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引导以情感为依托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求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而且要求教师注重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学方法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无论课标怎么改变,教学方法都是在课标理论的引领之下的。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应顺应时代,以学生为中心。
  一、融情于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阅读课文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情感体验过程,我们要带领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去感悟作者的喜怒哀乐。要想真正学好一篇文章,我们要紧紧抓住文章的脉络,深入体验文章的情感。
  首先,营造课堂气氛。教师在一开始就要设置情感教学的气氛,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情感铺垫。比如在讲解《长亭送别》的时候,教师可以截取电影《西厢记》中的一些离别的片断给学生看,以优美凄婉的音乐作为背景,触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感受主人翁在离别时的担忧、惆怅与绵绵不绝的爱意。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崔莺莺和张生,通过模仿与表演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当时的离别情境,从而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用心去领会课文的情感。
  其次,通过多途径感知课文。要使学生能够感知课文,那么首先要整体把握课文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感知课文的一个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范读、领读、多媒体诵读、齐读、自由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去熟悉课文。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去感知课文,那么学生能够自己领悟到课文的一些情感,通过朗读达到文我合一的境界。
  比如讲《刺客列传》,笔者让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之后问学生有什么感想,很多学生都从“易水送别”一段读出了悲壮、舍生取义的情感。再比如《琵琶行》,笔者让学生找出描写琵琶声音的那部分,然后大家在朗读的时候思考,这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展现了琵琶女什么样的内心活动,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都得出了答案。所以朗读就是要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对整体感知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联系生活实际。课文就是反映社会现状反思社会文化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找到生活的切入点,把大家带入情境中,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既能更好地感悟课文,又能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
  比如《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这篇文章,作者从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家美国快餐店作为切入点,然后谈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麦当劳营销策略中,如何根据中国人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进行改革创新,同时,麦当劳也拥有自己的文化,并影响着中国人民。文章以小见大,从一家快餐店谈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深刻交融性,不但给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思考方式,而且更让学生感悟到生活处处是哲学,生活处处是文化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杯有麦当劳标志的饮料,然后导入到课堂中,增加学生的亲切感,由此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小事,从中挖掘不同的感悟与感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
  二、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果一直一成不变地去学习语文,那是非常无聊的,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出一些有趣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那么学习效果将事半功倍。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要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这就是导入的作用。导入就像文章的开头一样,可以激发人读下去的欲望。巧妙的导语可以让一堂课妙趣横生,“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导语往往具有指导性、导向性,是引导学生进入一堂新课的必要手段。
  1语言导入
  语言导入是非常传统的导入方式,但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语言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比如可以用古诗词创造情景,在讲解《雨霖铃》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离别伤感的古诗词导入,进入情景。在讲《拿来主义》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幽默笑话来引入。还可以通过直接点破题目导入课文,比如在讲《祝福》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讲解祝福的含义,祝福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祝福别人平安幸福,一种是除夕祭祀风俗。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文中祝福的含义。
  2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景,教师利用多媒体等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是音乐导入,音乐能使人心旷神怡,给人愉快的心情。比如在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时候,教师利用歌曲《东方之珠》导入,带领学生一起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其次是图画导入,图画给人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比如在讲《鸿门宴》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大家看到宴会上每一个人的神情,那么在《鸿门宴》中,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性格的?通过引导达到教学目的。
  三、巧设情境,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所谓身临其境就是教师要巧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作者所描述的风景、情景、画面之中,切身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学生只有自己感受过才会有东西可写。写作来源于生活,在写作的时候利用自己的各路器官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来的东西才感人真实。比如我们在写春天的景色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出去观察,引领学生去思考从春天的蓬勃生机中感受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会有素材有感想。
