该政策对短期利率的调控效果,之后从“利率走廊”的运行条件、所面临的阻碍、基准利率的选择、上下限利率的选择等方面探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利率走廊”调控模式,最后通过总结国外“利率走廊”调控模式的经验教训并结合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构建我国的“利率走廊”调控模式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