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教学的信息量小等特点,无法跟上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及与日俱增的信息量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物理教学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物理教学也不例外。使用计算机将教师的板书、板画、抄写例题的时间节省下来,将学生难以理解、用语言又难以表达的物理现象及规律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形象地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学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讨论和思考的时间。
网上资源(如动画、视频、图片等)为物理课题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教学实际,灵活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以达到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传统模式的“满堂灌”压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形成了对知识被动承受的依赖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积极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一种“探索,质疑,学习,应用”的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成就感,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目前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这种模式的一般做法是: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前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按设计的流程操作计算机,把知识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这种单一化、交互性差的课堂教学,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因技术崇拜而忽视教学规律的形式主义。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效果的最优化,不分课型、内容,将原本适用于多媒体教室的课型生硬地搬到网络教室,结果弄巧成拙,削弱了教学预期目标。教学中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全部教学环节由技术手段再现,用电子数据代替教师丰富的情感交流语言,用荧屏画面代替教师形体交流语言,使得传统教学方式下师生情感交流的优势荡然无存。反而使师生间产生一种“教与学的阻隔”,不可避免地抑制了教师与学生某些突发灵感和创造的产生。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交流工具、个别辅导工具、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工具、协作工具、研发工具、情感激励工具等。
课程整合亦要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决不能不顾教学实际,逢课必言整合,过于追求整合的表面形式,“为整合而整合”,以模拟代替实际操作,以网络体验代替生活体验,以媒体再现代替现场观察。我们也决不能采用一种整合方案一“整”到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的整合方案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整合是一项系统的优化工程,在课程中网络媒体是否介入并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否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即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教学系统中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等等。可见,只要是从根本上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就是有效整合。所以,在整合中,我们不必拘泥于形式,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和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对策
1.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水平
部分教师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水平的低下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使某些物理教学从“人灌”变成“机灌”。因此,教师应对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关注最新教育动态,加强自身教育理论水平的修养。此外,信息素养也是影响整合进程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师不愿上多媒体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计算机的运用不够熟练,尤其对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科全面有效整合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知识储备,有的教师准备一节课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教学效果并不佳。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逐步完善自身信息素养。
2.准确定位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
有些人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停留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理念上,因此对整合的提出不以为然,这种认识是片面、错误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因此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有效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它是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多方面的全面的有效整合。它强调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物理课程设计,考虑的是整节课或整单元的教学而并非只关注某个知识点。同时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更应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号情感激励工具。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学科的整体性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
3.注重积件开发,加大物理学科资源库的建设
教学资源尤其是软件资源的严重缺乏,是目前困扰课程整合的另一因素。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更谈不上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资源库的建设是必须和紧迫的。并且应以开放的、相对统一而又反映物理学科特色为标准,以有效整合知识化内容为核心,做到素材的标准化,使其适用于不同软件。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用积件思想,将各种资源做成可以自动组合的标准化“积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资源中的“积木”,快速有效整合出个性化的教学课件。另外,还可以提供各种名师设计的素材集成示例,教师既可以直接利用其进行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作为教师利用资源库进行整合的指导与参考。各类素材应具备体积小、移植性强的特点,以利于网上传播,并且应注重素材的交互性与可操作性,使其适合开展实时的互动教学。此外,素材库应方便在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等不同的数字环境下使用。
总之,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具有很大的探索和实践空间。相信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一定能带给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物理教学也不例外。使用计算机将教师的板书、板画、抄写例题的时间节省下来,将学生难以理解、用语言又难以表达的物理现象及规律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形象地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学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讨论和思考的时间。
网上资源(如动画、视频、图片等)为物理课题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教学实际,灵活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以达到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传统模式的“满堂灌”压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形成了对知识被动承受的依赖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积极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一种“探索,质疑,学习,应用”的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成就感,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目前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这种模式的一般做法是: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前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按设计的流程操作计算机,把知识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这种单一化、交互性差的课堂教学,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因技术崇拜而忽视教学规律的形式主义。一些教师片面追求效果的最优化,不分课型、内容,将原本适用于多媒体教室的课型生硬地搬到网络教室,结果弄巧成拙,削弱了教学预期目标。教学中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全部教学环节由技术手段再现,用电子数据代替教师丰富的情感交流语言,用荧屏画面代替教师形体交流语言,使得传统教学方式下师生情感交流的优势荡然无存。反而使师生间产生一种“教与学的阻隔”,不可避免地抑制了教师与学生某些突发灵感和创造的产生。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交流工具、个别辅导工具、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工具、协作工具、研发工具、情感激励工具等。
课程整合亦要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决不能不顾教学实际,逢课必言整合,过于追求整合的表面形式,“为整合而整合”,以模拟代替实际操作,以网络体验代替生活体验,以媒体再现代替现场观察。我们也决不能采用一种整合方案一“整”到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的整合方案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整合是一项系统的优化工程,在课程中网络媒体是否介入并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否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即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教学系统中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等等。可见,只要是从根本上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就是有效整合。所以,在整合中,我们不必拘泥于形式,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和手段。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有效整合的对策
1.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水平
部分教师教育理论和信息素养水平的低下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使某些物理教学从“人灌”变成“机灌”。因此,教师应对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关注最新教育动态,加强自身教育理论水平的修养。此外,信息素养也是影响整合进程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师不愿上多媒体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计算机的运用不够熟练,尤其对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科全面有效整合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知识储备,有的教师准备一节课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教学效果并不佳。因此,教师应加强学习,逐步完善自身信息素养。
2.准确定位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
有些人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停留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理念上,因此对整合的提出不以为然,这种认识是片面、错误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因此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有效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它是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多方面的全面的有效整合。它强调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物理课程设计,考虑的是整节课或整单元的教学而并非只关注某个知识点。同时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更应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号情感激励工具。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学科的整体性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
3.注重积件开发,加大物理学科资源库的建设
教学资源尤其是软件资源的严重缺乏,是目前困扰课程整合的另一因素。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更谈不上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资源库的建设是必须和紧迫的。并且应以开放的、相对统一而又反映物理学科特色为标准,以有效整合知识化内容为核心,做到素材的标准化,使其适用于不同软件。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用积件思想,将各种资源做成可以自动组合的标准化“积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资源中的“积木”,快速有效整合出个性化的教学课件。另外,还可以提供各种名师设计的素材集成示例,教师既可以直接利用其进行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作为教师利用资源库进行整合的指导与参考。各类素材应具备体积小、移植性强的特点,以利于网上传播,并且应注重素材的交互性与可操作性,使其适合开展实时的互动教学。此外,素材库应方便在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等不同的数字环境下使用。
总之,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具有很大的探索和实践空间。相信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一定能带给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