  比如写话题作文《假如我迟到了五分钟》,在上课之后教师故意迟到五分钟进教室,学生开始的时候一定在猜测教师为什么还不来,为什么迟到,那么教师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我迟到了五分钟,会怎么样?假如赶公交车迟到了五分钟,假如出生的时候迟到了五分钟,假如约会迟到了五分钟等等,我们可以把这篇作文写成很多种题材的作文。
  又如,在进行《祖国山河颂》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优秀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或者张艺谋导演拍摄的纪录片《云南映象》等,利用视频的丰富多彩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随后再展开课文的阅读教学,就能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努力去适应语文课程,更新知识库,在学习中进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冠今中学(226100)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期待开放、有序,阅读教学同样如此。如何才能把阅读教学在开放、有序中讲活,既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给予学生丰硕的收获,需要语文教师从阅读教学的原点出发,激活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真正产生共鸣,从而汲取情趣与理趣。  长久以来,阅读教学流于阅读的技术层面,给学生灌输一些概念、术语、策略等
期刊
从教二十年,对作文教学从大学毕业时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的略知一二,实在感慨良多,总的感觉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正如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认识、了解了这个过程,也就大体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教起来才能真正地做到科学合理,学生学起来才真正轻松愉快,不断进步。拿高中记叙文写作来说,笔者的体会是它有三重境界,教师要分得清学生的水平处于哪一层境界,才可能教出成效,教出成绩,教出让人自豪的弟子。下
期刊
情感的参与是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支撑,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碰撞就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传统的指令性讲解和分析,其弊端就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消失,学生成为被动的倾听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解读被埋没,这样的课堂教学抑制了学生自由体验精神的有效释放,影响了课堂效率,导致学生疲惫厌倦。所以语文课上经常出现的教师慷慨激昂、满头大汗,而学生不买帐,一脸漠然的情况必须转变。可以肯定地说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阅读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按照课标要求,高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小说的赏鉴能力,学会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解读。《林黛玉进贾府》是新课标语文必修三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文,也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有关小说赏鉴能力训练的重点篇目。  一、从文本线索入手,分析小说的内外环境  对于高中生来说,要读懂小说文本,首当其冲要抓住文本的环境。小说人物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是造就其性格的根本原因
期刊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有一篇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并且坚信通过学习会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课堂反应似乎也是如此。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却淡忘了许多。原因是文章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那些让作者魂牵梦萦的生活场景在学生眼里就如历史一般遥远,又如何能引起他们灵魂的共鸣?这使笔者意识到,离开了现实土壤的所谓乡土之情如无源之水,无法滋润学生的心灵,更无法塑造他们的精神家园。  那
期刊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一篇小说。伯尔被称为“德国的良心”,197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取材于二战,展现了小人物的命运:“我”,一名德军伤兵,被抬到一个由一所文科中学改成的临时战地医院,经过一番思考辨认,确定这就是自己三个月前离开的母校,而自己因为受伤被截去了双臂和右腿。  标题是文章的“灵魂之窗”,是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分析标题、解读标题,或可以帮助
期刊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较长的现代叙事抒情诗,只有抓住情感教育,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所以,深入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痛悼和赞美之情,感受充溢于诗中的激情是教学重难点。长诗难教,在有限的时间里取舍内容,做到精练、高效,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阅读探究空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  一、大胆取舍,长文短教  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现代诗歌,它的主题是学生一看就明白的“歌颂母爱”。由于篇幅长,内容多,不必面面俱到,
期刊
鲁迅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从1949年至今,中学语文教育界将不少鲁迅作品选人教材,不同版本(包括选修)有50余篇,其中频率较高的篇目有《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故乡》、《灯下漫笔》、《记念刘和珍君》、《祝福》、《药》、《阿Q正传》,体裁有散文、小说、杂文等。60多年来,中学生大致就是通过这些作品来认
期刊
小说节选课文是学生接触经典、品读经典的重要途径。课文由于选自章回体小说,其故事情节既可独立成章,又与整部小说具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深刻了解文本内容,则需适当引入原著中的关联情节,便于学生从整部小说来了解课文,由此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名著《红楼梦》第三回,原著中第三回借由林黛玉的耳闻目睹描写了贾府概况,教师可以“林黛玉”的视角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  一、借黛玉之眼观贾家——粉
期刊
《三国演义》全书120回,呈“20-80-20”的叙事框架。前20回写东汉之乱,后20回写三国归晋,中间80回写三国纷争。每10回一转折是小说叙事的基本方法,即每10回集中描写一人,其余则虚写。  10回~33回写诸侯混战,曹操平定北方(郭嘉遗计定辽东);34回~50回写赤壁之战(关云长义释曹操);51回~73回写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扩展地盘。即与东吴争夺荆州,与刘璋争夺益州,与曹操争夺汉中(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